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倍率论文_王鹏,郭军军,吴海波,柳朝晖,余学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倍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倍率,数值,系统,酸值,电阻率,煤质,制冷剂。

循环倍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郭军军,吴海波,柳朝晖,余学海[1](2019)在《烟气循环倍率对煤粉富氧燃烧影响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粉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循环倍率对燃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某500k W燃烧测试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燃烧以及不同循环倍率下的富氧燃烧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模拟煤粉的脱挥发分过程,挥发分成分考虑为多种轻质气体,挥发分的燃烧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介质辐射特性模型均针对富氧燃烧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富氧燃烧下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比较空气燃烧下降了50%以上,但采用相同的旋流燃烧器仍可实现与空气燃烧相似的炉内流场特性;煤粉燃烧温度和着火位置均受循环倍率的影响,富氧燃烧下循环倍率为72%时,炉内平均温度分布以及着火位置与空气燃烧下较为接近,随着循环倍率增加,辐射传热量降低。(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郭军军,胡帆,蒋旭东,罗威,柳朝晖[2](2019)在《0.5 MW富氧燃烧煤粉炉循环倍率对辐射传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0.5 MW富氧燃烧煤粉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气体、颗粒辐射特性模型以及富氧燃烧骨架机理,对煤粉空气燃烧以及不同烟气循环倍率下的富氧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炉内气流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壁面热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烧条件下,预测的壁面辐射热流与试验测量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烟气循环倍率对炉内温度以及传热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在本文中,当循环倍率为67%时,富氧燃烧的炉内峰值温度与空气燃烧基本一致,但传热能力增强;当循环倍率为71%时,富氧燃烧的传热量与空气燃烧一致。(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大伟[3](2017)在《局部油循环倍率高导致控制油油质劣化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燃气发电公司控制油出现油品发黑和电阻率、酸值超标等油质劣化现象,影响控制油系统部件安全稳定运行。排除局部过热的可能后,对控制油箱放油并进行内部检查,发现局部循环倍率高是导致油品劣化的原因。提出了油箱隔板改造方案,旨在消除油质劣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段爱鹏,邸倩倩,刘斌,周智勇[4](2017)在《蒸发风机位置和循环倍率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场协同原理,可通过改变制冷剂循环倍率、蒸发风机距离蒸发器的位置,来改变场协同数,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实验得出,当蒸发器进液温度为-30℃,实验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从4.0增大到4.7,风机位置从21cm到36cm,换热器的场协同数存在极大值0.9。所测的降温速度、计算的COP均在场协同数达到极大值时最佳,系统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09期)

戴雨辰,陈飞,李宏顺,王寒栋[5](2017)在《新型扩散吸收式制冷中溶液再循环倍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型太阳能驱动、带循环泵的NH_3/LiNO_3/He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溶液再循环倍率k值与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生温度T_g、冷凝温度T_c、最大蒸发温度T_e及喷淋温度T_(24)下,系统COP随溶液再循环倍率k值的增大,普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每一工况下均存在相应的COP和k值;但由于上述各工况和k值对喷淋溶液浓度x_(24)和吸收温度Ta的影响各具特点,导致各工况下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在最大蒸发温度为0℃、冷凝温度和喷淋温度为30℃的典型工况下,当发生温度为80~100℃时,k值的最优值在2.5~3.0之间,对应的COP在0.401~0.458之间。机组实际运行时,可根据运行工况条件适当调节相应的k值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刘吉臻,张报[6](2017)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热平衡,并结合物料平衡关系,提出了一种"四平衡双循环"迭代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出循环倍率的同时,也可以求出分离器、炉膛和密相区燃烧份额以及密相区过量空气系数等重要参数.根据某300 MW CFB锅炉现场运行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并分析了煤质和一次风、二次风配比对循环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出相关参数,且能合理反映以上因素对CFB锅炉循环倍率的影响,为循环倍率的控制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邸倩倩,段爱鹏,周智勇,刘斌[7](2017)在《循环倍率对冷风机场协同数以及制冷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场协同原理,可通过改变制冷剂循环倍率,来改变冷风机场协同数,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当蒸发温度为-30℃,实验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从2.5增大到5.0时,换热器的场协同数逐渐升高到趋于基本恒定。所测的降温速度、计算的COP均在场协同数达到拐点时最佳。(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02期)

