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2科河北武安056300)
【摘要】新生儿洗胃大多是用来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症所致的呕吐。目的是尽快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在胃肠内的吸收。是清除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羊水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养水,感染的羊水,含较多母血的羊水,以减少其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所致的呕吐。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由于新生儿有其生理及解剖特点,洗胃时掌握下述要点很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洗胃;方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75-02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被胎粪污染和被感染的羊水均可刺激新生儿的胃粘膜,导致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其特点为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左右反复多次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混有浅黄色片状,絮状物,为非喷射性呕吐,无发热,无感染或其它表现,由于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易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肺炎,反复呕吐易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常采用洗胃方法洗净胃内的粘液,从而避免因呕吐而引起对新生儿的危害[1]。本文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咽下综合征的病例,就洗胃的方法进行探讨。
1.对象
在我院住院诊断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出生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日龄(24±9)h,全部病例入院后均采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及静脉输液治疗,无其他合并症,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方法
2.1材料
均选用一次性6号,软硬适宜的硅塑合成的新生儿专用胃管,长度40cm,外径2mm,内径1.2mm,同时备有弯盘及20ml注射器1副。
2.2洗胃方法
2.2.1备1%碳酸氢钠10~20ml[2],温度30~35℃,常规插胃管,插胃管长度比常理插入长度长3~5cm或取发际到脐的长度,体表标志长度为胃管插入的长度。即用液态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后,沿鼻道置入,当胃管达咽部时患儿不做吞咽动作或在患儿哭声未屏气时,快速将胃管送入胃内。洗胃液,第1次用1%碳酸氢钠溶液,第2次用1∶2000的十六角蒙脱石溶液,具体操作步骤按操作常规[3]。证明在胃内后常规回抽胃内容物留观,用常温洗胃液每次10ml注入胃内给新生儿洗胃,尽量做到等量回抽,若再呕吐,间隔2h遵医嘱重复洗胃1次,洗胃后禁食4~6h,取右侧卧位,做好病情观察。禁食结束后若无呕吐予少量(5~10ml)5%葡萄糖试喂,试喂无呕吐后可喂奶,从5~10ml开始,间隔2h喂奶,然后逐渐增加奶量至按需哺乳。
2.2.2洗胃时患儿取左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胃管插入后常规回抽胃管内容物留观,在抽吸到胃内容物后再插入3~5cm,然后分次注入洗胃液,每次注入10ml,等待1~2min,等量回抽,反复注入洗胃液3~5次至回抽液澄清为止。置管成功后,固定胃管,先用20ml注射器将胃内容物抽出,再用另一注射器,取1%碳酸氢钠溶液缓慢注入胃内,每次约10ml~15ml。之后稍作停留约3min~5min,抽出洗胃液用第1支注射器,每次抽出洗胃溶液的量应等于或大于注入的量,如此反复清洗4次~5次,直到洗出液澄清,若抽出的洗胃液比注入的少2ml以上,视为洗胃液残留。累积残留>15ml时,即使抽出的洗胃液不澄清也停止洗胃。洗胃液的注入速度控制在约30s注入15ml,不易过快或过慢。抽吸洗胃液的力度不易过大,以免损伤胃黏膜。洗胃液预热约(37℃~38℃)接近人的体温。每次洗胃完成之后,暂时保留胃管,无洗胃液残留的,在胃管内注入10%葡萄糖液10ml,温度为38℃~40℃,观察30min,无恶心、呕吐者拔除胃管。若有恶心、呕吐,2h后给第2次洗胃,洗完后同样给10%葡萄糖液10ml,观察无恶心、呕吐后拔管。以后每2h喂10%葡萄糖液1次。至呕吐停止2h后开始正常喂奶。每次喂完奶后,使患儿处于竖立位轻拍其后背部,使其排出胃内气体,同时洗胃间期和喂奶后要注意使患儿右侧卧位,有利于胃的排空,防止呕吐的发生。
