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

汽车空调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

一、汽车空调器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执[1](2019)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气缸结构改进措施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小排量制冷设备中,如窗式空调器、小型分体式空调器、小型冷冻冷藏产品等。全球舒适性空调与冷冻冷藏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世界范围内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行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越加重视对本国环境的保护。为达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的目标,需要科研人员在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对压缩机的零部件—特别是作为压缩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气缸,进行结构尺寸的持续改进,进而提高压缩机效率。为了提高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效率,减少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本课题通过对压缩机的电机效率、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及压缩效率的理论分析,提出改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效率的有效途径。依据计算机仿真,模拟压缩机泵体内的冷媒气体流动,计算各间隙处的冷媒泄漏量。确定采用降低压缩机气缸高度的方式减小滚套径向间隙,进而减少泵体内冷媒气体泄漏,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同时分析由此会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材料热膨胀理论、计算机仿真、气缸形变试验、泵体温升试验等加以验证。利用压缩机样本性能对比试验,分析采用改进气缸方式提高压缩机效率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关试验验证可知,减小压缩机泵体的气体泄漏,特别是滚套径向间隙的泄漏,对于提升压缩机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降低压缩机的气缸高度则是减小滚套径向间隙泄漏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因叶片槽作为气缸内部的非对称结构,采取降低气缸高度方式势必会给气缸叶片槽带来明显影响。为此需要依据仿真及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泵体间隙设计,避免由于形变过大导致泵体零部件间隙无法满足相对运动条件,造成摩擦损失增加,压缩机功率增大,甚至是压缩机泵体锁死。

张霞玲,张美琼,郝盼东,王凯明[2](2017)在《HCFCs制冷剂替代对冷冻机油产品需求的影响》文中提出文章总结了我国冷冻机油的产品现状、制冷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冷冻机油的需求情况。目前国内合成型冷冻机油和知名品牌冰箱用低黏度冷冻机油主要为国外进口产品,对国内开发这两种类型冷冻机油的期望与要求非常迫切;国内正在积极研究以R290为制冷剂的压缩机,相关研究机构应积极开发与R290匹配的冷冻机油。

