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头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头,生物量,那坡县,规律,电泳,竹笋,双向。
大头典论文文献综述
凡莉莉,薛磊,赖金莉,荣俊冬,魏建文[1](2018)在《大头典竹扦插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年生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的粗壮主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溶液预先处理5 min,以m(黄泥土)∶m(泥炭土)=1∶1混合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大头典竹生根特性和扦插生根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最高可达69.84%。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扦插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时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形成期,POD、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急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不定根的伸长时期,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思凯[2](2017)在《盐胁迫下大头典竹差异蛋白组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盐浓度的土壤不利于大多植被的生长,而大头典竹作为我国东南沿海成功引种的树种之一,在当地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研究其耐盐机制尤为重要。以2年生的大头典竹为试验材料,对盆栽的大头典竹进行正常的浇水处理和浓度为0.4%、0.6%的NaCl盐溶液处理。试验经优化后的大头典竹双向电泳技术,获得盐胁迫前后蛋白差异表达谱,质谱鉴定确定差异蛋白的信息功能,为充分认识植物的耐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比对了 TCA丙酮法、Tris-酚抽法、叁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叁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凝胶图谱效果,同时还从胶条水化运行方式、等点聚焦程序(IEF)参数设置、蛋白上样量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获得适用于大头典竹的双向电泳体系:采用叁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提取叶片蛋白,17 cm pH 5-8IPG胶条在等电聚焦程序参数为65000 VH条件下,采用胶面向上、被动水化24 h的运行方式,蛋白上样量为50μL,获得的凝胶图谱重复性好,分辨率高。(2)利用优化后的适合大头典竹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盐胁迫前后的凝胶图谱蛋白点均为600个左右。经PDQuest8.0.1蛋白软件分析,获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在0.4%盐浓度胁迫下,得到34个显着的差异蛋白(12个蛋白上调,22个蛋白下调)。在0.6%盐浓度胁迫下,得到的差异蛋白有40个(13个上调,27个下调)。(3)共挑选18个差异的蛋白质谱鉴定分析,成功鉴定15个。其中,在0.4%和0.6%盐浓度胁迫下,放氧增强子蛋白1、放氧增强子蛋白3、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的表达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2的表达量均表现上调。ATP合酶β亚基、ATP合酶的表达量均表现显着下调,ATP合酶α亚基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4)对15个差异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和KEGG分析,大多数差异蛋白位于细胞部位,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以离子结合功能、转运活性功能、催化活性功能为主。其主要涉及到光合作用代谢通路(4个),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3个),叁羧酸代谢(5个)和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5个)等代谢途径。将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划分为类,涉及到光合作用相关蛋白(20%)、能量代谢相关蛋白(20%)、碳代谢相关蛋白(34%)、细胞防御蛋白相关蛋白(13%)、其它和未知蛋白(13%)。(5)试验发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细胞防御性相关蛋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2(耐受性蛋白)在响应盐胁迫都高丰度表达,它们在大头典竹抗盐机制中可能承担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吴家新[3](2016)在《不同覆盖物对大头典竹笋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对大头典竹笋用林开展林地不同覆盖物(有机肥、谷糠、稻草、木屑)及不同覆盖厚度(5、10、15、20 cm,)试验。结果表明:4种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大头典竹出笋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笋产量在不同覆盖物、覆盖厚度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覆盖物以有机肥最好,木屑、谷糠次之,稻草最差,覆盖物厚度以10 cm最佳,其次为15、20 cm,5 cm厚的产量最低。说明覆盖物、覆盖厚度对提高笋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可增收10875~51000元·hm~(-2)。(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马兰涛[4](2015)在《吊丝单竹和大头典竹秆形特征和竹笋品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分析了绿竹属的吊丝单竹和大头典竹的秆形特征和竹笋品质,结果表明:2个竹种立竹全高、胸径、竹秆尖削度值、平均壁厚率无显着差异,而大头典竹更适宜于培育用材林;2个竹种的营养成分差异不大,各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5年03期)
刘良盛[5](2014)在《大头典竹埋杆(节)育苗及造林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头典竹是典型笋用竹种。通过开展大头典竹的埋杆(节)育苗和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经济,周期较短,适应规模种植大头典竹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方法,以指导大头典竹的笋用竹林基地发展建设。(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14年16期)
