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到达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间,造影,超声,首车,测量,效应,大小。
到达时间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超超,陈建辉,刘德亮,郭希维,方正[1](2019)在《基于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的室内联合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复杂环境中无线信号在非视距传播时造成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门限比较加权法(TCW)-Taylor级数展开的联合定位算法。首先通过卡尔曼滤波器实时消除信号到达时间(TOA)测量值中的非视距误差,然后然后在平滑过的TOA值和含测量噪声的信号到达角度(AOA)确定的定位区域内利用TCW计算目标节点的位置,将计算结果作为Taylor级数展开的初值,最后通过迭代求解实现第二次精细定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全质心-Taylor级数展开定位算法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TOA/AOA混合定位算法相比,增加AOA约束条件和对不同的位置点赋予不同的动态权值定位,可以使初始定位结果更加准确,更加接近克拉默-拉奥下界。(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22期)
[2](2019)在《阳光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地球?》一文中研究指出光速大约为每秒30万千米,而太阳距离地球约149亿千米,用距离除以速度,得出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约为8.2分钟。所以,我们在空中看见的太阳其实就是8分多钟前的天体!50亿年后,当太阳成为"新星"(即一类由于核爆炸而在数月之内异常明亮的恒星)时,地(本文来源于《百科探秘(航空航天)》期刊2019年10期)
柳韦任,杨帆,陈文翔,庄想灵[3](2019)在《真实交通场景下行人对车辆到达时间估计中的车型大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通场景中,行人的正确决策取决于行人准确判断车辆的到达时间(TTA,time to arrival)。当行人高估车辆到达时间时,行人也被认为更危险。反之,行人则被认为更安全。对车辆到达时间估计的前人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叫"大小到达效应(size-arrival effect)"的现象。这种效应指的是面对车型越大的车辆,行人会估计车辆越早到达某一目标位置。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车型并不会影响行人对车辆到达时间的估计。因此,在关于车型对到达时间估计的影响的这一问题上,前人实验结论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另外,前人们采用的实验场景为虚拟现实场景,场景存在也过于简单且线索过少的现象。但是,真实的交通场景往往是复杂的,行人可以依赖的线索也更多。因此,有必要探讨在真实情景下车型是否会对行人的时间估计产生影响。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真实场景来探讨车型大小如何影响行人对车辆到达时间的估计。我们在分别在西安市雁塔区两条不同类型的真实道路上让被试对1186辆车进行到达时间估计。实验结果显示,虽然行人显着了高估了车辆到达时间,存在决策风险,但对不同大小的车辆的到达时间估计没有显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真实场景中距离判断线索充足,行人对车型依赖较小所致。研究结果对行人决策失误机制提供了解释,同时也证明了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验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惠玲,刘晓晓,杨林玉[4](2019)在《基于小波-Elman神经网络的信号交叉口首车到达时间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号交叉口首车到达时间与交叉口进口道的延误等参数具有密切的关系。选取信号交叉口首车到达交叉口时间与红灯启亮时间的时间差作为分析对象,对首车的到达时间进行了预测。考虑到周期时长的首车到达时间序列数据波动性较大,首先,使用互信息法和Cao方法确定相关参数,并应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判别时间差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然后,运用小波-Elman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首车的到达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数据的误差均值为3. 13 s。研究成果为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的提取和信号配时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王殿胜,高栋,权桁,陈晓宇[5](2019)在《基于随机森林的航班到达时间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供了一种航班到达时间预测方法,对天气特征数据、航班历史飞行特征数据和位置特征数据训练随机森林模型,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待预测航班的特征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得到的结果进行投票,投票数最高的结果即为待预测航班的预测到达时间。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航班预计到达时间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航班预计到达时间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廖梅,童歌,曹君妍,吕艳,郭欢仪[6](2019)在《超声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P-MFI)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ITB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叁医院确诊ITBL的25例肝移植受者(ITBL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肝移植术后随访中移植肝功能正常受者作为对照组(33例)。