徐磊[3](2016)在《实验研究R32与新型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环境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制冷行业也加快了制冷剂更新换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环境友好型绿色制冷剂依次被推出,目的就是在于保护臭氧层、减少温室效应,其中作为R410A替代制冷剂的R32,以优良的热力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了广受业界看好的替代制冷剂之一,但由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互溶性的要求,R32专用油的开发一直成为阻碍其实用化的障碍之一。为研究R32与油互溶性及其对空调性能的影响,本文依次搭建了制冷剂溶油性测试实验平台和空调性能测试实验平台,结合热阻数值理论计算,对新开发的R32专用冷冻机油:PVE型冷冻机油进行实用性测试。PVE油与R32互溶性测试方面,基于国家现有实验规范,对实验设备进行改善,搭建了一套适合高压制冷剂溶油性测试实验台,依次测试了R410A/POE,R32/POE,R32/PVE几种组合在各含油率下的两相分离温度,通过与传统POE油的比较,验证了新型PVE油与R32互溶性的改善。空调性能测试方面:选用一台2匹热泵分体式空调,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的布置,获得了R410A/POE,R32/POE,R32/PVE组合时,空调系统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并对PVE的油量对性能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了R32与新型PVE油搭配使用时互溶性的改善及PVE油量的增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传统POE油与R32互溶性较差,不能满足R32专用油的要求,在实验测试含油率范围内,两相分离温度都明显高于R410A/POE组合,最大温差出现含油率20%左右,约为8.4°C。较差的互溶性会导致换热器内表面残留较厚的油膜,造成热阻上升,换热效果下降,同时压缩机回油困难,润滑效果下降。而搭配新型PVE油时,R32和PVE油的互溶性明显改善,混合物的两相分离温度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都低于R410A/POE和R32/POE组合,最大温差出现在含油率20%左右,达到25.9°C。新型PVE油在空调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样得到改善,R32/PVE组合的压缩机排气温度相比R32/POE组合下降了约2.6°C,这是由于互溶性更好的PVE油更容易回油,压缩机润滑效果提升,摩擦热减少,并且耗功相比R32/POE组合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PVE油在换热器壁面不易形成油膜,减少了热阻,提升了换热效果,空调的制冷量和COP值相比R410A/POE和R32/POE组合都有提升:R32/POE组合的制冷量比R410A/POE组合高出约17.9%,R32/PVE组合高出约24.6%;R32/POE组合的COP比R410A/POE组合高出约7.74%,R32/PVE组合高出约12.79%。最后,随着PVE油量的增加,蒸发器侧热阻先减少后增加,最低值低于R410A/POE组合26.47%,低于R32/POE组合10.71%,冷凝器侧热阻一直增加,而热阻的变化也影响着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最终系统的COP随PVE油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充注量270cc处。因此,作为R32专用油的新型PVE油,其与R32的互溶性不仅优于传统POE油,在空调系统的使用中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同时,还对换热效果起到了改善作用,满足R32专用油的使用要求。并且考虑到蒸发器侧热阻随油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充注270cc PVE油时,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田田[4](2015)在《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各国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具有臭氧层消耗作用以及促进全球变暖的制冷剂逐渐被行业淘汰。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将对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使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制冷剂,加速HCFCs等制冷剂的替代进程,有必要对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使用立方形状态方程和活度系数法对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溶解度曲线进行了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推测了临界互溶温度曲线。通过比较不同制冷剂的油溶性差异,提出了溶解度参数法和经验公式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评价了矿物油和18种制冷剂的互溶性。结果表明,该法兼有溶解度参数法和经验公式法的优点,不仅适用的制冷剂种类广泛而且互溶性评估结果比较准确。根据相关标准建立了互溶性测试实验台,对多种纯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对RE170+R227ea+矿物油,RE170+R1234ze(E)+矿物油基于含油率15%左右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CF3I、RE170、R161和矿物油都有很好的互溶性;R134a、R227ea、R152a和酯类油的互溶性也很好。当R227ea占混合制冷剂RE170+R227ea的质量分数从38%至55%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上升十分迅速。因此在RE170+R227ea矿物油制冷系统中,为防止管路堵塞或者制冷性能降低,建议R227ea的比例不超过50%。当R1234ze(E)占RE170+R1234ze(E)的质量分数从31%到70%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上升十分迅速,当质量分数高于70%时,溶液在室温下已经生成大量絮状物,因此建议R1234ze(E)的质量分数不超过60%。针对定含油率下混合制冷剂和矿物油的互溶性,本文提出了两种评估方法,经验公式法和新判别式加权法。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都比较相符。其中,经验公式法简单实用,新判别式加权法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针对R600a+R227ea+矿物油,R600a+R1234ze(E)+矿物油在不同含油率下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提出了适用于二元混合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评估的三角互溶图。三角互溶图以两种制冷剂和一种矿物油的质量分数为坐标,详细描述了制冷剂含量和含油率变化对互溶性的影响。对于R600a+R227ea+矿物油,当R600a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低于20%时,在很低的含油率及室温下都有可能发生两相分离;当质量分数高于35%时,则不会发生两相分离现象。对于R600a+R1234ze(E)+矿物油,当R600a的质量分数在10%25%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低于10%时,在很低的含油率及室温下可能发生两相分离。

刘燕,杜川,汪建康[5](2014)在《替代制冷剂与冷冻机油技术现状及发展浅析》文中指出本文对替代制冷剂及与不同制冷剂配套的冷冻机油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内冷冻机油生产现状;对国内冷冻机油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制冷空调热泵行业广泛采用的氟氯烃(CFCs)与氢氟氯烃(HCFCs)类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温室效应,使该行

杜大为,陈美名[6](2012)在《合成冷冻机油的现状及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制冷剂的发展,合成冷冻机油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合成冷冻机油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汝金,张秀平,贾磊,吴俊峰,钟瑜[7](2011)在《替代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匹配相溶特性研究概述》文中认为润滑油是制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节能减排背景下制冷剂替代形势的日趋严峻,与制冷剂相匹配的冷冻润滑油课题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列出了目前几类主流冷冻润滑油及其特征,分析了热点替代制冷剂用油的开发情况,较全面地总结了这些制冷剂与润滑油相溶特性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陈美名[8](2011)在《NB/SH/T 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标准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法规限制及环保考虑,国内汽车空调已普遍以R134a(四氟乙烷)制冷剂替代传统的氟利昂R12。为规范国内汽车空调R134a制冷剂配套用冷冻机油的生产及使用,制定了NB/SH/T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本文对国外相关冷冻机油产品标准状况进行了介绍,对NB/SH/T0849—2010标准的指标及其与国外标准项目设置的差异做了分析,提出了执行NB/SH/T0849—2010标准时的注意事项。NB/SH/T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标准于2011年1月9日发布,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陈晓伟[9](2011)在《新型合成酯型冷冻机油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含氯氟里昂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目前正被不含氯的氢氟烃制冷剂所取代,与后者匹配的冷冻机油成为研究的热点。合成了与氢氟烃类制冷剂R410a相溶性良好的合成酯类基础油,通过对功能添加剂的筛选,确定了配方体系,研制了具有良好热安定性、水解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温性的新型冷冻机油。