陈艳梅,冯俊小,刘兴杰,吴启明[8](2016)在《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双P型辐射管的循环倍率,运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喷口喷射速度、喷口位置、出口压力和支管结构对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口喷射速度由75 m/s提高到150 m/s,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提高约60%;喷口从外侧(x=-115 mm)移动到中心(x=0),循环倍率提高约8%。此外,将直角式的回流支管结构改为弯管式结构能促使循环倍率提高约2.5%~8%;而出口压力变化对循环倍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3期)

王洪军[9](2015)在《氨系统循环倍率对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的HCFCs制冷剂能够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现在已经逐渐被渐渐淘汰和取代,而取代它的正是氨。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制冷剂,对臭氧具有保护作用。根据研究表明,氨对臭氧的耗损潜能值(ODP)几乎为0,对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影响也为0。它不但可以保护大气臭氧层,还是具有良好热物性的天然物质,本文基于循环倍率理论与仿真计算方法,依靠强制对流换热经验公式创建了模型,简要研究了氨系统循环倍率对其制冷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5年09期)

唐俊杰,王昕,张海南,马进,司春强[10](2014)在《氨系统循环倍率对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循环倍率对氨制冷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经验公式建立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质量流速、循环倍率、霜层厚度等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霜层厚度增加,降低循环倍率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对提高氨系统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循环倍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某0.5 MW富氧燃烧煤粉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气体、颗粒辐射特性模型以及富氧燃烧骨架机理,对煤粉空气燃烧以及不同烟气循环倍率下的富氧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炉内气流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壁面热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烧条件下,预测的壁面辐射热流与试验测量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烟气循环倍率对炉内温度以及传热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在本文中,当循环倍率为67%时,富氧燃烧的炉内峰值温度与空气燃烧基本一致,但传热能力增强;当循环倍率为71%时,富氧燃烧的传热量与空气燃烧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倍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郭军军,吴海波,柳朝晖,余学海.烟气循环倍率对煤粉富氧燃烧影响数值模拟[J].热力发电.2019

[2].郭军军,胡帆,蒋旭东,罗威,柳朝晖.0.5MW富氧燃烧煤粉炉循环倍率对辐射传热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3].王大伟.局部油循环倍率高导致控制油油质劣化现象分析[J].华电技术.2017

[4].段爱鹏,邸倩倩,刘斌,周智勇.蒸发风机位置和循环倍率对制冷系统的影响[J].低温与超导.2017

[5].戴雨辰,陈飞,李宏顺,王寒栋.新型扩散吸收式制冷中溶液再循环倍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7

[6].刘吉臻,张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计算模型[J].动力工程学报.2017

[7].邸倩倩,段爱鹏,周智勇,刘斌.循环倍率对冷风机场协同数以及制冷系统的影响[J].低温与超导.2017

[8].陈艳梅,冯俊小,刘兴杰,吴启明.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6

[9].王洪军.氨系统循环倍率对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J].电子制作.2015

[10].唐俊杰,王昕,张海南,马进,司春强.氨系统循环倍率对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J].制冷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不同烧结温度下Li3V2(PO4)和LVP/LTO扣式全电池的1...纯MnO的(a)SEM图,(b)XRD图,(c)电流密...不同SnS2多级微纳结构在不同倍率下的...不同煅烧温下Li3V2(PO4)未掺杂LVP/C和Li3V2(PO4)

标签:;  ;  ;  ;  ;  ;  ;  

循环倍率论文_王鹏,郭军军,吴海波,柳朝晖,余学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