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印尼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印尼,关系,海上,东亚,双边关系,档案馆,苏门答腊。
中印尼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艳杰[1](2019)在《印尼华文报刊在中印尼关系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余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不仅体现在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以及一系列周边国家研究机构的建立,而且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周边国家的解密档案,使"另一侧"的历史面貌得以更加全面的呈现。但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国家的(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白阳[2](2018)在《推动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印度尼西亚茂物5月7日电 (记者白阳)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茂物总统府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李克强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佐科总统的亲切问候。李克强表示,中国和印尼互为重要近邻,是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天然合作伙伴。两国元(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05-08)
Panggih,Prabowo,Rona,Saputra[3](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是一项盛举。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涉及亚洲、非洲和欧洲的60多个国家,投资金额超过了40万亿美元。该项目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将推动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对该项目的成功发展扮演重要角色。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汇点,印尼因此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关键国家之一。“一带一路”的政策直接影响印尼的发展,建设雅万高铁及为支持加速国家海运的发展而创建的两个国内港口的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中国来说,印度尼西亚的加入具有积极影响力。印尼关键的战略位置及其大量人口都使印尼充满潜力。因此,笔者试图结合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理论,讨论“一带一路”如何在双边、区域和全球叁个层面影响中印(尼)两个国家的关系。本论文由导论、叁个主要章节和结论组成。导论部分叙述了论文的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预期结论。论文第一章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第二章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尼)关系在双边、区域(东盟)和全球(G20)层面的影响。第叁章则包含两个案例,一是雅加达—万隆高速列车快速发展的研究案例,第二个是关于东盟另一个高速项目发展的案例。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论文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葛红亮,彭燕婷[4](2017)在《海洋外交视野下的中印尼海上伙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海上合作伙伴关系和促进沿线地区国家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性倡议,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是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径。印度尼西亚在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佐科政府也在不断强调落实"海上之路"计划和推进印尼的"海洋强国"战略。中印尼在"海洋强国"方面的战略耦合,可使两国在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积极合作。中印尼海上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应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中印尼两国在加强双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合作、海洋科技与海上安全合作的同时,也应尽快建立足以应对相关挑战的外交机制,进而为双方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实现利益共享与互惠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中印尼海上伙伴关系建设的有序推进。(本文来源于《东南亚南亚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王辉[5](2017)在《“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京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0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档案馆主办,福建省档案馆协办的"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印尼国家档案馆馆长穆斯塔里·伊勒万、印尼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出席开(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期刊2017年07期)
谢红燕[6](2017)在《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与中印尼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苏反共的冷战背景下,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使中国的外交发展举步维艰,台湾国民党政府加大对华侨的动员宣传,谋求“反共复国”。在此背景下,海外侨胞成为大陆和台湾政府竞相争夺的资源,也成为新中国打破外交僵局的重要因素。争取侨胞对新中国的好感、认同和支持,不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也可以通过侨胞向所在国政府树立新中国文明、进步的形象,提升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认同度。为此,新中国政府不断调整侨务政策,以实现外交战略,形成了典型的“侨务外交”时期。