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民族中学651499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实验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它主张用类似科学实验研究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经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尝试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过程得到优化。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
1.创设问题环境
所谓创设情境,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教师向学生呈现探究问题的有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据此提出一系列的有可能进行探究的问题。将实验内容经验化、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2.提出化学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设想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并对事物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3.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探究的目标,根据实验原理,选择适当的仪器,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进行。
4.实施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多方面想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实验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然后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探究。
5.得出实验结论,讨论交流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组织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大家交流在实验中的不同见解,哪怕是一知半解,都可能是学生在实验中的真正所得,从而达到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能力。
6.质疑问题,评点整合
这个阶段是师生互动,全员再学习的阶段。质疑问题中可能因实验结果不同,学生各执一端,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并评点实验,指点迷津,以巩固实验结果。但允许存疑,不要求一律,并以此引导学生的实验兴趣,继续研究,以达到确认为止。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但并不是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原为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如课本讲了Mg在CO2中的燃烧,但没讲Mg在SO2、NO2能否燃烧,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课本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关于草酸稳定性的实验方案,按照课本的装置图试管口向下倾斜,加热草酸会熔化成液态流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并不能证明是分解产生了CO2使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把草酸直接加入石灰水中也产生浑浊。另外,除产生CO2外,还生成CO,对该污染性气体没有处理,设计不严密。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大胆创新,以现象明显、效果好、无污染为目标,探究改进实验。通过讨论,同学们把试管口向下改为向上,增加了除去CO2气体中草酸蒸气的装置、CO气体处理装置等。
3.联系现实生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象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化学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至关重要。例如,在有关硅酸盐知识的教学中,通过有色玻璃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潮流,指出有色玻璃装饰阳台、居室好吗?长期生活在蓝灰色、茶色等弱光环境中,对健康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4.从试题中寻找探究性实验的素材
高考和各种模拟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这些题目中蕴含着很多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切入点,如HClO使NaOH的酚酞试液褪色原因的探究。对这些问题的实验探究不仅能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与大胆假设能力
在目前的化学探究性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环节薄弱,学生大多只是遵循教师预设的方案,探究教师想要的答案,思维发散十分有限。为此,我们要利用化学史如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行星模型”到“电子云模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敢于猜想与假设;如铁生锈原因探究的假设,启发学生从生锈的铁所处的周围环境(空气、水蒸气等)出发,提出铁生锈的各种假设;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猜想与假设多样性品质。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课例
1.以实验的现象发散探究
【探究课例1】酸与铝的反应
如果放宽条件至可以加热,其制备气体的种类和方法将大大增多。
总之,在教学中有意暴露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多做探究性实验、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等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内容可以是条件、装置、步骤、产物、异常现象、失败原因,也可以是实验绿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现代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