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冲推覆论文_赵珍,吴珍汉,于俊秋,吴艳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冲推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漠河,径迹,尼玛,盆地,西秦,油气,皖南。

逆冲推覆论文文献综述

赵珍,吴珍汉,于俊秋,吴艳君[1](2019)在《西藏中部尼玛—荣玛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尼玛—荣玛地区位于羌塘盆地中段,发育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尼玛以北主要发育自北向南运动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导致中央隆起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岩石地层组合、叁迭系和侏罗系地层逆冲在红层之上,其中北羌塘盆地侏罗系地层越过中央隆起,在南羌塘盆地发育滑脱构造并形成薄皮逆冲推覆构造及大型逆冲岩席;尼玛以南主要发育自南向北运动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造成侏罗—白垩系、白垩系岩石组合逆冲在红层之上。逆冲推覆构造普遍控制了红层盆地的生长,并被中新世湖相沉积角度不整合覆盖。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其中中央隆起和班公—怒江构造带最早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的抬升,随后整个研究区经历了古近纪的构造抬升,分别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北向俯冲以及印度—拉萨地块陆陆碰撞存在动力学相关;中新世以来的东西向伸展构造则导致局部差异抬升。逆冲推覆构造破坏了早期油气成藏,但同时伴生的断褶系统也促进地层增厚和有机质成熟,为二次生烃提供了有利的构造圈闭条件,桑列勒以及尼玛一带背斜圈闭是有利的油气靶区。(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文艳[2](2019)在《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AA区块逆冲推覆泥岩体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AA区块位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为复杂断陷盆地水下扇体沉积,具有物源近、沉积快、规模小的特点,经过多年不断的滚动开发,开发潜力越来越差,在油藏认识和识别上存在很大困难,通过油层精细对比,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逆冲推覆泥岩体的存在,明确下步潜力。(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季长军,吴珍汉,刘志伟,赵珍[3](2019)在《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羌塘盆地南羌塘坳陷地表古油藏作为了解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良好窗口,经过多年来对古油藏详细解剖,通过详细的地表构造填图、二维地震和地质浅钻综合揭示了盆地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古油藏为盆地自北向南逆冲推覆至地表的大型构造岩席,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海相地层推覆至晚白垩—中新世湖湘红层之上,古油藏含油层位是中侏罗布曲组砂糖状含油白云岩。针对古油藏石油地质条件解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虽然破坏了上坪油气藏,但是该构造活动不但能够使地层增厚利于有效烃源岩二次生烃,并对下坪地层有效遮挡封盖,同时构造活动有利于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为二次成藏创造了良好的生储盖时空匹配关系,有利于逆冲推覆型油气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徐盛林[4](2019)在《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榆木山地处祁连山北缘与河西走廊南缘的盆山结合带,是青藏高原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填图发现,祁连山北缘的榆木山地区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之下是被掩埋的、褶皱了的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地层,并被随后的走滑断裂活动和走滑双重构造所改造。深地震反射和大地电磁剖面测量与解释的初步结果,验证了祁连山北缘断裂以北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榆木山北缘山系构成飞来峰构造,将早白垩世酒泉盆地的一个分支掩盖在前中生代地层之下。构造关系分析给出主期逆冲推覆作用的时限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了在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之前存在一期强烈的晚中生代构造挤压事件。逆冲推覆构造之下发现白垩纪盆地油气显示,扩展了该地区油气前景。(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傅先杰,高生保,郑刘根,姜春露,安艳晴[5](2018)在《逆冲推覆体下煤系砂岩和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阜凤逆冲推覆体下煤系砂岩和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对淮南新集矿区(新集一矿、二矿和叁矿)进行水样采集、测试及分析,采用Piper叁线图、相关性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讨论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阳离子中Na~+占比重最大,来源于岩盐溶解、阳离子交替吸附以及钠长石的溶解,Ca~(2+)次之;阴离子以Cl~-为主,主要来源于岩盐的溶解,HCO_3~-次之,HCO_3~-和Ca~(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煤系砂岩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Cl·HCO_3-Na型;太灰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_3-Na、Cl-Na、Cl·HCO_3-Na·Ca型。(2)受推覆体影响,两个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较差;就叁个矿井而言,处于推覆体前缘、离推覆体较远的新集叁矿水动力条件较一矿和二矿好。(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梁琛岳,刘永江,郑常青,李伟民,Franz,Neubauer[6](2018)在《漠河盆地西北缘漠河组逆冲推覆构造变形样式及时间——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启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Mohe basin,to the south of the eastern Mongol-Okhotsk suture belt,contains important stratigraphic records and thrust-nappe structur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losure of the eastern Mongol-Okhotsk ocean.Meso-micro structures in the Mohe Formation indicate a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董政,佘晓宇,许辉群,李冬冬[7](2018)在《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支—燕山期,研究区中古生界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地层卷入差别明显的特点,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多个构造层及展布方向不同的构造带发育.