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论文_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祝永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评分,冠心病,事件,造影,介入治疗,心血管。

冠状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祝永忠[1](2020)在《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CT冠状动脉造影?要想了解CT冠状动脉造影,首先来谈谈CT。其实CT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是一种很常见的检查技术。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对身体进行扫描,将扫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立体或断面的图像。尽管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其在(本文来源于《大众健康报》期刊2020-01-01)

梁洁,李葆青,王月卿[2](2020)在《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142例因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随访行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期随访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进行分组,其中8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CCTA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进展方面,脂质斑块负荷率、纤维斑块负荷率、钙化斑块负荷率、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脂质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有关(P<0.05),总体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具有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进展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证实了CCTA检查是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负荷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加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荷进展。(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20年01期)

王昊,慕朝伟,丰雷,尹栋,朱成刚[3](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1 363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n=1 090)和失败组(n=27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造影情况,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吸烟(68.1%vs 60.6%, P=0.023)及既往PCI患者(28.2%vs 22.2%,P=0.036)比例更高,失败组右冠状动脉CTO更常见(57.1%vs 44.0%,P=0.000),迂曲病变(70.7%vs 60.9%,P=0.003)和中、重度钙化病变(30.0%vs 21.2%,P=0.002)的比例更高。在平均29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成功组MACE(14.6%vs 23.1%,P=0.000)和再次血运重建(12.0%vs 22.3%,P=0.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组,而全因死亡(2.3%vs 0.7%,P=0.112)和心肌梗死(1.3%vs 1.1%,P=0.796)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CTO介入治疗成功仍然可以减少术后的MACE风险(HR=0.661,95%CI:0.488~0.894,P=0.007)。当靶病变为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时,成功组MACE事件显着减少;当靶病变为左回旋支时,成功组和失败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远期MACE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减少了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需要,而在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方面,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许晶晶,姜琳,宋莹,蒋萍,刘如[4](2019)在《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并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患者共6 785例,分析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符合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患者为双药抵抗组(n=385),其余患者纳入非双药抵抗组(n=6 400)。进行2年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ACE),比较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和非抵抗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6 785例患者中,同时符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患者共385例(5.67%)。双药抵抗组与非双药抵抗组相比,女性患者(28.1%vs 22.1%)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率更高(15.6%vs 11.3%),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更低(g/L,141.12±15.72vs 137.54±15.41)、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高(P均<0.01)。2年随访结果显示,MA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37,95%CI:1.09~1.73)、hs-CRP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发生STEM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OR=0.99,95%CI:0.98~0.99)是发生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风险预测因素。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双药抵抗发生风险相关(OR=0.99,95%CI:0.98~1.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不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血栓、再发卒中、出血事件(HR=0.95,95%CI:0.62~1.45)和MACCE(HR=0.99,95%CI:0.73~1.35)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发生率为5.67%,其发生可能与性别、血脂水平及血清炎症水平升高有关。长期随访显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与出血事件及MACCE的发生并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娟,乔树宾[5](2019)在《SYNTAX评分及衍生评分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对临床预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SYNTAX评分是指导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最新文献,主要介绍SYNTAX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高睿,于波[6](2019)在《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繁琐的病理改变,可在多血管床中同时发生。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是全世界致死的重要缘由之一。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与冠状动脉距离近,有许多研究证明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负荷及钙化能够预测冠状动脉事件,但是尚有争议。同时,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这使得颈动脉斑块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为可能。本文有两个目的,一则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做一综述,二是对颈动脉斑块组成评价冠状动脉斑组成相关的猜测,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赵琦,苏畅,童雷,李天恩,董天剑[7](2019)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使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36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搭桥2~4根,手术时间145~326 min,术中出血量300~850 ml,术后引流量200~1000 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36 h。40例均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采用小腿部位大隐静脉36例,大腿部位大隐静脉4例。本组2例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行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枚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胸腺小动脉出血,经二次开胸后止血;1例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例术后行二次气管插管。随访1年,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乳内动脉弥漫严重狭窄1例;静脉桥血管闭塞6根,其中静脉桥-回旋支3根,静脉桥-后降支2根,静脉桥-对角支1根;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为90.41%(66/73)。结论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静脉桥血管通畅率,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2期)