2.3观察方法
新生儿洗胃后按同一观察表记录洗胃后出现呕吐情况,观察内容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洗胃次数,发生呕吐次数、呕吐性质、量,喂奶情况等,累计新生儿经洗胃后再发生呕吐次数。洗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的改变,备吸引设备,做好窒息的抢救准备。
2.4评价标准
以新生儿入院经末次洗胃后,12h内未发生呕吐为有效,24h内未发生呕吐为显效,12h仍发生呕吐为无效,说明洗胃不彻底。24h后再发生呕吐可能与喂养等其他因素有关,不列于洗胃效果评价范围。
3.结果
100例患儿均在5天临床症状消失、呕吐停止,有效率为100%。通过对100例新生儿洗胃效果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常规洗胃方法基础上增加洗胃液量,强调洗胃液温度以及插胃管长度,对洗胃时及洗胃后采取的体位作详细的规定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讨论
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因而加大了插胃管的难度,因此,护士应孰悉新生儿胃、食管的生理特征,新生儿食管括约肌、贲门括约肌较松弛功能不全,胃位于左上腹,呈水平位,易出现食管反流,插入的胃管若未达底部易引起呕吐,如插入太深胃管头部小孔紧贴胃黏膜则会影响胃液的灌注和排出,且易损伤胃黏膜。因此,如遇胃管不畅、新生儿呕吐情况发生应先调整胃管插入的长度。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分娩时吞入羊水而刺激胃部所致,由于羊水较粘稠,贴附于幽门处而使胃液下行不畅,足月妊娠时的羊水将混浊,可见小片状物悬于羊水中,包括胎脂、胎儿脱落的毛发和少量白细胞,尿酸盐及其它有机、无机盐类和激素类等物质。为此新生儿因吸入羊水而导致的呕吐处理方法以彻底洗胃为最佳治疗方案。常规洗胃方法可能由于洗胃洗胃液量较少,胃管插入深度不够,通常注入洗胃液不能做到完全等量抽出,没有真正起到清除污染羊水的作用,并且由于洗胃时放置体位未作特别规定以至出现洗胃效果不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在给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洗胃时,为提高洗胃效果,护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卧位
左侧卧位洗胃效果最佳。新生儿胃位于左季肋部,呈水平位,胃大弯在左侧,注入洗胃液后,液体停留在胃大弯胃底部,能充分稀释粘附在胃壁上的污染羊水,稍等1~2min洗胃液短暂潴留并与之混合中和,再从胃管回抽洗胃液,反复3~5次致洗出胃液澄清为止。此法能够快速、彻底达到洗胃目的,从而缩短洗胃时间。侧卧位可避免呕吐物呛咳或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若采用右侧卧位,注入的洗胃液易流入十二指肠,致使污染的羊水和注入的洗胃液一起流入十二指肠,无法做到等量回抽,还可能导致护士使用较大的负压进行回抽,造成胃粘膜损伤。
4.2洗胃液量
足月新生儿的胃容量生后10天约为30~60ml[4]。在洗胃过程中每次注入10ml洗胃液并尽量做到等量回抽,避免一次注入液体过多,以免产生急性胃扩张或洗胃液反流引起窒息,通过控制总量分多次小量注入洗胃液,容易洗净胃内污染羊水,达到缩短洗胃时间的作用。给予适宜的温度,以30~35℃为宜,避免超过37℃,以免导致血管扩张,如太冷则刺激胃肠蠕动,引起胃痉挛[5]。
4.3等量回抽
通常注入的洗胃液可以等量回抽出来,但有时因胃管长度及体位关系,不能做到完全等量回抽。操作者在碰到此种情况时,首先要评估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情况下,洗胃要比鼻饲插入长度多3~5cm或取发际到脐的长度。其次要判断证明胃管在胃内的是何种方法,是以抽到胃液还是以听到气过水声[6]。如果是单纯抽到少许胃液证明,可能胃管侧孔未完全到达胃内液面以下,只有在既抽到胃液又听到气过水声时,胃管顶孔及侧孔抵达胃内液面以下时,才能抽到更多的胃液同时听到注气后的气过水声。所以洗胃时,证明胃管在胃内的方法应以上述两种方法为标准。还有一种情况在不能做到等量回抽时,给予洗胃结束后,短暂开放胃管,利用虹吸原理,使残留洗胃液自然流出,这样既可避免用力回抽导致胃粘膜损害,又可减少洗胃液残留,影响机体的电解质平衡。
4.4洗胃后放置体位
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因为洗胃后仍会有少量未完全回抽的液体及胃酸分泌,放置右侧卧位后,可利用液体的重力作用,自然流入十二指肠进入下消化道,不容易出现胃潴留,减少再呕吐的发生率,洗胃后注入5%葡萄糖液3~5ml,可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呕吐,同时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5完善护理观察记录
