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管理论文-赵素燕,李文强,乔兆发,王紫曦

农户参与管理论文-赵素燕,李文强,乔兆发,王紫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参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式灌溉管理,农户参与,自主性

农户参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素燕,李文强,乔兆发,王紫曦[1](2019)在《参与式灌溉管理中的农户参与——基于河套灌区W县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河套灌区W县为例,采用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灌溉管理体制改革下灌溉管理中农户参与的内容及存在问题。研究认为,灌溉管理中涉及内容为工程管理、水费管理等。灌溉管理中存在农户认为水费是"水老虎"、工程无人管护等问题。农户参与的自主性提高是一种虚假的表象,农户的参与自主性并未取得实质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照,王立国,王屏[2](2018)在《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经营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增强回归树(BRT)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碳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户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寻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的影响因素,对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江西省5大森林公园周边乡镇的453户农户的调查,利用调查所得数据,运用增强回归树(BR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经营的各因素的影响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所调查地区的农户森林碳汇经营的意愿不太高,农户的森林碳汇经营管理程度有待加强;农户森林碳汇经营意愿主要受到森林碳汇经营管理预期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家庭特征次之,个人特征和森林碳汇认知水平较弱;未来信心、政策落实、成本态度、补偿形式、积极性影响、文化程度、碳汇功能认知是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洁[3](2018)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辽宁省朝阳县20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进行收集,在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模式管理的农户行为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和生产等是影响农户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特征变量因素,同时农户社区特征也是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常见因素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周围人员参与管理的比例等多种因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社区特征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农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胡松[4](2018)在《农户参与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有效解决流域内水土流失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要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正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江西作为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作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成果维护、土地资源使用的主体——农户积极参与到小流域治理中来,对于搞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小流域内涵盖的农户进行随机调研走访。通过开展农户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收集农户对于工程建设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参与动机等相关资料。通过收集和调研的资料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关键因素。进而开展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参与式动机研究,在分析现行小流域管理基础上,提出农户参与式小流域治理流程,并从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农户参与式生态小流域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多种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1)“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以国家政策、投资为导向,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治理投入,使用有限资金发挥杠杆作用,获取更好收益。(2)“政府-大户-专业协会-农户”管理模式:政府发挥“引领功能”,构建具有盈利能力预期的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户增收。专业协会为参加协会的农户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并承担项目实施监督,构建参与式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生态科技示范。(3)“政府-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管理模式:在政府的担保下,农户以投资、投劳的方式入股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合作,由合作社对小流域进行统一开发经营,提供技术服务,从而降低各种风险;同时,已合作社的名义向金融机构贷款解决部分农户的启动资金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户收入稳步提高。(4)“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引进科技力量,建立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基地,转化实施各类先进技术,最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引领广大农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邓思宇[5](2018)在《农户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参与行为及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效果,促进保护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和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周边21个行政村270位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影响周边农户参与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框架和农户不同参与行为对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Logistic模型,一方面从农户对保护区影响的感知、农户对保护区工作的认知、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相关活动的意愿和农户个体特征4个方面14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行为的影响,得出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行为的的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根据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把农户参与行为分为3种类型9个方式,将其作为关键变量,同时纳入其他控制变量,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参与行为对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使保护区管理效果最优的农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1)保护区建设对周边农户的总体影响不高、农户对保护区工作的认知程度一般、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意愿和当前的参与程度有待提升;(2)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对农户是否有影响、保护区建设是否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是否给当地带来更多商机、农户对保护区工作的满意程度、农户家中被划入保护区的耕地/林地面积以及保护区是否为农户开展技能服务和培训等9个因素对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相关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且影响方向均为正;(3)农户主动进入到保护区类似生态旅游的经营活动中和农户被保护区雇佣为劳动力的参与方式,对农户参与保护区管理相关活动后家中与保护区矛盾的解决、家庭收入的提高、对保护区工作认识的增强具有最大的积极影响,是保护区管理效果最优的参与方式。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提高农户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出四项政策建议:(1)扩大保护区积极影响,提高农户满意度;(2)建立合理补偿机制,保障农户基本权益;(3)加大保护区宣传力度,增进农户认知程度;(4)鼓励农户象征型参与行为,拓宽参与渠道。(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罗芳,陈丽军,王庆,孙彩虹[6](2018)在《社会资本视域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农村宗族型社会的差序格局和农户交往的"自己人"结构,农户通过学习、模仿、互动、试错等方式做出行为决策,而学习、模仿等需借助于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来实现。通过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愿分析,试图解构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路径。基于湖北省285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意愿。结果显示,社会资本以及社会信任、制度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四个维度,都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农户的参与意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农业收入以及水田所占比例越大,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意愿越强;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需采取重视保护民间风俗习惯、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教育应面向农业等措施来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建斌[7](2017)在《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参与式灌溉具有一定的优点,不仅能够实现提升灌溉透明度的目的,同时能够提升人们灌溉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灌溉管理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同时对参与式灌溉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职能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另外,还对如何改善用户用水行为机制和对用户的用水行为进行控制进而实现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进行相应的阐述。(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22期)

