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艺,多相,油页岩,深度,特性,化学,体式。
耦合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安卫华,余金鹏,夏思奇,朱琳[1](2019)在《分子筛吸附与微滤耦合工艺去除废水中Cu~(2+)》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3X分子筛原粉为吸附剂脱除废水中的Cu~(2+),并与微滤过程相耦合,直接从悬浮液中将分子筛原粉与处理后废水相分离。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u~(2+)质量浓度为0.5 mg/L、液固比为1000 mL/g时,废水中Cu~(2+)脱除率在95.8%以上。将再生处理后的分子筛重复使用,第5次时废水中Cu~(2+)脱除率仍大于85.9%,残留Cu~(2+)质量浓度小于0.1 mg/L,达到深度净化标准。上述结果表明分子筛吸附-微滤耦合工艺能深度脱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孙广金,杨建伟,王志孝,路强,王晓奎[2](2019)在《磷系阻燃剂生产废水物化-生化耦合工艺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园区内磷系阻燃剂化工废水总磷含量高,盐分较高,废水中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抑制性,可生化性差,因此采用物化-生化耦合工艺,"气浮+调节池+臭氧+絮凝沉淀+水解酸化+A2/O+沉淀池+臭氧+清水池"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实现出水COD≤300mg/L,TP≤6mg/L,氨氮<25mg/L。(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杜至力,董浩韬,李振兴,张锐坚,孙志民[3](2019)在《基于响应面法的推流式耦合工艺深度脱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场地、投资受限,实施提标改造期间难以减产等实际问题,总结前期工作成果,建立了推流式固定载体生物与活性污泥耦合工艺。为了进一步研究测试,建立了处理规模为120m~3/d的推流式耦合工艺中试试验装置,选取好氧区溶解氧值、混合液内回流比、污泥浓度和缺氧区机械搅拌强度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推流式耦合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研究结论如下:响应面法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好氧DO值3.9mg/L,内回流比200%,污泥浓度为4 900mg/L,缺氧搅拌强度为140w/t;根据响应面法预测,推流式耦合工艺运行最佳工艺参数,各项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CODcr去除率97.28%,TN去除率87.22%,NH_4~+-N去除率98.18%;推流式耦合工艺中试试验装置依照最佳工艺参数运行,试验得出实际CODcr出水约为15mg/L,去除率为95.47%;TN出水约为8mg/L,去除率为85.66%;NH_4~+-N出水约为0.3mg/L,去除率为99.11%。(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S1期)
申玉梅[4](2019)在《低温甲醇洗和冷箱耦合工艺在煤制乙二醇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20万t/a乙二醇装置配套低温甲醇洗和冷箱耦合工艺,分别分析了低温甲醇洗和冷箱工艺的优点,以及两者耦合工艺对下游产品的影响,给其他企业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坤,王庆宇,何德民,关珺,李学强[5](2019)在《煤热解-化学链气化耦合工艺流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一种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化学链气化耦合工艺。利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了该耦合系统的工艺流程模型,主要包括煤干燥单元,煤热解单元,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将煤热解单元产生的酚废水作为燃料反应器的气化剂,可有效减少载氧体循环量和废水排放量。在热解温度500℃、半焦气化温度800℃和载氧体氧化温度1 000℃条件下,载氧体的循环比为1. 32,焦油分析基收率为6. 6%,耦合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为43. 12%,其中煤干燥单元能耗和煤热解单元能耗分别占总能耗的32. 68%和33. 81%,是导致系统辅助能耗大的主要原因。当进料量(100 kg/h)和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单独的煤热解和煤基化学链气化技术相比,该耦合工艺在热力学效率和对环境的友好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郝军,王明,王坤,秦树林,王忠泉[6](2019)在《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处理煤矿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煤矿生活污水营养型污染物去除效果,基于A/O、MABFT、MBR等生物处理工艺原理构建多相泥膜耦合反应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生化HRT=15 h、ρ(COD)=150~220 mg/L、ρ(NH_3-N)=20~32 mg/L、ρ(TN)=28~46 mg/L、ρ(TP)=5~8 mg/L的进水条件下,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出水COD、NH_3-N、TN、TP浓度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锅炉补给水标准。