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追尾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汽车轻量化,车身,防追尾碰撞
防追尾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石莹,刚宪约[1](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汽车轻量化车身防追尾碰撞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车轻量化车身设计中防碰撞效能,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汽车轻量化车身防追尾碰撞参数辨识模型,实现车身防追尾碰撞模型设计。分析碰撞动力学模型和力学参数,构建汽车轻量化车身追尾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在车辆概念模型中采用叁自由度弹簧拉力测量方法进行车身碰撞的力学参数模拟,采用车辆与吸能元件的集中质量模拟方法进行碰撞过程中的有限元分析,运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建立汽车轻量化车身防追尾碰撞的损伤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有效模拟汽车轻量化车身追尾碰撞的力学过程,通过冲击动力学的参数准确估计,指导汽车轻量化车身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1期)
田云飞[2](2017)在《基于汽车防追尾碰撞系统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也给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相关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有效地使驾驶车辆提高避免事故能力,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可有效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而汽车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动安全性的系统。开发研究契合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必须对汽车追尾碰撞安全距离模型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7年21期)
方威[3](2017)在《基于DSRC的高速公路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递增,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交通事故也发展成为全球安全性问题。数据分析表明:车辆追尾碰撞约占总交通事故的10%左右,而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这一比例高达40%。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严重、危害巨大,因此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碰撞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防追尾碰撞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汽车系统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先进传感器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对防追尾碰撞系统其中两个关键技术:车辆安全距离模型和自适应数据广播算法进行了研究。安全距离估算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道路行车效率,是防追尾碰撞系统报警的依据。而传统的安全距离模型都是基于自车,若安全距离的设定为保守型,系统虚警率就会较高,进而降低行车效率;若安全距离的设定为非保守型,容易导致系统报警不及时,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模型,能较好的解决传统模型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车载环境下,车辆高速移动,信道介质处于共享状态,盲目的以最大发送频率广播消息并不能保证所有车辆都能接收到,反而容易引起网络堵塞,因此以一个恒定的频率发送数据包显然不是最优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交通跟车模型与无线传输信道的两点传输概率模型,对数据传输时延和丢包率进行理论建模,然后设计一种基于DSRC的自适应广播算法,使得车载终端广播数据包的频率可根据传输时延和数据丢包率动态调整,有效地降低无线传输的时延和丢包率,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节省带宽。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Mobi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对自适应数据广播算法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对比尚未采用自适应数据广播算法策略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自适应数据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Scan与Matlab/Simulink对防追尾碰撞算法进行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前车静止、前车突然减速、前车匀速行驶叁种情况下,防追尾碰撞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行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8)
张译芳[4](2016)在《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距离及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内容,在现代高效的交管体系中发挥着显着作用。其中,汽车防追尾碰撞系统可有效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高等级公路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汽车制动过程分析,建立了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距离模型。在基于MC9S12XS128MAA单片机的安全距离检测系统上验证了安全距离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激光测距方法的可行性后,将其移植到车载终端平台上,完成高等级公路汽车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的设计。为了验证安全距离模型和激光测距方法,本文以MC9S12XS128MAA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完成了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的设计。在Code Warrior开发工具下编写并调试软件程序,完成了安全距离检测系统的开发。本文将验证后的测距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平台上,完成了基于BL-4412嵌入式开发板的汽车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同时,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实现了安全距离模型的移植。系统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实时车距,并利用从CAN总线或OBD接口获得的车速信号计算当前的安全距离。当实时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时,汽车处于危险状态,系统通过语音实现报警功能。最后,本文进行了高等级公路汽车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的实车实验,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防追尾碰撞预警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预警灵敏度。(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4-27)
徐淑雨,卢红洋,成健[5](2015)在《基于IEEE 802.11 p/1609的车辆防追尾碰撞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追尾碰撞是道路交通最主要的事故形态,车辆防追尾碰撞技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基于IEEE 802.11p/1609标准设计了车辆防追尾碰撞终端系统。系统由Freescale硬件平台与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构成,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等信息,通过WAVE技术使车辆间形成高速双向交互式通信,实现车辆防追尾碰撞实时预警。通过系统通信性能测试和防追尾碰撞预警测试。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终端系统能够较好实现高效、可靠通信,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车辆采用BPSK调制方式时丢包率不高于10%,可很好的满足车辆安全可靠性需求;而防追尾碰撞预警测试结果表明,该终端系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的驾车情形,及时给出预警,预警准确率高达97%,具有较好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5年04期)