陈美名,罗玉兰[10](2010)在《用于R410A的合成冷冻机油研究》文中提出介绍制冷系统原理及其对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研制一种用于R410A的制冷系统合成冷冻机油,进行理化性能评价,并开展应用台架试验,对试验前后的合成冷冻机油性能进行评价。

二、汽车空调器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空调器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气缸结构改进措施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简介
        1.2.1 压缩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 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关注度简述
    1.6 文章结构简述
第二章 气缸结构改进理论分析
    2.1 容积效率计算
    2.2 冷媒泄漏量计算
    2.3 制定改进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膨胀与仿真受力分析
    3.1 气缸热膨胀形变分析
        3.1.1 材料热膨胀理论
        3.1.2 热膨胀系数测定
    3.2 气缸变形的仿真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形变试验与性能测试
    4.1 气缸内径形变试验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方案
        4.1.3 试验装置
        4.1.4 测试条件及方法
        4.1.5 测量结果
        4.1.6 数据分析
        4.1.7 试验小结
    4.2 气缸叶片槽形变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装置
        4.2.4 测试条件及方法
        4.2.5 测量结果
        4.2.6 数据分析
        4.2.7 试验小结
    4.3 泵体温升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方案
        4.3.3 试验装置
        4.3.4 试验方法
        4.3.5 测量结果
        4.3.6 数据分析
        4.3.7 试验小结
    4.4 压缩机性能试验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方案
        4.4.3 试验装置
        4.4.4 试验方法
        4.4.5 试验条件
        4.4.6 试验准备
        4.4.7 测试过程
        4.4.8 试验结果
        4.4.9 数据分析
        4.4.10 试验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HCFCs制冷剂替代对冷冻机油产品需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制冷行业发展方向
    1.1 制冷剂的替代原则
    1.2 国外制冷剂的使用及替代情况
    1.3 国内HCFCs制冷剂的淘汰进程
2 冷冻机油需求情况
    2.1 空调用冷冻机油的需求情况
    2.2 冰箱用冷冻机油的需求情况
3 国内冷冻机油使用现状和专利研究情况
    3.1 R22制冷剂用矿物油型冷冻机油(空调用)
    3.2 R600a制冷剂用矿物油型冷冻机油(冰箱用)
    3.3 合成油型冷冻机油
    3.4 近两年冷冻机油相关专利研究情况
4 结论

