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隔代教养对幼儿依恋的影响研究论文

张萌:隔代教养对幼儿依恋的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

[摘 要]依恋关系是幼儿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养越来越普遍,长辈不可避免地会对幼儿依恋产生影响。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隔代教养下幼儿不安全型依恋比例较高、依恋安全性水平得分较低、亲子依恋受到冲击。本研究从祖辈和父辈相互配合角度,提出祖辈应发挥自身优势,多与父辈进行沟通,更新自身观念与知识,积极与幼儿沟通祖辈教养原因,为幼儿形成安全型依恋提供支持。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依恋;学前教育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而幼儿阶段正是这个过程的关键期。有研究证实“依恋品质可以揭示幼儿未来社会化程度”[1]。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家庭结构的拆分与重组,我国不断涌现出双薪家庭、单亲家庭等,致使许多父母一般无暇亲自教养子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会将子女托付给祖辈教养。有调查显示,我国约60%的幼儿主要由祖辈看护,约30%的幼儿被放在祖辈家中抚养。由此可见,隔代教养在我国非常普遍。因为亲代教养与隔代教养之间存在“异质性因素”,所以幼儿与祖辈建立的祖孙依恋和与父母建立的亲子依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隔代教养不可避免地会对幼儿依恋造成影响。

一、隔代教养的内涵

为了给研究确定方向,探讨隔代教养下的幼儿依恋,本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何为“隔代教养”。目前,关于“隔代教养”国内外研究者始终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界定具有多样性。根据最新的国外研究,西方学者一般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隔代教养,强调祖孙之间的代际互动,认为其实质就是两种社会角色之间传递知识和文化的过程。[2]我国研究者则强调社会角色间的责任转换,将“隔代教养”定义为“家庭中的教养人以祖辈为主,由祖辈来承担教养孙辈的任务”,将“隔代教养方式”定义为“祖父母对幼儿教养意识、教养态度、教养行为的集合”。有学者对隔代教养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隔代教养的构成要素。李静等人从时间上考虑,认为祖辈单独或者与父母共同对孙子女提供6个月以上的养育服务就是隔代教养。[3]这两种界定方式从教养时间上明确了隔代教养的划分。综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祖辈在家庭中承担主要的教养责任,并且祖辈持续参与了半年以上的教养,都可以视为“隔代教养”。

二、隔代教养对幼儿依恋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隔代教养下幼儿不安全型依恋比例较高

依恋是指养育者与幼儿之间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结。Answorth等人将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反抗型。有研究证实,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亲社会行为、社会化程度上均高于不安全型依恋幼儿。根据叶晓璐等人的研究,在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安全型依恋比例略低于一般幼儿,而逃避混乱型比例多于一般幼儿。[4]这表明,隔代教养下的幼儿与祖辈较为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具有依恋关系较差等特点。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祖辈重“养”不重“教”。大多数祖辈都能够为幼儿提供优渥的物质环境。但受年龄、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局限性,部分祖辈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未能与幼儿建立有效的沟通,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并不是很敏感,难以满足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根据Harlow的猴子实验,为有幼儿提供物质等方面的需要,不是安全型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关怀与爱才是基石。二是祖辈教养原因。通过对幼儿祖孙依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祖辈教养原因对幼儿依恋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父母离异、犯罪等原因,由祖辈教养的幼儿更容易与祖辈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父母行为给幼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幼儿也很难再与祖辈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二)隔代教养下幼儿依恋安全性水平较低

在一项调查中,研究者对幼儿园内315个幼儿及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幼儿依恋平均数得分80.39,隔代教养下的幼儿得分为75分,可见隔代教养下幼儿的依恋平均分低于量表的平均分。这就表明隔代教养下幼儿的依恋质量不高,安全性水平较低。这可能会造成幼儿的心理安全基地受创,对周围环境不信赖,不能更灵活地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减少对身边的探索行为,焦虑情绪波幅较大,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早期发展。

在隔代教养模式中,祖辈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经验,因此祖辈要让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情感互动。首先,祖辈不能只关注幼儿生活起居方面的需求,应更加重视幼儿情感方面的需要,提高感知幼儿情绪变化的敏感性,如幼儿表达出痛苦、悲伤等消极的情感体验时,祖辈家长要去了解引起幼儿情绪变化的原因,帮助幼儿通过绘画、运动等方式将负面情感发泄出来。同时,在祖孙互动中,幼儿虽然与祖辈处于同等地位,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受语言和思维发展限制,常常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祖辈应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情感引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表达。如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等,进行深层的情感互动,提升幼儿的依恋质量。其次,祖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秉承民主型教育理念,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不能过分溺爱幼儿或者对幼儿放任不管,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与安全感。如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祖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同等的位置上,“有商有量”,与幼儿进行对话。最后,在一项研究中,有些隔代教养下的幼儿表示祖辈经常会用惩罚与恐吓的方式教育,这给幼儿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良好的幼儿依恋品质的发展。因此,当幼儿在探索环境中遇到挫折时,祖辈应适时给与鼓励和指导,不要一味地斥责幼儿给自己增添麻烦,当他们做得好时要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活动环境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依恋对象的安全性水平。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建立依恋的敏感期一般在0—3岁,母亲通常会是首要的依恋对象,幼儿与母亲形成亲子依恋后,日后再更改依恋对象较为困难,这就表明依恋对象的转移会对幼儿造成一定的情感混乱,对幼儿的情感联结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Answorth提出,幼儿对主要依恋对象安全性越低,幼儿在跟其他对象发展依恋关系时越发受限。这就是说,早期亲子依恋安全性水平较低会对后面形成的祖孙依恋安全性水平造成影响。

