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论文-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

鼠疫耶尔森菌论文-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鼠疫耶尔森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鼠疫,云南,家鼠,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鼠疫耶尔森菌论文文献综述

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1](2019)在《云南省家鼠疫源地鼠疫耶尔森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云南家鼠疫源地鼠疫菌在云南鼠疫菌遗传进化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种群流行演化规律。方法按照不同地点、时间及分离源随机选取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以DFR+CRISPRs双重方法聚类分析划分基因簇,以MLVA26对基因簇再次聚类分析划分亚簇。结果 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中的184株聚为一个簇(家鼠鼠疫簇),其余2株为独立株;近史流行期、复燃流行期和2016年疫情分离株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簇,它们之间的位点差异至少有5个;复燃流行期菌株共有5个亚簇和6个独立株,其中2个亚簇为主要的基因亚簇,即滇西亚簇和滇西南-滇东-广西-贵州亚簇,它们之间有4个位点差异。结论家鼠鼠疫菌是云南鼠疫菌中最晚出现的菌株,近史流行期菌株与复燃流行期菌株菌株存在较大差异,而复燃流行期的鼠疫流行是复燃和扩散并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姝懿,赵学亮[2](2019)在《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原表位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运用ProtScale,TMHMM Server,Signal P 3.0 Server,NetPhos3.0 Server,SOPMA,Swiss-mode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叁级结构和B、T细胞抗原表位等。结果 CAF-1是由170个氨基酸构成的富含苏氨酸的稳定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7.7×10~3,理论等电点为4.83,不含跨膜区且磷酸化程度较高。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原件,分别占41.18%和32.35%。同源建模显示,GMQE和QMEAN评估分值分别为0.90和0.76。抗原表位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多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7个优势CTL表位。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CAF-1基因编码蛋白为稳定分泌蛋白和外膜蛋白,含有较多的B、T细胞抗原表位,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新型疫苗的潜在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一星,杨银龙,马玥,岳盈盈,宋楠楠[3](2019)在《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的基因密码子优化及异源表达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基因密码子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纯化。方法依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性对鼠疫耶尔森菌YopJ基因进行全基因序列优化,并设计引物。分别以密码子优化前后的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的基因为模板,将包含YopJ(22aa-288aa)和YopJ(22aa-250aa)的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pGI01中。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菌株中,扩大培养后,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提取大肠埃希菌表达蛋白并使用镍离子柱进行纯化。结果鼠疫耶尔森菌YopJ密码子优化前YopJ(22aa-288aa)及YopJ(22aa-250aa)在大肠埃希菌内表达水平较低,密码子优化后YopJ(22aa-288aa)及YopJ(22aa-250aa)在大肠埃希菌内大量表达可溶性YopJ蛋白。结论对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进行基因密码子优化能够提高其在大肠埃希菌内的表达量。获得的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具有可溶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波,王鹏[4](2019)在《鼠疫耶尔森氏菌L型菌株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L型菌株是鼠疫菌在自然界中长期保存的一种可能形式。鼠疫菌L型菌株是一种多型性、缺少细胞壁且可以透过0.45μ滤膜的原生质体,结构以及生化特性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以及NCBI等数据库,从鼠疫菌L型菌株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诱导及回复、基因组变化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赵菊平[5](2019)在《RNA温度感应器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F1抗原表达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简称“鼠疫菌”)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鼠疫菌以跳蚤作为传播媒介,致病性很强,感染动物宿主后发病很快、死亡率高而且传染性很强。现今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许多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而鼠疫菌被用作生化武器以及多药物抗性菌株的产生是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潜伏危机。鼠疫菌带有叁个关键的毒性质粒:pCD1以及其由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culosis,简称“假结核菌”)进化而来时获得的pMT1和pPCP1,其中,pMT1编码鼠疫菌致病重要的鼠毒素Ymt以及F1抗原。F1抗原是鼠疫菌特异性表面荚膜抗原,也是抗鼠疫感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抗原。F1抗原表达基因在鼠疫菌进化初期获得,F1抗原在鼠疫菌感染过程中具有抗巨噬细胞吞噬的的作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还可促进以跳蚤作为媒介的鼠疫菌传播。F1抗原表达受到严格调控,其表达水平被控制在特定范围之内,温度是F1抗原表达的一个关键的调控信号,F1抗原在环境温度30℃以下时不表达,而在感染哺乳动物宿主(37℃)时大量表达。细菌RNA温度感应器(RNA thermosenser)是mRNA 5'端折迭而成的感应温度变化的特殊二级结构,掩盖核糖体结合位点,在低温时阻碍翻译起始,而温度升高时,二级结构打开,翻译起始,由此在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在转录水平调控F1抗原表达,通过转录激活因子Caf1R实现,我们发现caf1R mRNA 5'UTR及5'端部分编码区序列折迭形成一个特殊的二级结构,通过RNA thermosenser的机制感应温度调控caf1R表达。我们将调控序列与报告基因egfp编码区融合,发现融合序列感应温度调控报告基因表达,当突变与SD(Shine-Da1gamo)序列及起始密码子区域互补配对的碱基,从而稳定RNA二级结构时,报告基因在37℃也不能表达,而当点突变使RNA二级结构更不稳定时,报告基因在26℃表达水平显着上升甚至达到37℃的表达水平,有效破坏了调控序列的温度诱导效应,互补突变则可使温度诱导效应恢复;相应的基因组原位点突变同样破坏了caf1R表达的温度诱导效应;体外翻译实验证明该调控序列感应温度影响蛋白质翻译效率;化学试剂修饰检测RNA二级结构实验证明温度和点突变显着影响caf1R mRNA SD序列及起始密码子区域折迭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af1R RNA thermosenser是一个与以往报道结果不同的新型的调控机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RNA thermosenser的认识,同时也为F1抗原的致病作用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为基于F1抗原的疫苗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张海鹏,郭英,陈邬锦,钟佑宏,罗佳丽[6](2019)在《云南省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致病性耶尔森菌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07期)

