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_尚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碳纤维,特征值,承载力,应力,圆柱,应变。

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尚黎明[1](2017)在《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拱架构件力学性能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施工高效等优点,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上结构工程领域。作为一种新型支护结构,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拱架在地下工程支护中尚未出现,因此,研究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拱架构件的抗压抗弯性能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推动意义。通过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向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高径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碳纤维布约束层数和外部约束层类别对受压构件破坏特征和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混凝土强度、碳纤维约束层数的增大和高径比的减小,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增大,破坏程度减小;其中,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的试件相比C40和C50试件承载力分别增大了 25.4%和73.7%;与纯混凝土短柱相比,碳纤维布约束短柱约束层数由1增加到3时,承载力分别增大了 4.5%、16.4%和26.8%;试件高径比由3减小到2.25和1.8时,承载力提高了 84.7%和192%;约束层类别变化对试件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影响不明显。通过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梁纯弯曲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约束层数和核心混凝土类别对受弯构件抗弯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碳纤维布约束梁的约束层数为1、2、3时与纯混凝土试件相比,峰值荷载分别增大了 70.1%、183.7%和347.1%;核心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变为钢纤维混凝土时峰值荷载增大了26.2%,跨中位移增大了 61.2%,钢纤维核心混凝土显着改善了受弯构件的变形能力;碳纤维层数的改变对受弯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受压构件。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试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和碳纤维布约束层数等因素,推导出约束核心混凝土修正弹性模量,以此为基础得到圆柱形约束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引入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推导出圆截面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根据纤维约束层数对误差的影响规律对公式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借助于ABAQUS模拟了受压构件和受弯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不同因素影响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试件荷载-位移曲线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变化趋势上一致,但模拟值屈服后强度下降缓慢,曲线较为平缓;高径比、混凝土强度、碳纤维布约束层数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对于受压试件,峰值荷载随混凝土强度和碳纤维约束层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其中试件高径比的影响效果最显着,其次是混凝土强度,而碳纤维约束层数影响效果最小;对于受弯试件,试件峰值荷载随碳纤维约束层数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永昌,宋亮辉,谢建和,黄耀洪[2](2016)在《盐水干湿循环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轴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盐水干湿环境对其抗压性能的影响。基于亚热带气候特征,设计了盐溶液干湿循环加速老化试验系统。制作了5组共60个尺寸为150 mm(直径)×300 mm(高度)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试验试件按5种干湿循环作用次数(0,60,120,240,360次)进行分组,承受每种循环次数的试件由4种不同层数的碳纤维复材(0,1,2,3层)包裹约束,每种条件制备3个相同的试件。通过实施轴向压缩试验,分析了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经受干湿环境作用后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向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受盐溶液干湿循环后的素混凝土圆柱抗压性能有所提高,而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圆柱的抗压性能下降;与未经受干湿环境作用的试件相比,经过360次干湿循环后,素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提高9.38%,而包裹1、2、3层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12.10%、10.81%、13.88%。(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6年05期)

潘毅,万里,吴晓飞,贾成斌[3](2015)在《负载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关系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负载水平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混凝土圆柱负载水平不应高于0.7,对于混凝土方柱中拐角半径大于20 mm的构件负载水平不应高于0.6,拐角半径小于20 mm的构件不应高于0.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混凝土强度、CFRP层数和方柱的拐角半径对不同负载水平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利于负载下约束柱承载力的增长,但会造成约束柱轴向变形能力下降;CFRP层数的增加提高了构件的轴向变形能力和强度,但随着负载水平的提高,层数越多,其受压性能的下降越快;拐角半径的增大则有助于改善方柱的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Ⅱ》期刊2015-08-01)

毕全超,朱守芹[4](2015)在《大截面尺寸碳纤维约束混凝土柱试验研究与压应力增量法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根碳纤维约束混凝土柱的大偏压试验,采用增量法对碳纤维约束混凝土柱在极限荷载下的混凝土压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得到大截面尺寸碳纤维约束混凝土柱的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到计算的简便,结合规范,给出了建议的大截面尺寸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简化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09期)

