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充放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充放电,性能,电容器,电化学,合金,电流,电介质。
充放电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芮保珍,施鹰,谢建军,雷芳,范灵聪[1](2019)在《真空浸渍法制备生物质炭/石墨烯复合电极及其充放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具有天然的分级多孔结构,是双电层电容器优良的电极材料,但是其电导率低限制了其应用。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石墨烯与生物质炭做成复合材料,可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采用真空浸渍法将石墨烯负载到生物质炭的表面和孔隙中。石墨烯不仅提高了生物质炭的电导率,而且增加了比表面积。生物质炭/石墨烯复合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 5 A/g时,比电容大小为159. 74 F/g,比未负载石墨烯的纯生物质炭电极提高了4倍多。充放电循环5 000次,性能无衰减,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江虹,陶红波[2](2019)在《Ti_3SiC_2偶合C改性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低温充放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采用控制pH值为4的溶胶-凝胶法制备C包覆Li_3V_2(PO_4)(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再利用聚乙烯醇辅助的悬浮包覆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的Ti_3SiC_2包覆,研究了C和Ti_3SiC_2偶合改性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制备工艺以及在常温、0℃和–20℃对Li_3V_2(PO_4)_3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Ti_3SiC_2和C偶合改性是提高Li_3V_2(PO_4)_3低温充放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在3.0-4.8V电压窗口下Ti_3SiC_2包覆量为4%(质量分数)时,材料具有最好的充放电性能,适量的Ti_3SiC_2包覆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子电导。(本文来源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思[3](2019)在《多孔碳基氧电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原子改性的石墨碳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它已广泛用于电催化、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但是,相关的氧电化学反应,其动力学过程缓慢,通常需要高效的电催化用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设计合成具有双功能氧气催化活性的碳基催化剂,用于取代贵金属基催化剂对于构建高效的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运用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从控制多孔碳基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研究角度进行设计,最后,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杂原子掺杂碳基纳米材料催化剂。结合理论计算,深入研究碳材料的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关系,并用于构建高效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以葡萄糖和氯化铵、叁聚氰酸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简单高温煅烧制备相互连接的鼓泡壁结构的多孔碳材料,通过研究其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差异,表明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效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2.通过苯胺界面聚合反应合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聚苯胺球,再经热处理碳化合成具有多孔结构和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球,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揭示了多孔结构有助于暴露边缘修饰的氮磷掺杂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锌-空气电池性能的规律。3.通过协同配位自组装法,充分利用聚乙烯亚胺(PEI)的胺基官能团与钴离子间的配位络合能力和与木质素磺酸钠(SLS)形成有机-无机前驱体,后经裂解生成嵌有空心CoO颗粒的氮硫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测试结果显示,我们所制备的碳载CoO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双功能催化活性,并作为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展现出较高的功率密度,有效提升了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的器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董祥祥[4](2019)在《PLZST基陶瓷储能性能及器件充放电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功率技术作为当代高科技的基础学科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地质勘探、金属脉冲成型加工、激光医疗设备、冲击电压等领域。并且,随着能源危机的紧迫性加剧,脉冲功率系统中的高储能装置得到更大的开发驱动,电容器具有低成本、高功率密度以及快速放电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储能方式。先从材料角度出发开发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再验证多层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已成为业内电容储能方向研究的主要模式。(Pb_(0.97)La_(0.02))(Zr,Sn,Ti)O_3(PLZST)基反铁电材料,其高能量密度、近乎为0的剩余极化以及特征性的相变行为引起了太多的关注。本文先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反铁电(AFE)材料的储能特性研究,再验证多层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对电容器的储能研究提供一点思路,具体表现如下:(1)由于PLZST反铁电陶瓷有着强烈的组分依赖性,高Ti~(4+)和高Zr~(4+)均会弱化反铁电相,这对储能密度的提升不利。将PLZST组分定位在四方相区,保持低的Ti~(4+)含量不变,Zr~(4+)含量变化范围在50%,提升Sn~(4+)含量,引入了AFE相到多元立方顺电相(以下简称为PE)再到单元立方PE相的转变过程,使相变过程拖延,前转变场从17.94kV/mm增到21.75kV/mm。以块材和层级结构陶瓷两种形态表征组分依赖性,由于工艺的限制,块材的击穿强度最大仅为16kV/mm,这也导致了块材的可释放储能密度均小于0.9J/cm~3,然而层级结构陶瓷均匀的晶粒分布状态使得其击穿强度比之提升了44%,随着Sn~(4+)含量的增多,陶瓷可释放储能密度先增加后减小,Sn~(4+)含量为0.44时达到最大2.897J/cm~3,效率为78.17%。(2)高价阳离子Sm~(3+)作为施主掺杂取代A位的Pb~(2+),能够提升反铁电的稳定性,选定高极化的陶瓷(Pb_(0.97)La_(0.02))(Zr_(0.675)Sn_(0.285)Ti_(0.04))O_3作为基体,Sm~(3+)的增加引起了最大极化强度的降低,当Sm~(3+)的掺杂量为1%时,可恢复储能密度为3.835J/cm~3,储能效率为75.96%。(3)根据优选的配方,先通过8层电容器的充放电测试验证MLCC工艺的兼容性,再者制备出介质层厚为30μm的30层陶瓷电容器,其容值为650nF,损耗为小于0.009。自搭建的充放电回路测定电容器耐压值为900V下的放电能量密度为1.268J/cm~3,效率为78.09%,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脉冲功率系统的短路放电测试中,800V充电电压下,688ns的时间段内放电电流达到3660A,表明此陶瓷材料及使用的工艺手段制备的30层陶瓷电容器可应用到高能量密度脉冲功率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董振伟,王云克,钞春英,马榕彬,武玺旺[5](2019)在《LaNi_(2.5)Co_(0.5)储氢合金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感应熔炼法制备的LaNi_(2.5)Co_(0.5)合金为研究对象,对该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保持率、高倍率放电性能、氢扩散系数及极化电流密度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氢后的合金会产生明显的非晶化现象,造成合金吸放氢能力和氢化物稳定性下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合金的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均表现出先快速下降到逐渐缓慢降低的趋势,而合金的氢扩散系数和极化电流密度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高倍率放电性能的下降主要与合金表面反应活性相关,说明表面劣化现象是造成合金电化学性能衰退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储松潮,陈翠华,黄云锴,潘焱尧,潘毓娴[6](2018)在《影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镀膜方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影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众多因素中,薄膜材料、金属化膜方阻、喷金和焊接工艺都是重要因素。针对用户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薄膜材料,优选金属化膜方阻的范围,对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的喷金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及合理搭配,以及喷金和焊接过程中设备状态调整,均可以提高电容器充放电能力。本文以应用广泛应用的CBB类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有代表性的MKP-275VAC-0.1μF产品为例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的是8μm*14mm*1.5mm边缘加厚金属化锌铝膜,并进行1000Vdc20次充放电试验。通过试验,重点研究影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镀膜因素,找出了保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期刊2018-12-11)
