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当今时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已广泛影响到众多领域,其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从古希腊哲学中的整体观思潮到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家柏格森、怀特海以及哈茨霍恩等人的整体观念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形成起了巨大指引作用。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动态的整体观”、“‘返魅’的整体观”、“人与人内在关系的整体观”以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整体观”等丰富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有机论;动态整体;返魅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既不同于现代主义又区别于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扬弃现代性的基础上企图消解现代主义的世界观,但没有完全抛弃现代主义,其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建构;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哲学致力于使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合理化并为其寻求一种崭新的哲学解释。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主张打倒一些传统价值偶像,福柯提出“人死了”,表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严重后果,批判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义一切价值观的同时造成后现代主义的另一种极端:导致无序、任意、碎片化的社会状态,人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面对支离破碎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秉持整体有机观点力图改变现代社会的价值困境。
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理论回溯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他在《论自然界》中提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1]最早阐明了整体世界观的构想;柏拉图提出“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强调机体性的整体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表明事物是由四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较为明确地阐述了世界整体性的理论构想。近代哲学家们进一步丰富了整体观点:康德提出“星云假说”,认为宇宙是一个处在联系、运动变化中的整体,强调用整体观的眼光对待事物;黑格尔以“手喻”表明自己的整体观,一只手只有存在于人体上才有价值可言,个体应该放到整体中被考量;马克思提出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从整体角度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倡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后世整体思想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中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及哈茨霍恩的“万有经验论”等整体思想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整体思想
亨利·柏格森推崇的“两种认识方法”、“绵延理论”以及“直觉观点”成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首先,柏格森区分了两种认识方法:其一是“绕着对象走”,是一种在事物的外部观察对象的外在认识方法,即用静态思维考察事物,把对象看成相互分离的点,随后将其机械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方法造成“电影摄制法”的弊端:电影最终实现的是一张照片与另一张照片机械的衔接,无法体现事物的运动与联系。对此柏格森提出第二种认识方法:“直觉”,站在对象之中看对象,是一种内在的认识方法。直觉方法采用自我认识的思维方式将思想传输进事物的内部,以达到事物整体交互影响的效果,表现出整体观的理论态度。其次,柏格森强调人内心的绵延,绵延过程作为一种“意识流”体现为动态整体结构,通过连续不断的过程实现整体的有机联系。柏格森通过直觉思维与绵延思维对传统理性进行了反思,他反对僵死的、机械的、静止的的思维方式,崇尚对世界进行有机整体的把握。可见,生命哲学所倡导的联系、运动、有机整体的观点,对崇尚内在关系以及动态整体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整体思想
怀特海将世界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其机体哲学与马克思的辩证法不谋而合。怀特海认为机体哲学的本质在于价值,每个事物都作为有价值的主体存在,都值得被尊重,强调事物的有机整体性。罗素将世界看做一个个体,并把世界比喻成一堆散乱的子弹,怀特海所秉持的“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观念将世界看成一个“果冻”,象征世界的整体联系,事件是世界的构成要素,构成宇宙单元,所有事件连接为一个时空统一体。此外,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着眼于宇宙的整体性,对传统的“两节法”和“二元论”进行了抨击,主张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结合,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避免物质和精神的二分化,以整体思维把握世界。怀特海对有机整体的坚持以及对于事件的过程的强调成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另一直接理论来源。格里芬信奉有机论并且十分重视内在关系,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内在的有机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格里芬等人将怀特海视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人的原因所在。[2]328
(三)哈茨霍恩过程神学的整体思想
哈茨霍恩继承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并提出过程神学概念,他提出的“情感连续统”和“万有心灵论”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哈茨霍恩提出的情感连续系统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将事物看成是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原子,认为世界是连贯的、有生命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有经验的连续系统,这种强调存在物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世界观与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观一脉相承。其次,哈茨霍恩继承并发扬了怀特海的“万有经验论”:一方面,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从最简单之物到最高级的物种都有有心灵。万有经验论反对极性思维即反对极端的唯物主义或者极端唯心主义,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万有经验论承认精神与肉体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强调有机联合的万有经验论不仅可以解决身心难题,也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深刻启示:以有机联系的整体思想处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理论内涵
自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思想家们不约而同的强调整体观的重要价值,整体观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贯穿整个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整体观主要包括动态整体观、“返魅”的整体观、人与人内在关系的整体观以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整体观。