王梅,唐新元,杨永海,祁芝珍[7](2019)在《鼠疫耶尔森菌抗菌素耐药性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鼠疫,对付它的唯一办法是使用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治疗鼠疫最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肺鼠疫的治疗。自从20世纪40年代采用链霉素进行鼠疫的临床治疗以来,国内外也陆续出现了自然界或实验室人工诱导耐链霉素鼠疫菌株和鼠疫菌耐药现象,鼠疫耐药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中外学者们对鼠疫菌抗菌药物及耐药情况的研究进展做以下概述。虽然我国尚未发现对链霉素等传统治疗药物具有耐受性的鼠疫菌,但是监测发现存在着对传统治疗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现象,所以鼠疫菌耐药株的监测仍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7期)

段彪,亚红祥,田楚琦,陈志军,赵李源[8](2019)在《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携带非鼠疫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鼠类)和指示动物(家犬)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情况,掌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生态学分布特征。方法采集的啮齿动物和犬类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62份啮齿动物标本检出4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35.5%;从171份犬类标本检出9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26.3%;1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结论啮齿动物较犬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携带率高。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优势菌型。在鼠疫疫源地内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长期保存、变化的机理以及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海莲,吴海生,何建,杨晓艳,辛有全[9](2019)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分析及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进行病原学分析及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8-2016年间青海省果洛州分离的13株鼠疫菌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检测、质粒分析及鼠疫菌基因差异区段(DFR)分型等研究,并根据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strA、strB基因、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tem、ctx-m基因和耐磺胺类药物sul1、sul2基因序列,在每个基因上设计1对引物,以该13株鼠疫菌DNA为模板分别进行上述6个耐药基因的PCR扩增,以检测其是否携带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根据生化分型指标,13株被试菌株中9株为青藏高原型,4株为祁连山型。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3株被试菌株均为强毒级别的鼠疫菌,13株菌中有11株具备鼠疫菌特有的4个毒力因子,被试菌株携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106、45×106、65×106和6×106、45×106、52×106的2种质粒谱。DFR分为4个基因组型,5型(7株)、8型(4株)、36型和01b型(各1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均成立的情况下,所测13株鼠疫菌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耐链霉素、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耐磺胺类药物的菌株。结论青海省果洛州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征,鼠疫菌的毒力强,但尚未出现耐抗菌药物菌株,但仍需加强鼠疫监测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严防动物间鼠疫波及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存香,祁芝珍,赵海红,戴瑞霞,张青雯[10](2019)在《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观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川212完全裂解,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密封于普通安瓿内,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05期)

鼠疫耶尔森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运用ProtScale,TMHMM Server,Signal P 3.0 Server,NetPhos3.0 Server,SOPMA,Swiss-mode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叁级结构和B、T细胞抗原表位等。结果 CAF-1是由170个氨基酸构成的富含苏氨酸的稳定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7.7×10~3,理论等电点为4.83,不含跨膜区且磷酸化程度较高。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原件,分别占41.18%和32.35%。同源建模显示,GMQE和QMEAN评估分值分别为0.90和0.76。抗原表位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多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7个优势CTL表位。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CAF-1基因编码蛋白为稳定分泌蛋白和外膜蛋白,含有较多的B、T细胞抗原表位,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新型疫苗的潜在候选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鼠疫耶尔森菌论文参考文献

[1].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云南省家鼠疫源地鼠疫耶尔森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2].王姝懿,赵学亮.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原表位预测[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3].郭一星,杨银龙,马玥,岳盈盈,宋楠楠.鼠疫耶尔森菌YopJ蛋白的基因密码子优化及异源表达纯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4].王波,王鹏.鼠疫耶尔森氏菌L型菌株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赵菊平.RNA温度感应器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F1抗原表达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6].张海鹏,郭英,陈邬锦,钟佑宏,罗佳丽.云南省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致病性耶尔森菌的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9

[7].王梅,唐新元,杨永海,祁芝珍.鼠疫耶尔森菌抗菌素耐药性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9

[8].段彪,亚红祥,田楚琦,陈志军,赵李源.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携带非鼠疫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9].吴海莲,吴海生,何建,杨晓艳,辛有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分析及耐药相关基因检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10].李存香,祁芝珍,赵海红,戴瑞霞,张青雯.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观察及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

标签:;  ;  ;  ;  

鼠疫耶尔森菌论文-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