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作为雅加达地区各侨团的联合体,同时也是沟通侨胞与祖国、侨胞与印尼政府、中国与印尼政府的桥梁,在新中国的侨务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侨总成立之初便旗帜鲜明地拥护新中国政权,积极与亲台湾分子作斗争,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促进华社文化、教育、体育、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宣传祖国,树立新中国文明、发展、进步的形象,对争取侨胞和当地居民对新中国的好感和认同,促进中印尼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及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学界对侨总关注不多,研究不足,对以侨总为代表的印尼侨团在中印尼外交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拟从侨务外交视角入手,以 !侨总为个案进行研究,在对侨总的发展历程、从事的主要活动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以侨总为代表的印尼侨团对新中国外交作出的重要贡献,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侨总的历史地位,同时希望能对当今的侨务外交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树红霞,叶建强[7](2017)在《两地书信两地情》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0日,北京首都博物馆圆形展馆二层F厅,一封封泛黄的福建侨批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淌着海外游子赤诚的爱国爱乡情。为期9天的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甫一亮相,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们,便相约来到这里,聆听侨(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7-06-28)
孙昊[8](2017)在《“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京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孙昊)6月20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档案馆主办、福建省档案馆协办的"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印度尼西亚国家档案馆馆长穆斯塔里·伊勒万,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7-06-22)
陈永华(Chan,Wing,Wah)[9](2017)在《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移民外地的历史悠久而且漂洋过海无处不到,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移民异地先侨居,后发展为落地生根,与当地非华族主体共存共荣,渐次融入主流社会。他们把中国文化习惯、物质文明带到异地,经历多年累积构建而成当地多元化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同时华侨散布各国,进一步把中国文化发展为世界性的中华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可追朔100年前之清末民初。但由于华侨华人事务、活动繁多,分布的地域国家也非常广泛。于是有着众多可供历史研究的选材下,多数学者的着作是华侨在某国家、某地区生活状况的国别史,或是专科领域的教育、媒体、经济、宗教和社团等,或是专题专案的关于成功企业家、革命家(对中国近代政治而言)、某类物质文明或个别乡族文化。对于海外中华商会或某国家中华商会的专门研究是稀少。发掘海外中华商会的重要性,是近年的事。中国在开放改革后,市场经济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半。商业活动、商人和商会又在国内蓬勃起来,连带推动对近现代中国商业活动和商人组织的经济、社会功能的研究。对中国的商业、商人、商人组织的活动和历史展开研究,除了在中国近现代史有学术价值外,实际重要意义是帮助中国寻找一条合适自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20世纪末的9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章开沅领导团队对中国商会历史作出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继而引发连串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商会研究热潮。进入21世纪,全球急速一体化使中国对世界经济开放的政策加大力度。政府修改了 20世纪90年代的“引进来、走出去”的被动战略转变为21世纪的主动方式“走出去、引进来”。在上世纪末,中国“崛起”的现象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在未来10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再度攀升是可以预期的。另一个影响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而又与印尼中华商会相关的是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中、印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与世界华商网络接轨。同时段中国商会学者也发现中国的商会组织随华侨移民海外,并且已经自然发展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华商会网路。他们在中国商会的档案中也发现中国的商会与各地海外中华商会曾经有着长期紧密的关系和通讯。因而在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内着名华侨历史研究大学的支持下对海外中华商会(南洋区)的专门研究。南洋区是中国人最早移民也是最多华侨的地域,其中以印尼为最突出。估计印尼华人人口在1000万以上,是中国以外最大华人族群的居住国,当地华商更是印尼经济的主力。可是至今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是稀少。在众多印尼国别史上,学者往往侧重于教育、经济、宗教等明显社会议题的论述。即使在社团的研究论着中,有关印尼中华商会的内容也是稍有涉及,通常是放在业缘社团中的一栏目,给予小篇讨论。从而忽视了中华商会对中国、印尼关系和印尼华人近今100多年历史的重要贡献。论文是采用“总体式”专题研究的方法。印尼中华商会定义为:由印尼华侨华人在印尼成立的商会,组织成员为华商,商会主要服务对象为华侨华人,并承传着中华文化。总体史强调宏观的、综合的、长时段的研究。把握和审视是宏觐的,切入是微观的,描述是全方位的,观察包括了“时段性”和“统合长时段”性两种。在研究分析时也可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的说,论文是对印尼中华商会和活跃其中的商人进行研究。透过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看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会叁者之间复杂的联系,看印尼中华商会与上述叁个政社群体之间的关系,看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论文选择了“中、印关系”作为宏观环境的切入角度,以在过去115年内中、印关系和中华商会的重要事件作为分时段的指标。经过四章的“时段”性分析,清楚显示了印尼中华商会在不同的时段,都对中国近现代史里的中、印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时段,她的角色扮演和功能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中、印关系中的叁大政社群体,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人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最后,综合各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一个动态式的观察来,它成为评论印尼中华商会对中、印关系的总体作用的基础。在中国、印尼近今115年的历史里,两国的内、外政局急剧变化带动着中、印关系的起伏。生存在中、印两国之间的印尼华侨华人固然是两地关系的重要元素之一。