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预防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入选对照组,常规护理。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患者104例,入选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体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位、压疮与皮肤损伤、呼吸循环紊乱、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发生风险。
【关键词】髋部骨折;全款关节置换术;体位管理;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随着骨水泥等材料的改进,手术技术的进步,其适应性越来越广,相较于内固定手术,下床时间早,功能恢复更为理想[1]。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容易出现体位性损害,如压疮、眼部并发症等,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康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为进一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预防效果,医院在2016年7月尝试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截至2017年8月,处理对象10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入选对照组,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67.5±11.5)岁。股骨头坏死21例,髋部骨折98例。左侧50例,右侧63例,双侧7例。骨折患者受伤到手术时间(3.5±2.2)日。有认知功能障碍11例。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患者104例,入选观察组,其中男70例、女34例,年龄(65.2±10.6)岁。股骨头坏死17例,髋部骨折87例。左侧42例,右侧57例,双侧5例。骨折患者受伤到手术时间(3.5±1.5)日。有认知功能障碍9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随访时间≥48个月;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部位、骨折到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体位管理,根据手术术式类型选择合适的体位,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以仰卧位为例,平卧,略抬高头部,颈下垫一软垫,头部围护固定,双肩垫水胶体或软垫,外展双臂,托手板保护,腘窝处软垫垫护,膝与髋部适当屈曲,腰背部水胶体或水床垫护,维持腰椎前突,足部软垫保护,双下肢自由开放适当伸开70°~80°。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更为合理的体位安置:①除俯卧位、仰卧位外,还尝试引入漂浮体位,侧卧位,2-3名护士配合,分别托住患者肩背部、腰骶部与双下肢,外展健侧上肢,采用搁手板撑住,斜坡软枕或棉布垫护,轻轻外展手臂,患侧上肢自由放置在体旁,轻轻托起,逐渐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手架支撑上肢。头下垫圈保护,使颈部、脊椎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避免扭曲,腋下垫软枕,患侧朝上,下位下肢伸髋屈膝位,上位上肢伸直位。②采用量角器辅助体位安置,确认无不自然的屈曲状态。③体位安置后,进行体位的整理,进行微调。(2)压疮预防:①择期手术对象,做好与其它科室的沟通,手术台预热,准备好水床等支撑减压设备;②提高配合默契程度,以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良事件导致时间延长;③合理的使用透明凝胶、3M透明敷料、赛肤润,保护受压处。(3)眼部并发症:进行眼部评估,危险因素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眼结膜损伤、眼睑闭合能力差、角膜干燥,首先进行眼部清洁,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眼部,从内眦至外眦,内眦、外眦禁止使用1个棉球,从上下眼睑至周围皮肤,滴入人工泪眼,选择食品保鲜膜或无菌聚乙烯薄膜保护。(4)针对俯卧位:需要加强准备,加强导管固定,如加固气管导管、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体位摆放时需要保护好固定导管、保护头颈,多人配合,固定导管,手臂紧贴身体转为侧卧位,再转为俯卧位,面部垫水枕,前部悬空,双肩下垫软枕,女性大软枕,双侧肘部垫水枕,悬空腹部,双膝下垫软枕、水枕,双侧足踝垫功能垫,双足维持在自然功能位。加强呼吸循环的检测,做好应急准备。
1.3观察指标
手术期间体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脱位、压疮与皮肤损伤、眼部并发症、严重呼吸循环紊乱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体位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脱位、压疮与皮肤损伤、呼吸循环紊乱、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髋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因平均年龄的增长,机动车的普及,髋部骨折患者逐年增多[2]。股骨头坏死是常见骨病,因酒文化的盛行,激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明显上升。髋骨骨折、股骨头坏死选择髋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但与此同同时手术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出现体位相关性不良事件并不少见,术中体位管理水平不如人意。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脱位、压疮与皮肤损伤、呼吸循环紊乱、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6%、4.81%、4.81%、3.85%低于对照组8.33%、12.50%、19.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体位性损伤是多因素所致的结果,主要与手术时间过长、体位类型、患者个体生理与病理状态等因素有关,术中护理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轻生理以及病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预防长时间固定体位对皮肤、呼吸循环系统所带来的干扰与影响[3]。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文洁.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名,2014,12(10):1688-1689.
[2]李智,张山山,郭子宏,等.1953-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地理分布[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878-880.
[3]薛水兰,郭雅娇,黄荔红,等.预防压疮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3):58-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