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五代宋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佛教,唐五代,吐蕃,什物,开放性,唐宋。
唐五代宋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晶[1](2018)在《唐五代宋初敦煌水利社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水作为敦煌农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在敦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水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方式都有可能诱导社会变迁,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敦煌文献中有一定量的水利资料,虽然比较分散,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借鉴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敦煌环境特征、渠社组织运行与水神信仰等方面分别展开研究。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前提。而水资源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前人理论都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讨论了水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文章从敦煌环境特征和人工水系出发,凸显出水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敦煌地区的人工灌溉网络体系至唐五代宋初时基本完善,人工水渠与天然河流交通连结,共同灌溉着当地的土地,促进当地的农业的发展,促使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对河西走廊乃至全国的发展影响深远。此外,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型多样,为我们研究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公共水利秩序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唐五代宋初的敦煌民间结社呈现出十分多样化的景象。利用水渠的居民结成渠人社,从事水利灌溉和水渠维修等工作。而敦煌地区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特性又导致当地渠道维修频繁,渠人在渠人社的领导下自发、自费进行修整,为保证敦煌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及敦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水利秩序的发展,敦煌也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各宗教杂糅的多神信仰。这一传统在加强民众归属感与依附感的同时,也成为以水为中心的社会运行秩序强有力的维护者;在保持着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作为唐五代宋初宗教祭祀活动的缩影,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鹏[2](2017)在《唐五代宋初敦煌矿产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文献为研究唐五代宋初矿产资源利用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中相关文字记载的研究,可以从矿产资源利用的角度了解敦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经统计,文书中记载有矿产79种,其中金属矿物23种,非金属矿物56种。另统计出矿产制品353种,相关工匠或人员称谓67种,超出了传世文献记载的种类数量。唐五代宋初敦煌本地所出产的多为生产生活所用的基础性矿产,而从外地引进的多为珍奇贵重矿产(特别是来自西域的)。在统计出的79种矿产中,能够明确产地的有40种,其中有19种为敦煌地区出产,21种为外来输入的。外来输入的矿产又可再分为由中原内地而来的9种及从西方而来的12种,其余矿产来源(产地)暂时未能确定。这些矿产资源及制品,为归义军政权在“四面六蕃围”的困苦形势下仍能维持近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当时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通过对文书中各类器具、武备、衣饰、颜料染料、医用药材、相关行业机构等方面记载的研究,能够恢复部分唐五代宋初敦煌社会的历史图景。矿产资源既满足了敦煌人民的日常需要,也能够为归义军政权在孤悬之境中的统治提供物质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胡莹莹[3](2017)在《唐五代宋初敦煌动物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整理的敦煌汉文文书中可发现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记载,现从各类的买卖契据、官府牒状、破历文书等卷子中统计出94种动物,其中兽类动物30种,鸟、鱼、虫及其它动物64种。通过将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动物与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动物相互考证、比较,不仅可以探知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动物资源的概况,还可为现今敦煌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敦煌地区动物资源的来源,有本地所产和由外输入两种途径。其中本地所产动物资源占主要部分,据统计有81种本地所产,其余13种从外输入的动物是对当地所缺乏的动物资源的补充,这部分动物资源主要以商品贸易的形式输入。而在本地所产动物资源中以养殖为主,野外捕获为辅。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归义军政权根据敦煌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有限的技术水平开发利用动物资源,加工出了毛织品、皮制品、乳品等丰富的生活用品,并且,动物资源还在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五代宋初时期与动物相关的物品种类繁多,并且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敦煌社会必不可少的常用物资。敦煌养殖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充足原料,而且促进了动物各衍生行业的大力发展,为处于西北一隅,内外环境复杂的割据政权归义军的存在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玭玭[4](2017)在《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供养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供养具即佛教出家僧尼和在家信众在供养诸佛或菩萨时所用到的器具以及与佛教供养有关的器具。唐五代宋初,作为河西佛教文化中心之一的敦煌,寺院众多,保存有不少的佛教供养器具,故本文以唐宋时期敦煌的佛教供养器具为对象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检索有关敦煌文献《什物历》和敦煌发愿类文献以及相关的敦煌石窟壁画,图文互证,参考涉及到的佛教典籍,并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着重对与佛教资具供养、敬具供养和庄严用具供养有关的敦煌佛教供养具进行介绍或研究,以期获得对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保管的佛教供养具的更为深入的认识。