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结构及触摸显示装置,背光结构包括下框和中胶框;下框内部设置有LED;下框底部设置有导光板;导光板位于LED灯前端;导光板上方设置有光学膜;中胶框的上端设置有LCD显示屏;LCD显示屏上方连接有触摸屏;中胶框设有中胶框腔体;下框设置于中胶框腔体内;下框外侧设置有凸起;下框通过凸起与中胶框点面接触,以使下框的热量通过凸起传递至中胶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地减少背光结构内部热量传递至触摸屏,降低触摸屏的温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1)和中胶框(2);所述下框(1)内部设置有LED灯(3);所述下框(1)底部设置有导光板(4);所述导光板(4)位于所述LED灯(3)前端;所述导光板(4)上方设置有光学膜(5);所述中胶框(2)的上端设置有LCD显示屏(6);所述LCD显示屏(6)上方连接有触摸屏(7);所述中胶框(2)设有中胶框腔体(23);所述下框(1)设置于所述中胶框腔体(23)内;所述下框(1)外侧设置有凸起(11);所述下框(1)通过所述凸起(11)与所述中胶框(2)点面接触,以使所述下框(1)的热量通过所述凸起(11)传递至所述中胶框(2)。
设计方案
1.一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1)和中胶框(2);所述下框(1)内部设置有LED灯(3);所述下框(1)底部设置有导光板(4);所述导光板(4)位于所述LED灯(3)前端;所述导光板(4)上方设置有光学膜(5);所述中胶框(2)的上端设置有LCD显示屏(6);所述LCD显示屏(6)上方连接有触摸屏(7);所述中胶框(2)设有中胶框腔体(23);所述下框(1)设置于所述中胶框腔体(23)内;所述下框(1)外侧设置有凸起(11);所述下框(1)通过所述凸起(11)与所述中胶框(2)点面接触,以使所述下框(1)的热量通过所述凸起(11)传递至所述中胶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1)设有下框腔体(14);所述下框腔体(14)设置于所述中胶框腔体(23)内;所述凸起(11)设置于所述下框腔体(14)外侧,以使所述下框腔体(14)外侧与所述中胶框腔体(23)内侧点面接触,从而使所述LED灯(3)的光源热量通过所述凸起传递至所述中胶框腔体(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1)设有上开口端(13);所述上开口端(13)设置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抵接于所述中胶框(2)上端;所述凸台(12)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腔体(14)包括第一框墙、第二框墙、第三框墙以及第四框墙;所述LED灯(3)设置于所述第一框墙上;所述第二框墙、所述第三框墙以及所述第四框墙上均设有通孔(15);所述通孔(15)位于所述凸起(11)之间;所述通孔(15)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PC板(8);所述FPC板(8)连接于所述下框(1)的内侧;所述LED灯(3)固定连接于所述FPC板(8)上;所述LED灯(3)通过所述FPC板(8)连接于所述下框(1)的内侧;所述FPC板(8)用于控制所述LED灯(3)的发光,以使所述LED灯(3)的光源射向所述导光板(4);所述导光板(4)引导所述LED灯(3)光源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所述LCD显示屏(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9);所述反射片(9)为L形结构;所述反射片(9)设置于所述下框(1)内;所述反射片(9)包括水平端和垂直端;所述水平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4)的背面;所述垂直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4)一侧;所述导光板(4)通过所述反射片(9)与所述下框(1)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胶框(2)上端设有光通孔(22);所述光通孔(22)位于所述导光板(4)上方,以使所述导光板(4)引导所述LED灯(3)光源的光通量通过所述光通孔(22)均匀分布在所述LCD显示屏(6)上;还包括泡棉(10);所述泡棉(10)设置于所述LCD显示屏(6)和所述中胶框(2)之间;所述泡棉(10)为双面胶粘泡棉;所述LCD显示屏(6)通过所述泡棉(10)与所述中胶框(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LCD显示屏(6)和所述触摸屏(7)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粘胶;所述第一面与所述LCD显示屏(6)粘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触摸屏(7)挤压接触;所述密封件用于阻隔灰尘进入所述LCD显示屏(6)和所述触摸屏(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5)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2)以及扩散膜(53);所述上增光膜(51)设置于所述下增光膜(52)上方;所述扩散膜(53)设置于所述下增光膜(52)下方;所述光学膜(5)通过所述扩散膜(53)与所述导光板(4)连接;所述光学膜(5)边缘设置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用于阻挡所述导光板(4)射出的光线从所述光学膜(5)侧面射出。
10.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结构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屏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结构及触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感,现有汽车在多数车型配置上均配备有车载中控显示屏;由于用户对汽车的使用体验感不断增强,相应地对车载中控显示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车载中控显示屏产品的温度有要求;由于车载中控显示屏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发热,用户在操作触摸屏时,如果触摸屏表面的温度太高或高于人体温度太多,手指会感觉不适,造成客户对车载中控显示屏的体验感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背光结构及触摸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背光结构的触摸屏温度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结构,包括下框和中胶框;下框内部设置有LED;下框底部设置有导光板;导光板位于LED灯前端;导光板上方设置有光学膜;中胶框的上端设置有LCD显示屏;LCD显示屏上方连接有触摸屏;中胶框设有中胶框腔体;下框设置于中胶框腔体内;下框外侧设置有凸起;下框通过凸起与中胶框点面接触,以使下框的热量通过凸起传递至中胶框。
