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天牛论文_罗龙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天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牛,护岸林,黄斑,黄河,树种,张掖市,桑天牛。

抗天牛论文文献综述

罗龙发[1](2018)在《浅谈张掖市抗天牛树种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述了黄斑星天牛在张掖市的为害情况,并通过近年来的营林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市的抗天牛树种。(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陈子昌[2](2011)在《甘州抗天牛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初具规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甘州讯 甘州区抗天牛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经过3年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  该基地地处甘州区九龙江林场西南,是经过省发改委申报、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占地800亩,修建管理房420平方米、U型水渠5公里,新打机井2眼,配套架设输电线路2.1公里(本文来源于《张掖日报》期刊2011-12-15)

杨君珑,宋丽华,蒋万,曹兵,蒋全熊[3](2009)在《新疆杨和臭椿混交林的生长及抗天牛虫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比例的新疆杨、臭椿营建混交林,对不同混交比例类型的新疆杨和臭椿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受天牛虫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杨和臭椿混交,2个树种的生长量较纯林相比有所下降,天牛对新疆杨的危害程度因比例类型而不同.其中,1∶1(行间混交)行状混交,2个树种的生长量最低;2∶3(2行新疆杨,3行臭椿)带状混交,新疆杨受天牛危害的虫害率和单株虫粪孔数均为最低.(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陈西宁,王惠琴,妥小龙[4](2007)在《简述青铜峡市的抗天牛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宁夏青铜峡市营林措施防治天牛所应用的理论、不同区域不同林带多树种栽植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上述多树种不同栽植方式对天牛表现出的抗性进行了数据性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7年06期)

艾琳[5](2006)在《杨树有望在乡村重挑大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前些年由于杨树蛀干性害虫的猖獗,兰州地区普遍生长的曾被大文豪茅盾先生称赞的“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的杨树不得不被砍伐,几近消失。最近,记者深入农村,发现一种名为河北杨的杨树种在空旷的乡村吐绿,生生不息。   天牛虫害肆虐 林网几近毁灭(本文来源于《兰州日报》期刊2006-10-22)

马晖,于卫平,张浩,白永强[6](2005)在《宁夏黄河护岸林抗天牛造林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几种结构模式的抗天牛防护林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树种混交是营造黄河护岸林的关键性措施;杨树的生长量最大,是主要造林树种;糖槭对天牛有较强的诱惑作用;臭椿是抗天牛树种,但是对天牛的驱避作用不明显,与杨树混交时应采取团状或行间混交。(本文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6-30)

马晖,于卫平,张浩,白永强[7](2004)在《宁夏黄河护岸林抗天牛造林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几种结构模式的抗天牛防护林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 :树种混交是营造黄河护岸林的关键性措施 ;杨树的生长量最大 ,是主要造林树种 ;糖槭对天牛有较强的诱惑作用 ;臭椿是抗天牛树种 ,但是对天牛的驱避作用不明显 ,与杨树混交时应采取团状或行间混交(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4年S1期)

朱丽,黄建成[8](2003)在《浅谈公路两侧抗天牛树种结构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当前乌海市公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光肩星天牛严重为害的问题,并提出了公路两侧绿化的抗天牛树种选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03年S1期)