吴秋良[8](2016)在《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的现状出发,探讨实现农户参与的必然性,分析农户参与的条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对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6年30期)

王俊燕[9](2017)在《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30多年,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之一,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由于绝大多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农村社区、小流域和流域生态功能区,使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权属、生计、贫困等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而且导致了不同群体在资源分配、社会参与和利益表达上的不平衡。制度性的障碍是流域内社区和农户不能参与资源管理决策的主要因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研究关注点放在了流域资源和生态管理中农村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环境和支撑制度运转的机制、存在障碍和可能的参与路径方面。研究首先梳理评价了我国过去和当前流域管理的范式及存在问题;剖析了当前的制度环境下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障碍(资源产权和法律法规),制度障碍的具体体现和影响贯穿于第四、五章的实证调查和案例分析中;通过实证调查呈现了在现有流域管理体制下的社区和农户的参与现状、存在问题和进行了原因分析;在利益界面的视角下,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对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社区和农P在小流域资源管理"利益冲突典型事件"的参与行为特点、与小流域资源管理其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的参与机制以及现有制度环境对参与机制的制约。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包括社区和农户及其利益代表在内的多利益群体参与的流域管理机制提出构想。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发现,我国现有的产权制度、法律法规,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限制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制度性障碍。社区和农户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和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具体得出如下结论:(1)产权制度。在流域现有的产权制度安排下,社区和农户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清晰,权利界定不完整,国家所有权对集体所有权的强势和控制以及自然资源所有权相配置的自然资源行政管理权的惯性越位和对农村集体和农民用益物权的挤压。(2)法律法规框架。在现有的流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下,表现为行政权的强势与社区和农户资源物权的弱势。在社区和农户缺乏参与机制的条件下,政府行使的资源使用和保护的公权力对小流域内社区和农户资源使用权利造成过度限制,使资源使用者难以获得合理的补偿。研究还发现,现有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对不同用水者的取水权、用水的优先顺序和补偿等方面没有清晰的界定。因此,农户和社区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3)流域管理体制。现行的流域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难以充分保障社区和农户的利益;在权力配置结构上,表现为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和职能交叉重迭,缺乏包括社区和农户在内的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流域管理协商机制,排斥了他们在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4)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实证研究。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以流域资源管理的重要事项、关键环节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为例发现,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参与程度相对最低。在流域资源管理现有参与中,公众缺乏组织化的利益表达主体和有效的参与渠道;流域政策制定过程中以政府和专家决策为主导;公众参与形式单一和公众参与结果反馈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层次的资源使用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微妙的利益界面。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以利益界面为分析视角,分析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总体而言,农村社区和农民的利益被各方忽视。需要在社区和小流域层面建立相应的民主机制,给予社区和农户参与社区和小流域公共资源管理、使用和分配的权利,使博弈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合作解决争端。建立流域区域内、小流域内的社区和农户参与是解决流域跨行政区外部性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需要建立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博弈机制,确保各级政府都能够从流域的公共利益出发行使公权力。在社区和农户参与条件下,流域不同区位间利益主体间的磋商谈判机制,是克服"外部性"矛盾冲突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实现上述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参与式治理机制。尤其是代表流域周边民众和公共利益的组织参与流域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在利益博弈中确保社区利益的最优化。(5)案例分析。从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的资源管理中的"利益冲突"典型事件分析得出,产权制度不明确影响了对受影响社区和农户水土资源的补偿,案例呈现的是对农户的自然资源权益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基层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使农民有效地参与到社区集体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中。