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侵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反侵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侵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战争,甲午战争,鸦片战争,中日,广州湾,兵勇,野鹿。

反侵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高永红[1](2019)在《历史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为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促使他们熟记历史知识,正确看待历史,并对历史事件产生独特的感悟和见解,从而学习到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可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就目前的教学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意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培养。基于此,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教学为例,分析历史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7期)

陈颖[2](2019)在《中国近代小说的反侵略战争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孙进[3](2019)在《运用历史细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发现,历史细节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历史细节从个体自我完善、家庭亲情观念、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王巨川[4](2018)在《自然书写与东北抗战中的反侵略精神——以金剑啸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沦陷时期,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以其特有的书写方式表达着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意识。其中,金剑啸的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以黑土大地上的"原始森林""冰川雪岭"等自然物象为书写对象,通过自然书写的转喻方式把主体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地融为一体,构建出丰满的具有大无畏精神的抗联战士形象,抒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意志与反侵略精神。(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8年05期)

李九华[5](2018)在《近代反侵略战争题材小说的书写策略及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映和反思我国近代系列战争的小说,是晚清民国时期继谴责和政治题材后又一数量集中的题材类型。其中,反侵略题材的小说真实记录了列强倚势侵略的猖狂和中国遭受的空前灾难,生动讲述了我国各地军民奋起抗击侵略的感人事迹。这些小说的写作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历史书写和文学书写两类。考究藏在文学书写背后的心理动机,能发现一些类似"精神胜利"的规律,这与普通的人性有关,更与作者作为被侵略国家文人的心理有关。(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卢元杰[6](2018)在《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知识概述本单元在高考中的重要考点有: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考查视角多为西方列强侵略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从命题形式看,试题多以选择题为主,通过设置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8年35期)

叶志文[7](2018)在《一寸河山一寸金——情思视角下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广州湾开始沦为法国殖民地。虽然广州湾被法国殖民者占据了46年,但广州湾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并没有被西方化,这一方面是法国殖民政策的失误,更重要的是广州湾人民视祖国一寸河山一寸金,在这样的铿锵誓言下,殊死保卫祖国河山,这充分体现了湛江人民捍卫祖国领土的英勇无畏精神,阻止了法国对广州湾的殖民化。本教学设计从情思视角下,解读广州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解读湛江的寸金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4期)

王立训[8](2017)在《一件清代反侵略的石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陕西省富平县文庙博物馆展厅,陈列着一件反侵略刻石,长1.3米,宽0.36米。登记名为"狩猎墓门楣"。此刻石出自清代抗英名将张青云墓中。浮雕画面上,在一南国城下,五位军人正奋力地反击来犯禽与兽:一位老将军稳坐城下,后一贯甲兵勇扛铳护卫,将军头戴战盔,右手(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7-05-30)

郑宇文[9](2017)在《反侵略与前殖民地国家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前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有的甚至是失败国家。为什么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会有不同的命运,有些国家长期保持了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而有些国家则陷入动荡和内战之中,即使是同一个宗主国治理下的殖民地,在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仍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命运。本文选取英国的殖民地作为研究对象,思考为何它们会有不同的命运,特别是以马来西亚和缅甸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马来西亚和缅甸各方面的条件比较相似,但是马来西亚在独立以后国内政局平稳,建立并维持了民主政体。而缅甸在独立后不久就陷入内战,民主政体无法延续。通过对马来西亚和缅甸的对比研究发现:对殖民侵略的抵抗程度决定了宗主国在殖民地采取的统治形式,进而决定了殖民地的不同命运。激烈的抵抗使得宗主国对殖民地原住民难以信任,因此采取了直接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严加控制,这使得原住民政治精英因被排斥在殖民地治理系统之外而缺少政治经验,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的认同度也比较低。这些因素使得原住民政治精英难以解决殖民地独立后产生的各种矛盾,进而导致殖民地独立后的政治动荡和独裁统治。而比较顺从的态度则会让宗主国比较信任原住民,因而采取间接统治,部分保留当地原有政治系统,允许原住民进入殖民地治理机构任职。这使得原住民政治精英的政治经验比较丰富,对宗主国政治理念的认同度也比较高,进而在独立后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各种矛盾,尤其是族群矛盾,使得殖民地能够维持政治稳定和民主制度。相比于过去的研究,论文对殖民地建立不同制度的原因提出了新的假设,即英国的前殖民地遭受殖民侵略时抵抗程度的强弱决定了英国在殖民地的统治形式,尤其是政治制度;同样,论文认为殖民地原住民政治精英的政治经验影响了殖民地独立后的政治稳定程度。(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7-05-27)

柳新元,杨腾飞[10](2017)在《国家认同建构及其效用分析——基于清朝后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以及国家的长期统一和边疆的稳定等问题,有必要考察国家认同问题。以往研究清朝反侵略战争失败主要集中在制度论、精英素质差、腐败论、唯武器论等,忽略了国家认同及效用,基本没有研究国家认同对战争能力的影响。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不大重视大众教育,私塾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国家的教育职能。而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导致民众国家观念淡薄,缺乏群体意识,影响现代国家建构和现代国民培育。帝制中国的制度设计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种家天下体制,欠缺国家观念,也影响了国家认同的培养。所以人们对家族和区域认同较高,对国家认同普遍缺乏。清朝近代以来几次重大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论断。(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7年03期)

反侵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侵略论文参考文献

[1].高永红.历史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9

[2].陈颖.中国近代小说的反侵略战争叙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孙进.运用历史细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为例[J].江苏教育.2019

[4].王巨川.自然书写与东北抗战中的反侵略精神——以金剑啸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8

[5].李九华.近代反侵略战争题材小说的书写策略及文化反思[J].天中学刊.2018

[6].卢元杰.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整合[J].教学考试.2018

[7].叶志文.一寸河山一寸金——情思视角下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8].王立训.一件清代反侵略的石刻[N].中国文物报.2017

[9].郑宇文.反侵略与前殖民地国家的发展[D].外交学院.2017

[10].柳新元,杨腾飞.国家认同建构及其效用分析——基于清朝后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标签:;  ;  ;  ;  ;  ;  ;  

反侵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