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华(山东省东营市市直机关医院257091)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214-02
【摘要】腰3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如针灸、推拿、外敷膏药等。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治疗方法,即注射、针刀松解加手法松解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结合x光片或经验准确定位,症状轻者只注射消炎镇痛液,重者针刀松解,然后行手法整复。疗效可靠,且不易复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刀手法腰3横突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附着在L3横突的肌肉、筋膜、韧带及跨越其前后的神经发生炎症、粘连等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很多情况下,都诊为腰肌劳损。虽然该病在与腰肌劳损密不可分,有一定的关联,但又有其特异性,单纯按腰肌劳损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复发,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诊断不够准确,治疗不够得当。腰3横突综合征在治疗上一般方法难以奏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过去一直比较复杂,现在通过针刀医学的应用,对该病的病理进行了新的探讨和认识,在治疗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相关解剖
L3横突前后扁平,薄而长,在所有腰椎横突中最长。正常情况下,L3横突是腰椎生理前凸的最高点,也是椎体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的活动枢纽。L3横突有众多大小不等的肌肉附着,相邻横突间有腰大肌及腰方肌,背侧有竖脊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借腰椎脊筋膜起自L1-4横突,腰脊筋膜中层附着于腰椎横突尖。在L3横突的前后有脊神经的前后支通过。因此,从解剖上看,L3横突深在与周围的肌肉、筋膜、韧带及部分神经有密切关系。
2病因病理
因L3为腰椎各项活动的枢纽,而L3横突又最长,因此在运动中受到牵拉的力量大,又因横突各各方附着众多肌肉,肌力方向不一,在剧烈劳动、运动或长期固定体位劳作中,很难协同一致,故在扭、闪、挫等损伤时,附着的软组织易于受损。在急性损伤时,附着在L3横突的肌肉筋膜等组织可发生撕裂、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逐步形成无菌性炎症、组织形成粘连,纤维化变化,但有些人仍然勉强活动,则加重了上述的病理变化,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形成顽固性疼痛。
3诊断依据
3.1病人多有急性损伤或长期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期超负荷劳动史。
3.2症状轻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酸胀、疼痛、乏力,休息后缓解,劳累及受凉、阴雨天加重;症状重者呈持续性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和内测放射,个别患者可放放射到小腿或下腹部,腰部前屈和向键侧屈时症状加重。
3.3L3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向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一般不过膝关节,有时伴有臀上皮神经的压痛。
3.4有时可在L3横突尖部触及痛性硬结或条索状改变。
3.5内收肌痉挛引起髋关节外展受限。
3.6X光片有时可见L3横突过长,尖部有钙化影。
4体表定位
4.1触摸定位法:病人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一侧,找到两侧骼嵴最高点,其连线一般通过L4.5棘突间或L4棘突间,依次向头端触摸找到L2.3棘间,L3横突一般与L2.3棘间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这一水平线上摸到竖脊肌外沿,龙胆紫标点。此点与L2.3棘间连线的中点,即为L3横突尖部的体表投影。
4.2X片定位法:从X光片上测量出L3横突尖部到L2.3棘间的长度,根据X光片于实际长度比例,换算出L3横突的实际长度,然后在体表定位。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以手法验证:病人俯卧,以医者站与患者左侧为拥,医者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均匀分开,食指放于患者右侧肋弓下沿,无名指放于后侧骼嵴上沿,中指居中、拇指于中指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竖脊肌的外沿向脊柱方向深压,即可摸到L3横突尖部。
5治疗
5.1注射治疗:症状较轻者,可采用此法。病人俯卧位,取L3横突上沿水平,竖脊肌外侧压痛明显处为进针点。左手拇指指腹由竖脊肌外沿压向L3横突尖部,右手持8cm长7号针距拇指尖0.5cm处,针尖于皮肤垂直进针,直达横突尖部,分别在横突尖部的上下及顶端分别注入消炎镇痛液4—5ml。注射完毕可用创可贴敷盖针孔。
5.2针刀治疗:对症状较重,组织粘连较重者,行小针刀松解,效果更显著。进针点一般选病侧的L3横突的体表投影点及竖脊肌的外沿点。皮肤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各点注射1-2ml0.5-1%的利多卡因。先在L3横突体表投影点垂直皮肤进针。为保站安全,针尖可向内侧倾斜,刀口线于人体纵轴平行,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及竖脊肌到达L3横突骨面,然后稍提起,沿骨面向外滑,找到横突尖部,分别在横突尖端的上、外、下骨端于软组织交界处,行切开剥离。切开玻璃时,针刀尖端要贴紧骨面,刀口线随滑端转动,不得离开骨面,以免发生危险。然后再竖脊肌外沿进针点,以左手拇指指腹深压,触到了L3横突尖端,针刀垂直皮肤进针,刀口线于人体纵轴平行,直到横突尖部,在横突尖的腹侧和背侧分别作切开剥离,针刀要紧贴骨面;不得离开骨面。术毕,针刀口用无菌料或创可贴敷盖固定。
5.3手法操作:针刀手术后行手法操作,以促使已松解的软组织进一步松解。
5.3.1病人侧卧位,患侧在上,如两侧均手术,则交替进行。上位腿屈髋屈膝,下位腿伸直,医者双手握在一起,一侧肘部置于患者肩部,一侧肘部置于患者臀部,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行腰部斜板法,此时往往听到“咯咯”响声。
5.3.2病人坐于治疗床上,双手前伸,屈肩屈髋,双手向前足端用力前身摸足,反复数次。
5.3.3病人站立,背部于足跟紧贴墙壁,让病人做脊柱前屈,双手,伸向地面。医者可在其背部助力下压,但不能过猛,反复2-3次。
6典型病例
李某,女,36岁,某企业职工,2003年6月就诊,因长期弯腰劳作,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3年余,曾做过针灸、按摩、外敷膏药、口服药物等,效果均不理想,遂来我处就诊。查体:腰部活动度尚可,剧烈弯腰时腰部疼痛难忍,两侧L3横突部明显压痛。腰椎X光片显示,两侧L3横突偏长。两侧肾区无叩击痛,肾脏B超无异常发现。遂诊为L3横突综合征,采针刀松解术,术后行两侧腰部斜板法,嘱病人人注意休息、保暖,口服抗生素以防刀口感染。针刀手术结束后,可结合中药外敷。随访一年腰痛为再复发。
7注意事项
定位必须准确,如定位不准,如大海捞针,易损伤正常组织。
根据患者胖瘦,估计进针深度,不可盲目自信,进针过深,易刺入腹腔,造成脏器损伤。
在做L3横突剥离时,针刀千万不能离开横突骨面,这是最安全的。
初学者进针刀时可将针刀体稍向外倾斜,使针尖先到达横突骨面,然后调整到横突尖端,以策安全。
参考文献
[1]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