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论文_徐虎,范利,曹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褪黑激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素,绒山羊,内蒙古,心肌,皮肤,半胱氨酸,蛋氨酸。

褪黑激素论文文献综述

徐虎,范利,曹丰[1](2019)在《褪黑激素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褪黑激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激素,可通过结合特定受体,激活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发挥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本综述主要对褪黑激素受体、褪黑激素诱导心肌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褪黑激素的药物应用和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概述。(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付英,刘俊骞,顾平[2](2019)在《褪黑激素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血清褪黑素及BDN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观察褪黑激素(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2、对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美乐托宁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测定和分析及血清BDNF水平的测定和分析。方法严格根据入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纳入5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50例患者进行美乐托宁和安慰剂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情况、进行情绪状态(HAMA,HAMD)及睡眠质量(PSQI)评估等,留取外周血样本及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进入随机双盲研究后对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美乐托宁和安慰剂),并随访其治疗后第3周、第8周、3月时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以及治疗后第3月时外周血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和褪黑素水平。结果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中,28例用美乐托宁治疗为实验组,22例为安慰剂组。随访资料分析:1、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有一定疗效及无良反应。2、治疗3月后,实验组的PSQI、HAMD、HAMA总分有所下降(P=0.04),安慰剂组的PSQI、HAMD、HAMA总分并无明显改变。3、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分别是(3.21±1.07)、(3.32±1.22)无明显差异(P=0.29)。实验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是(4.79±1.22),治疗后BDNF水平是(8.43±2.14),治疗前后有一定差异(P=0.002)。4、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褪黑素水平分别是(594.21±231.01)、(587.48±21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实验组治疗前血清褪黑素水平是(600.60±301.47),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是(1490.14±791.17),治疗前后有一定差异(P=0.003)。结论本研究显示褪黑激素(美乐托宁)有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作用且安全性好。经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后血清BDNF水平和褪黑素水平有明显的变化,提示了血清BDNF水平可能与睡眠质量有关,也表明使用褪黑激素后对失眠患者的睡眠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3](2019)在《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丽春,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苏蕊[4](2019)在《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绒毛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分析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特性与皮肤毛囊组织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罕山白绒山羊周岁母羊为试验动物,分为两组,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连续采集13个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肩胛部皮肤和绒毛样品,每月测定其绒毛长度,并制作皮肤毛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埋植MT使绒山羊体表常年有绒毛覆盖,春季和秋季出现脱绒现象,之后快速长出新绒毛,绒毛脱落时次级毛囊活性降低。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在毛囊生长前期随着绒毛的生长逐渐变薄,而在毛囊生长后期逐渐变厚,毛囊进入休止期时其厚度达最高点;与表皮其它叁层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研究结果提示,12月开始持续埋植MT将缩短绒毛生长周期,其表皮及次级毛囊活性也会随之出现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艾克拜尔·热合曼,冯昕炜,石长青[5](2019)在《褪黑激素在短光照影响KA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短光照对和田羊血浆褪黑激素(MEL)浓度和皮肤KAP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MEL浓度与KAP基因之间的相关性,试验以健康的12只和田公羊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和半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血浆MEL浓度及KAP3.1、KAP7和KAP8叁种基因的mRNA表达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AP3.1、KAP7和KAP8的mRNA表达量呈昼低夜高的变化趋势;血浆MEL浓度的变化与KAP3.1、KAP7和KAP8基因的mRNA表达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MEL浓度与KAP3.1、KAP8 mRNA表达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MEL浓度与KAP7 mRNA表达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说明短光照可能通过MEL浓度而影响KAP3.1、KAP8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和田羊绒毛的生长和品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6期)

王建蒙,付绍印,丽春,白雪,刘斌[6](2019)在《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田镭,钟琴,唐明炜[7](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0例(RA)组,同时在同一时间段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两组在8 P.M.、12 P.M.,2 A.M.、4 A.M.、6 A.M.、8 A.M.分别测量血清褪黑激素(MLT)的水平,对比分析两组血清褪黑激素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 (1)RA组中8 P.M.、2 A.M.以及8 A.M.的血清MLT显着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33.16、45.85、20.15,P均<0.01)。RA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时间段的血清MLT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RA组的血清MLT水平从8 P.M.到12 P.M.呈显着升高,在清晨(12 P.M.-2 A.M.)达到浓度峰值,在12P.M.-2 A.M.这一阶段,RA组的血清MLT水平达到一个平台期,随后开始急剧下降,一直下降到8 A.M.。对照组中血清MLT水平从8 P.M.到12 P.M.也呈显着升高,但是达到浓度峰值(12 P.M.)后,没有一个明显的平台期,随后MLT的浓度下降的程度也较缓慢。结论 RA组中8 P.M.、8 A.M.的血清褪黑激素显着高于对照组,鉴于褪黑激素的临床作用,RA的几种临床症状,如晨僵、在清晨更明显的肿胀可能与褪黑激素对滑膜炎和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有关,可以通过褪黑激素血清水平(RA患者中更高)的变化来解释。(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7期)