由2名分别具有8、2年腹部超声诊断经验的医师(医师1和医师2)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病例进行超声造影及P-MFI诊断信心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ITBL组与对照组年龄以及医师1和医师2对两组受者超声造影和P-MFI诊断信心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胆管吻合方式、原发病以及医师1和医师2对两组受者P-MFI诊断信心评分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价医师1和医师2的诊断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受者年龄、性别、胆管吻合方式和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TBL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P-MFI编辑时间分别为(8.2±1.8)s和(6.8±1.9)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对照组动脉首先显影,为红色;随后胆管壁与门静脉管壁显影(几乎为同一时段),胆管壁显影清晰,20例为黄绿色或绿色,9例为绿色和蓝色混合,4例为蓝色与紫色相间;最后为门静脉与肝实质显影,颜色多为蓝色和紫色。ITBL组动脉首先显影,为红色;随后门静脉和肝实质显影,门静脉壁为黄色或绿色,门静脉及肝实质为蓝色或蓝色与紫色相间;最后胆管壁显影,胆管壁显影较晚且不清晰,其中8例颜色充填较好,为绿色,4例为零星点状绿色,10例为稀疏深蓝或紫色,3例无颜色填充。医师1超声造影和P-MFI平均诊断信心评分分别为(4.4±0.5)分和(4.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5)。ITBL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5例P-MFI诊断信心评分高于超声造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8,P<0.05)。医师2超声造影和P-MFI平均诊断信心评分分别为(4.2±0.6)分和(4.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ITBL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0、6例P-MFI诊断信心评分高于超声造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8,P<0.05)。两位阅片者对于ITBL组和对照组受者评判一致性分别为较好和一般(Kappa值=0.706和0.455)。结论 P-MFI技术可更直观、清晰显示胆管壁、肝脏血管及肝实质血流灌注情况,能为肝移植术后并发ITBL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增强检查者的诊断信心。(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韩雪,董婧,魏靖,刘钊,张磊[7](2019)在《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MFI)技术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MFI)技术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拟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32例。所有患者穿刺活检前均进行超声造影,在超声造影结合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技术引导下对肝占位性病变靶向定点经皮肝穿刺活检。以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材料送病理学诊断达到要求为取材满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或手术病理结果确诊。未见恶性肿瘤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C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血管造影、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检查,随访超过3个月无变化者,考虑为良性病变。结果本组32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肝细胞癌14例,转移性肝癌10例,结节性肝硬化3例,炎症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结节1例。在MFI引导下进行了穿刺活检取材,穿刺次数2~3次,平均穿刺(2.24±0.21)次。本组32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肝细胞癌14例,转移性肝癌10例,结节性肝硬化3例,炎症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结节1例。MFI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100%(32/32),穿刺阳性率100%(42/42),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100%(32/32)。所有患者穿刺活检后均无肝周肠间隙或腹盆腔出血、气胸、针道种植、胆漏、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FI可敏感显示肝占位性病变内微血供情况,准确判断病灶的活性区与坏死液化区域,确认常规超声分辨不清的微小占位,可提高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穿刺阳性率、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恶性病变确诊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通讯员,管旭英,记者,楚楚[8](2019)在《这份市区公园调研报告请查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你对家门口的公园满意吗?主城区家附近公园享有率有多少?部分市民不常去公园的原因是什么?近日,在扬州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雨平的指导下,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学生走进主城区各大公园,发放调查问卷,对扬州公园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9-08-15)
曹珊珊[9](2019)在《基于腔式探头的束流到达时间及电荷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电子激光(Free electron laser,FEL)相比于传统的光源具有极高的峰值亮度、超短的脉冲长度以及优越的时间空间相干性等极其优异的特性,使得FEL能够用于目前科学尚未触及的研究领域,比如磁成像、泵浦-探测超快化学、量子材料等。并且自21世纪以来,高增益型的FEL装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这也激发了近些年高增益FEL装置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也在计划建设高增益FEL装置,包括上海软X射线FEL装置(SXFEL,在建)和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在建)。对于此类FEL装置,高分辨率的束流到达时间测量和高精度的束团电荷量测量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FEL装置运行的角度来说,FEL装置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电子束与种子激光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要使得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作用,必须尽可能提高两者在叁维空间的重合程度,其中横向可以使用束流位置检测器测量,而纵向则需要精确地测量电子束的到达时间并以此为基础调节激光脉冲的时序。