(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郑巧巧,张一敏,黄晶,包申旭[7](2019)在《吹脱—离子交换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提钒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吹脱法—离子交换耦合工艺处理钒页岩提钒高浓度氨氮废水,首先考察pH、温度、气液比体积比(L/L)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然后研究离子交换处理过程中废水pH、流速和串联级数对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后考察树脂循环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吹脱的最佳条件为pH=10.5、温度40℃、气液比3 200,吹脱处理后氨氮浓度为1 999.56mg/L。树脂合适的吸附pH为8,流速为9mL/min,两级串联吸附后氨氮去除率达99%以上。体积浓度18%的硫酸对氨氮的解吸率大于99%,经10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陈辉[8](2019)在《生物电化学系统-厌氧污泥耦合工艺强化处理含氯代硝基苯有机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代硝基苯类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卤代芳香烃,由于其具有遗传毒性和“叁致”效应,被许多国家列为优先控制持久性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厌氧生物反应耦合工艺强化难降解污染物厌氧降解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但污染物生物毒性对电极生物膜的抑制、耦合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工艺调控、耦合工艺强化机制等相关研究仍较匮乏。鉴此,论文以2,4-二氯硝基苯(DCINB)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阳极生物膜耐毒驯化以及电极间距、电极面积(反应器体积/电极面积比)、电极浸没比例(电极在污泥中的浸没比例)等结构参数优化研究;构建了生物电化学系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耦合工艺,探究了外加电压、盐度、DCINB浓度等工艺参数对耦合工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间歇加电耦合工艺运行模式,初步揭示了生物电化学系统-UASB耦合工艺强化DCINB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分批操作的无离子交换膜生物电化学系统,采用梯度提高DCINB浓度策略驯化生物阳极生物膜,发现生物阳极耐毒驯化后电极生物膜活细胞比例由47.3%上升至66.1%,表明其在高浓度DCINB环境暴露下仍保持高电化学活性,为无离子交换膜生物电化学系统构建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与有膜系统相比,无离子交换膜生物电化学系统电荷传递阻力由244.6 Ω下降至49.9Ω2,DCINB去除率从73.3%上升至91.3%,推测部分DCINB可直接通过厌氧生物途径去除,因此整体污染物去除效率进一步提高。2.构建了分批操作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厌氧污泥耦合工艺,探究电极间距、电极面积、电极浸没比例等结构参数对生物电化学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电极浸没比例对系统性能影响最显着。当电极浸没比例为50%时,电极生物膜厚度适中(40μm),系统内阻由240.5 Ω下降至138.3 Ω,系统电流由4.4 mA上升至6.6 mA,对应DC1NB去除率上升至75.5%。获得耦合工艺优化参数为电极间距2.3 cm、反应器体积/电极面积比40、电极浸没比例40%,在此条件下DCINB去除速率为1.82±0.04 mg L-1 h-1,Cl-生成量为11.89±0.18 mg L-1。3.构建了连续运行的生物电化学系统-UASB耦合工艺,研究外加电压、DCINB浓度、盐度等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发现生物电化学系统-UASB耦合工艺稳定性明显高于传统UASB反应器,一定电压范围内(0-1.5 V)耦合工艺性能随外加电压升高而提升,但外加电压过高(2.0V)耦合工艺性能下降。外加电压与厌氧污泥间存在协同作用,刺激微生物分泌胞外多聚物并保持较高脱氢酶活性,促进DCINB去除,因此工艺参数变化时耦合工艺稳定性更高。间歇加电生物电化学系统-UASB耦合工艺研究表明,高污染物负荷下(150 gDCINB m-3d-1)间歇加电工艺与连续加电工艺苯胺最大生成速率均达12.1 gn-3 d-1,而间歇加电模式耗电量仅为连续加电模式的50%(0.02 kWh g-1AN)。耦合工艺中富集了与电子传递和还原脱氯相关的功能菌属,其中间歇加电工艺污泥中Syntrophomonas和Dehalobacter丰度分别为8.2%和2.6%,阴极生物膜对应丰度分别为4.7%和3.3%。连续加电工艺污泥中Syntrophomonas和Dehalobacter丰度分别为6.4%和3.0%,阴极生物膜对应丰度分别为6.4%和8.4%。本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电化学系统-UASB耦合工艺能够长期稳定处理DClNB废水,间歇加电具有电能消耗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有望取代传统连续加电模式,为后续氯代硝基苯类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孝杨[9](2019)在《油页岩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及热解/燃烧耦合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页岩是一种非传统能源,作为一种补充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油页岩资源,我国采用的主要利用方式是通过热解以获得页岩油,目前采用的抚顺炉热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的特点,但其油收率仅为铝甑含油率的65%,产生的半焦热值较低且含有对环境有害的多环芳烃和酚类物质,这些不利因素成为油页岩热解技术开发利用的阻碍。因此,开发了一种固体热载体循环流化床半焦燃烧耦合下行床热解技术的综合利用工艺,该工艺以半焦燃烧后产生高温灰为热载体,实现了油、水蒸气联产。