于佃秋[7](2018)在《试论镍氢电池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镍氢电池重量轻、寿命长,具有较快的充放电速度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但镍氢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性能是否稳定,尤其在大电流充放电的情况下,成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镍氢电池大电流充放电的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总成充放电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中的各种参数数据,使用Arbin测试仪和CAN总线进行实时监控。实验表明,镍氢电池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内阻比较小,充放电功率比较高,并且循环充放电性能比较稳定。(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16期)
林健[8](2018)在《温度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倡节能减排清洁高效的汽车行业发展背景下,电动汽车备受各方重视。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来说至关重要,而且种类繁多。而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到目前为止综合性能最好的、最适合在电动汽车上推广使用的动力电池。就锂离子动力电池自身而言,因其正负极材料等的差异分为多种类型,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搭载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首先,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设置不同的充放电倍率,研究其充放电特性,得出充放电特性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改变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时的环境温度,研究这种改变对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 0℃、5℃、10℃和15℃四种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实验。在不同的充放电电流下,电池的温度升高存在明显差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也有所不同,电池充放电确实受到充放电初始环境温度的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呈现出变小的趋势,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升高跟电池放电的初始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放电初始温度越低,电池温度升高越多。在一定范围内,试验温度越高,整体充放电效率越高,低温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充放电实验结果可以作为以后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动力电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配合电动汽车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本文考虑到特殊高温地区的纯电动汽车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8辆搭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高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情况,得出各试验车辆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充入电量和电池SOC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周佳,吴鹏超,田晓[9](2017)在《充放电对LaMgNi系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充放电对LaMgNi系AB_(3.8)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持续增加,放电电势平台加宽,容量保持率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持续减少,放电电势平台明显变窄,容量保持率持续增加.综合考虑,充电电流密度为100mA/g,放电电流密度为60mA/g时,La_(0.75)Mg_(0.25)Ni_(3.3)Co_(0.5)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7年06期)
戴泽辉,高阳,韩佳睿,徐军,郭宝华[10](2017)在《高充放电效率的交联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聚合物电介质,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能够兼顾聚合物高击穿场强和铁电纳米粒子高介电常数的优势,达到较高的储能密度。然而,由于填充相击穿场强低、界面间缺陷等因素的影响,0-3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和充放电效率相比于基体显着下降。为制备兼顾高击穿场强、高充放电效率的纳米复合材料,本文对含有5%(体积分数)BaTiO_3的PVDF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热引发交联制备交联纳米复合材料。交联抑制了聚合物非晶区的运动,降低材料的介电损耗。介电损耗由交联前的0.32降低至交联后的0.22。200 MV/m下,交联膜的放电能量密度为3.37 J/cm~3,相比于交联前(2.82 J/cm~3)提升了20%;交联膜的充放电效率为88.3%,相比于交联前(76.5%)提升了15%。交联膜的储能密度最大值可以达到14.1 J/cm~3,相比于PVDF的储能密度最大值9.1 J/cm~3提升了54.9%。(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充放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采用控制pH值为4的溶胶-凝胶法制备C包覆Li_3V_2(PO_4)(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再利用聚乙烯醇辅助的悬浮包覆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的Ti_3SiC_2包覆,研究了C和Ti_3SiC_2偶合改性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制备工艺以及在常温、0℃和–20℃对Li_3V_2(PO_4)_3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Ti_3SiC_2和C偶合改性是提高Li_3V_2(PO_4)_3低温充放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在3.0-4.8V电压窗口下Ti_3SiC_2包覆量为4%(质量分数)时,材料具有最好的充放电性能,适量的Ti_3SiC_2包覆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子电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放电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芮保珍,施鹰,谢建军,雷芳,范灵聪.真空浸渍法制备生物质炭/石墨烯复合电极及其充放电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江虹,陶红波.Ti_3SiC_2偶合C改性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低温充放电性能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陈思.多孔碳基氧电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董祥祥.PLZST基陶瓷储能性能及器件充放电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董振伟,王云克,钞春英,马榕彬,武玺旺.LaNi_(2.5)Co_(0.5)储氢合金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储松潮,陈翠华,黄云锴,潘焱尧,潘毓娴.影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镀膜方阻分析[C].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2018
[7].于佃秋.试论镍氢电池大电流充放电性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8].林健.温度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8
[9].周佳,吴鹏超,田晓.充放电对LaMgNi系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7
[10].戴泽辉,高阳,韩佳睿,徐军,郭宝华.高充放电效率的交联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