进一步地,下框设有下框腔体;下框腔体设置于中胶框腔体内;凸起设置于下框腔体外侧,以使下框腔体外侧与中胶框腔体内侧点面接触,从而使LED灯的光源热量通过凸起传递至中胶框腔体。
进一步地,下框设有上开口端;上开口端设置有凸台;凸台抵接于中胶框上端;凸台为多个。
进一步地,下框腔体包括第一框墙、第二框墙、第三框墙以及第四框墙;LED灯设置于第一框墙上;第二框墙、第三框墙以及第四框墙上均设有通孔;通孔位于凸起之间;通孔为多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FPC板;FPC板连接于下框的内侧;LED灯固定连接于FPC板上;LED灯通过FPC板连接于下框的内侧;FPC板用于控制LED灯的发光,以使LED灯的光源射向导光板;导光板引导LED灯光源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LCD显示屏上。
进一步地,反射片为L形结构;反射片设置于下框内;反射片包括水平端和垂直端;水平端设置于导光板的背面;垂直端设置于导光板一侧;导光板通过反射片与下框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中胶框上端设有光通孔;光通孔位于导光板上方,以使导光板引导LED灯光源的光通量通过光通孔均匀分布在LCD显示屏上;还包括泡棉;泡棉设置于LCD显示屏和中胶框之间;泡棉为双面胶粘泡棉;LCD显示屏通过泡棉与中胶框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LCD显示屏和触摸屏之间;密封件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粘胶;第一面与LCD显示屏粘接;第二面与触摸屏挤压接触;密封件用于阻隔灰尘进入LCD显示屏和触摸屏之间。
进一步地,光学膜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以及扩散膜;上增光膜设置于下增光膜上方;扩散膜设置于下增光膜下方;光学膜通过扩散膜与导光板连接;光学膜边缘设置有遮光材料;遮光材料用于阻挡导光板射出的光线从光学膜侧面射出。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结构;背光结构为上述所述的背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现有背光结构的设计基础上,将原有下框腔体和中胶框腔体的面与面接触改为点与面接触,来减少下框和中胶框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热量从下框腔体传递至中胶框腔体,进而达到降低触摸屏温度的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在下框的上开口端设置凸台,来减少下框上开口端与中胶框上端内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减少热量从下框的上开口端传递至中胶框上端内侧,从而起到降低传递至触摸屏的温度的效果;进一步地,下框腔体上还开有通孔,通孔位于凸起之间;下框上开有通孔可降低导体的传热面积和减少传热路径,使传递至下框上的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孔减重降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触摸屏的使用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可靠性强,耐久性好,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的下框凸起和凸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的下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的中胶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结构的光学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框;2-中胶框;3-LED灯;4-导光板;5-光学膜;6-LCD显示屏;7-触摸屏;8-FPC板;9-反射片;10-泡棉;11-凸起;12-凸台;13-上开口端;14-下框腔体;15-通孔;22-光通孔;23-中胶框腔体;51-上增光膜;52-下增光膜;53-扩散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结构,包括下框1和中胶框2;其中,下框1内部一侧设置有LED灯3;下框1底部平面设置有导光板4;导光板4位于LED灯3前端;导光板4上方设置有光学膜5;中胶框2的上端设置有LCD显示屏6;LCD显示屏6上方连接有触摸屏7;中胶框2设有中胶框腔体23;下框1设置于中胶框腔体23内;下框1外侧设置有凸起11;下框1通过凸起11与中胶框2点面接触,以减少下框1和中胶框2的接触面,从而使下框1的热量通过凸起传递至中胶框2;具体地,显示屏的发热源有很多,比如IC,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同时背光的LED灯3是最大的发热源之一,背光的发热会传递至正面的触摸屏7上,造成触摸屏7温度过高;具体地,LED灯3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下框1,通过减少下框1与中胶框2的接触面,以降低热量传递至中胶框2,进而减少中胶框2上的热量传递至LCD显示屏6,最终实现降低LCD显示屏6上方的触摸屏7温度的效果,使其低于人体温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背光结构内部热量传递至触摸屏7,降低了触摸屏7的温度,使其低于体感温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通过降低触摸屏7的温度,提升触摸屏7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的触摸不灵敏问题的出现,提升显示屏的使用品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框1设有下框腔体14;下框腔体14设置于中胶框腔体23内;凸起11设置于下框腔体14外侧,以使下框腔体14外侧与中胶框腔体