陈军,刘友全,卢孟柱[9](2003)在《抗天牛基因cryⅢA的改造及人工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室开发的核酸序列分析软件tRNASYSTEM分析了4000个杨树形成层基因氨基酸的叁联体遗传密码,得出了一套适合于在杨树形成层高效表达的密码子,并通过该密码子,对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t.886中克隆的、具有抗天牛作用的cry A基因进行了改造.在两端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后,人工合成了最长为90bp的小片段,再经PCR延伸及T4连接酶拼接成全长为1812bp的基因.利用两端设计的酶切位点,将全长基因克隆到克隆载体PUC119上,为进一步用于在杨树形成层特异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寰[10](2003)在《柳树抗天牛序列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京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的柳树受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和田间网室接虫试验,对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的抗天牛能力进行了排序,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含水量、生长量、木材解剖结构、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取食不同柳树的光肩星天牛解毒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了这些指标在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间的变化规律及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所调查地点柳树各品种或品系受桑天牛为害较轻,而受光肩星天牛为害严重,树龄4a以上的柳树大部分有虫株率大于50%。对保定市2a生柳树上排粪孔数分级计算出危害指数,根据危害指数排出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序列,为馒头柳>垂柳>旱柳>绦柳。 2.通过田间网室接虫试验,明确了光肩星天牛成虫对不同幼龄柳树的产卵选择及其卵孵化和幼虫越冬情况是不同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间的产卵刻槽数、越冬后存活幼虫数的差异达5%显着水平。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间的孵化幼虫数差异稍小,达10%显着水平。因此根据越冬幼虫存活数,参考产卵刻槽数和孵化幼虫数叁项指标综合分析,得出了6个柳树品种或品系抗性序列为:垂柳、馒头柳>金丝垂柳、南京柳>速生柳、旱柳。 3.在对不同柳树物理性质的研究中,差异显着性达5%以上的的因子有:导管壁厚、导管长径、单位面积内导管所占面积、木化细胞半径、木化细胞壁厚、木射线束数、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树皮含水量、胸径生长量、木材基本容积重。在柳树嫩枝的内部解剖特征量与光肩星天牛危害之间有显着关系的因素中,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壁厚对产卵刻槽数有极显着的影响,木化细胞半径对产卵刻槽数有显着影响,木化细胞壁厚和纤维宽这2个变量对越冬幼虫存活数有显着的影响,以上4个变量的偏向关系数均为正,是有利于天牛危害的特征量。柳树树皮含水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树皮含水量高,不利于天牛卵孵化。 4.对不同柳树化学成分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柳树品种或品系韧皮部、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宁含量均达显着水平,经线性回归分析,柳树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数、卵孵化数、越冬幼虫存活数显着正相关,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显着正相关,即柳树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越吸引光肩星天牛刻槽产卵。柳树韧皮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相关关系为显着正相关,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产卵刻槽数、卵孵化数、越冬幼虫存活数显着负相关。柳树韧皮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着负相关,说明韧皮部单宁含量是影响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的重要因子。木质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木质部单宁含量是影响光肩星天牛幼虫越冬存活的重要因子。取食不同柳树的光肩星天牛梭酸酯酶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数之间相关系数r=-0.3934,稍小于fo。5=0.4013,相关关系较为密切但达不到显着水平。 5.通过光肩星天牛为害程度与柳树各性状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在光肩星天牛危害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卵刻槽数。在柳树的各种性状因子中韧皮部单宁含量系数最大,其余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依次为光肩星天牛梭酸酯酶活性、木质部单宁含量、树皮含水量、木材基本容积重、导管面积。其中,导管面积、木材基本容积重典型变量系数为正,是有利于无牛危害的特征量;树皮含水量、韧皮部单宁含量、木质部单宁含量、光肩星天牛梭酸酯酶活性典型变量系数为负,是对光肩星天牛产生抗性的特征量。 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具有差异,对光肩星天牛的选择取食、刻槽产卵和生长发育影响是不同的。因此认为不同柳树对光肩星天牛产生抗性不是单因素而是形态学、解剖学及生理生化和谐作用下对入侵昆虫产生的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抗天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甘州讯 甘州区抗天牛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经过3年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  该基地地处甘州区九龙江林场西南,是经过省发改委申报、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占地800亩,修建管理房420平方米、U型水渠5公里,新打机井2眼,配套架设输电线路2.1公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天牛论文参考文献

[1].罗龙发.浅谈张掖市抗天牛树种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8

[2].陈子昌.甘州抗天牛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初具规模[N].张掖日报.2011

[3].杨君珑,宋丽华,蒋万,曹兵,蒋全熊.新疆杨和臭椿混交林的生长及抗天牛虫害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9

[4].陈西宁,王惠琴,妥小龙.简述青铜峡市的抗天牛防护林体系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7

[5].艾琳.杨树有望在乡村重挑大梁[N].兰州日报.2006

[6].马晖,于卫平,张浩,白永强.宁夏黄河护岸林抗天牛造林试验研究[C].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7].马晖,于卫平,张浩,白永强.宁夏黄河护岸林抗天牛造林试验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4

[8].朱丽,黄建成.浅谈公路两侧抗天牛树种结构配置[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

[9].陈军,刘友全,卢孟柱.抗天牛基因cryⅢA的改造及人工合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

[10].张寰.柳树抗天牛序列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各无性系抗天牛特性的聚类分析1 松褐天牛成虫对不同马尾松种源补充营...韩一凡树皮厚度与刻槽数量关系转抗虫基因741杨当年生枝条对桑天牛幼...不同杨树对羧酸酯酶进程曲线的影响

标签:;  ;  ;  ;  ;  ;  ;  

抗天牛论文_罗龙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