本次通过对新、中、古生界迭置盆地的断裂性质、构造类型、特征进行分析解剖,系统总结了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期研究区为宽缓背向斜构造特征,燕山期具有深层迭瓦冲断厚皮构造(基底卷入型)与浅层滑脱推覆薄皮构造(盖层滑脱型)的纵向双层变形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下古生界具有由南向北高角度迭瓦逆冲拆离的背、向斜特征,上古生界—中生界则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滑脱面为中奥陶统底部下马家沟组泥页岩层段与石炭系煤系地层;新生界则为构造反转与左旋剪切张扭构造,并对下伏中古生界挤压构造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此外,文章总结了中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五种典型构造样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通过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稳定地台期、宽缓背向斜产生期、滑脱推覆期、构造反转剪切-张扭改造期、断陷-拗陷沉降改造期,以不整合面为界,上、下正负向盆地构造表现为镜像对应的迭置关系,前新生界重要角度不整合面为印支—燕山期两期多幕剥蚀、削截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于俊秋,吴珍汉,赵珍,季长军,于俊博[8](2018)在《藏北改则康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羌塘地块南部改则地区康托盆地的碎屑岩及火山岩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及AFT热历史模拟,获得77±6Ma、62±5Ma、44±3Ma、35±2Ma四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1.6±2.0~13.3±1.9μm之间。AFT热历史模拟结果指示,研究区自晚白垩世至现今主要历经了3次构造抬升冷却过程:晚白垩世(100~65Ma)快速隆升剥蚀阶段,其降温速率和隆升速率分别为1.46~4.26℃/Ma、0.05~0.14mm/a,该事件为新特提斯洋洋壳沿雅鲁藏布江俯冲作用的响应;始新世中期(50~35Ma)快速隆升剥蚀阶段,该阶段降温幅度相对以第一次较小,该构造事件与印度大陆的向北俯冲具有成因联系;20Ma至现今的快速抬升冷却阶段为青藏高原整体拉张走滑构造环境所影响,其隆升速率和降温速率分别为3.25~6.0℃/Ma、0.03~0.2mm/a。(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成鹏[9](2018)在《西秦岭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变形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近南北向的川滇-贺兰构造带交接转换的关键位置,是研究中国大陆构造和陆内构造变形的重要区域。西秦岭造山带以一系列显着向南弧形突出的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构造格局。造山带内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使其成为研究西秦岭弧形构造带变形机制的理想区域。本文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弧形构造带研究进展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分析和整理弧形构造带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收集西秦岭弧形构造带野外构造要素和变形特征基础上,通过分析西秦岭弧形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厘清了弧形带内的构造变形期次;在全面收集断层数据基础上,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分析反演了西秦岭弧形带内各构造期次的古应力场;综合以上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西秦岭弧形带的形成机制与构造演化。通过野外对弧形构造带构造变形解析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西秦岭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经历了叁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在近NE-SW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的逆冲推覆和褶皱作用;第二期为在近NE-SW向挤压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区域内的左行剪切作用,发育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改造早期褶皱,并向松潘-甘孜地块逆冲推覆,此阶段西秦岭造山带受碧口地体阻挡以及勉略左行走滑断裂的共同控制发生弧形弯曲,古应力场也在局部区域发生了自NE-SW向SEE-NWW的转变;第叁期为NNE-S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对西秦岭弧形构造带的迭加和改造,造成了晚期走滑断层对早期构造的改造,以及侏罗纪以来的地层中宽缓褶皱与脆性断层发育。(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胡晓琪[10](2018)在《皖南桃溪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皖南地区地处扬子地块东南缘,区内发育多条逆冲推覆构造,规模较大,反映了区域发生过强烈的挤压变形,通过对其构造变形特征、组合样式、期次、形成时代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对研究区逆冲推覆构造的认识,有助于研究分析皖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详细地实地调查发现,皖南桃溪及相邻地区发育两期逆冲推覆构造。第一期整体走向为NEE向,主要有叁条明显的大断裂构成,由南往北分别为绍濓-横关-五城逆冲推覆构造、临溪(屯溪南)-森村逆冲推覆构造、屯溪北-雄村逆冲推覆构造,叁条断裂带近于平行,形成多个由SE向NW递进逆冲的构造岩片,表现为新元古代昌前组向NW逆冲在中侏罗统洪琴组之上,构成逆冲迭瓦扇构造组合,与西部鄣公山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对冲构造格局,岩石变形程度不均,形成变形程度不同的变形条带。第二期整体走向为NE向,主要由白石坑-源芳-上岭口逆冲推覆构造、石门-大岭脚-大阜逆冲推覆构造两条逆冲推覆构造组成,表现为新元古代井潭组向NW逆冲在第一期逆冲推覆岩席昌前组之上,并切割了第一期断层,局部直接覆盖在中侏罗统洪琴组之上,变形由SE向NW逐渐减弱。对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中未变形的花岗斑岩脉进行锆石U-Pb测年,测得年龄为141 Ma,从而限定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发生在141 Ma之前,应为晚侏罗世。该期发育一系列NW向逆冲推覆构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NNW向俯冲在华南大陆之下近NS向挤压作用有关。根据断层相互截切关系看,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迭加在第一期之上,截切了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从沉积地层不整合关系看,新元古代井潭组直接覆盖在晚白垩世地层之上,形成时代应为晚白垩世后期或晚白垩世之后、中新生代之交。该期逆冲推覆构造走向NE,由SE向NW方向逆冲,反映了区域应力场为NW-SE向挤压,是太平洋板块NW向华南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逆冲推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A区块位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为复杂断陷盆地水下扇体沉积,具有物源近、沉积快、规模小的特点,经过多年不断的滚动开发,开发潜力越来越差,在油藏认识和识别上存在很大困难,通过油层精细对比,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逆冲推覆泥岩体的存在,明确下步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冲推覆论文参考文献

