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_付常庚,樊炜静,陈泽吉,张秋艳,王品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脉炎,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大隐,中医,肝素。

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文献综述

付常庚,樊炜静,陈泽吉,张秋艳,王品一[1](2019)在《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绝大多数科室,其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等。红、肿、热、痛消退后,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硬结节,且伴有色素沉着,微热或轻度疼痛。临床上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其中以机械性与化学性最为常见,常见于输液、置管、介入等浅静脉穿刺操作或注射刺激性及细胞毒性药物后~([1])。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恶脉""脉痹""青蛇便"等,早在《素问》中就有记载,"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认为该病是(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周晔[2](2019)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84例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治疗)与实验组(42例,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抗菌素使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治愈率(97.6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周、4周V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效果显着,且并发症较少。(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黄晋红,王珏,朱永红,张建强[3](2019)在《化浊解毒汤联合西医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化浊解毒汤联合西医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并外用肝素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化浊解毒汤。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为75%(30/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皮肤红肿、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筋脉条索异常评分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现轻度上腹不适、纳差2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腹泻1例,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化浊解毒汤联合西医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且安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何伟,柳国斌,毛丽萍[4](2019)在《复原通络方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原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片,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复原通络方,每日1剂。观察时间为8周,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肿、疼痛、色素沉着、条索状物等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肿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也很明显(P<0.05)。[结论]复原通络方在治疗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耿杰,刘金强[5](2019)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D-二聚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85 IU/kg,皮下注射,bi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表现和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周径变小、颜色变浅、异样感消失、活动后不适感消失或减轻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无变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表静脉炎的效果显着,可明显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栓塞、感染等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韩咏霞[6](2019)在《警惕大隐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女士没有近期腿部受伤史,也没有崴脚的病史,更没有糖尿病足的病史,怎么就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原来,吴女士患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多年,由于看起来并不那么严重,且无表现,就没有进行过专门治疗。前几天,吴女士和朋友们外出自驾游。在山区游玩时突遇大雨,浑身淋透了。加上旅游途中的劳累,回家后吴女士便感到全身困倦,腰酸背痛,走路时腿部也有点疼痛不适。昨天早晨起床后突然发现下肢沿曲张静脉走行部位多处肿胀与疼痛,(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徐毅[7](2019)在《清脉饮治疗急性期湿热瘀阻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脉饮治疗急性期湿热瘀阻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9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5例。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及改善静脉功能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方清脉饮。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 7. 8%,高于对照组的80.0%,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脉饮治疗急性期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庞雪,刘明,孙庆,王玉涛[8](2019)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1979年~2017年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文献,筛选其中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方剂192首,共使用中药200味。诸方中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是当归-赤芍,出现43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组,新处方5首。结论中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3期)

张敏芝[9](2019)在《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络舒通颗粒;以治疗效果与主要症状体征为考察指标,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脉道迂曲、舌质紫暗等临床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脉道迂曲、舌质紫暗等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04期)

庄旭升[10](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88例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头孢呋辛酯片和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临床症状(肤色、肿胀感、皮温、疼痛、下肢条索或结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和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方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02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84例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治疗)与实验组(42例,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抗菌素使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治愈率(97.6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周、4周V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效果显着,且并发症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参考文献

[1].付常庚,樊炜静,陈泽吉,张秋艳,王品一.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周晔.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9

[3].黄晋红,王珏,朱永红,张建强.化浊解毒汤联合西医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何伟,柳国斌,毛丽萍.复原通络方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张耿杰,刘金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

[6].韩咏霞.警惕大隐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J].家庭医学.2019

[7].徐毅.清脉饮治疗急性期湿热瘀阻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8].庞雪,刘明,孙庆,王玉涛.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9].张敏芝.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10].庄旭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论文知识图

术前小腿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术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得到根治Fig...思帷内部分放大:内皮层可见碳化点(箭头...黄鳅痈-图12—15 黄鳅痈黄鳅痈-图12—16 黄鳅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图3—20 脉管炎足背动脉...

标签:;  ;  ;  ;  ;  ;  ;  

血栓性浅静脉炎论文_付常庚,樊炜静,陈泽吉,张秋艳,王品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