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借由"武汉长江大桥"这一物理媒介,理清"交通"与"传播"间的共性与个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传播物质性转向的可能性。1954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拉开了举国关注修建长江大桥的序幕。最初的大桥是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化重大工程发挥着交通运输功能,它允许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穿过水域的障碍,使南方与北方的经济社会交往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大桥工程的持续性和高密度的新闻报道,构建了新中国初期"想象的共同体",加深了民众对于民族国家同一性和政治体系完整性的认同。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使大桥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性表征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符号。它的交通功能作用也逐渐从官方话语叙事中退场,转变为城市记忆的物质性载体。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骏
关键词: 交通设施,武汉长江大桥,媒介符号,城市记忆
来源: 新闻界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信息科技
专业: 新闻与传媒
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与提升路径研究”(2019CXW020)
分类号: G206.2
DO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91216.007
页码: 71-79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150K
下载量: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