(一)动态的整体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其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蕴含着动态整体的价值观,它否认整体是各个组成要素简单的加和,强调在此基础上各个部分的动态发展与平衡。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主张建立一种有机论的整体观,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相比与对自然的敌对态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并不感到自己是栖身于充满敌意与冷漠的自然之中的异乡人。”[5]22相反,人们在后现代社会更加突出“家园感”,要求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建立人与自然的亲情纽带,借助这种亲缘感,后现代主义的有机整体观逐渐取代了现代社会的冷漠感以及占有欲。同时,有机整体观强调自然的每个个体都是有生命的存在,万物平等,不同意人类占有自然界的霸道行为。不可否认人类具有比动植物高级的行动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好比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能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一切,有鉴于此,后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坚持有机论的整体观,将人类的生存问题与生态建设放在整体中考量,有机整体观表现为一种生态学解释,人类要为生存的环境负责,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涉及到长远利益。总之,在有机整体观的天秤中人与自然处在最重要的两端,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观表现出对人类长远发展的深切关怀。
首先,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吸收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强调在动态过程中把握事物。怀特海提出“客体”概念,认为客体不断运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模式,在“客体”概念基础上怀特海进一步提出“领悟”概念表明事物的经验性和内在关系,“领悟”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使现实实有发展为经验对象,从而在动态过程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格里芬的整体有机论吸收了 “一切皆流”的过程思想,将宇宙视为“流动的整体”,主张在动态整体中把握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是整体的个体,整体包含个体。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返魅”的世界观相对于现代主义的“祛魅”而言。中世纪神学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蒙昧的、虚幻的魅惑,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增强了原本基督教的理性意识,基督教徒认为只要持有信仰人死后便可升入天堂。随着宗教的世俗化,认定一个人在死后是否升入天堂的标准更多地凭借其所生产的物质财富,生产的财富越多就越能得到上帝的青睐。人类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为一种价值,创造物质财富正是为了实现价值,此时价值与理性是统一的,具体体现为:理性是手段,价值是目的,马克斯·韦伯分别称之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现代性却要求将蒙魅祛除只剩下冷冰冰的科学理性,工具理性上升到最重要位置,造成价值理性的失落以及价值与理性的分离,在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人的物化、人不再有信仰、只顾贪图享乐,其价值成为“一地鸡毛”,世界的“祛魅过程”造成现代性的尴尬处境。
与现代主义强调人与人的分离一样,现代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同样坚持二分化,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有机联系的整体观对现代性人与自然的“分离状态”进行颠覆。建设性后现代思想认为,首先,个人主义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一种二元论。现代主义坚持机械主义自然观,通过对自然的无限索取、掠夺与破坏证明人的自由。二元论认为肉体与心灵是完全平行互不干涉的两个独立实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会导致对自然的肆意破坏、生态失衡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现代社会利用对物质的占有来实现内心的满足,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性。其次,现代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失衡方面还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将自身视为世界的中心,无视其他事物的发展,以至于“征服自然”与自然为敌,向自然开战,对自然进行无限的掠夺……现代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走向敌对状态。
(二)“返魅”的整体观
其次,动态整体性还表现为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现代主义被马克斯·韦伯称为“祛魅的时代”,它过分崇尚理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的物化、价值的失落、道德的扭曲以及功利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社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对此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不自觉地摧毁了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导致了社会失序以及人的存在危机。面临人类生存困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致力于为现代世界寻求合理出路,重建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所造成的“废墟”,格里芬的后现代主义正是一种建设性的、动态的整体观:一方面它没有完全否认现代性,而是力图修正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建构,格里芬指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如果我们要避免自我毁灭并毁灭我们星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那就必须如此。”[3]1同时指出现代主义的积极成分——“本丛书的后现代主义被理解为对前现代的和现代的真理和价值(以及某些新观念)的创造性综合。”[4]46可见他并没有与现代主义完全决裂;另一方面,面对结构性后现代主义的主体失落,格里芬寻求强化主体的内在关系,对现代主义整体观进行扬弃,形成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动态整体观构想。
图5所示为苏打与钛渣质量比对酸浸产物中TiO2含量的影响,在同一焙烧条件下,随着苏打与钛渣的质量比在0~0.7提高, 苏打焙烧钛渣酸浸产物中TiO2含量呈线性上升,当苏打配比超过0.7后, 浸出产物的TiO2含量再无明显增加,说明苏打用量已过量。
(三)人与人内在关系的整体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作为新颖、独特的哲学文化思潮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整体观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返魅”的整体观体现在主张建立一种“复魅”的世界观,要求重建理性,将价值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格里芬将这种结合称为后现代精神,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作为返魅的整体观实现了应然和实然、主观和客观、价值和理性的有机统一,与辩证法异曲同工。
与现代主义强调分离的价值观相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注重内在关系,渴望重塑人与人之间的整体观,将这种整体观称为“内在的,本质的和构成性的”[5]22,坚持克服个人主义和实利主义的泥淖。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承认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人是“关系中的自我”,鼓励人与外界的有机联系以及社会贡献,渴望在社会整体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升华;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对实利主义进行抨击,认为精神层面上满足的价值远远高于物质的积累,价值、信念、信仰成为后现代所信奉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否认物质创造,而是要求在整体观的层面上实现物质与精神的有机联系与合理整合,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出后现代思想家追求内在关系的整体性要求。
(四)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整体观
最后,后现代主义具有一种新的时间观,它倡导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5]9,表现为时间上的动态整体性。激进的现代主义采取诋毁态度摆脱过去,将传统视为“黑暗时代”,否认过去人类所犯下的罪行,片面追求未来经济效益,为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对自然进行无限褫夺,人类成为物质的奴隶,造成了时间上的断裂,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倡导过去、现在、未来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求人们对过去充满敬意,现在包含过去,离开传统实践的积累就没有现在和未来可言;另一方面包含了对未来利益的考量,现代主义片面地认为未来与现在没有瓜葛,只追求现世享受,完全不考虑未来子孙的发展,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倡导必须对未来充满敬意。因此,动态整体的时间观表现为对过去的尊重、对当前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为一个统一整体。
