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_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炎,病毒,抗病毒,炎症,巨噬细胞,基因,蛋白。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1](2019)在《miR 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 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miRNA芯片检测SH-SY5Y细胞感染JEV后miRNA表达谱,荧光定量RT-PCR检测确认miR let-7f表达情况;实验随机分为miR let-7f mimics组、miR let-7f inhibitor组和miRNA conrol组,分别将miR let-7f mimics、inhibitors和miRNA conrol转染SH-SY5Y细胞后感染JEV,荧光定量RT-PCR和空斑法检测病毒复制变化情况。结果 SH-SY5Y细胞感染JEV后差异表达的miRNA有37个,上调的有28个,下调的有9个,其中miR let-7f表达明显升高(3. 51倍); SH-SY5Y细胞感染JEV 12h后miR let-7f表达明显上升(3. 67倍),与miRNA control组和miR let-7f inhibitor组相比,miR let-7f mimic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降低,细胞内JEV RNA也显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25)。结论 miR let-7f在神经元细胞中能够有效抑制JEV复制,在开发JEV感染的分子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哲瑞[2](2019)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虫媒病毒的重要成员,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致病原。JEV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影响人口高达30亿。虽然疫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全球每年仍有67000例乙型脑炎发生。该病致死率高达30%,且多数幸存者会伴随有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及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威胁。目前而言,临床上仍然没有能够治疗该病症的药物及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报告病毒是指带有报告基因标记的病毒粒子,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来反映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及扩散情况。报告病毒具有完整的感染性病毒粒子,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此可用于筛选针对病毒整个生命周期的抗病毒药物。病毒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反映,因此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报告病毒还可用于活体成像观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及扩散情况,对于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药物的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融合PCR的方法将eGFP基因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5’UTR及Capsid之间,构建成基因组带有eGFP标记的JEV-eGFP报告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将其体外转录的RNA转染入敏感细胞后成功拯救出能够在细胞中复制和扩散的JEV-eGFP报告病毒。对JEV-eGFP的生长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该报告病毒的生长趋势基本上与野生型类似,能够在细胞中稳定传4代。药物抑制实验结果表明,JEV-eGFP报告病毒与JEV-WT的药物抑制曲线类似,EC_(50)相近。证明JEV-eGFP报告病毒能够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且能够通过观察eGFP的荧光强度及表达eGFP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来表征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为建立针对病毒整个生命周期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我们利用JEV-eGFP构建了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并对FDA批准的药物库进行了抗JEV病毒的高内涵筛选。该药物库含有1443种抗病毒化合物,均已是能够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果筛选出可用的药物能够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到临床的时间和金钱。通过初次筛选及再次验证,我们共从FDA药物库1443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一些对JEV有潜在抑制的药物。其中有6种药物已被相关研究证明对野生型病毒有潜在的抗病毒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构建的筛选系统的可靠性。对另外新发现的几种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均可对JEV病毒产生明显抑制,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以上结果证明了我们所构建的报告病毒及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能够很好的应用于JEV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对于药物的筛选及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期刊2019-06-01)