对于SXFEL装置而言,束流到达时间的测量分辨率要求至少达到百fs量级。而从FEL用户实验的角度来说,尤其是有高时间分辨要求的实验,也需要精确测定束流到达时间,分辨率应至少与束团长度相当,达到百fs量级。另一方面,束团电荷量是装置运行中必须在线监测的,表征电子束流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参数之一,电荷量精确测量也是电荷量反馈、束损监测分析、束流寿命测量以及相关联锁工作的基础。因此,本课题选择高分辨率的束流到达时间和高精度的束团电荷量测量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束流到达时间测量主要有两种方法:电光采样法和射频相位腔法。其中电光采样法是利用宽带探头耦合的束流信号对超短激光脉冲进行幅度调制,从而通过激光脉冲的幅度判断束流到达时间信息。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但是系统相对复杂、调试困难且成本很高。电光采样法主要被应用于欧洲的大部分FEL装置上,目前分辨率最好可达到6 fs。射频采样法则利用探头耦合出的窄带信号经过混频输出中频信号,通过检测中频信号的相位来计算束流到达时间信息。这种方法目前最佳的分辨率为LCLS的13 fs,虽然分辨率不及前者,但是已经满足SXFEL装置的运行需求,并且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调试方便且成本低,优化空间大,目前被广泛用于北美和亚洲的FEL装置上,比如LCLS、SACLA、SCSS、PAL-XFEL等。因此,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基于射频相位腔法测量束流到达时间的相关技术。对于束团电荷量测量而言,目前的测量方法很多,并且很多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常用的束流流强检测器(Beam current monitor,BCM)有:法拉第筒、DCCT、ICT以及纽扣型/条带型或腔式束流流强检测器。其中法拉第筒为拦截型检测器,DCCT不适用于单个脉冲电荷量的测量,ICT虽然可以用于单脉冲测量但是基线易受干扰。纽扣型/条带型BCM可实现较高分辨率的电荷量相对测量,但是有比较明显的束流横向位置依赖性。腔式BCM为窄带系统,此类系统通过将同一物理量重复采样平均可以得到很高的分辨率,且无明显的束流横向位置依赖性。因此本课题将同样采用腔式探头测束团电荷量。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腔式探头的束流到达时间及束团电荷量测量的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包括:束流到达时间/束团电荷量测量方案研究;腔式探头的设计方法研究及研制;射频信号采集方法研究;基于腔式探头的束流到达时间及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在SXFEL装置上的实现及束流实验;基于腔式探头的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在SSRF装置上的实现及测试;除此之外,本课题还将简单研究适用于超高重频FEL装置的腔式束流位置测量探头的研制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军霞[10](2019)在《到达率随时间变化的队列模型及模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客的到达规律是影响队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到达率随时间变化的队列模型在不同的领域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到达率随时间变化的队列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在高负荷条件下对到达率随时间变化的单服务台G_t/GI/1队列模型和多服务台G_t/GI/s队列模型展开研究,其次在多服务台G_t/GI/s队列模型的基础上添加带有顾客放弃的限制条件,进而研究到达率随时间变化且带有顾客放弃的G_t/GI/s+M队列模型.根据队列模型各性能指标(包括到达人数、服务人数、放弃人数、队长及虚等待时间等)之间的关系,构造出相应的表达式,通过给定到达过程的收敛极限以及各性能指标函数的流体刻画与扩散刻画,建立队列模型的泛函弱大数定理和泛函中心极限定理,进而应用连续映射定理得到队列模型各性能指标的高负荷极限.此外,应用服务时间与放弃时间分布的风险率函数等知识得到M_t/GI/s+GI队列模型各性能指标在离散时间下的收敛极限,且进一步研究了带有顾客转移的多服务台网络队列.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到达率随时间变化且带有顾客放弃的G_t/M/s+M队列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给定队列模型的到达率函数以及服务时间与忍耐时间的分布,模拟出顾客的等待时间、停留时间、队长以及放弃人数的仿真效果图.(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05)
到达时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速大约为每秒30万千米,而太阳距离地球约149亿千米,用距离除以速度,得出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约为8.2分钟。所以,我们在空中看见的太阳其实就是8分多钟前的天体!50亿年后,当太阳成为"新星"(即一类由于核爆炸而在数月之内异常明亮的恒星)时,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到达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杨超超,陈建辉,刘德亮,郭希维,方正.基于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的室内联合定位算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2]..阳光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地球?[J].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9
[3].柳韦任,杨帆,陈文翔,庄想灵.真实交通场景下行人对车辆到达时间估计中的车型大小效应[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张惠玲,刘晓晓,杨林玉.基于小波-Elman神经网络的信号交叉口首车到达时间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王殿胜,高栋,权桁,陈晓宇.基于随机森林的航班到达时间预测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9
[6].廖梅,童歌,曹君妍,吕艳,郭欢仪.超声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9
[7].韩雪,董婧,魏靖,刘钊,张磊.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MFI)技术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8].通讯员,管旭英,记者,楚楚.这份市区公园调研报告请查收[N].扬州日报.2019
[9].曹珊珊.基于腔式探头的束流到达时间及电荷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10].王军霞.到达率随时间变化的队列模型及模拟仿真[D].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