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引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引进,模型,技术,面板,能力,产业结构,知识。
技术引进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徐芳燕,卓培杰[1](2019)在《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基于东部地区动态面板数据SUR模型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通过一阶差分改进并构建动态面板广义矩(GMM)模型实证分析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平稳性、协整性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技术创新效益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景荣,黄令,王亚飞[2](2017)在《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促进还是抑制——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论证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还是抑制?【方法】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研究,但鉴于随机前沿法存在的缺陷,将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形式和适当的技术无效模型形式,引入劳动与资本的交叉项和二次项,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结果】构建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这两种技术引进来源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结论】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显着差异,国内、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最为显着、东部地区为正但不显着、中部地区显着为负。政府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都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朱卫东,王前松,李婷婷[3](2017)在《区域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思想,通过突变级数法测算区域技术引进综合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在我国省域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跃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均存在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并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区域技术引进高值集聚区一般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高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技术引进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情况,得出技术引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7年01期)
朱斌,陈丽霞[4](2016)在《整合能力模型框架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证研究——以福建省工程机械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后发国家和地区获取后发优势的战略途径。以福建省工程机械产业为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和调查,运用整合能力框架模型分析工程机械产业在设计、工艺、生产、服务核心价值链环节上的各分能力水平,归纳总结出企业整合能力特征,为福建省在实践中制定新的创新策略,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6年11期)
林春艳,孔凡超[5](2016)在《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及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我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静、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研究技术创新、模仿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相比静态模型,动态空间Durbin模型中长期效应(绝对值)明显要大,且短期直接效应要显着小于长期直接效应。总体来说,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有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且存在长期空间溢出效应。与之相反,模仿创新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且长期正向溢出效应明显。此外,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影响作用不仅取决于本身,还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胡永平[6](2015)在《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影响:替代或互补——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C-D函数建立包含技术投资规模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及其交互关系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均为正,且自主研发呈规模经济效应,但其交互项系数显着为负,说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呈替代关系,反映企业自主研发偏低,导致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未能形成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经济》期刊2015年01期)
唐未兵,傅元海[7](2014)在《科技投资、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动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进步是提升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科技投资和技术引进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两条主要路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正面作用,外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负面作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正面作用随时间不断变化。1979—1993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正面作用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1994—2011年科技投入的正面作用总体上不断下降。外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面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1979—1992年呈波动状态,1993—2011年没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刘焕鹏,严太华[8](2014)在《我国高技术产业R&D能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我国1998~2011年28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R&D能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而言,高技术产业R&D能力与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R&D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呈显着的"U"型关系,且大部分省份位于拐点右侧;R&D能力对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效应,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随R&D能力发生变化。分地区来看,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R&D能力对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而R&D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9](2013)在《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两条主要路径,不过,是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论界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结论。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果很多,如一些学者通过考察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王小鲁等,2009)来判断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也有学者从引进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陈继勇和盛杨怿,2008)或对投入产出率的影响(傅元海等,2010)判断引进技术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和投(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期刊2013-10-26)
吕文娟,和金生[10](2013)在《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发展比较研究——以我国高铁和汽车产业知识发展类生物模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知识类生物模型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企业基于技术引进方式的技术能力发展路径。以高铁产业与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为例,对两大产业技术发展的成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只有在具备本体现有知识、外界知识源、学习与催化3个基本构件后,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增长。在此基础上,需经历创意发酵吧、熟化发酵吧和扩散发酵吧3个阶段,实现知识增长发酵,最终获得真正的技术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3年07期)
技术引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论证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还是抑制?【方法】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研究,但鉴于随机前沿法存在的缺陷,将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形式和适当的技术无效模型形式,引入劳动与资本的交叉项和二次项,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结果】构建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这两种技术引进来源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结论】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显着差异,国内、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最为显着、东部地区为正但不显着、中部地区显着为负。政府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引进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燕,卓培杰.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基于东部地区动态面板数据SUR模型的实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
[2].董景荣,黄令,王亚飞.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促进还是抑制——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朱卫东,王前松,李婷婷.区域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7
[4].朱斌,陈丽霞.整合能力模型框架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证研究——以福建省工程机械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5].林春艳,孔凡超.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及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
[6].胡永平.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影响:替代或互补——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
[7].唐未兵,傅元海.科技投资、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动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J].中国软科学.2014
[8].刘焕鹏,严太华.我国高技术产业R&D能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9].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分析[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2013
[10].吕文娟,和金生.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发展比较研究——以我国高铁和汽车产业知识发展类生物模型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