基于该工艺的技术特点,本论文深入研究油页岩半焦的燃烧特性,利用实验室小试装置和1Ot/d中试平台进行油页岩热解-燃烧实验以获得基础数据,并进行流程模拟,完成了300t/h油页岩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及循环流化床燃烧炉主体设备的设计,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利用综合热分析仪考察了油页岩及其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得的半焦和四种煤样的燃烧特性,发现原料的着火温度与其挥发分含量及种类有关,几种原料的着火温度由高到低顺序为:阳泉无烟煤>神木烟煤>600℃半焦>果园烟煤和>550℃半焦>500℃半焦>450℃半焦>霍林河褐煤>油页岩。采用Flynn-Wall-Ozawa法分析了不同样品的热重燃烧表观活化能,发现随燃烧进行,煤样的热重表观活化能降低,而油页岩及其半焦的热重表观活化能升高,这主要归因于油页岩及其半焦中灰分含量高。利用沉降炉考察了油页岩及其热解半焦的燃烧特性,结果发现燃烧温度升高将导致油页岩及其半焦燃烧过程中NO和SO2排放增加,N20排放降低;当温度达到1000℃时,N20排放浓度为0。油页岩及其半焦的碳转化率几乎等于燃料颗粒燃尽率;而氢转化率高于颗粒燃尽率;硫和氮的转化率则低于颗粒燃尽率。而且,利用沉降炉实验装置计算了油页岩热解半焦在燃烧温度为800-1000℃时的燃烧本征动力学,燃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ks=26.3exp(-65800/(R·Tp))。基于油页岩半焦燃烧实验结果,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灰层有效扩散系数,传质方向平行于层理面的扩散系数为2.938×10-10-5m2/s,传质方向垂直于层理面的扩散系数为1.246× 10-5m2/s,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法分别求得粒径范围2-3mm(原料平均粒径2.5mm)和9-10mm(原料最大粒径10mm)颗粒的平均灰层扩散系数为1.83×10-5m2/s、1.96X 10-5m2/s。基于质量与能量平衡并结合半焦燃烧动力学,构建了半焦颗粒的一维收缩未反应核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可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半焦颗粒燃尽时间和燃烧过程中的碳转化率。并由模型计算了半焦平均粒径(2.5mm)的燃烧情况,结果表明,半焦颗粒在800、850、900℃燃烧时,反应主要由灰层扩散阻力控制,燃烧温度对颗粒燃尽时间的影响较小。油页岩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不同热解温度(573℃、541℃)工况下,油气总产率达到11%以上,页岩油干基收率分别为5.7%、6.0%,达到铝甑含油率的99.6%,气体热值分别为22.80MJ/Nm3、22.25MJ/Nm3;底灰中含碳量低于0.7%,碳燃尽率达95%,飞灰中含碳量为1.52%,碳燃尽率高达92%。按照国家标准(GB 13271-2014)换算成烟气中含有9%氧气时,两个热解温度下,燃烧炉烟气中NO浓度分别为80mg/Nm3、73mg/Nm3;SO2浓度分别为54 mg/Nm3、66 mg/Nm3。利用Aspen进行了 300t/h油页岩固体热载体热解流程及循环流化床半焦燃烧过程的模拟。热解温度为450℃和500℃时,产生页岩油分别为51.7、61.7t/h;燃烧半焦和热解气产生水蒸气(3.82MPa,450℃)分别为296.9t/h、168.9t/h;系统能量转化总效率分别为81%、82%。通过循环流化床半焦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向燃烧炉中通入热解过程产生的热解气可有效降低NO和N2O的排放浓度。另外设计了处理量为230t/h半焦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及主体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密封返料装置和布风板等的尺寸。采用经济评价方法对油页岩综合利用过程(SCSR)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抚顺炉油页岩热解工艺(FSSR)进行对比。SCSR和FSSR工艺的总投资分别为24.03亿CNY和11.41亿CNY;由于SCSR工艺油页岩利用率及油收率高,使其生产成本较低,折算成美元为60$/barrel,而FSSR工艺的成本为76$/barrel;当达到盈亏平衡时由FSSR和SCSR工艺得到的页岩油价格分别为2940CNY/t、2150CNY/t。以页岩油价格分别为4000和4500CNY/t计算时,SCSR工艺的内部收益率为0.22和0.28,均高于折现率(0.08);而FSSR工艺的内部收益率为0.05和0.10。同时又以两种价格计算了两种工艺路线的投资回收期,SCSR工艺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5年和4.4年;而FSSR工艺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0.6年和6.6年。因油页岩450℃热解时油产率降低而蒸汽产量提高,而500℃热解时油产率高,因此,当页岩油价格低于3200CNY/t时,450℃热解时产品年收入较高,当页岩油价格高于3200CNY/t时,500℃热解时产品年收入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田[10](2019)在《ABR除碳、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脱氮除碳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ABR除碳、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工艺,着重研究ABR除碳、CSTR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单级工艺的单独运行,组合工艺的控制策略、耦合工艺的控制规律和功能菌的微生物生态特性,以期为该工艺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工程应用中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为探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脱氮性能,采用CSTR反应器,接种4℃下储存了10个月的亚硝化絮状污泥,考察其活性恢复性能,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4~0.8mg·L~(-1)、pH值8左右、温度(30±1℃)等条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活性可以在15d内迅速恢复,氨氮去除率和亚硝积累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污泥颜色由接种初期的灰黑色迅速恢复至棕黄色,SVI值显着降低,MLVSS/MLSS升高,EPS含量明显增加。