在20世纪前,印尼华侨可以说是中、印关系的始祖。到了清末之后,中国和印尼两地政府才成为中、印关系的主导者。由清末至1958年,当时代表着华侨的总机构-印尼中华总商会承担着重大的时代任命,带领着印尼华族在异国生存,维繋着与中国、印尼两国政府和华侨民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国,政府没有使用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印关系里发挥功能。不幸地,在1965年印尼军事强人苏哈托施行邀进的同化华人政策,取缔了所有华人社团包括中华商会在内。从此时计算,印尼中华商会消失了 36年,到苏哈托被推翻下台叁年后的2001年才得以复办。在进入21世纪初的15年,印尼中华商会再度在中、印尼关系中发挥她专长的经济功能,成就不少中、印经济贸易合作的成绩,使印尼渡过国家经济重大危机及帮助中、印两国修补过去的历史伤痕,为两国建立全面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出了一分力。总的来说,印尼中华商会在历史的激流里,仍能保持她在中、印关系中的重要位置是靠着他们儒商智慧和坚毅的精神。她使用“叁赢”的方程式使叁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同得益处,其中以经济益处为最基本;并适时地调和这叁方面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加强政治互信,为华侨和中华商会寻求最大的生存空间。在21世纪未来的中、印关系,相信印尼中华商会也会采用这个曾经被长期使用并证实为有效的“叁赢”方程式去做出贡献。而且在2015年中、印两国刚宣布了两国的长期经济大战略后,“一带一路”遇上“海洋经济”,明显展示了双方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以中、印关系现时的良好走势看,印尼中华商会在调谐印尼华人与中、印政府的关系是较为容易。但印尼中华商会的叁赢方案并不是必胜的。从四个歴史时段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中华商会的作用和“叁赢方案”成效与当时“印尼华人国家认同”的争议情度有密切的关系。印尼中华商会的功能作用基本上是经济性质。但在不同时段的中、印内外政治环境形成不同的中、印关系状态时,叁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会赋予它额外的政治、外交、社会文教等其他重要任务,调教着它在不同时段的角色。印尼中华商会未来的挑战仍然是在“印尼华人的国家认同”争议。2015年7月一批“反华人”的人士组成了“原住民党”,并故意在8月17日印尼国庆日宣布,制造声势。现今世代,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国家有责任对国民作出一生的教育、照顾和保护,换取的是国民必须向国家效忠。是一种法理上的承诺。入了外国籍的华人对国家效忠必定是他们的国籍国,是法理上必须要做。如果他们的行为有损国籍国的利益时,必被定为叛国罪行。但在法理以外的感情归属,则各地民族和各人也有不同。人类的情感归属效忠对象可能是出.生国、或是居住国、或是祖籍国,甚至是宗教信仰。但不竟华人问题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敏感问题。中、印关系的叁大主角,中、印两国政府和代表印尼华人的重要社圑,必须要合作,共同面对,主动地去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笔者以印尼中华商会为历史研究个案,在论文开始写作之前,并未感到使用“总体史”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好处。但使用后,意识到它是研究专题个案的很好方法。采用了“总体史式”的方法,能把印尼中华商会的特性和历史角色看得明白,也能总结出印尼中华商会“成功”、“失败”的因素和导致她在近今115年的中、印关系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因。继而本着“鉴古知今”学习历史的态度,推论印尼中华总商会在21世纪中、印关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相信此论文不单是一篇对印尼中华商会多面的专题研究,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印经济史、社会史和外交史的一篇辅助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3)
刘田红[10](2017)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印(尼)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印(尼)关系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深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有美国和日本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印尼华人因素、南海因素等。而这些因素进一步影响了两国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选择,致使中国和印尼在战略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国战略之间缺乏互信、存在认知分歧、战略利益有冲突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运用了结构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互信互动机制、在互动中形成共有观念、建构集体身份和共同利益来减小两国之间的分歧,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两国能更好地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5-23)
中印尼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印度尼西亚茂物5月7日电 (记者白阳)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茂物总统府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李克强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佐科总统的亲切问候。李克强表示,中国和印尼互为重要近邻,是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天然合作伙伴。两国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印尼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高艳杰.印尼华文报刊在中印尼关系研究中的史料价值[J].中共党史研究.2019
[2].白阳.推动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
[3].Panggih,Prabowo,Rona,Saputra.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4].葛红亮,彭燕婷.海洋外交视野下的中印尼海上伙伴关系[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7
[5].王辉.“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京开展[J].中国档案.2017
[6].谢红燕.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与中印尼关系[D].厦门大学.2017
[7].树红霞,叶建强.两地书信两地情[N].福建日报.2017
[8].孙昊.“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在京开幕[N].中国档案报.2017
[9].陈永华(Chan,Wing,Wah).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刘田红.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印(尼)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