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言语,图式,认知,诗歌,思维,乔家大院。
言语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徐德湖[1](2019)在《在品析意象中发展言语思维——“杨花落尽子规啼”还可以这样教》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诗歌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立象尽意"是其基本的思维方法。它往往通过意象的象征、隐喻和暗示,来表达复杂的抽象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从中获得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意以象尽,象以言着"(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诗人通过具象思维对物象加工提炼,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生成可供读者阅读的言语形式。这种言语和思维的融合,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言语思维。能够提取语言表达出形象思维内容的言(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田正权[2](2019)在《丰盈诗词意象,指向言语表达的古诗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诗词教学中,依托儿童言语发展机理另辟蹊径,通过诗词主题凝聚集类,丰厚意象表达;反复诵读吟唱诗词,感悟意象的诗情;多维探究诗词意象,丰富言语的思维;诗词意象解码,创新学生言语表达。多向提升学生言语素养,促进言语思维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王学林[3](2019)在《“意象思维”视域下学生言语建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思维"引入言语建构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在言语表达中"言""意""象"的融通和谐。在"意象思维"视域下,学生的言语建构可以从"言""意""象"叁个系统去审视,实现中国式的诗意表达。其建构的策略有:象的建构与积累;意的催生与追求;言的生成与书写。(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张伟平[4](2017)在《言语形式背后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略论意象性语言学习和文化语境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当对文言词句独具的意象性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传达,将已逐渐两极分化的"文""言"教学连接起来,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础上侧重进行语言文化特征的学习,从而建立初中生头脑中文言文的基本语境,为他们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期刊2017年12期)
时亚辉[5](2012)在《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请求言语行为作为指令言语行为的一种,自Austin(1962)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对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如刘国辉(2002)所指,传统的请求策略研究主要是说话人在实施请求时对词汇的加工处理、句法结构的选择及语篇的安排的分析及归纳。然而,研究视角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研究结果似乎显得缺乏条理性。语言学家如Searle (1975)、Brown和Levinson(1978)及Blum-Kulka(1989)也分别从各自的视角对请求策略进行了探究,尤其是Blum-Kulka运用“语篇补全测试法”把请求策略分为叁大类九小类。尽管语言学家们在该领域取得了范围广、数量大的成果,但就请求言语行为而言,传统的语用学理论也存在着缺陷。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及发展拓宽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请求言语行为的视野,Mendoza和Hernandez(2002)认为可以用意象图式中的力图式来解读请求言语行为,它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的一致认知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为了达到请求目的与礼貌关系的协调一致,说话人经常采用不同的请求策略以保全对方的面子。本文试图运用意象图式理论解读《乔家大院》中的人物使用不同请求策略的请求言语行为。朱秀海先生的《乔家大院》讲述了商业奇才乔致庸如何挽救庞大的家族事业,及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虽然有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但大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为数不多。因此,从此观点出发,本文试图从意象图式这一备受关注的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解读《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言语行为。通过对本文中的请求言语行为分析,作者发现小说人物使用的请求策略可以分为叁大类:直接请求策略、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该小说中最常用的策略是直接请求策略,语气导出型策略是最常用的直接请求策略。进一步从力图式视角分析小说人物使用该请求策略的动因,找出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言语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此外,使用该请求策略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也在本文中进行了探讨,从而更好的解读这部小说。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乔家大院》中的使用不同请求策略的请求言语行为,找出实施该请求策略的背后的动因,也进一步证明了意象图式理论在解释请求言语行为的使用和实施上是有效的。本研究有以下几点启示: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解读《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言语行为可以补充和丰富语用学理论及相关的研究;对小说文本的认知解读可以加深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并深化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总之,《乔家大院》是一部着名的汉语小说,从意象图式这一视角解读该小说中的语言,以期该研究能够加深读者对小说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特征及主题的理解,进而深化对小说文本的理解,从而为小说文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4-25)
时亚辉[6](2011)在《《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的意象图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人为了达到请求目的和礼貌要求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致,通常会采取不同的请求策略以保全对方的面子。《乔家大院》是一部讲述"商业奇才"乔致庸创业传奇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对话较丰富,请求言语占较高比重,每一句请求言语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结果。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识解的重要手段,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行为的意象图式进行分析,找出实施请求策略背后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人物性格,更好地解读这部小说。(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李培兴[7](2010)在《从言语生成看意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创造,这是研究唐宋词要讨论的重要范畴,谈到意境,不能不涉及“意象”这一概念,因为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钟子翱《刘勰论写作之道》第196页)意思是说,诗人凭着巧妙的构(本文来源于《阅读与写作》期刊2010年03期)
叶艳[8](2009)在《意象:头脑中的一幅言语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初出现在英美诗坛上的意象派诗歌运动是对以抑扬格五音步为基础的传统诗学的革新,主张客观直接地描摹所观察到的事物,运用意象形象生动地再现诗人的感官经验,因此意象派诗歌犹如一幅幅由言语构成的画面,具有可视性效果。本文主要根据意象派诗歌的美学叁原则,联系意象派诗人阿尔丁顿和休姆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视觉画面效果的强调,分析了诗歌欣赏过程中几首典型的意象派诗歌里所蕴藏的言语画,从而更好地理解意象派诗歌的精髓。(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期刊2009年01期)
张高远[9](2008)在《诗歌言语意象认知模式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理论历来关注范畴化问题,因为它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借助范畴化,人们最终得以将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现象简缩到可操控的程度。虽说诗歌语言及其意象排斥范畴化,却向来是文学研究的热门问题。认知语言学和原型语义学理论的发展挑战着诗歌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8年Z1期)
雷淑娟[10](2004)在《比喻意象的言语策略及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比喻是意象营构中意象功能最强的言语策略。比喻的意象化是通过强化能指优势的言语策略来实现的。比喻的意象认知功能的前提,就是意象性喻体与本体所具有的同构关系。喻体借助于自身与本体的同构关系反映事物本质或特征,从而能在思维中取得与概念相对等的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4年10期)
言语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古诗词教学中,依托儿童言语发展机理另辟蹊径,通过诗词主题凝聚集类,丰厚意象表达;反复诵读吟唱诗词,感悟意象的诗情;多维探究诗词意象,丰富言语的思维;诗词意象解码,创新学生言语表达。多向提升学生言语素养,促进言语思维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徐德湖.在品析意象中发展言语思维——“杨花落尽子规啼”还可以这样教[J].语文月刊.2019
[2].田正权.丰盈诗词意象,指向言语表达的古诗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
[3].王学林.“意象思维”视域下学生言语建构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4].张伟平.言语形式背后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略论意象性语言学习和文化语境建构[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
[5].时亚辉.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言语行为[D].西南大学.2012
[6].时亚辉.《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的意象图式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李培兴.从言语生成看意象塑造[J].阅读与写作.2010
[8].叶艳.意象:头脑中的一幅言语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
[9].张高远.诗歌言语意象认知模式述略[J].山东文学.2008
[10].雷淑娟.比喻意象的言语策略及认知分析[J].学术交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