23内侧点面接触,从而使LED灯3的光源热量通过凸起传递至中胶框腔体23,起到降低热量传递的作用;具体地,凸起11等间距设置于下框腔体14外侧;凸起11设置在下框腔体14外侧的数量为每面框墙2~3个;进一步地,下框腔体14包括第一框墙、第二框墙、第三框墙以及第四框墙;LED灯3设置于第一框墙上;第二框墙、第三框墙以及第四框墙上均设有通孔15;具体地,下框腔体14除LED灯3一面框墙外均设有通孔15,即第一框墙上不设有通孔15;为了不影响背光的散热,在放置有LED灯3的一面下框腔体14只设置凸起11而不设置通孔15,从而避免传递至下框腔体14外侧的热量受阻;通孔15位于凸起11之间;通孔15为多个,并等距离的设置于下框腔体14外侧,以减少导体下框1的面积,有效地降低下框1的传热路径和受热面积,起到阻止温度传递的效果;同时,通过在下框腔体14上开孔,来减少下框1的重量,起到降本的作用;进一步地,下框1设有上开口端13;上开口端13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抵接于中胶框2上端;凸台12为多个;具体地,上开口端13在下框腔体14上表面上设置有凸台12,以减少下框1与中胶框2在上表面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下框1上的热量从上开口端13传递至中胶框2的上端,进一步再降低传递至触摸屏7的温度;进一步地,凸台12设置在下框腔体14的数量可以为每面框墙2~3个。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FPC板8;FPC板8连接于下框1的内侧;LED灯3固定连接于FPC板8上;LED灯3通过FPC板8连接于下框1的内侧;FPC板8用于控制LED灯3的发光,以使LED灯3的光源射向导光板4;导光板4引导LED灯3光源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LCD显示屏6上;具体地,当LED灯3的光线射到导光板4上的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向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从导光板4正面射向LCD显示屏6。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射片9为L形结构;反射片9设置于下框1内;反射片9包括水平端和垂直端;水平端设置于导光板4的背面;垂直端设置于导光板4一侧;导光板4通过反射片9与下框1底部连接,反射片9将底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4中,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具体地,反射片9具有优秀的光反射特性,能够有效利用LED灯3光源,进而提高LED灯3的照明效果,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中胶框2上端设有光通孔22;光通孔22位于导光板4上方,以使导光板4引导LED灯3光源的光通量通过光通孔22均匀分布在LCD显示屏6上;还包括泡棉10;泡棉10设置于LCD显示屏6和中胶框2之间;泡棉10为双面胶粘泡棉;LCD显示屏6通过泡棉10与中胶框2连接;泡棉10具有减震防尘的作用,可防止灰尘通过中胶框2和LCD显示屏6之间进入背光结构内;另外,泡棉10的使用便于LCD显示屏6的拆装,降低维修成本。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LCD显示屏6和触摸屏7之间;密封件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粘胶;第一面与LCD显示屏6粘接;第二面与触摸屏7挤压接触;密封件用于阻隔灰尘进入LCD显示屏6和触摸屏7之间;具体地,密封件可以为泡棉10,可用于LCD显示屏6和触摸屏7间的减震,避免振动情况下对LCD显示屏6和触摸屏7造成损失,有效提升LCD显示屏6与触摸屏7的强度和可靠性,有益于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光学膜5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2以及扩散膜53;上增光膜51设置于下增光膜52上方;扩散膜53设置于下增光膜52下方;光学膜5通过扩散膜53与导光板4连接;光学膜5边缘设置有遮光材料;遮光材料用于阻挡导光板4射出的光线从光学膜5侧面射出,提高导光效率。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结构;背光结构为上述所述的背光结构;具体地,触摸显示装置可以为车载中控显示屏、手机显示屏、电视显示屏以及电脑显示屏等终端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现有背光结构的设计基础上,将原有下框腔体14和中胶框腔体23的面与面接触改为点与面接触,来减少下框1和中胶框2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热量从下框腔体14传递至中胶框腔体23,进而达到降低触摸屏7温度的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在下框1的上开口端13设置凸台12,来减少下框1上开口端13与中胶框2上端内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减少热量从下框1的上开口端13传递至中胶框2上端内侧,从而起到降低传递至触摸屏7的温度的效果;进一步地,下框腔体14上还开有通孔15,通孔15位于凸起11之间;下框1上开有通孔15可降低导体的传热面积和减少传热路径,使传递至下框1上的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孔减重降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触摸屏7的使用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可靠性强,耐久性好,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8396.9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231646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G02F 1/1333
专利分类号:G02F1/1333;G02F1/13357;G09F9/35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汕尾市区东冲路北段工业区
发明人:戴佳民
第一发明人:戴佳民
当前权利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苑滨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