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晶:青年党员干部何处安“心”论文

邢海晶:青年党员干部何处安“心”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重社会关系纠结交错,不少青年党员干部不仅身深陷其中,而且“心”无安处。鉴于此,引导青年党员干部透析并走出身不由己的心灵羁绊,在细照笃行中定位自我,回归、践行并坚守党的初心,就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青年党员干部 安“心” 中国共产党

一些青年党员干部为何“心”无安处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当下却有不少青年党员干部“心”无安处。审视之,这是复杂社会关系裹挟下的客观事实。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关系又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以此观之,青年党员干部能否安守初心直接受客观社会关系影响。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现有党员中“80后、90后”青年党员干部超过总数三分之一,超过八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这决定青年党员干部的“心”态养成与老一辈党员截然不同。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社会资源遵循国家——单位——个人的单一、单向分配路径。全能型国家通过掌握资源配置权而控制整个社会。由此也就形成了由上而下管理和控制、由下而上依赖并服从的封闭式社会关系结构。在此单一而封闭的社会关系中,广大党员对党的初心使命具有自发的向心力。在此框架下,老一辈党员对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则使“市场”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很多社会成员不再直接通过国家分配获得资源和机会,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获得社会资源和生活机会。伴随市场化改革和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市场主体之间形成了多样开放的社会关系,而市场本身的自由开放属性自然也就渗透并泛化于多元社会关系之中。社会个体不仅要通过市场条件下复杂多元的社会关系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资源,还要在这种开放自由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定位自身。所以,自由竞争、权利平等、社会公平等市场价值理念很容易成为社会个体所奉行的价值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难免受到这种价值准则的侵染。而当市场化社会关系价值法则与党的初心相碰撞,现实的浸润与党的政治要求相左,一些青年党员置身于这种交错的社会关系之中,面对理性认知、社会体验与政治认同之间的纠结,出离党的初心,“心”无所依就成为客观现实。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青年党员干部“心”无安处,则技无所长,行无所据

一些青年党员干部出离党的初心,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羁绊下“心”无安处,理想信念摇摆不定,泛化到工作中则表现为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扭曲,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时有出现。这些“心”无所依的青年党员干部于顺境中洋洋得意、颐指气使,于逆境中则怨天尤人,玩世不恭。他们奉行的人生价值标准认为,只有当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与他们个人的利益相一致时才有意义。他们将自由竞争、权利平等、社会公平等市场价值理念当成说服并掩饰自身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借口。

市场之中充满诱惑,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青年党员干部要经受利益的考验,孑然于复杂社会关系的裹挟,就要回归党的初心,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实现美好生活中融入人民,最终无愧于“心”。

经检验,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9.31±2.25)mmol/L,平均餐后 2 h 血糖为(12.73±3.08)mmol/L。

回归初心,始于学,成于行,守于恒

青年党员干部“心”无安处,则必然技无所长。孔子说,能利其器者,方能善其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来为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创造了施展抱负的难得机遇。然而,青年党员干部当中不少人是从校门到机关大院,从学生到党员干部,缺乏基层历练,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有待提升。青年党员干部器不利而技无所长,究其根本在于出离了党的初心,对自身的能力欠账浑然不觉。更有甚者,自恃真理在手,常以专家自诩,做工作夸夸其谈,最终却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还有一些青年党员干部看似兢兢业业,实则消极怠工,能力透支,昏昏然无所建树。

筑牢信仰之基,回归初心。信仰是心灵归处。青年党员干部回归党的初心,要筑牢信仰之基,在将马克思主义学懂、学通、学透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引导青年党员干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的“心”之所安在于为人民谋幸福。而当青年党员干部出离了党的初心,理想信念摇摆不定,执政本领不足,工作中必然行无所据,形式主义的套路和花样必将层出不穷。而各色形式主义的背后则是异化的政绩观和缺失的责任心。青年党员干部的“心”“冷落”了田间地头的百姓,就只能在绣衣朱履的觥筹交错间“周旋”与“流浪”,最终在错综复杂的“名利网”中迷失自我而无法自拔。

增强执政本领,践行初心。青年党员干部“心”无安处,则技无所长。反之,要践行初心,就要志于学而敏于行。如果说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党员干部的心之所安;那么,增强执政本领,践行初心,则是其心之所依。所以,在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对青年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而且要激励他们到基层去历练和成长,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知识结构、丰厚能力储备,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破解“本领恐慌”难题。最终“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培养良好工作作风,坚守初心。心贵有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良好的工作作风将为青年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氛围。而要杜绝工作中行无所据的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让踏实肯干、忠诚为民的政绩观蔚然成风,就要青年党员干部积极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真功,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通过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倾听人民最迫切的利益呼声,回应人民最期待的生活愿景,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此赢得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并将此政治认同转化为凝聚人民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动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党员干部个人的人生价值也将在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转化为现实并得到认同。青年党员干部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于有恒处明初心,践行初心惠百姓,最终成长为具有坚实群众基础,党靠得住的执政骨干队伍。

近几年,我国医学院授课一般采用以课堂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此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强硬,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达不到该有的成效,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不强,导致毕业后不能尽快的适应新的知识,只是根据个人在学校的陈旧知识以及个人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1]。而PBL教学模式作为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方式,有其独特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此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想法以及认知,为了继续探讨PE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效果,选取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并为教师授课采用问题式(PBL)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2]。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四川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方向”(项目编号:18SYL001)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青人才”培育计划“新媒体时代信仰发生机制及其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SQRC01)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  ;  ;  ;  ;  ;  ;  ;  

邢海晶:青年党员干部何处安“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