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涉及漆包线技术领域,该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包括底座,横梁上滑动安装有一对挤压件,且一对挤压件位于绕线部的两侧,齿轮的上下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齿轮位于左侧的的其中两齿之间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呈朝向齿轮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限位块的宽端侧面连接有活动穿过壳体的移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朝向中心移动挤压件即可完成对自粘性漆包线的挤压作用,外拉移动杆,使限位块脱离出齿轮的两齿之间,即可使用拉力机检测自粘性漆包线的粘结力,使用及其方便,提高了测试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的立架(2)、连接在立架(2)上的横梁(3)和设置在横梁(3)中间位置处的绕线部(4),其特征是,所述横梁(3)上滑动安装有一对挤压件(5),且一对挤压件(5)位于绕线部(4)的两侧,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壳体(6),壳体(6)内转动安装有齿轮(7),齿轮(7)的上下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9),所述壳体(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齿条(9)穿过的通孔(61),位于上下侧的齿条(9)分别通过连接件(8)与挤压件(5)连接,所述齿轮(7)位于左侧的其中两齿之间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呈朝向齿轮(7)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7)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限位块(10)的宽端侧面连接有活动穿过壳体(6)的移动杆(11),移动杆(11)与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限位块(10)通过弹性复位件(12)与壳体(6)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的立架(2)、连接在立架(2)上的横梁(3)和设置在横梁(3)中间位置处的绕线部(4),其特征是,所述横梁(3)上滑动安装有一对挤压件(5),且一对挤压件(5)位于绕线部(4)的两侧,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壳体(6),壳体(6)内转动安装有齿轮(7),齿轮(7)的上下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9),所述壳体(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齿条(9)穿过的通孔(61),位于上下侧的齿条(9)分别通过连接件(8)与挤压件(5)连接,所述齿轮(7)位于左侧的其中两齿之间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呈朝向齿轮(7)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7)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限位块(10)的宽端侧面连接有活动穿过壳体(6)的移动杆(11),移动杆(11)与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限位块(10)通过弹性复位件(12)与壳体(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6)上的固定环(13),固定环(13)上安装有顶紧螺钉(14),所述移动杆(11)穿过固定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拉手柄(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复位件(12)为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挤压件(5)上连接有挂钩(17)。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挤压件(5)上连接有横移手柄(1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将漆包线在模具上绕制而成,通过烘焙或线圈直接通电加热,使自粘性涂层相互粘结,冷却后脱模即能固定成型。其简单的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的粘结力在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粘结力太小,漆包线出现开裂变形现象。
目前测试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的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通用国内权威标准GB\/T4074.3-2008中详细介绍导体标称直径为 0.05mm以上的粘合力,将一根校直试样卷绕在抛光圆棒上卷绕成螺旋管线圈,然后加负荷压紧,并在热作用下粘合。粘合后,从圆棒上取下线圈试样并垂直悬挂,在其下端挂上负荷来测试试样是否能承受规定的负荷。该方法无法测试直径小于0.05mm的超微自粘线圈。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扭绞线圈测试其粘合力(申请号:201210372443.4),该方法实施技术为:1、取3m长的自然成圈的超微自粘性漆包线作为样品线备用。2、取样品线400mm对折,通过扭脚机按照设定的负荷及扭绞数,将其扭绞成(125±5)的线对。施加在超微自粘性漆包线的负荷和扭绞数见专利中详细所述;3、将扭绞后的线对按照每2mm的间距并排贴装于厚度为0.05mm的阴极铜箔上;4、将贴装好的线对放入烘箱烘烤30-60分钟后取出;5、待样品烘烤完后冷却至室温,剪去线对的一端未成扭绞的部分,张开线对的另一端未成扭绞的部分,使其呈180°的两端脚,其中一端脚固定,另一端脚挂砝码,砝码的增加按照0.01N递加,直到第一个扭绞松开。取第一个扭绞松开室的砝码重量计为M1, M1减去0.01N为M2。该方法是测试粘合力是在方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微量递增获取粘合力,测试时间长,工作效率低;此外该方法将样品制作成为扭绞线圈进行拉开,与自粘性漆包线实际使用中的螺旋状不相符,不一定完全反映自粘性漆包线在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其破坏力和破坏模式可能也不一定相同。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骨架线圈粘结力测试其粘合力(申请号:201410649446.7),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步骤1:自粘性漆包线绕在骨架上并经过热粘合形成待测试的骨架线圈,准备好如上所述的骨架线圈粘结力测试工装;步骤2:将骨架线圈套在芯轴上,先放入第一悬臂杆的安装孔中并旋紧第一锁紧螺钉,然后移动调整第二悬臂杆使芯轴穿入其安装孔中并旋紧第二锁紧螺钉;步骤3:在骨架线圈的最外层线圈的切线方向,将负荷挂于骨架线圈端头的自粘性漆包线上,逐步增加负荷的重量,直到悬挂负荷的自粘性漆包线正好与骨架线圈剥离,此时负荷的重量为骨架线圈最外层线圈的粘结力值。