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影,金鸡奖,社工,乡村,金陵,拒腐防变,电化教育。
教育电影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边觉次仁,宋建兴[1](2019)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电影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边觉次仁宋建兴)9日,市委举办中心组2019年第23次学习会暨市委常委班子观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电影活动。目的是根据区党委要求,把组织观看电影《绝不饶恕》作为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的(本文来源于《林芝报(汉)》期刊2019-12-13)
丁佳明[2](2019)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海报展在杭图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海报展在杭州图书馆地下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本次展览分为星火燎原、万里长征、抗日烽火、解放全中国、新中国中国梦5个主题,展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拍摄的《建党伟业》《秋收起义》《平原游击队》(本文来源于《杭州(周刊)》期刊2019年34期)
[3](2019)在《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党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以来,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坚持高标准部署、高要求实施、高质量推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心于6月5日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工作布置会,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安排各项具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期刊2019-07-17)
万辉[4](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以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电影在表达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审视和反思教育改革实践。追溯我国教育电影内涵的演化过程,明晰教育电影的时代内涵,并以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教育电影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电影从黄金发展阶段、低谷调整阶段、重新振作阶段到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流变。对教育电影所蕴含的当代教育思潮,即全纳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素质教育思潮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互动共生关系,力图为我国教育电影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林吉安[5](2018)在《民国教育电影放映初探(1932-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教育电影运动得以在全国广泛、持续地开展。它主要采取非营利模式,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于商业电影之外的发行放映体系,不仅拥有立体化的放映网,还采取多样化的施教方式。尽管由于人才、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教育电影放映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提升民众文化水平、推动社会教育事业、构建民族国家意识、动员民众抗战报国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成绩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周安华[6](2018)在《金陵大学影像与1930年代中国教育电影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在蔡元培等积极倡导下,致力于国家复兴和精神启蒙的金陵大学拍摄了一批风格独特,涉及民俗风光、科学常识以及现代化建设的电影,旋即引发了当时声势颇为浩大的中国教育电影运动。早期教育电影体现着"现代化自觉",其新哲学和新艺术,其潜含的精英价值,是异乎寻常的。作为科技报国的完满体现,它们逆水行舟,创造性地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文化与知识路向,显示了十分罕见的现代知识分子品格,其价值层面的纯质性、超越时间、生命的眼光与历史感、影像主体平民化背后,毫不虚饰的"劳工神圣"意识,反映了务实派"现代中国"理念对民族电影事业的期待,是富国强兵意识的流露,代表了新型的科学工作者以人文方式推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激情。它呼应国际性文化视觉化的潮流,非常及时地弥补了中国文化转型的短板,显得弥足珍贵。(本文来源于《南大戏剧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杜伟[7](2018)在《民国早期教育电影运动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运动在中国教育史学研究中的缺席,是中国教育史的重大遗憾。本文在文本分析与历史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民国早期教育电影运动思想的分析,探寻教育电影运动与民国教育思想的关系,从而将其整体的研究导向深化。(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36期)
张智辉,凌素素[8](2018)在《假如有了学校社工——基于叁部儿童青少年家校教育电影的社会工作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孩不笨1》《小孩不笨2》和《地球上的星星》分别是新加坡和印度关于儿童青少年家校教育主题的电影,也是社会工作界推广的学校社会工作体裁的电影。本文依据叁部电影的重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假如有了学校社工,学校社工将会和学生、家长、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工作》期刊2018年27期)
卜学海,栗洪武,李龙[9](2018)在《萨尔地对中国早期教育电影发展的推动与影响 以1931年国联中国教育考察团为案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联盟中国教育考察团的主要代表,萨尔地在应邀来华考察教育电影期间,不仅与中国政界、教育界、、新闻界、、宗教界、商业界等人士取得广泛会晤与交流,阐述了电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宣讲了有关教育电影的实际效用与推广方法,驱散了当时笼罩在广大知识阶层思想上空的一片乌云,而且为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组织的成立提供了切实的参考建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早期教育电影的发展进程,主要贡献有叁个方面,即摄制了《大上海》教育影片,发布了《电影与中国》考察报告,为中国教育电影组织的成立建言献策。这一历史事件对当下发展我国的电影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以政府推动为导向,鼓励多方参与;二是以国际交流为平台,寻求多元合作;叁是以繁荣文化为路径,强化成果共享;四是以媒介技术为支撑,助推影教融合。(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叶苗[10](2018)在《中国乡村教育电影文化特性与审美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为止,乡村教育类题材电影经过近叁十余年的创作区间,共计上映作品40部。结合参考文献资料对这些电影作品进行整合,明确与乡村教育类题材电影相关的内涵表述,如:乡村电影的内涵和教育电影的内涵。除此之外,探索该类电影在时代发展长河中的历史沿革,寻求传统乡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从《鲁冰花》、《泉水叮咚》、《孩子王》等社会革新时期的创新模本,到《一个都不能少》、《凤凰琴》、《麦积山的呼唤》等标榜乡村教育血脉的艺术范本,结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由文化层面出发对这些电影文本深入挖掘,根据创作的文化特性和审美表现两方面的呈现方式,分析得出此类电影作品在人文领域呈现出的具有独特色彩的神秘风格。从社会背景来看,乡村教育类题材电影的文化特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社会变革中的文化抉择、人性探寻中的文化反思和现实关照下的文化重塑。从电影叙事背景来看,乡村教育类题材电影的审美表现从个体觉醒形象的塑造和真实鲜明的叙事表达两方面体现。乡村教育类题材电影沿袭传统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生存和出走作为这类电影的两大传统文化模式,已经成为迂腐观念的隐形存在。针对无可避免的现代危机,此类电影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在尊重原来电影浓厚文化氛围的前提下,不仅要洞察优秀文化教育体制,吸纳精髓,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影片文化基准,也要全方位的探索创新电影的新模式,寻求新意,呈现通俗厚重的时代作品,在摸索中逐渐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4)
教育电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海报展在杭州图书馆地下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本次展览分为星火燎原、万里长征、抗日烽火、解放全中国、新中国中国梦5个主题,展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拍摄的《建党伟业》《秋收起义》《平原游击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边觉次仁,宋建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电影活动[N].林芝报(汉).2019
[2].丁佳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海报展在杭图开展[J].杭州(周刊).2019
[3]..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影党课[N].中国电影报.2019
[4].万辉.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以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为例[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林吉安.民国教育电影放映初探(1932-1949)[J].华中学术.2018
[6].周安华.金陵大学影像与1930年代中国教育电影运动[J].南大戏剧论丛.2018
[7].杜伟.民国早期教育电影运动思想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
[8].张智辉,凌素素.假如有了学校社工——基于叁部儿童青少年家校教育电影的社会工作想象[J].中国社会工作.2018
[9].卜学海,栗洪武,李龙.萨尔地对中国早期教育电影发展的推动与影响以1931年国联中国教育考察团为案例的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
[10].叶苗.中国乡村教育电影文化特性与审美表现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