随着监控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监控系统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恶劣环境下的机舱图形界面开发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本文对VxWorks图形显示原理、闪屏分析、双缓冲技术及具体应用进行介绍,VxWorks提供的多媒体组件WindML双缓冲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意义
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现代主义崇尚个人主义和实利主义,对此格里芬强调用内在关系的整体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前提下现代主义激发了严重的个人主义和实利主义,人变得离群索居片面追逐物质利益,造成社会的物化以及价值观的失落。不言而喻,个人主义把人的物质创造当作首要的事情,把社会看成次要的东西,显然人已经把社会当成实现物质利益的途径,虽然现代主义承认整体性,但仅仅“把社会理解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资源地结合到一起的独立的个人聚合体”[5]5,过分强调人的独立性,否认个人与外在事物的有机联系。可见“现代性是以无家可归为标志的”[5]13,它割断了人与其他任何机构的联系,导致了人与社会的二分化。此外,现代社会中的实利主义同样造成了人与物的分离。路易斯·杜蒙特在《从曼德维尔到马克思》中曾这样形容实利主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质需要——是首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是次要的。”[5]19受实利主义支配人们过分注重财富积累与物质满足,人沦为“经济的动物”。
The performance of a tunable dielectric material is generally evaluated using the figure of merit (K):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理论价值在于对二元论、机械论以及理性主义的抨击。首先,对内在联系、有机整体的重视使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想要挣脱二元论的牢笼。人与自然的二元论导致了人们贪得无厌的物质需求,促使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提出尊重平等的价值观念,他们在坚持“第三种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事件相互联系的结构。其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是对机械论的否定。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以及技术化将技术理性的地位提升到较高的地位,在造成价值观衰落的同时贬低了人的地位。在机械论的大环境下工人好比机器的零部件,出现损坏后可以随意的更换,社会讲求整体化、齐一化和统一性,人的生活好比工艺流程毫无价值可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整体观致力于消解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反对机械论主张多元论,尊重个体的价值。最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实现了对理性主义的超越。现代主义将理性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造成了一系列社会困境,马克斯·韦伯称之为“祛魅的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价值和理性的有机联系实现世界的“返魅”。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观也蕴含着深刻的实践意义。自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兴起之时就包含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整体性考虑,面向人类生存中的种种问题倡导“内在关系”学说、“有机论”,并且将这些理论贯彻到“绿色运动”以及“生态运动”中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格里芬说:“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生态学的”[5]9,正是由于“绿色运动”和“生态运动”的兴起,我们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我们用和谐、整体的观点对待人与自然,进而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作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6]13。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具体到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首先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为了“金山银山”放弃“绿水青山”,不能为了短期物质利益放弃长远的生存环境;其次,必须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摒弃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最后,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用大国风范引导世界向着和平稳定携手前进。
由旅游外语系教师管理,并聘请前厅和客房经理负责公寓的运营,下设“接待服务部”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并配备了稳定的勤工助学队伍。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金美.论整体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4):4-9.
[2]L.D.Kritzman,ed. Michel Foucault-Politics.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1977-1984,[M].New York,London:Routledge,1988.
[3](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宗教[M].孙慕天,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美)大卫·雷·格里芬.超越结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M].鲍世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6](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OntheHolisticViewofConstructivePostmodernism
YAN Shun-li, NIU 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Abstract:As a new growth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n our times,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has influenced many fields, and its formation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 from the overall thought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to Marx's thought of social organism, as well as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er Bergson. The holistic concept sons such as Whitehead and Hartshorn have played a great guiding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holistic view. The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dynamic holistic view", "the whole view of the "return to charm", the "holistic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and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holistic view; organic theory; dynamic whole; return to charm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8-0054-04
收稿日期:2019-06-17
作者简介:闫顺利(1962-),男,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过程哲学研究。牛凤(1995-),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董翔薇)
标签:后现代主义论文; 建设性论文; 怀特论文; 人与自然论文; 现代主义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其他哲学流派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论文;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