刘旭光[6](2015)在《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相关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中汽车追尾事故占比较大。数据显示,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事故比重,在国内交通事故里占33.4%,在美国交通事故里约占24%。由此推断,如果能有效避免汽车追尾交通事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几率。本文主要探讨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致力于研究出可靠性高、质量好、适应性强的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5年03期)
张辉宜,郝小林,袁志祥,陶陶[7](2014)在《汽车防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防追尾控制系统预警的准确性,提高系统计算最小安全距离精确性。首先,针对行驶在同一车道的前(目标车)、后车(跟随车),建立两车的运动模型。然后,通过详细分析两车的制动过程、利用数学积分计算两车相应制动阶段的制动距离。最后,推导出最小安全距离精确计算公式。通过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方法研究的最小安全距离能有效地避免高速公路上车辆间追尾危险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11期)
尹小琴,朱喜行,张盼盼[8](2014)在《高速公路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追尾碰撞事故频发和事故中驾乘人员头颈部易受损伤等问题,利用激光雷达测距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对高位制动灯和主动式头枕进行控制。首先利用激光雷达和本车状态信息对行车环境进行预测;接着对后车分液压和气压两种制动形式进行行车安全车距的分析,推导出临界安全车距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AT89C51单片机系统预设的程序,将实际行车间距与临界安全车距进行比较,并据此控制高位制动灯的开闭和主动式头枕控制系统的执行。所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4年09期)
韩天龙[9](2012)在《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追尾事故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占很大的比例。从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的具体组成、常见类型以及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2年03期)
武元杰[10](2011)在《汽车防追尾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特别是追尾事故总数急剧增加,其预防技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预防交通事故的方法十分重要,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是减少追尾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讨论了汽车防追尾碰撞主动安全系统的总体构成;设计了由测距模块、控制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组成的汽车防追尾碰撞主动安全系统。通过分析激光测距、超声波测距、红外线测距和微波测距等测距方式,从中选择了微波测距作为探测前方汽车信息(距离、速度)的方法。对微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微波测距模块的调制方式及工作频率等参数进行了拟定,保证其既工作在国家允许的标准范围内,又可以较少的受到其它车辆干扰。通过对汽车纵向动力学的分析,介绍了安全行车距离的概念及常见的一些安全距离模型。通过对不同安全行车车间距离模型比较,在理想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基础上从驾驶员的角度分析了整个汽车制动过程,建立了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最小安全行车车间距离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MATLAB的基础上对行车车间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安全距离模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路面附着系数、制动初速度等)对安全车距的影响,并做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力。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根据经验建立的模糊控制规则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自车进行控制,在不同工况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为模糊控制策略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支持。综合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设计了以DSP为数据处理核心,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双处理器汽车防追尾主动安全系统。不仅使DSP发挥出其数字处理能力强的优点,也可以使单片机体现出其控制力的上的优势,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性和强控制力。分析了雷达数据采集原理及快速傅里叶变化的实现,建立的数据采集系统;选择了VC5402作为数据处理器,设计了其外围电路,并建立了以SCI串口通信模式的DSP与单片机通信系统;设计了键盘输入系统等。程序上采用汇编和C语言相结合进行编程,不仅使软件系统的开发更容易,而且指令执行也更简单快速。对处理器间通信、数据处理、信息采集以及人机对话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用PC机模拟雷达数据对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在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为以后此系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防追尾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也给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相关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有效地使驾驶车辆提高避免事故能力,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可有效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而汽车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动安全性的系统。开发研究契合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必须对汽车追尾碰撞安全距离模型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追尾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石莹,刚宪约.基于有限元的汽车轻量化车身防追尾碰撞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田云飞.基于汽车防追尾碰撞系统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7
[3].方威.基于DSRC的高速公路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张译芳.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距离及防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
[5].徐淑雨,卢红洋,成健.基于IEEE802.11p/1609的车辆防追尾碰撞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
[6].刘旭光.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
[7].张辉宜,郝小林,袁志祥,陶陶.汽车防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
[8].尹小琴,朱喜行,张盼盼.高速公路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14
[9].韩天龙.汽车智能化防追尾碰撞系统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
[10].武元杰.汽车防追尾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