(三)冲击亲子依恋,挑战幼儿内部工作模式

当教养者中途发生改变时,幼儿会逐渐与新的教养者缔结另一段情感联结。因此,在隔代教养背景下,幼儿便会与祖辈形成新的依恋关系——“祖孙依恋”。在与教养者建立依恋关系的同时,通过与成人进行互动,幼儿逐渐形成对成人的预期,而“内部工作模式”就是在这种预期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型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研究表明,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将对幼儿即将发展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日后的婚姻关系等都产生长足的影响。根据Poehlmann等人的研究,祖辈看护会导致祖孙依恋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会破坏已经形成的亲子依恋,以及挑战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5]

在目前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隔代教养作为一种特殊的抚养现象,在我国仍将持续存在。建立安全型幼儿依恋能够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社会适应性提高等。因此,为了促进幼儿与祖辈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确保隔代教养下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三、隔代教养下培养幼儿依恋的策略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Bowlbyde1y的依恋理论,依恋对象分为首要依恋对象和次要依恋对象,前者一般是父亲母亲,后者一般是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在教养者变更的同时,依恋的首要对象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势必会对之前形成的亲子依恋进行冲击,导致亲子依恋的弱化或破坏。二是由于教养者的变化,祖辈和父辈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同时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受依恋对象行为的影响较大,所以之前与父辈进行互动时建立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也要随着互动人员的变化进行改变,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必然受到挑战。

(一)祖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

第二,马克思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同样适用于死刑制度的废除。在社会意识当中囊括了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包括需要和利益两个层面。就需要而言,包括民众的安全需求与公正需求;就利益而言,利益是满足人民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的概括。当死刑制度废除时,也会深层次改变民众的观念。民众反对死刑制度的废除,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安全需求与公正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自己的利益无法得以实现。当死刑制度的废除能够满足需求和利益的条件时,民众的观念自然也就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在制度上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社会安全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等。

(二)祖辈应多与父辈进行沟通,更新自身观念与知识

本系统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开发工具是MyEclipse,服务器是Tomcat8.0,数据库是MySQL。本系统在Web服务器上运行,用户只需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按照界面提示操作即可,方便简单易行。

祖辈应与父辈统一教育与思想观念,避免依恋对象转移后,由于依恋对象行为方式,态度差别过大,导致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受到冲击,造成依恋情感混乱等。同时,祖辈虽然说有经验、有时间、有阅历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祖辈都真正通晓幼儿教育的知识,仍旧需要进行学习和继续教育来提升祖辈对幼儿教育的能力和效果。如今,已经有许多的老年大学开设了一些诸如“孙辈教育”的课程,祖辈应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养方法,避免用墨守成规的方式教养幼儿。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祖辈家长可以适当参加“祖辈学校”“亲孙学苑”,举行祖辈教育经验交流会等相关活动,如上海创办了专为祖辈开设的“孙辈教育研究班”,这使隔代抚养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试卷中的内容分布将影响考生的复习安排,并提高考生对教师这一行业专业性的认识:诸如高中毕业即当初中教师,初中毕业即当小学老师的现象将不再存在.试卷中强调理解与掌握,将有力提高初入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有志于从事教师行业的考生的自我认识的改变上有正面的影响.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从记忆到理解的转化,领悟各门数学专业课程的精髓,体现自身数学素养.

(三)与幼儿沟通祖辈教养原因,为幼儿形成安全型依恋提供支持

由于祖辈教养原因对幼儿依恋有显著影响,因此,首先父辈与祖辈应一起向幼儿解释祖辈教养的原因,不要让幼儿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将自己抛弃了,从而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不愿与新的依恋对象进行接触。其次,在转换依恋对象前,先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并且在祖父母共同教养下,适应一段时间,让幼儿感受父辈与祖辈的教养差别、行为方式,给予幼儿内部工作模式转变的缓冲期。最后,父辈要经常与祖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近况,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幼儿进行视频、电话等,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保持积极亲子互动,这也有利于加强亲子依恋,避免父辈重新回归家庭,幼儿产生抗拒与隔阂。因此,在隔代教育背景下,不能仅仅只有祖辈的积极配合,父辈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幼儿与祖辈形成良好的祖孙依恋关系提供支持。

综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探究,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到促进作用。此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能通过以上的相应措施,为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幼儿与教养者建立依恋的同时也在探索交往技巧,为日后发展其他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因此,家长不能将幼儿依恋简单地看成“幼儿依赖”,要给予幼儿依恋充分的重视。隔代教养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方式是否正确,因此后续的研究还需探寻更多隔代教养下培养幼儿依恋的策略,为幼儿健康地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Steele H, Steele M,Fonagy P. Associations among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s of family[J].Child Development,1996(67):541-555.

[2] Anltranan Bee. Grandparents Children & youth Nonfiction[J].Families & family life,2001:559-563.

[3] 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4] 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5] Burton L M,Merriwether-de Vries C. Challenges and rewards:African American grandparents assurrogate parents[J].Generations,1992(3):51-5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9)22-0131-03

[基金项目]吉林外国语大学2018年度学生科研项目“隔代抚养对幼儿依恋的影响与对策”(JW2018XK002)。

[作者简介]张萌,吉林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冯美玲,吉林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冰洁,吉林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胥婕,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9-06-20

标签:;  ;  ;  ;  ;  ;  ;  ;  ;  ;  ;  ;  ;  

张萌:隔代教养对幼儿依恋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