从佛教供养的角度出发,对敦煌佛教供养器具进行探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什物历》中涉及到的相关名物词进行阅读和理解,还可以对敦煌文献和敦煌壁画中见到的佛教供养具在定名、外观、具体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介绍等方面提供帮助。另外,敦煌佛教供养器具是敦煌佛教艺术研究的一个侧面,通过对相关佛教供养具的研究,可以为敦煌壁画的解读、年代的界定以及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艺术流变提供很好的参考。首先,本文对《什物历》中所见的与佛教资具供养有关的高丽锦和麴尘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明确其概念和功用。其次,对《什物历》和敦煌壁画中见到的与佛教香供养有关的香炉、宝子、香奁和香楪在外观和功用上进行了介绍;对《什物历》中出现的与佛教花供养有关的花擎盘和金、铜莲花在名称、外观、用途和具体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敦煌发愿类文献和敦煌壁画中的灯轮就外观、使用情况、文化内涵和相关文献记载进行了整理、分析与介绍。再次,对《什物历》中与佛教庄严用具供养有关的幡、伞盖、宝幢、经巾的形状、种类、构成和用途进行了梳理,并着重对宝幢的文化内涵、在敦煌当地佛教节日中的使用、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婆罗门拆幢图中所见的两种形式的幢车以及唐代丝织类宝幢的演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什物历》中所见的有关敦煌佛教寺院中的供养器具的保管情况及被侵占现象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以图证史,对前人较少关注的敦煌佛教供养具在定名、外观、用途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二,从供养的角度出发,将敦煌文献和敦煌壁画中的佛教供养器具与对诸佛和菩萨的十大供养结合起来,或介绍,或考证,并对敦煌寺院中的佛教供养器具的保管情况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泽伦[5](2017)在《唐五代宋初环卫官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环卫官起源于唐朝。唐代前期在中央设置十二卫,以统辖全国折冲府,另有四卫不掌军府,共十六卫,受宰相节制,称为"南衙",是唐前期最重要的军队系统。由于卫府职事被侵占、府兵制度消解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央诸卫逐渐沦为闲散机构,十六卫将军也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官,从而完成了"品位化"的过程。诸卫官也由唐代作为文武官员迁转的寄禄官阶,经五代至宋初,在吸收前代经验的基础上,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最终形成宋代的环卫官制度。(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卢雅凝[6](2017)在《唐五代宋初敦煌大云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大云寺是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着名佛寺之一,在敦煌文献中记作“云”或“大云”。武周时期法明等僧人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于是武则天即位后便令两京及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收藏《大云经》。可见,大云寺设立的目的主要是在此寺来宣讲《大云经》,从而为武则天称帝和武周政权的合法性制造舆论。大云寺的僧人群体在敦煌地区十分活跃,广泛地参与到敦煌社会的各方面的活动中。僧人康智诠和泛福高是大云寺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宗教和政治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大云寺的僧人在藏经、转经、讲经、法事、受戒等宗教活动中都十分活跃,为敦煌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世俗活动方面,敦煌大云寺的僧人积极参与、组织寺学教育活动,加强了与世俗社会的联系;大云寺也积极发展经济,并取得丰厚回报;该寺还与世俗政权关系密切。所有的这一切都为敦煌大云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之在敦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石小英[7](2015)在《唐五代宋初婚姻开放性初探——以敦煌妇女为中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五代宋初正值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极其繁荣,婚姻观念异常开放,婚姻生活多彩多姿,敦煌即其缩影。本文依据浩博的敦煌文献,以敦煌妇女为例,对这一时期的婚姻开放性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5年04期)
赵玉平[8](2015)在《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斋礼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五代宋初是佛教斋会礼仪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斋会具有明显的礼仪特性和社会影响。本文充分利用留存的敦煌文献,并结合传世史籍和佛教典藏,对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斋会礼仪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六章,前两章主要讨论了佛教斋会本土化和唐五代宋初佛教斋文的特性与发展,后四章着重探究了唐五代宋初佛教斋会与吉、宾、军、嘉、凶五礼的关系。第一章,主要从佛教斋会“同于祠祀”的礼仪角度,论证了佛教斋会本土化的过程。第二章,努力突破以往视斋文为佛教实用文体的固有认识,探讨了其官方书仪的礼仪特性与发展。第叁章,关注了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事神”仪斋的几类典型斋会,梳理了佛斋与吉礼的关系。笔者认为,唐代祭社稷、享先蚕、祈雨和祈谷类佛教仪斋的举行,既能满足地方州县统治阶层祭祀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表达,又能满足百姓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精神祈求。第四章,分析了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官仪斋的几类斋会,主要探讨了佛教斋会与宾、嘉礼为主的官场仪制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佛教官场仪斋的出现是官场礼仪佛教化、佛教斋会礼仪化的表现,由此形成了唐宋官场仪制的新特点。第五章,通过解析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军仪斋的几类典型斋会,研究了佛斋与军礼的关系。笔者发现,与征讨、驱傩等传统军礼功能类似的佛教斋会的举行,都说明唐五代宋初的军礼已经有了深程度大众参与的佛教化倾向。第六章,归纳了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凶仪斋的几类典型斋会,论述了佛教斋会与凶礼的关系。