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论文和设计-王志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机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和相对设置的横杆,横杆水平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之间,横杆竖直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板、驱动电机、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电机板垂直固定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横杆之间,驱动电机可拆卸连接于电机板的宽面上,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对竖直设置在横杆的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杆的上端套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套设有第二连接带。这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具有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的优点。

设计方案

1.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1)和相对设置的横杆(12),所述横杆(12)水平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之间,所述横杆(12)竖直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搅拌组件(2),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板(21)、驱动电机(22)、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所述电机板(21)垂直固定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横杆(12)之间,所述驱动电机(22)可拆卸连接于电机板(21)的宽面上,所述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相对竖直设置在横杆(12)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杆(23)的上端套设有第一连接带(7),所述第一搅拌杆(23)与第二搅拌杆(24)套设有第二连接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7)和第二连接带(8)为皮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横杆(12)上相对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上开有穿孔(31),所述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分别穿过穿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31)内设置有转动轴承(32),所述转动轴承(32)过盈套设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杆(23)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动块(4),所述第二搅拌杆(24)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二带动块(5),所述第一连接带(7)套设在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和第一带动块(4)上,所述第二连接带(8)套设在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的外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相对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第一连接带(7)位于第一带动块(4)远离地面的连接槽(6)内,所述第二连接带(8)位于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杆(23)穿过第一带动块(4)并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螺帽(231),所述第二搅拌杆(24)穿过第二带动块(5)并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螺帽(2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块(4)靠近第一螺帽(2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232),所述第二带动块(5)靠近第二螺帽(2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24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

背景技术

搅拌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

公告号为CN2062624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双组份液体硅胶用行星搅拌机,包括机座,本生产双组份液体硅胶用行星搅拌机,通过放置槽、压板、支撑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配合设置,可以对搅拌桶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搅拌过程中搅拌桶移动对搅拌造成影响,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以调节搅拌器的高度,方便对物料的搅拌,在搅拌后又能很快将搅拌桶取出,有利于物料的搅拌更加充分、均匀,搅拌桨叶为三级设置,可以使物料的融合更加充分,通过行星盘、电机和转轴的配合设置,可以使搅拌轴实现公转和自传,使搅拌更加的充分,通过直线电机和滑轨的配合设置,可以调节搅拌桨叶以及刮刀与搅拌桶内壁的距离,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这种生产双组份液体硅胶用行星搅拌机在工作时只能对单个搅拌机进行搅拌,生产效率较低。由于手套产量大,浆液需求量较大,所以其无法满足,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具有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和相对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水平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之间,所述横杆竖直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板、驱动电机、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电机板垂直固定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横杆之间,所述驱动电机可拆卸连接于电机板的宽面上,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对竖直设置在横杆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杆的上端套设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套设有第二连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组件中的驱动电机同时驱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而横杆上设置有两组搅拌组件,因此,同时对四组物料进行搅拌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为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生活易于获取,且成产成本较低,所以其较为便宜,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

进一步的,所述相对的横杆上相对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有穿孔,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分别穿过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始终竖直的工作状态,另一发面使得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横杆上可拆卸,这样,操作人员便可以随时将其拆卸下进行维修保养。

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过盈套设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的流畅性,大大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动块,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二带动块,所述第一连接带套设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带动块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套设在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带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带动块转动,第一带动块通过键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第二连接带通过第一带动块的转动带动第二带动块转动,第二带动块通过键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的外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相对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带位于第一带动块远离地面的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带位于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靠近地面的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嵌在连接槽内,因此增加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的接触面积,所以增大了摩擦力,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杆穿过第一带动块并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螺帽,所述第二搅拌杆穿过第二带动块并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螺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的设置,限制了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竖直方向的位移,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动块靠近第一螺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带动块靠近第二螺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下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的设置,降低了第一带动块和第二带动块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个搅拌组件上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一个驱动电机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而机架上设置有两个搅拌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搅拌四罐物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支撑架;12、横杆;2、搅拌组件;21、电机板;22、驱动电机;23、第一搅拌杆;24、第二搅拌杆;3、固定块;31、穿孔;32、转动轴承;4、第一带动块;5、第二带动块;6、连接槽;7、第一连接带;8、第二连接带;231、第一螺帽;232、第一橡胶垫;241、第二螺帽;242、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1和相对设置的横杆12。横杆12水平焊接在支撑架11之间,横杆12竖直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搅拌组件2,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板21、驱动电机22、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电机板21竖直焊接在相对设置的横杆12之间,驱动电机22通过螺栓竖直连接在电机板21的宽面上,使得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相对的横杆12上通过螺栓相对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有穿孔31,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分别穿过相对设置的固定块3。这样,通过拆卸固定块3,便能实现对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的更换。

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固定块3的穿孔31内分别过盈嵌设有转动轴承32,转动轴承32分别过盈套设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上。这样,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的转动更加流畅。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搅拌杆23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动块4,第二搅拌杆24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有第二带动块5,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的外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相对开设有连接槽6。

如图2所示,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一连接带7,第一连接带7绑套在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和第一带动块4远离地面的连接槽6内。第一带动块4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上设有第二连接带8,第二连接带8绑套在第一带动块4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和第二带动块5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上。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带7与第二连接带8为皮带。由于皮带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所以易于取得。同时,皮带生产成本较低,因此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搅拌杆23穿过第一带动块4的并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231,第二搅拌杆24穿过第二带动块5并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241。第一螺帽231与第二螺帽241的设置,限制了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的位移,使得第一连接带7和第二连接带8的转动更加稳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带动块4靠近第一螺帽231的一端固定胶接有第一橡胶垫232,第二带动块5靠近第二螺帽241的一端固定胶接有第二橡胶垫242。第一橡胶垫232和第二橡胶垫242的设置,降低了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过程:将转动轴承32分别过盈套设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上,再将转动轴承32嵌在固定块3上的穿孔31内,并使用螺栓把固定块3固定在横杆12上。再通过键,将第一带动块4和第二带动块5分别连接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上,并使用第一螺帽231和第二螺帽241螺纹连接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的上端。最后,将第一连接带7绑套在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和第一带动块4远离地面的连接槽6内,第二连接带8绑套在第一带动块4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和第二带动块5靠近地面的连接槽6上。

由于一个驱动电机22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24转动,而且横杆12上相对设置有搅拌组件2,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搅拌四桶物料。因此,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产能显著提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571.7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85717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B01F13/10

专利分类号:B01F13/10;B01F15/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南通倍成劳护用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通倍成劳护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6343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镇工业集中区

发明人:王志华;施泉;毛文杰

第一发明人:王志华

当前权利人:南通倍成劳护用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手套用浆液搅拌机论文和设计-王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