Prerona,Boruah[3](2019)在《IL-34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是一种蚊媒病毒,JEV感染是东南亚地区发生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脑部微环境主要由免疫细胞(如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组成,而JEV感染直接与脑内微环境的紊乱相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相反,一旦机体遭到了像病毒感染之类的刺激后,小胶质细胞就会被激活,从而表现出吞噬细胞的作用并且分泌一些抗病毒的细胞因子。然而,如果细胞因子的分泌失去控制,那么这些细胞因子就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副作用。血脑屏障(BBB)可以作为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物理屏障,然而较强的炎性反应可以引起血脑屏障的破坏。有一些研究聚焦于解析病毒感染CNS的机制,但是截至目前,该机制并未得以阐明。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聚焦于IL-34在JEV疾病发病机制和进展中的作用。IL-34是新型细胞因子之一,由于其在小神经胶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最近获得了关注。早期研究报道IL-34的缺失导致小胶质细胞发育受损。据报道,在西尼罗河病毒感染中,IL-34缺失的小鼠缺乏小胶质细胞,因此对CNS中的病毒攻击显示较弱的抗病毒活性。然而,目前JEV感染调节IL-34的表达或IL-34是否参与JE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的初步数据显示了JEV感染后可以诱导IL-34的表达。这一结果确定了我们目前的研究,以了解这种诱导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IL-34在JE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广泛作用,包括其在小胶质细胞活性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IL-34敲除模型,并使用强毒JEV株进行腹腔注射感染,以深入了解JE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与JEV感染后的野生型小鼠相比,IL-34敲除小鼠的存活率有了改善的趋势。此外,我们的结果表明,IL-34基因敲除小鼠在JEV感染后显着抑制炎症反应,这是其存活趋势改善的原因。以前的数据也显示了BBB破坏中炎症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我们的数据发现,IL-34缺失导致小鼠存活率提高,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显着降低。因此,为了确切了解IL-34如何影响疾病进展,我们使用小鼠模型研究了IL-34对BBB渗透性的影响。我们用JEV感染了两种基因型的小鼠,并通过物理攻击打破了BBB。我们的数据表明,BBB对病毒传播到大脑至关重要。此外,JEV感染后的IL-34诱导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强烈表达,其反过来作用于BBB,并使其更具渗透性。BBB通透性有助于病毒快速进入大脑,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大脑感染。因此,强烈的炎症反应和病毒快速进入大脑是一起导致脑炎和神经元死亡的原因。总之,我们的研究阐明IL-34诱导通过影响BBB完整性在扩大脑部的JEV感染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Anum,Safdar[4](2019)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南亚地区,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于JEV感染造成的。据报道每年有超过1.6万人的临床病例,其中大致可导致5千人的死亡。2001-2010年期间,中国大陆的乙型脑炎病死率约为30%。近年来,尽管乙脑疫苗的使用限制了疫病的暴发,但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乙型脑炎的地区性流行以及零星散发还很常见。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JEV感染都可以导致脑炎,大多数情况下JEV感染并不引起脑炎。有数据显示约300-1000的感染者中会出现1个脑炎的病例。因此,上述数据表明宿主的防御机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决定着病毒能否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相对于保护性的体液免疫,I型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抗病毒作用在JE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限制病毒扩散入脑并抑制其在中枢神经中的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JEV毒株可以逃避这种I型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除了逃避先天性抗病毒反应外,乙型脑炎的产生与病毒诱发的炎性反应不可分。这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不仅可以造成血脑屏障的损伤,而且还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JEV是如何逃避I型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以及诱导炎性反应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于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乙型脑炎的致病机理,具体开展6方面的研究,包括:1.我们建立了JEV小鼠感染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引起80%的小鼠发病。2.我们采集了对照组和发病组小鼠的脑组织。3.我们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上述脑组织进行了分析。4.我们鉴定了一些列差异表达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对特定差异蛋白进行验证。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明确了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6.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分析某些分子对JEV感染的影响。我们的主要结论如下:1.共鉴定出25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包括43个下调表达和207个上调表达的蛋。2.通过KEGG信号通路分析,我们发现JEV感染调控胞质DNA传感通路的激活。具体JEV感染诱导TREX1表达,暗示JEV可能通过此分子调控先天性抗病毒反应。3.TREX1分子在促进JEV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徐晓伟,魏建超,刘珂,邵东华,李蓓蓓[5](2019)在《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的影响,并明确NO的产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诱导成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细胞,通过TCID_(50)、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JEV强毒株NJ2008在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上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调控NO产生的关键分子(iNOS和Agr1)的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PBS处理组,M1型巨噬细胞显着地抑制JEV的感染并伴随明显增加的iNOS/Arg1比值;而M2型巨噬细胞虽伴随有显着降低的iNOS/Arg1比值,但JEV在M2型巨噬细胞上的感染与PBS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NO的上调表达在M1型巨噬细胞抑制JEV感染中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巨噬细胞在JEV感染中作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苏晔,刘淳婷,王宇,刘铭,蒋维佳[6](2019)在《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5~6月采集3个市(州) 6个年龄组健康成人血清共3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3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 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7. 52。不同性别(X~2=10. 798,P=0. 001)、不同发病率地区(X~2=6. 090,P=0. 048)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 05);不同年龄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在45. 00%~60. 00%之间(X~2=4. 236,P=0. 516);不同民族中,布依族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最高(79. 17%)。结论贵州省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成人乙脑流行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成依依,周红宁[7](2018)在《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媒介叮咬传播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人兽共患病,属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之一,我国也是该病流行的高发地区。本文从我国乙脑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雪萍,米丽开姆·托合提尼亚孜,童剑军,何川川,余娜[8](2018)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蛋白,通过PCR扩增乙脑病毒P3株的C基因,并构建了其融合表达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并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特征和氨基酸结构特征。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了C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并构建了C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42b-JEV-C,P3株C基因全长381 bp,与参考株同源性为97. 