案例中社区和农户在资源使用和管理中的参与方式更多以各种抗争和冲突的群体事件呈现出来。在这些事件中,案例中涉及的那些社区组织,在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博弈中,并没有在帮助社区居民在社区资源的规划和分配、表达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诉求发挥积极作用。社区和社区内的农户参与也缺乏外部社会力量的支持。农民参与的程序性权利的缺失。农民参与的渠道还十分缺乏,基本上仅限于行政村这一基层社区。对于对于更高层次的参与,很多时候采取上访或者群体抗争的方式。类似的事件全国各地多次发生,各级政府并没有制度化的公共协商机制和程序规则,应有法律性或者政策性的制度化参与规定,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参与渠道。从"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的个案分析得出,该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为社区和农户提供了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和平台,展示了农户和社区代表在社区、小流域管理中的参与。但是,以"项目为载体"搭建的社区和农户参与存在制度困境,现有制度安排对项目参与的运行存在制约。从社区和农户的角度而言,外部发展资源自上而下的输入,决定了项目资源的争取和使用过程,嵌套在现有的流域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内。在从社区和小流域的资源管理进阶到高层次的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缺乏相应的组织实体或者机制实现与国家高层政府的互动和沟通。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良性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包括社区和农户利益代表在内的流域管理协商机制。总之,根据制度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本文对社区和农户制度化参与进行了制度设计。社区和农户制度化参与流域管理的整个制度设计构想包括制度建构、机制设计、启动条件和动力机制。在参与的机制设计方面,根据流域管理公共事务的空间范围,分别从流域层面、中小流域层面、社区层面这叁个层次,从参与主体、参与范围、参与程序、参与渠道和工具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按照辅助原则由低到高逐步推行,并据此选择最应当承担该项责任的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来执行和处理对应于不同流域尺度的事务。(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萍萍[10](2016)在《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水利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借鉴,并结合我国当前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向广大农民用户大力推广参与式管理模式,让农户不仅仅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主体和建设主体,同时还要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有效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对参与式水利管理模式以及农户参与式管理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6年24期)

农户参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碳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户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寻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的影响因素,对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江西省5大森林公园周边乡镇的453户农户的调查,利用调查所得数据,运用增强回归树(BR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经营的各因素的影响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所调查地区的农户森林碳汇经营的意愿不太高,农户的森林碳汇经营管理程度有待加强;农户森林碳汇经营意愿主要受到森林碳汇经营管理预期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家庭特征次之,个人特征和森林碳汇认知水平较弱;未来信心、政策落实、成本态度、补偿形式、积极性影响、文化程度、碳汇功能认知是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参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素燕,李文强,乔兆发,王紫曦.参与式灌溉管理中的农户参与——基于河套灌区W县的调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2].刘照,王立国,王屏.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经营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增强回归树(BRT)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2018

[3].张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4].胡松.农户参与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5].邓思宇.农户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参与行为及其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6].罗芳,陈丽军,王庆,孙彩虹.社会资本视域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愿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

[7].吴建斌.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J].科技风.2017

[8].吴秋良.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6

[9].王俊燕.流域管理中社区和农户参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10].刘萍萍.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J].珠江水运.2016

标签:;  ;  ;  ;  

农户参与管理论文-赵素燕,李文强,乔兆发,王紫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