随着亚硝化性能的恢复,厌氧、发酵微生物被洗脱,Nitrosomonas等氨氧化细菌相对丰度显着增加,同时,Nitrospria等硝化菌的生长得到了有效抑制。经历长期储存的亚硝化絮状污泥可作为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的接种污泥,更有利于短程硝化工艺的实际应用。·接种实验室厌氧氨氧化种泥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污泥,通过逐步缩短HRT提高厌氧氨氧化污泥去除NH_4~+-N和NO_2~--N的性能。此外,另搭建ABR反应器,使ABR除碳达到一定效果,为之后研究ABR除碳-CANON工艺做准备。2.为推进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耦合亚硝化系统和厌氧氨氧化系统,并在其前端添加ABR除碳系统,构建ABR除碳-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城市污水脱氮除碳,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BR除碳系统出水COD平均浓度120mg·L~(-1),不会对后续亚硝化系统和厌氧氨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控制亚硝化系统出水和ABR除碳出水比例为2:1作为厌氧氨氧化系统进水,满足ANAMMOX所需NO_2~--N和NH_4~+-N基质比1:1左右的要求。一体式反应器总氮去除率在86%~92%,出水COD浓度在20~40mg·L~(-1)。同时,实验后亚硝化系统中与反硝化作用密切相关的γ-Protebacteria纲有所增加,厌氧氨氧化系统中具有较高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增强脱氮速率功能的Sphingobacteria纲显着增加,ABR除碳-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能够有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碳。3.CANON工艺如能处理低氨氮城市生活污水,将大幅度降低市政污水处理能耗。故以纤维载体为填料,在CSTR反应器中同时接种亚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CANON反应器,且在CANON系统前端添加ABR除碳系统,构建ABR除碳-CANON耦合工艺,研究ABR除碳-CANON耦合工艺除碳脱氮性能,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同时接种亚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控制DO为0.5~2mg·L~(-1)、HRT为6h、pH值为8左右等措施,在55d内成功启动CANON系统,TN去除率为81%~87%,氨氮负荷为0.195kg·m~3·d)~(-1)。ABR除碳系统出水有机物浓度(120mg·L~(-1))不会对后续CANON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一体式ABR除碳-CANON工艺TN去除率在74%~87%,出水COD平均浓度为40mg·L~(-1)。同时,CANON系统启动后Proteobacteria门得到了显着提升,Sphingobacteria纲所占比例下降为6.8%,CANON系统中亚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不断淘汰劣势菌群成为反应器内优势菌群,一体化ABR除碳-CANON工艺对城市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碳效果。(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耦合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园区内磷系阻燃剂化工废水总磷含量高,盐分较高,废水中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抑制性,可生化性差,因此采用物化-生化耦合工艺,"气浮+调节池+臭氧+絮凝沉淀+水解酸化+A2/O+沉淀池+臭氧+清水池"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实现出水COD≤300mg/L,TP≤6mg/L,氨氮<25m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安卫华,余金鹏,夏思奇,朱琳.分子筛吸附与微滤耦合工艺去除废水中Cu~(2+)[J].上海化工.2019
[2].孙广金,杨建伟,王志孝,路强,王晓奎.磷系阻燃剂生产废水物化-生化耦合工艺工程实例[J].节能与环保.2019
[3].杜至力,董浩韬,李振兴,张锐坚,孙志民.基于响应面法的推流式耦合工艺深度脱氮优化研究[J].给水排水.2019
[4].申玉梅.低温甲醇洗和冷箱耦合工艺在煤制乙二醇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化工.2019
[5].张坤,王庆宇,何德民,关珺,李学强.煤热解-化学链气化耦合工艺流程模拟[J].化学工程.2019
[6].郝军,王明,王坤,秦树林,王忠泉.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处理煤矿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9
[7].郑巧巧,张一敏,黄晶,包申旭.吹脱—离子交换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提钒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8].陈辉.生物电化学系统-厌氧污泥耦合工艺强化处理含氯代硝基苯有机废水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李孝杨.油页岩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及热解/燃烧耦合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10].李田.ABR除碳、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脱氮除碳特性[D].苏州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