护士在完成洗胃操作后,做好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例如:使用什么洗胃液,采取何种体位,注入液体总量,回抽液体总量,残留多少,患儿在洗胃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如何以及交代下班观察内容等等。
5.护理要点
主要特点为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持续1~2d后可自愈。但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可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正常哺乳,造成营养不良、脱水,严重时出现呛咳引起窒息。
(1)插管前备好洗胃液(1%的碳酸氢钠溶液500ml,温度37℃~38℃)。并先量好胃管长度并做好标记,插管时将新生儿上半身抬高30°~50°,以防呕吐物、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置入胃管后一定要妥善固定好,防止洗胃过程中患儿哭闹致胃管部分脱出不能及时发现。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技术要娴熟,切忌粗暴,有阻力时切勿硬插,以免损伤组织,如有明显呛咳、紫绀、窒息等反应时,应立即拔管停止操作。(2)证明胃管在胃内后,用20ml注射器往胃内注入洗胃液10~20ml,反复抽吸直至胃内容物澄清为止。速度要缓慢,切忌过快,进出量要掌握平衡。防止胃内积留过多液体而发生胃穿孔或水中毒。拔管时反折末段,当管前端近咽喉部时应迅速拔出胃管,以防管内液滴入气管引起窒息。(3)洗胃后保持口腔清洁,嘱家属30min后喂哺。
5.1密切注意呼吸、脉搏、面色及意识的改变
由于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为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脉搏及意识的改变。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烦躁不安,脉搏加速等,应立即予以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知医师,进行急救处理。
5.2喂养与补液
洗胃后应禁食4h~6h,以后每次喂奶量10ml,每次喂奶后应抱起轻叩背部,让气体排出,同时注意右侧卧位,有利于胃的排空,防止呕吐发生,无呕吐可按需哺乳。呕吐严重者应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根据呕吐的严重程度和水电解质报告决定补液的量和种类,输液速度不能过快,应保证液体量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待呕吐停止,脱水纠正,吃奶正常后可停止补液。
5.3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应注意口腔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可将室温调节在22~24℃,早产儿和硬肿症患儿如入保暖箱,可以减少氧的消耗,认真观察呕吐情况,及时清除鼻道和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7]。
6.结束语
新生儿洗胃,是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呕吐,防止呛咳引起窒息,保证新生儿及时喂养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临床上早期采取洗胃方法治疗,并且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何雅娟.10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洗胃后呕吐与喂养关系的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3):75.
[2]胡佩文,陆勤如,洗胃治疗新生儿羊水咽入症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7,7(6):33.
[3]章晓辛.护理学基础[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4,185.
[4]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03
[5]张聪介.洗胃液的温度对洗胃效果的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1996.
[6]方咏梅,王霞,张桂兰等,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69(7):537.
[7]江钟炎,高铁铮,吴梓梁,主编.儿科学.第二版.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