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模与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模,虚拟现实,模型,虚拟人,声场,孔径,射流。
建模与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霍艺文,徐武,李逸琳,陶静[1](2019)在《虚拟现实的声场合成信息采集建模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声场合成信息采集方法存在采集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程度低、采集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基于MEMS和HRIR的虚拟现实声场合成信息采集建模方法。通过麦克风阵列体系得到声场原始信号,并利用欧拉角多数据融合获取人头部姿态信息。根据所得信息计算HRTF函数值,对函数值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新生成的声音信号数据,对新生成的信号进行傅里叶逆变换,获得虚拟现实声场合成信息采集结果。利用最小方差模态滤波器能够高效消除期望模态之外模态的能力,结合声场各阶简正波加权系数,获取声场合成信息采集结果滤波后向量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EMS和HRIR的虚拟现实声场合成信息采集建模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程度高,且信息采集耗时短。上述方法整体运行效率高,声场合成信息采集性能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杜锦绣,高伟[2](2019)在《基于数字化扫描的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化扫描技术支持下,虚拟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扫描技术、扫描原理、虚拟人技术及基于数字化扫描技术的建模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手部建模实例,利用PolyWorks软件,以数据获取、模型拼接、空洞修补3个步骤为主介绍了虚拟人手部建模的具体流程。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得到更逼真的人体模型,使虚拟人技术在医学手术、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更接近于真实情境。(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史嘉伟[3](2019)在《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电—固—液耦合模拟及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进行动力学建模以及多物理场电-固-液耦合模拟。尽管无阀压电微泵的特征尺度在微米级别,微泵内部的流动与宏观流动的状态不太一样,但是由于介质是液体,一般在宏观运动中所用到的动量和能量的方程都可以应用在微观流体中。在微观的尺度下,整个无阀压电微泵的耦合特性增强,但对于耦合特性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的状态,除此之外,由于动力学建模和实验研究的困难也给耦合研究带来很大的挑战。耦合模拟研究涉及到多物理场如电场、固体场以及流体场,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可以更好的模拟实际工况下微泵的运行,但是现在对于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模拟分析还处于单一的流体场或者是固体场,其他的物理场并没有考虑进去,所以并没有能够准确的模拟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利用全耦合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合成射流无法压电微泵进行多物理场电-固-液耦合模拟,研究如下几部分内容:对合成射流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合成射流的形成条件作了详细的阐述,了解合成射流的形成条件并对其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形成合成射流的必要条件。了解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中微观流体的运动,并介绍了描述微流体运动中的无量纲数,除此之外对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双层压电驱动器基于弹性薄板理论进行简化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并推导其振动位移方程。对压电振子进行电-固耦合模拟,得到其不同电压下的振动位移以及振子在半径方向的位移。对压电振子进行振动位移实验验证电-固耦合模拟的正确性,从模拟和实验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电-固耦合模拟的结果与测量位移的结果基本的重合。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整体进行动力学建模得出泵内部的压力和界面速度以及固有频率。使用专业的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进行多物理场电-固-液耦合模拟,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进行了叁维结构下的耦合模拟分析,建立耦合模型,进行包括压电振子本身的电-固耦合分析以及振子与流体的固-液耦合分析的双向的耦合分析,全面的分析了耦合作用下的压电驱动器的服役特性以及流体流动的流动特性,压力驱动器的吸入阶段的最大位移处也是排出阶段的最大位移处,同时从流线图中可以看出合成射流的形成的过程,符合当时对于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设计理念。由模拟可知压电振子上的加载的电压和频率必须在某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才能够大流量的出流,主要是因为合成射流出流主要的原因在于合成射流腔的尺寸是一定的,而涡对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于腔中的流体的卷吸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足够的流体,所以电压过大或者频率过低过高都不能够满足条件。对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频率不变时,低频率下,不管电压如何变化,微泵的出口流量都很小,当频率变高时,电压增大流量先增大后来保持不变。当电压保持不变时,频率出口流量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超过100Hz后出口流量也会变得很小。这符合之前耦合模拟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宋佳丽[4](2019)在《面部表情建模及映射技术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虚拟现实、图像处理等技术快速前进的情况下,表情移植技术也逐步吸引图像及视频领域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特征点差向量的表情移植方法,其中涉及到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及表情映射算法等技术。