(3)实验研究R32与新型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冷冻机油开发方面的研究
        1.2.2 制冷剂溶油性测试方面的研究
        1.2.3 制冷剂与油的互溶性对于系统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R32制冷剂溶油性方面的理论介绍
    2.1 制冷剂R32
        2.1.1 制冷剂的选择
        2.1.2 制冷剂R32的替代可能性
    2.2 制冷剂的溶油性
        2.2.1 冷冻机油
        2.2.2 溶油性
        2.2.3 溶油性评价标准
    2.3 冷冻机油对系统的影响
        2.3.1 冷冻机油对压缩机的影响
        2.3.2 冷冻机油对蒸发和冷凝换热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32溶油性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系统开发
        3.2.1 试管主体部分
        3.2.1.1 简介
        3.2.1.2 设计阶段
        3.2.1.3 加工阶段
        3.2.1.4 组合调试阶段
        3.2.2 恒温环境部分
        3.2.2.1 简介
        3.2.2.2 设计阶段
        3.2.2.3 加工阶段
        3.2.2.4 组合调试阶段
        3.2.3 数据采集部分
        3.2.3.1 简介
        3.2.3.2 设计阶段
        3.2.3.3 加工阶段
        3.2.3.4 组合调试阶段
    3.3 室验系统开发环节小结
    3.4 实验方案
    3.5 实验步骤
        3.5.1 热电偶的精度验证
        3.5.2 耐压性测试及检漏
        3.5.3 实验系统精度验证
        3.5.4 实验混合溶液含油率的确定
        3.5.5 实验步骤
    3.6 实验结果分析
        3.6.1 R22/3GS验证实验
        3.6.2 R410A/POE,R32/POE和R32/PVE对比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研究R32溶油性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台搭建
        4.2.1 主体部分
        4.2.2 数据采集系统
    4.3 实验方案
        4.3.1 空调机组运行工况
        4.3.2 空调机组性能参数计算
        4.3.3 PVE油量对空调性能参数的影响
    4.4 实验步骤
        4.4.1 热电偶的精度验证
        4.4.2 实验系统的检漏
        4.4.3 实验设备的精度
        4.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R32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对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影响
        4.5.2 R32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对空调性能的影响
        4.5.3 PVE油量对换热器面积热阻的影响
        4.5.4 换热热阻对蒸发、冷凝温度的影响
        4.5.5 PVE油量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制冷剂
        1.1.2 制冷剂的发展史
        1.1.3 冷冻机油简介
        1.1.4 冷冻机油的性质和分类
    1.2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理论分析
    2.1 状态方程法计算溶解度
        2.1.1 计算流程
        2.1.2 状态方程法模拟结果
    2.2 活度系数法(γ法)
        2.2.1 Flory-Huggins模型[66]简介
        2.2.2 溶解度关系曲线和临界互溶温度曲线的模拟结果
    2.3 溶解度参数法和经验公式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实验研究
    3.1 互溶性测试实验台
        3.1.1 实验装置简介
        3.1.2 控制系统介绍
        3.1.3 实验所用样品说明
    3.2 相关测量用设备的校验
    3.3 互溶性实验台准确性校验
    3.4 实验误差分析
    3.5 实验结果
        3.5.1 纯制冷剂+冷冻机油的互溶性测试结果
        3.5.2 混合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实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制冷剂与矿物油的互溶性判别
    4.1 定含油率下混合制冷剂油溶性评估法
    4.2 变含油率混合制冷剂油溶性评估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替代制冷剂与冷冻机油技术现状及发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替代制冷剂的发展
    氢氟烃 (HFCs) 系
    碳氢 (HCs) 系
    第四代新型环保制冷剂
与替代制冷剂配套的冷冻机油
    HFCs系制冷剂用冷冻机油
    HCs系制冷剂用冷冻机油
    第四代新型环保制冷剂用冷冻机油
国内冷冻机油现状
    含芳烃类冷冻机油
    低芳烃类冷冻机油
    特殊工况用新型冷冻机油
对国内冷冻机油发展的建议

(6)合成冷冻机油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冷剂的发展动向
2 冷冻机油的发展趋势
    2.1 氢氟烃 (HFCs) 制冷剂冷冻机油
    2.2 二氧化碳制冷剂冷冻机油
    2.3 烃类制冷剂冷冻机油
    2.4 氨制冷剂冷冻机油
    2.5 氢氟氯烃 (HCFCs) 制冷剂冷冻机油
3 冷冻机油标准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8)NB/SH/T 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标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国外相关标准简介
    DIN 51503-1—1997《润滑剂.冷却机油.第1部分:规范》
    美军商业条款A-A-50634—1998《采用HFC-134a冷却介质压缩机用酯基润滑油》
    英国标准BS 2626—1992《制冷压缩机用润滑油规范》
    JIS K2211—2009《冷冻机油》
NB/SH/T 0849—2010标准技术指标解读
    技术指标
    与国外标准技术指标的设置差异
NB/SH/T 0849—2010标准执行注意事项
    黏度牌号的选择
    与制冷剂的互溶性
    冷冻机油的使用环境
    不同品牌冷冻机油的混用
    台架试验
结束语

四、汽车空调器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气缸结构改进措施与试验研究[D]. 张执.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2]HCFCs制冷剂替代对冷冻机油产品需求的影响[J]. 张霞玲,张美琼,郝盼东,王凯明. 润滑油, 2017(01)
  • [3]实验研究R32与新型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D]. 徐磊. 天津商业大学, 2016(02)
  • [4]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田田. 天津大学, 2015(03)
  • [5]替代制冷剂与冷冻机油技术现状及发展浅析[J]. 刘燕,杜川,汪建康. 石油商技, 2014(02)
  • [6]合成冷冻机油的现状及发展[J]. 杜大为,陈美名. 合成润滑材料, 2012(02)
  • [7]替代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匹配相溶特性研究概述[A]. 王汝金,张秀平,贾磊,吴俊峰,钟瑜. 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 [8]NB/SH/T 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标准解读[J]. 陈美名. 石油商技, 2011(04)
  • [9]新型合成酯型冷冻机油的研制[J]. 陈晓伟. 石油商技, 2011(01)
  • [10]用于R410A的合成冷冻机油研究[A]. 陈美名,罗玉兰. 2010年国际制冷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汽车空调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