从中可见,对死亡、疾病、灾年之类凶礼范围的灾害进行禳灾,也是佛教斋会的常见内容,特别是丧葬斋会,几乎可与传统丧葬礼仪一一对应;佛教凶仪斋不受凶礼的阶层界限,适用于所有人,并且民众对其“以为当然之礼耳”。总而言之,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斋会具有一定的礼仪特性和社会影响。笔者对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斋礼仪的研究,试图还原唐五代宋初敦煌社会礼仪佛教化的社会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唐宋社会礼仪与佛教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陈菡旖[9](2015)在《唐五代宋初敦煌开元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是中古时期的佛教名城,寺院林立。其中开元寺由于是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下旨在全国各州兴建,地位特殊。保存下来的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关于开元寺来历,开元寺僧人生活状况的记载,也有开元寺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僧团或世俗活动的记载。这些材料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以往的各种专题研究中也多有引用。但是将开元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进行研究,尚无先例。对敦煌开元寺进行个案研究,不仅有利于对整个敦煌佛教社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其他地区佛教社会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唐五代宋初敦煌开元寺”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存在状态和兴衰过程进行历史学的考察。本文分叁章,第一章着重介绍开元寺的概况,及僧人状况,第二章为开元寺佛事活动简介,第叁章为开元寺世俗活动研究。以传统的文献学,佛学研究方法为基础,重点探究敦煌开元寺的在敦煌地区各种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与敦煌其余各寺的关系。虽然无法做到兰克(Leopold von Ranke)所谓“重建过去如当时发生一样”,但仍然力求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对于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开元寺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整体印象。至于陈寅恪先生所希冀的“从史实中求史识”,以本人学识所限,力有未逮,静待来者。敦煌的佛教僧团是个统一的整体,不少活动都是在僧团的统一领导下完成的,,所以各寺的情形存在很大的共通之处,而又有每个寺院自身的特点。寺院活动共通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不少,但研究各个寺院特殊性的,却不多见。本文从此入手,对敦煌开元寺的特殊性进行考察,也算是一个新的视角。敦煌开元寺作为由皇帝敕建的统一寺院,在各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和优势。这其中最显着的,就在于它承担了一批政治象征意义极强的活动。比如多次承担国忌行香,并保留有玄宗御容像,,而通过对于这些相关材料的梳理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白敦煌开元寺在敦煌地区诸寺中的地位,以及与敦煌僧俗各界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赵玉平[10](2014)在《唐五代宋初敦煌春秋二社变迁新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二社,即春秋二时的祭社活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官方祭祀活动,然其在唐宋之际的敦煌却转变成了佛教斋会,这使我们看到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在本土文化、礼仪和外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是如何维系自己的职能与地位的,同时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相互适应发展的写照。(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唐五代宋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文献为研究唐五代宋初矿产资源利用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中相关文字记载的研究,可以从矿产资源利用的角度了解敦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经统计,文书中记载有矿产79种,其中金属矿物23种,非金属矿物56种。另统计出矿产制品353种,相关工匠或人员称谓67种,超出了传世文献记载的种类数量。唐五代宋初敦煌本地所出产的多为生产生活所用的基础性矿产,而从外地引进的多为珍奇贵重矿产(特别是来自西域的)。在统计出的79种矿产中,能够明确产地的有40种,其中有19种为敦煌地区出产,21种为外来输入的。外来输入的矿产又可再分为由中原内地而来的9种及从西方而来的12种,其余矿产来源(产地)暂时未能确定。这些矿产资源及制品,为归义军政权在“四面六蕃围”的困苦形势下仍能维持近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当时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通过对文书中各类器具、武备、衣饰、颜料染料、医用药材、相关行业机构等方面记载的研究,能够恢复部分唐五代宋初敦煌社会的历史图景。矿产资源既满足了敦煌人民的日常需要,也能够为归义军政权在孤悬之境中的统治提供物质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五代宋初论文参考文献
[1].石晶.唐五代宋初敦煌水利社会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王鹏.唐五代宋初敦煌矿产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胡莹莹.唐五代宋初敦煌动物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李玭玭.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供养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张泽伦.唐五代宋初环卫官的演变[J].保定学院学报.2017
[6].卢雅凝.唐五代宋初敦煌大云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7].石小英.唐五代宋初婚姻开放性初探——以敦煌妇女为中心考察[J].敦煌学辑刊.2015
[8].赵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斋礼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9].陈菡旖.唐五代宋初敦煌开元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10].赵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春秋二社变迁新议[J].敦煌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