该方法是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测试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电子拉力机测试其粘合力(申请号:CN201710917790.3),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准备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自粘性漆包线绕在骨架上并经过热粘合形成待测试的骨架线圈,脱模后形成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步骤B,准备工装夹具,将拉紧螺钉安装在胀紧套内,在胀紧套上压入定位销,将定位销伸入胀紧套的一端处于拉紧螺钉的限位槽中,将锁紧螺母安装在拉紧螺钉具有螺纹的一端,拧动锁紧螺母使得拉紧螺钉在胀紧套内移动;按照本步骤装配两套工装夹具;步骤C,装配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将步骤B中装配好的两套工装夹具放在一具有V型定心槽的底座上,在两套工装夹具之间安装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分别拧动两套工装夹具中的锁紧螺母,拉紧螺钉沿胀紧套的内壁移动,胀紧套胀紧,使得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的左端固定在一套工装夹具的胀紧套上,右端固定在另一套工装夹具的胀紧套上;当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刚好固定在胀紧套体壁上时,停止拧动锁紧螺母;步骤D,测试粘接力,将步骤C中固定好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的两套工装夹具的涨紧套的末端固定在电子拉力机的夹具上进行测试,获得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线圈的粘接力;上述方法操作繁琐,限制了测试效率,并且使用到的测试工装使用也很不方便,限制了测试者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解决了现有的测试工装使用很不方便,限制了测试者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立架、连接在立架上的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中间位置处的绕线部,所述横梁上滑动安装有一对挤压件,且一对挤压件位于绕线部的两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转动安装有齿轮,齿轮的上下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齿条穿过的通孔,位于上下侧的齿条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挤压件连接,所述齿轮位于左侧的的其中两齿之间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呈朝向齿轮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限位块的宽端侧面连接有活动穿过壳体的移动杆,移动杆与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限位块通过弹性复位件与壳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固定环,固定环上安装有顶紧螺钉,所述移动杆穿过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件上连接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件上连接有横移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朝向中心移动挤压件即可完成对自粘性漆包线的挤压作用,外拉移动杆,使限位块脱离出齿轮的两齿之间,即可使用拉力机检测自粘性漆包线的粘结力,使用及其方便,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无骨架自粘性漆包线粘结力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的立架2、连接在立架2上的横梁3和设置在横梁3中间位置处的绕线部4,所述横梁3上滑动安装有一对挤压件5,且一对挤压件5位于绕线部4的两侧,所述底座 1上连接有壳体6,壳体6内转动安装有齿轮7,齿轮7的上下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9,所述壳体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齿条9穿过的通孔61,位于上下侧的齿条9分别通过连接件 8与挤压件5连接,所述齿轮7位于左侧的的其中两齿之间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呈朝向齿轮7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7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限位块10 的宽端侧面连接有活动穿过壳体6的移动杆11,移动杆11与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限位块 10通过弹性复位件12与壳体6连接;
先将自粘性漆包线缠绕在绕线部4上,然后使其中一个挤压件5朝向绕线部4移动,通过连接件8的连接作用,使齿条9移动,如图1所示,当位于上侧的齿条9朝向绕线部 4移动,即朝向右侧移动时,则使齿轮7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带动位于下侧的齿条9朝向左侧移动,从而使位于右侧的挤压件5朝向左侧移动,此时位于绕线部4两侧的两个挤压件5均朝向绕线部4移动并对绕线部4上的自粘性漆包线进行挤压;
在如图2所示中,由于限位块10呈朝向齿轮7的一端窄而远离齿轮7的一端宽且斜面朝向下侧的直角梯形形状,因此当齿轮7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齿轮7上的齿撞击限位块 10的斜面,因此使限位块10被顶起,从而使限位块10不能限制齿轮7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但是当限位块10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时,齿轮7上的齿会撞击限位块10的竖直面,则此时限位块10阻碍齿轮7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此两个挤压件5对绕线部4上的自粘性漆包线进行挤压后则不能后退移动,从而挤压件5保持位置固定,保证了对自粘性漆包线的挤压时间。
具体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6上的固定环13,固定环13上安装有顶紧螺钉14,所述移动杆11穿过固定环13;当挤压件5对自粘性漆包线挤压完成后,此时的自粘性漆包线之间和自粘性漆包线与挤压件5之间已经充分的相互粘接,则外拉移动杆 11,使限位块10脱离出齿轮7的两齿之间,然后上紧顶紧螺钉14,此时限位块10不再对齿轮7具体阻碍其逆时针转动的作用,将拉力机的活动端与挤压件5连接,从而使拉力机带动挤压件5外拉,将自粘性漆包线相互拉开之后即可使拉力机检测出自粘性漆包线的粘结力,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朝向中心移动挤压件5即可完成对自粘性漆包线的挤压作用,外拉移动杆11,使限位块10脱离出齿轮7的两齿之间,即可使用拉力机检测自粘性漆包线的粘结力,使用及其方便,提高了测试效率。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拉手柄15,便于使用者手握外拉手柄15来拉动移动杆11;所述弹性复位件12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足够的压缩区域和复位能力;所述挤压件5上连接有挂钩17,便于与拉力机连接;所述挤压件5上连接有横移手柄18,便于使用者手握横移手柄18来实现对挤压件5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134.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71032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G01N 19/04
专利分类号:G01N19/04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东莞荣星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荣星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清湖头村
发明人:陈如君
第一发明人:陈如君
当前权利人:东莞荣星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田小红
代理机构:44424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