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交往论文_陈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道德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学校,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主体,论文。

学校道德交往论文文献综述

陈卓[1](2006)在《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影响日益式微,现代道德教育如火如荼以致于矫枉过正,老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两种道德教育彼此交锋又相互交织,新老问题盘根错节、牵扯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做出了种种尝试,时下十分“热门”的交往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现代性话语背景下的“交往”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在对“完全”“纯粹”的追求下,“交往”被当作了万验灵药,具备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奇效力,立竿见影、百试不爽。这种认识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弊端,用它来审视和指导道德教育,在老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往往还会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本文旨在利用后现代主义基本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当今中国道德教育中围绕“交往”而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解读。 全文共分为叁章。 第一章介绍“后现代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去中心”、“非理性”和“不确定”的基本理论主张,并体现出文化领域上的广袤性、理论体系上的零散性和历史时间上的交迭性的特点。对“后现代生活”与“后现代思想(考)”这两类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是很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为我们审视、反思当今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困惑提供了一面镜子。尤其是从目前理论界关注较多的“交往”问题入手,对道德教育领域的困惑进行解析,这是很有意味的。 第二章依据“后现代主义”基本理论对“交往”问题进行批判。当今中国道德教育领域,“交往”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主体”、“平等”、“理解”、“对话”等话题也屡见不鲜。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交往”问题中存在着诸多现代性造成的困惑。一方面,从理论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教育者们预设了一个全能的先验性语言,创建了一种单纯明快的主体间性,虚构了一个(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3-01)

陈正华,贺轶玲[2](2002)在《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道德教育以单向交往为主要特征 ,这是造成道德教育困境的症结所在。从交往视角出发 ,道德交往的内涵十分丰富 ,学校道德交往的特征、类型是多元的 ,相应的教育策略也应是多样化的。(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陈正华[3](2002)在《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实践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交往理论被引入到教育中后,立刻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教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交往与教育的关系逐渐明朗与清晰。然而,交往的教育观对道德教育又会产生何种影响,交往与道德教育具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将交往引入到教育中来,学校道德教育将会面临何种变化,有何变革,如此等等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本文正是试图将交往引入到道德教育中来,在交往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并提出了“道德交往”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道德交往的特征以及学校道德交往的若干问题。 引论: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关系问题,利益关系的产生、展开与处理都是通过人们的交往活动实现的。因此,德育研究或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从学生与他人所发生的交往活动出发。这样,从交往视角出发,便找到了德育理论的新的生长点。而在交往观看来,传统道德教育是以“单向”交往为突出特征的。也正是这一特征导致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道德灌输成为必然,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 第一部分:在抓住了传统道德教育中问题的症结——“单向”交往的基础之上,通过考察道德与道德需要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道德交往的概念。道德交往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并深入探讨了它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部分:学校道德交往是道德交往的特殊形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导向性与示范性,情感性与激励性,稳定性与连续性等。从交往主体看,学校道德交往可分为五大类型,每一类形式的道德交往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 第叁部分:学校道德交往要有效开展,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策略。拥有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德育氛围是前提;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是学校道德教育一个基本问题;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在交往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也要加强主体在交往过程中的理解与对话;最后,学校道德交往要以学生实践道德生活为目标,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统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学校道德交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道德教育以单向交往为主要特征 ,这是造成道德教育困境的症结所在。从交往视角出发 ,道德交往的内涵十分丰富 ,学校道德交往的特征、类型是多元的 ,相应的教育策略也应是多样化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道德交往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

[3].陈正华.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立项课题...社会适应内容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目标领域划分索引索引一1网络交往喜欢程度第1题是调查网...

标签:;  ;  ;  ;  ;  ;  

学校道德交往论文_陈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