64%,推测表达约13 k Da蛋白,预测的二级结构以中间大量的a-螺旋和两侧的β-折迭和少量无规卷曲为特点,C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大小与理论相符,Western Blot结果证明C蛋白与His标签确实进行了融合表达。结果表明JEV-C基因可以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为后期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刘娜,王春梅[9](2018)在《miRNA 370靶向FOXO1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NA 370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神经元细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将SH-SY5Y细胞以MOI=1感染JEV,分别在感染后12、24、48h收集细胞,通过计数空斑数量计算病毒滴度,采用2-△△Ct法测定miRNA 370相对表达水平;将SH-SY5Y细胞转染miRNA 370mimics后感染JEV,检测miRNA 370表达变化对病毒复制变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NA 370对其预测靶基因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的直接靶向性;转染miRNA 370mimics/inhibitors后检测FOXO1表达变化。结果 SH-SY5Y细胞感染JEV后miRNA 370表达显着降低。miRNA 370mimics/inhibators转染后检测显示,miRNA 370能影响JEV的复制水平。FOXO1作为miRNA 370潜在靶基因,在SH-SY5Y细胞感染JEV后表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NA 370通过直接与FOXO1 3'-UTR区结合发挥作用。miRNA 370mimics/inhibators转染后检测显示,miRNA 370能影响FOXO1的表达和JEV的复制。结论 miRNA 370作为JEV感染的关键分子,在FOXO1相关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张孝忠,刘一凡,谷思颖,余娜,段彦祥[10](2018)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克隆及其蛋白表达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表达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非结构蛋白NS1,本研究通过PCR扩增了日本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3株NS1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其融合表达His和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了NS1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并用尿素变性复性和镍亲合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NS1的两个原核表达载体pET-42b-NS1和pGEX-KG-NS1,P3株NS1基因全长1 056bp,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约40ku的蛋白,尿素变性复性效果较好,镍亲合层析纯化得到纯度和浓度均较高的NS1蛋白。JEV NS1基因可以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蛋白并纯化得到高纯度产物,为后期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8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虫媒病毒的重要成员,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致病原。JEV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影响人口高达30亿。虽然疫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全球每年仍有67000例乙型脑炎发生。该病致死率高达30%,且多数幸存者会伴随有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及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威胁。目前而言,临床上仍然没有能够治疗该病症的药物及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报告病毒是指带有报告基因标记的病毒粒子,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来反映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及扩散情况。报告病毒具有完整的感染性病毒粒子,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此可用于筛选针对病毒整个生命周期的抗病毒药物。病毒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反映,因此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报告病毒还可用于活体成像观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及扩散情况,对于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药物的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融合PCR的方法将eGFP基因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5’UTR及Capsid之间,构建成基因组带有eGFP标记的JEV-eGFP报告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将其体外转录的RNA转染入敏感细胞后成功拯救出能够在细胞中复制和扩散的JEV-eGFP报告病毒。对JEV-eGFP的生长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该报告病毒的生长趋势基本上与野生型类似,能够在细胞中稳定传4代。药物抑制实验结果表明,JEV-eGFP报告病毒与JEV-WT的药物抑制曲线类似,EC_(50)相近。证明JEV-eGFP报告病毒能够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且能够通过观察eGFP的荧光强度及表达eGFP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来表征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为建立针对病毒整个生命周期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我们利用JEV-eGFP构建了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并对FDA批准的药物库进行了抗JEV病毒的高内涵筛选。该药物库含有1443种抗病毒化合物,均已是能够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果筛选出可用的药物能够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到临床的时间和金钱。通过初次筛选及再次验证,我们共从FDA药物库1443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一些对JEV有潜在抑制的药物。其中有6种药物已被相关研究证明对野生型病毒有潜在的抗病毒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构建的筛选系统的可靠性。对另外新发现的几种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均可对JEV病毒产生明显抑制,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以上结果证明了我们所构建的报告病毒及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能够很好的应用于JEV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对于药物的筛选及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miR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调控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

[2].张哲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高内涵抗病毒药物筛选[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9

[3].Prerona,Boruah.IL-34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Anum,Safdar.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徐晓伟,魏建超,刘珂,邵东华,李蓓蓓.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影响[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

[6].赵苏晔,刘淳婷,王宇,刘铭,蒋维佳.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7].成依依,周红宁.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8].张雪萍,米丽开姆·托合提尼亚孜,童剑军,何川川,余娜.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8

[9].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刘娜,王春梅.miRNA370靶向FOXO1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的调控作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10].张孝忠,刘一凡,谷思颖,余娜,段彦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克隆及其蛋白表达纯化[J].中国畜牧兽医.2018

论文知识图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1...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于JE...一1最佳吸附时间的确定.4一1etenatonoe...RT"LAA1P的可视化检侧结果李河民

标签:;  ;  ;  ;  ;  ;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论文_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