贺珍妮,张天浩[8](2019)在《日常叁基色荧光灯光源对夜间褪黑激素抑制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当的夜间光照会引起褪黑激素抑制,抑制率与光的色温、强度关系密切。基于夜间光照对褪黑激素抑制效果的量化计算方案,文章对3种生活中常见的叁基色荧光灯光源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评估结果为在同等辐照强度下,低色温光源为相对较为安全的照明光源。研究结果可为室内安全光照环境的设计提供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并可为光污染控制、夜间安全环境照明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萌萌[9](2019)在《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褪黑激素对细胞增殖、角蛋白以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能量和营养感应分子AMPK-mTOR通路的变化规律。本论文试验研究分为五部分。试验一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对内蒙古绒山羊耳尖皮肤进行体外培养。对其进行观察、纯化以及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实验二向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中添加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ys和Met(1X=0.12 mM、5X=0.6 mM、10X=1.2 mM、20X=2.4 mM)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叁向成纤维细胞中添加不同比例的Cys和Met(1:1、1:3、1:5、3:1、5:1),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氨基酸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四向成纤维细胞中添加褪黑激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eL(0、100、300、500、700pg/m L)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五在试验叁和试验四的基础上选取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较强的浓度1:1、3:1、500pg/ml、700pg/ml组进行混合添加,研究了混合添加组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果:(1)对培养好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发现细胞呈长梭型,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Cys可以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5X浓度组为最好。可以显着上调PCNA、K10、K14、K15、P53、P21、BMP4、TGFβ、IVLmTOR等基因mRNA表达量;添加不同浓度的蛋氨酸可显着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显着提高PCNA、CCND1、K14、K15,P21,BMP4、TGFβ、mTOR 的 mRNA 表达量;(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两种氨基酸均可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当半胱氨酸的浓度不变,蛋氨酸的浓度逐渐升高时,细胞增殖率在1:1组为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添加不同浓度的两种氨基酸可以显着提高细胞PCNA、CCND1、CDC42、K15、P53、LOR、IVL、TGF、mTOR mRNA 的表达量。当蛋氨酸的浓度不变,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渐升高时,细胞增殖率在3:1时细胞增殖率达到最高,可以显着提高基因 PCNA、CDC42、K14、K15、P53、IVL、TGFβ mRNA 表达量;(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MeL可以显着促进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浓度为10 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为最低,在浓度为500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达到最高。单一添加MeL可以显着提高相关基因CCND1、K14、K15、P53、BMP4、LOR、mTOR、P53mRNA 的表达量。(5)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添加组均可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1:1+500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达到最高,在1:1+700pg/m L组达到最低。混合添加组还可以显着提高相关基因PCNA、K14、mTOR mRNA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建蒙[10](2019)在《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皮肤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绒山羊是自治区地方优秀的遗传种质资源,具有优良的绒毛生产性能。在绒山羊的绒毛生长过程中,褪黑激素与miRNA均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Let-7是最早被发现miRNAs之一,发现在绒山羊皮肤中,被高频表达且与皮肤毛囊的周期性发育相关。多数研究分析let-7家族单个或少数几个成员及其靶基因的调控作用,较少涉及整个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的共表达模式的研究。为探索褪黑激素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针对绒山羊皮肤组织展开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成年母羊6只,分别作为埋植组(持续埋植褪黑激素,n=3)和对照组(不埋植褪黑激素,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的体侧部皮肤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P<0.05),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P<0.05)。在4月份,褪黑激素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在6月份,褪黑激素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可能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上提示,褪黑激素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褪黑激素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比较分析绒山羊皮肤的转录组数据,长光照期(3~8月)有差异表达基因1803个,主要富集在ECM-受体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黑色素、信号通路调节干细胞的多能性等信号通路;短光照期(9~2月)有差异表达基因551个,主要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白细胞跨内皮迁移、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使用WGCNA方法对12个月的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得到5个与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模块,包括59个核心基因,作为褪黑激素促羊绒生长的相关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揭示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褪黑激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1、观察褪黑激素(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2、对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美乐托宁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测定和分析及血清BDNF水平的测定和分析。方法严格根据入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纳入5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50例患者进行美乐托宁和安慰剂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情况、进行情绪状态(HAMA,HAMD)及睡眠质量(PSQI)评估等,留取外周血样本及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进入随机双盲研究后对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美乐托宁和安慰剂),并随访其治疗后第3周、第8周、3月时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以及治疗后第3月时外周血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和褪黑素水平。结果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中,28例用美乐托宁治疗为实验组,22例为安慰剂组。随访资料分析:1、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有一定疗效及无良反应。2、治疗3月后,实验组的PSQI、HAMD、HAMA总分有所下降(P=0.04),安慰剂组的PSQI、HAMD、HAMA总分并无明显改变。3、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分别是(3.21±1.07)、(3.32±1.22)无明显差异(P=0.29)。实验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是(4.79±1.22),治疗后BDNF水平是(8.43±2.14),治疗前后有一定差异(P=0.002)。4、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褪黑素水平分别是(594.21±231.01)、(587.48±21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实验组治疗前血清褪黑素水平是(600.60±301.47),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是(1490.14±791.17),治疗前后有一定差异(P=0.003)。结论本研究显示褪黑激素(美乐托宁)有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作用且安全性好。经美乐托宁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后血清BDNF水平和褪黑素水平有明显的变化,提示了血清BDNF水平可能与睡眠质量有关,也表明使用褪黑激素后对失眠患者的睡眠有所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褪黑激素论文参考文献

[1].徐虎,范利,曹丰.褪黑激素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2].付英,刘俊骞,顾平.褪黑激素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血清褪黑素及BDN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4].丽春,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苏蕊.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绒毛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9

[5].艾克拜尔·热合曼,冯昕炜,石长青.褪黑激素在短光照影响KA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王建蒙,付绍印,丽春,白雪,刘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9

[7].田镭,钟琴,唐明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的变化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贺珍妮,张天浩.日常叁基色荧光灯光源对夜间褪黑激素抑制评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李萌萌.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王建蒙.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皮肤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注射褪黑激素对中缅树个体代谢...褪黑激素的预培养对低温(2-...3-7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c^ora^...基于褪黑激素抑制作用的光谱生...不同浓度褪黑激素对羚自由基清除...色氨酸及其代谢

标签:;  ;  ;  ;  ;  ;  ;  

褪黑激素论文_徐虎,范利,曹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