申巍,邹跃国,陈森杰[6](2009)在《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着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着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09年04期)
林阿平[7](2009)在《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出笋量大,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kg/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kg/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仅次,达40.1kg/丛。从方差分析上看,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着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本文来源于《江西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2期)
林阿平[8](2009)在《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着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09年01期)
罗振冲[9](2008)在《大头典竹的笋用价值和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头典竹属禾本科,绿竹属,别名新竹、大头竹、大头甜竹,是我国南方笋竹两用的优良丛生竹种之一,秆高8~16 m,直径6~10 cm,节间长30~35 cm,竹壁厚2 cm,节上密被毡毛,新竹秆节间被柔毛。秆箨大,革质;箨片卵状披针形,直立或稍外曲,长5~9(本文来源于《广西热带农业》期刊2008年06期)
池毓章[10](2006)在《大头典竹插枝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生长1年的大头典竹母竹去梢,次年取其主枝和次生枝,分别于2、3、4、5月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主枝还是次生枝扦插,成苗率均以5月份扦插的高于2、3、4月份;主枝扦插成苗率高于次生枝;次生枝扦插的繁殖率高于主枝扦插;主枝育成的苗木质量显着优于次生枝。(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大头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盐浓度的土壤不利于大多植被的生长,而大头典竹作为我国东南沿海成功引种的树种之一,在当地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研究其耐盐机制尤为重要。以2年生的大头典竹为试验材料,对盆栽的大头典竹进行正常的浇水处理和浓度为0.4%、0.6%的NaCl盐溶液处理。试验经优化后的大头典竹双向电泳技术,获得盐胁迫前后蛋白差异表达谱,质谱鉴定确定差异蛋白的信息功能,为充分认识植物的耐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比对了 TCA丙酮法、Tris-酚抽法、叁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叁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凝胶图谱效果,同时还从胶条水化运行方式、等点聚焦程序(IEF)参数设置、蛋白上样量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获得适用于大头典竹的双向电泳体系:采用叁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提取叶片蛋白,17 cm pH 5-8IPG胶条在等电聚焦程序参数为65000 VH条件下,采用胶面向上、被动水化24 h的运行方式,蛋白上样量为50μL,获得的凝胶图谱重复性好,分辨率高。(2)利用优化后的适合大头典竹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盐胁迫前后的凝胶图谱蛋白点均为600个左右。经PDQuest8.0.1蛋白软件分析,获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在0.4%盐浓度胁迫下,得到34个显着的差异蛋白(12个蛋白上调,22个蛋白下调)。在0.6%盐浓度胁迫下,得到的差异蛋白有40个(13个上调,27个下调)。(3)共挑选18个差异的蛋白质谱鉴定分析,成功鉴定15个。其中,在0.4%和0.6%盐浓度胁迫下,放氧增强子蛋白1、放氧增强子蛋白3、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的表达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2的表达量均表现上调。ATP合酶β亚基、ATP合酶的表达量均表现显着下调,ATP合酶α亚基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4)对15个差异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和KEGG分析,大多数差异蛋白位于细胞部位,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以离子结合功能、转运活性功能、催化活性功能为主。其主要涉及到光合作用代谢通路(4个),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3个),叁羧酸代谢(5个)和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5个)等代谢途径。将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划分为类,涉及到光合作用相关蛋白(20%)、能量代谢相关蛋白(20%)、碳代谢相关蛋白(34%)、细胞防御蛋白相关蛋白(13%)、其它和未知蛋白(13%)。(5)试验发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细胞防御性相关蛋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2(耐受性蛋白)在响应盐胁迫都高丰度表达,它们在大头典竹抗盐机制中可能承担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头典论文参考文献
[1].凡莉莉,薛磊,赖金莉,荣俊冬,魏建文.大头典竹扦插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J].竹子学报.2018
[2].陈思凯.盐胁迫下大头典竹差异蛋白组学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
[3].吴家新.不同覆盖物对大头典竹笋产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6
[4].马兰涛.吊丝单竹和大头典竹秆形特征和竹笋品质比较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5
[5].刘良盛.大头典竹埋杆(节)育苗及造林技术初探[J].广东科技.2014
[6].申巍,邹跃国,陈森杰.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9
[7].林阿平.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调查与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9
[8].林阿平.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9
[9].罗振冲.大头典竹的笋用价值和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8
[10].池毓章.大头典竹插枝繁殖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