特征提取是表情移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相比传统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特征提取时可避免由初始人脸引起的定位误差,但目前的卷积神经网络普遍以越深的网络提取更为精确的特征点的趋势搭建,这将导致较大的计算复杂度。此外,卷积神经网络无法预测存在时序关联的特征,如:头部、眼神特征信息,而递归神经网络可提取时序关联的特征信息,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充分结合二者优势解决同时提取时序关联和非时序关联特征的问题。为了实现人脸移植效果,将提取出的3D特征数据重建为人脸叁角网格,并根据叁角网格计算控制动画人脸表情变化的形变系数。针对整个实现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标准卷积网络中引入一种轻量级结构并将其改进为叁维模型,并且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型结构以解决如何结合两大模型的问题,同时提出使用一种表情移植算法实现将初始人脸的表情移植到某个动画人物模型面部的效果。在实验环节,由于目前公开的面部、头部、眼神的3D数据集较少,本文标注了训练及测试模型所需的数据集,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可快速实现较为真实的追踪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梳理了人脸表情移植技术的实现方法及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人脸表情移植技术的基本流程,分析和研究了现有的面部特征提取技术、头部及眼神的特征信息提取技术以及数据映射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可改进之处。(2)通过对人脸特征提取技术的分析,本文设计出一个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W-CNN),该模型基于可分离卷积结构搭建,能以较少的参数提出较为精确的特征,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主要用于人脸3D特征点的提取。为增强特征提取的精确度,在模型提取特征之前先采用一个基于倒叁角结构的人脸检测方法对训练集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框检测。(3)考虑到表情移植效果的真实性,本文基于LW-CNN模型搭建出一个复合模型,即复合型递归卷积神经网络(Hybrid 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tworks,HRCNs),该模型考虑到LW-CNN在提取非时序关联信息上的精确性与快速性以及LSTM模型在处理时序关联信息上的有效性搭建而来。为评估HRCNs模型的性能,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算法的精确度展开测试,分别为归一化均值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终实验结果证明本算法可以提取出较为精确和稳定的特征点。考虑到算法应用的广泛性,本文采用基于特征点差向量的表情映射算法实现表情移植,最终被映射人脸可清晰展示出较为细微的表情变化。(4)由于公开的3D人脸数据集较少,本文标注了训练模型所需的3D人脸数据集,其中标签文件包括面部68个特征点、左右两眼及头部姿势特征信息,最终共准备了4万张左右的人脸数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杜锦绣[5](2019)在《叁维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虚拟人的研究一直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围绕叁维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介绍了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应用、特征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现在常用的建模合成技术。1.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现状(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李雪珊[6](2019)在《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下人体暂态电击模拟实验与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能源和负荷的分布并不均匀,为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通道以连接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但受限于土地资源,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已经无可避免的会靠近人口密集地区,由此产生的电磁环境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人体在高压直流线路附近的合成电场中活动时产生的暂态电击现象。为了获得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暂态电击的特性,本文在实验室内搭建暂态电击平台进行特性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电路仿真模型并对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暂态电击机理和人体接触线下物体的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了实验内容并设计了实验模型,通过在实验室内架设导线并使用高压直流电压源对其充电建立了直流合成电场环境,搭建了暂态电击实验平台及测量系统,并对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和设备参数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本文利用所搭建的暂态电击实验平台,在电晕实验室内的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进行了暂态电击特性实验,对单极高压直流导线产生的合成电场强度进行了测量,同时收集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暂态电击的放电电流、线下物体的充电电位变化等数据,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和对比试验,获得了实验室内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暂态电击的特性。