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器论文-夏仕俊,吴文江,范小华

神经刺激器论文-夏仕俊,吴文江,范小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刺激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痔术后,阴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论文文献综述

夏仕俊,吴文江,范小华[1](2019)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阴部神经阻滞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阴部神经阻滞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肛肠科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予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阴部神经阻滞进行痔术后镇痛,对照组予亚甲蓝注射皮下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在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及术后48 h内追加止痛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较对照组延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大于4分以及追加止痛药物患者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亚甲蓝注射神经阻滞相比,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阴部神经阻滞用于Ⅲ度、Ⅳ度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更优,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朱健健,朱炜炜,黄宏明[2](2019)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法,试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对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试验组相比,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选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陈凡,高青,许硕,李天富[3](2019)在《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术治疗脑炎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术(VNS)主要应用于不能采用传统切除性手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它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脑炎后癫痫患者多由于致痫灶弥散或定位困难而无法采取传统切除性手术,故部分患者经癫痫术前评估后可以选用VNS治疗。本文就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术(VNS)治疗脑炎后(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张欣,刘晓江,于竹青[4](2019)在《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对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急诊或者择期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以及在0.5小时之内的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0.5小时之内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小于0.05。实验组在平均操作的时间以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都比对照组更短,而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则更长,P小于0.05。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大于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而且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2期)

周洪权[5](2019)在《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当中,定位难度大是影响麻醉效果的重大难题,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受益于医疗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神经刺激器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显示出了显着的效果。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神经刺激器定位在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然后从安全性、成功率等方面探讨了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王德强[6](2019)在《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接受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依据入选患者神经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安全性与阻滞效果。结果 试验组神经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阻滞完全率为98.23%,对照组阻滞完全率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肢手术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及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阻滞完全率,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4期)

赵爽,仝烨峰,崔剑,吴川,王秀丽[7](2019)在《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一针法腋路臂丛麻醉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腋路臂丛麻醉是前臂及手外伤常用麻醉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近年来依据腋鞘理论[1],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腋动脉周围的[2]腋路臂丛麻醉研究逐渐增多,据此我们分别应用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行腋动脉周围注药腋路臂丛麻醉,并对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张建凯,陈琳,史宇平[8](2019)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着,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薛若男[9](2019)在《用于视觉假体的低功耗神经刺激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主要靠眼睛去获取信息的时代,失明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而且医疗负担的增加和生产力的下降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与进步,神经修复技术使人们看到了恢复盲人视觉功能的希望,使得视觉假体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视神经刺激器结构,完成了模拟电路的设计并进行仿真,对部分电路的版图进行设计和后仿。本文设计的视神经刺激器包括刺激电流产生电路、电荷平衡电路和电极监控电路叁部分,结合了衬底驱动技术,将电源电压降低为0.9V以实现低功耗设计。刺激电流产生电路中的DAC电路采用了分段式电流型结构,实现了高匹配度与芯片面积的折中,改进了传统正负电流产生电路的结构,以便于在低电压下使用。基于SMIC 0.18μm工艺库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结果表明刺激电流产生电路可以产生符合设计要求的正负双向刺激电流,电流脉冲的脉宽和幅值可控。DAC电路的功耗为0.12mW,刺激电流产生电路的整体功耗约为1.9mW。电荷平衡电路中采用无静态功耗的两级动态比较器,正确实现了电荷堆积状态的判断。电极监控电路中的SAR ADC电路采用了一种低耗能的DAC电容网络开关方式,与传统结构开关方式相比,DAC电容网络消耗的开关能量减少了93.74%,仿真结果表明在输入频率为53.906kHz,采样频率200kHz的情况下,SNDR为49.51 dB,SFDR为61.29dB,有效位数为7.93bit,功耗仅为20nW。(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杨曙光,陈堃,陈超,陶红,万里[10](2019)在《仰卧位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一文中研究指出腰骶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可为大腿中段及以下部位提供完善的手术麻醉,与腰麻比较,具有保留对侧肢体的感觉和肌力,避免尿潴留,循环干扰小,镇痛时间长等优势,可用于高龄及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阻滞时患者通常摆侧卧体位,患侧在上,患肢屈髋屈膝。但临床上部分下肢骨折患者,因为疼痛或者外固定架等原因而不能配合体位,难以进行传统的腰骶丛阻滞麻醉或镇痛。本文介绍一种在仰卧位下进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临床资料(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神经刺激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法,试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对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试验组相比,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选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刺激器论文参考文献

[1].夏仕俊,吴文江,范小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阴部神经阻滞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2].朱健健,朱炜炜,黄宏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陈凡,高青,许硕,李天富.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术治疗脑炎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4].张欣,刘晓江,于竹青.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周洪权.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J].人人健康.2019

[6].王德强.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7].赵爽,仝烨峰,崔剑,吴川,王秀丽.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一针法腋路臂丛麻醉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8].张建凯,陈琳,史宇平.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9].薛若男.用于视觉假体的低功耗神经刺激器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杨曙光,陈堃,陈超,陶红,万里.仰卧位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

标签:;  ;  ;  

神经刺激器论文-夏仕俊,吴文江,范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