朱秀兰,于长青,闫庆凯,谢凤[8](2019)在《外周血microRNA-146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146a(microRNA-146a)表达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Gensini评分≤25,n=48)和中重度组(Gensini评分> 25,n=72),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microRNA-146a表达水平,以及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抗炎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浆microRNA-146a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microRNA-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重度组microRNA-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血浆microRNA-146a表达水平与TNF-α、IFN-γ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 56~0. 71,P <0. 01),与IL-10呈负相关(r=-0. 49,P=0. 02)。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表达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蒋少华,张凤书,徐静,王勉[9](2019)在《soL-CXCL16、SAA、Cys-C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可溶性趋化因子16(so L-CXCL16)、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PCI治疗后再狭窄患者60例(狭窄组)、选取同期PCI治疗未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60例(未狭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o L-CXCL16、SAA、Cys-C、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置入支架数目、置入支架长度、治疗药物的情况。结果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年龄、性别、血清TG、TC、HDL-C、LDL-C、FPG、治疗药物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狭窄组的Hb A1c、置入支架数目显着高于未狭窄组(P <0. 05);狭窄组的so L-CXCL16、SAA、Cys-C显着高于未狭窄组(P <0. 05);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so L-CXCL16、SAA、Cys-C水平升高、患者的Hb A1c高水平是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清so L-CXCL16、SAA、Cys-C水平升高是其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郑菲,蔡召强,王霞[10](2019)在《GRACE评分对PCI术后远期冠状动脉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冠状动脉血栓事件(C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PCI手术患者5216例,截止至2017年5月31日,52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22. 36±3. 01)个月,其中50例患者发生CTE事件(0. 96%);按是否发生CTE将受试者分为CTE组50例和非CTE组5166例;术后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至少服用1年,记录CTE发生情况并评估GRACE出院评分对CTE的预测价值。结果 CTE组患者既往GRACE评分、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心肌梗死史、PCI手术史、外周血管病病史及脑卒中史比例均高于非CTE组(P <0. 05);根据患者GRACE出院评分分为低危组(3864例)、中危组(1252例)及高危组(100例),各组CTE事件发生率为27例(0. 69%)、15例(1. 20%)和8例(8. 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RACE出院评分危险分层与CTE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0. 07,P <0. 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的CTE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1(95%CI:0. 52~0. 70,P <0. 01)。结论GRACE出院评分危险等级与CTE风险呈正相关,但预测价值有限。(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冠状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142例因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随访行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期随访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进行分组,其中8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CCTA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进展方面,脂质斑块负荷率、纤维斑块负荷率、钙化斑块负荷率、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脂质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有关(P<0.05),总体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具有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进展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证实了CCTA检查是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负荷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加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荷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祝永忠.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N].大众健康报.2020

[2].梁洁,李葆青,王月卿.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

[3].王昊,慕朝伟,丰雷,尹栋,朱成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

[4].许晶晶,姜琳,宋莹,蒋萍,刘如.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9

[5].王娟,乔树宾.SYNTAX评分及衍生评分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9

[6].高睿,于波.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9

[7].赵琦,苏畅,童雷,李天恩,董天剑.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9

[8].朱秀兰,于长青,闫庆凯,谢凤.外周血microRNA-146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9].蒋少华,张凤书,徐静,王勉.soL-CXCL16、SAA、Cys-C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性[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10].郑菲,蔡召强,王霞.GRACE评分对PCI术后远期冠状动脉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论文知识图

胃HE染色×100肾HE染色×100Figure3.12AStomachH...细胞亚群的形态学特征和IL-17受体家族成员及结构示意图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心梗Fig.1....

标签:;  ;  ;  ;  ;  ;  ;  

冠状动脉论文_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祝永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