最后,本文在前文暂态电击特性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暂态电击电路仿真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暂态电击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然后,针对直流输电线路下合成电场环境中的人体接触金属物体并发生暂态电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并对人体所受电击的水平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曾涛,温育涵,陈新亮,文成[7](2018)在《基于几何模型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回波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成像和仿真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模型的参数化目标回波建模方法。该方法用一组几何参数对目标进行描述,将目标看作连续分布的散射体,通过积分获得了目标回波的频谱表达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常规点散射模型及GTD散射模型相比,该方法能更准确地描述较为复杂的几何目标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且所需的计算时间与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磁计算方法相比显着减少。(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10-19)
杨玮玥,张倩,王斌,姜悦卉,黄继风[8](2018)在《3D建模的多姿态人脸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3D建模的人脸多姿态合成方法。首先计算输入图像的叁维模型与二维图像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利用该映射关系矫正输入的人脸图像,并生成初步的人脸图像正面化结果;最后,为了完整地保留原面部输入信息,对初步结果视图上的不可见区域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对应的可见特征,利用均值坐标(mean-value coordinates,MVC)图像编辑方法对不可见区域进行填充。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的矫正准确率可达70%以上,相比于传统方法,输出结果更具鲁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4期)
郝枭雄,黄朝晖,王云贵[9](2018)在《基于智能体的陆军合成部队战现场急救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计算机仿真方法在合成部队战现场救护力量配置测算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以Anylogic为仿真建模工具,分析合成旅进攻作战背景下,地面突击群队下车战斗阶段战现场救护过程中,作战人员、卫生人员、营救护所、卫生车辆等要素的基本行为模式,采用基于智能体的仿真建模策略,构建合成部队战现场救护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参考近年演习训练的概略数据设置模型参数,并将攻守兵力设定为3000人和1000人,计算该前提下战现场救护的卫生人力和运力需求。结果为实施3000人规模进攻战斗的卫勤保障,有两种可行的人力运力编配方案,即124人16车方案和127人20车方案,模型运算得到的"战卫比"约为24∶1,与美军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26∶1相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型的可信性。结论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战术分队的卫勤保障问题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战现场救护的模型中显示了较高的可信度,可为卫勤力量编配优化和战时卫勤保障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小平[10](2018)在《AES专论-双耳技术(二):双耳信号合成中HRTF的实现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述头相关传输函数HRTF及其原始数据获取方法后,介绍了双耳信号合成中HRTF的预处理和HRTF的"最小相位滤波器+纯延时"模型,最后简述了双耳信号合成的两种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建模与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数字化扫描技术支持下,虚拟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扫描技术、扫描原理、虚拟人技术及基于数字化扫描技术的建模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手部建模实例,利用PolyWorks软件,以数据获取、模型拼接、空洞修补3个步骤为主介绍了虚拟人手部建模的具体流程。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得到更逼真的人体模型,使虚拟人技术在医学手术、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更接近于真实情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模与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霍艺文,徐武,李逸琳,陶静.虚拟现实的声场合成信息采集建模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9
[2].杜锦绣,高伟.基于数字化扫描的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9
[3].史嘉伟.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电—固—液耦合模拟及动力学建模[D].江苏大学.2019
[4].宋佳丽.面部表情建模及映射技术合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杜锦绣.叁维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
[6].李雪珊.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下人体暂态电击模拟实验与建模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7].曾涛,温育涵,陈新亮,文成.基于几何模型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回波建模与仿真[C].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8].杨玮玥,张倩,王斌,姜悦卉,黄继风.3D建模的多姿态人脸合成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2018
[9].郝枭雄,黄朝晖,王云贵.基于智能体的陆军合成部队战现场急救建模研究[J].军事医学.2018
[10].陈小平.AES专论-双耳技术(二):双耳信号合成中HRTF的实现建模[J].电声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