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拉链研磨设备,包括底箱,所述底箱内底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联轴器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穿过底箱固定连接有研磨盘,所述底箱上端转动连接有环形设置的转动杆,所述底箱上端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联轴器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研磨轮。该拉链研磨设备,缩短卸料的时间,通过研磨轮与研磨盘呈相对的运动,对物料上下端面同时进行研磨作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拉链研磨设备,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底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上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联轴器(3)和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上端穿过底箱(1)固定连接有研磨盘(5),所述底箱(1)上端转动连接有环形设置的转动杆(6),所述底箱(1)上端转动杆(6)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转动杆(6)的上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所述支撑板(7)内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液压气缸(10),所述液压气缸(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2)和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研磨轮(14)。
设计方案
1.拉链研磨设备,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底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上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联轴器(3)和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上端穿过底箱(1)固定连接有研磨盘(5),所述底箱(1)上端转动连接有环形设置的转动杆(6),所述底箱(1)上端转动杆(6)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转动杆(6)的上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所述支撑板(7)内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液压气缸(10),所述液压气缸(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2)和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研磨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盘(5)的中心点与底箱(1)的中心点重合,且研磨盘(5)的直径小于支撑板(7)内中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的高度大于底箱(1)上端到研磨盘(5)上端的距离,且转动杆(6)到研磨盘(5)的距离小于连接杆(8)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关于研磨盘(5)的中心点环形设置有3个,且转动杆(6)、连接杆(8)和固定架(9)一一对应,并且固定架(9)的直径小于研磨盘(5)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气缸(10)可伸缩的距离大于研磨轮(14)到研磨盘(5)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轮(14)设置有3个,且研磨轮(14)的外径等于固定架(9)的内径,并且研磨轮(14)的中心点和固定架(9)的中心点上下对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研磨技术领域,具体为拉链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拉链一般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通过拉动拉头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效率的要求更加严苛,而拉链可以很好的缩短打开或闭合衣物时间,因此拉链的使用范围逐渐增广,而工厂在拉链成型后,一般会经过研磨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的尺寸和提高拉链表面的质量,但是现有的研磨机一般为单面研磨存在研磨效率低和研磨好的物料卸料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拉链研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研磨效率低和研磨好的物料卸料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拉链研磨设备,包括底箱,所述底箱内底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联轴器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穿过底箱固定连接有研磨盘,所述底箱上端转动连接有环形设置的转动杆,所述底箱上端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联轴器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研磨轮。
优选的,所述研磨盘的中心点与底箱的中心点重合,且研磨盘的直径小于支撑板内中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高度大于底箱上端到研磨盘上端的距离,且转动杆到研磨盘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关于研磨盘的中心点环形设置有3个,且转动杆、连接杆和固定架一一对应,并且固定架的直径小于研磨盘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液压气缸可伸缩的距离大于研磨轮到研磨盘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研磨轮设置有3个,且研磨轮的外径等于固定架的内径,并且研磨轮的中心点和固定架的中心点上下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拉链研磨设备,在现有的研磨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添加转动杆、第二电机和研磨轮的改动,通过设置转动杆,在研磨完成后,旋转转动杆,从而带动固定架转动,将固定架内的物料移动至底箱上,缩短卸料的时间,通过第二电机和研磨轮的配合使用,研磨轮与研磨盘呈相对的运动,对物料上下端面同时进行研磨作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箱;2、第一电机;3、第一联轴器;4、第一转动轴;5、研磨盘;6、转动杆;7、支撑板;8、连接杆;9、固定架;10、液压气缸;11、第二电机;12、第二联轴器;13、第二转动轴;14、研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拉链研磨设备,包括底箱1、第一电机2、第一联轴器3、第一转动轴4、研磨盘5、转动杆6、支撑板7、连接杆8、固定架9、液压气缸10、第二电机11、第二联轴器12、第二转动轴13和研磨轮14,底箱1内底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上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联轴器3和第一转动轴4,第一转动轴4上端穿过底箱1固定连接有研磨盘5,底箱1上端转动连接有环形设置的转动杆6,底箱1上端转动杆6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转动杆6的上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支撑板7内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液压气缸10,液压气缸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2和第二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研磨轮14;
进一步的,研磨盘5的中心点与底箱1的中心点重合,且研磨盘5的直径小于支撑板7内中空的长度,确保研磨盘5在支撑板7内部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转动杆6的高度大于底箱1上端到研磨盘5上端的距离,且转动杆6到研磨盘5的距离小于连接杆8的长度,通过设置转动杆6,确保研磨盘5与固定架9间留有距离,便于研磨盘5的正常转动,且确保固定架9完全在研磨盘5上端,避免固定架9内的物料滑出研磨盘5外;
进一步的,固定架9关于研磨盘5的中心点环形设置有3个,且转动杆6、连接杆8和固定架9一一对应,并且固定架9的直径小于研磨盘5的半径,通过转动杆6、连接杆8和固定架9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可研磨的物料数量,提高研磨效率;
进一步的,液压气缸10可伸缩的距离大于研磨轮14到研磨盘5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液压气缸10,确保研磨轮14可以与研磨盘5内的物料接触;
进一步的,研磨轮14设置有3个,且研磨轮14的外径等于固定架9的内径,并且研磨轮14的中心点和固定架9的中心点上下对齐,通过研磨轮14和固定架9的配合使用,确保对固定架9内的全部物料进行研磨。
工作原理:首先把需要研磨的拉链放入固定架9内的研磨盘5上,将支撑板7内的液压气缸10向下延伸,直至研磨轮14与拉链贴合,打开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联轴器3转动,第一联轴器3带动第一转动轴4转动,第一转动轴4带动研磨盘5转动,打开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带动第二联轴器12转动,第二联轴器12带动研磨轮14转动,拉链下端在固定架9内与研磨盘5产生相对运动,将拉链下端进行研磨,拉链上端与研磨轮14产生相对位移,拉链上端被研磨,研磨完成后,旋转转动杆6,转动杆6带动连接杆8和固定架9转动,将拉链从研磨盘5上移动至底箱1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132.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32744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24B 37/00
专利分类号:B24B37/00;B24B37/34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苏州迪赛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迪赛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吴中大道5527号
发明人:任潮群;崔建敏;崔国江;王俊尧;李永祥
第一发明人:任潮群
当前权利人:苏州迪赛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联轴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