[1].赵珍,吴珍汉,于俊秋,吴艳君.西藏中部尼玛—荣玛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J].地质学报.2019

[2].马文艳.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AA区块逆冲推覆泥岩体再认识[J].石油知识.2019

[3].季长军,吴珍汉,刘志伟,赵珍.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效应[J].地质力学学报.2019

[4].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徐盛林.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J].地球学报.2019

[5].傅先杰,高生保,郑刘根,姜春露,安艳晴.逆冲推覆体下煤系砂岩和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梁琛岳,刘永江,郑常青,李伟民,Franz,Neubauer.漠河盆地西北缘漠河组逆冲推覆构造变形样式及时间——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启示(英文)[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2018

[7].董政,佘晓宇,许辉群,李冬冬.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

[8].于俊秋,吴珍汉,赵珍,季长军,于俊博.藏北改则康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制约[J].地质通报.2018

[9].郑成鹏.西秦岭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变形及成因分析[D].西北大学.2018

[10].胡晓琪.皖南桃溪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地质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论文知识图

伦坡拉盆地构造分区图(据“九五”报...川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沉降中心迁移...水闸东沟北支沟(铁矿沟)构造剖面图甲玛矿铜多金属矿区域地质图(据1:2...青藏高原地形图及主要断裂分布(修改...“岷山隆起”区不同岩石样品的降温历...

标签:;  ;  ;  ;  ;  ;  ;  

逆冲推覆论文_赵珍,吴珍汉,于俊秋,吴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