徐明,陈忠范,肖德后[5](2013)在《高温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个经历四种不同高温后的素混凝土和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圆柱体的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在经历不同高温后抗压强度、极限压应变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得出所经历高温过程对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经历高温后的破坏形态与常温下基本相似;其抗压强度在经历100℃高温后,下降仅5%左右,在经历200℃、300℃和400℃高温后,约为常温试件的85%~90%;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在100℃高温后略有减小,在200℃~400℃高温后则比常温下增大20%左右;碳纤维约束对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作用,会随试件所经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在经历高温后会明显趋于扁平,并且多了一个呈上凹状的压密阶段。(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3年11期)

惠宽堂,王南,史庆轩[6](2013)在《碳纤维约束与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箍筋约束与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基于大量的轴心受压试验数据,分析了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箍筋约束与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时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箍筋约束混凝土优势在于低特征值段,碳纤维约束混凝土的性能在高特征值时将超过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余华秋[7](2012)在《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是目前结构加固工程常用的于段之一,对碳纤维布约束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已有的研究理论基本都是建立在单一尺寸的试件研究上,而混凝土构件是存在尺寸效应的,目前对于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尺寸效应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以C30和C60混凝土为基础,制作了12组24个高径比为2的混凝土圆柱试件,进行了不同强度、不同尺寸、不同纤维布层数的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的尺寸效应,最后利用试验数据对Lam and Teng模型进行了考虑尺寸效应后的修正。试验研究发现,碳纤维布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圆柱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试件的延性,但其破坏仍存在一定的脆性;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存在尺寸效应,其极限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力应变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碳纤维布约束层数的增加,碳纤维约束混凝土的极限应力应变增大,但这些增长不是线性的,其增长幅度与碳纤维布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碳纤维布层数越多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平均每层的增长幅度越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布约束φ200mm×400mm的C30混凝土圆柱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Lam and Teng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吻合较好。通过对φ100mm×200mm和φ300mm×600mm试件的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应Lam and Teng模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对比分析,发现Lam and Teng模型不能反映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尺寸效应。经分析得到,在纤维布侧向约束力的计算公式中引入尺寸效应修正系数K1可以较好地反映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Lam and Teng模型的极限应力、应变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为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余琼,侯婧辰[8](2012)在《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偏压柱轴压比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材料环向缠绕加固混凝土偏压柱,在工程实际中已有应用,但相关理论尚不成熟,有关轴压比限值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了敬登虎提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并提出基于承载力理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将两种方法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均较为吻合,可为实际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余华秋,朱江,龙跃凌,齐建林,肖钦富[9](2011)在《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6个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轴压试验,研究了两种混凝土强度下不同包裹层数的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在轴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现象,探讨了碳纤维布包裹层数变化对不同强度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圆柱,碳纤维布的包裹层数对其在轴压作用下的约束效果不同。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圆柱,随着包裹的碳纤维布层数增加,极限承载力提高显着,而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圆柱,增加碳纤维布层数对提高圆柱的极限承载力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7-22)

吴毅彬,金国芳[10](2011)在《增强纤维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模型RBFNN改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增强纤维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模型中特征点(峰值应力、应变)的计算精度,针对已有文献资料提出的特征点近似计算公式的不足,引入径向基函数,以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RP抗拉强度、FRP环向约束体积比、拐角半径与截面短边比值及截面长宽比为输入参数,峰值应力比、峰值应变比为输出参数,建立特征点的径向基网络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训练成熟的径向基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较大幅度提高特征点的计算精度与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计算结果改进已有应力-应变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1年05期)

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盐水干湿环境对其抗压性能的影响。基于亚热带气候特征,设计了盐溶液干湿循环加速老化试验系统。制作了5组共60个尺寸为150 mm(直径)×300 mm(高度)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试验试件按5种干湿循环作用次数(0,60,120,240,360次)进行分组,承受每种循环次数的试件由4种不同层数的碳纤维复材(0,1,2,3层)包裹约束,每种条件制备3个相同的试件。通过实施轴向压缩试验,分析了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经受干湿环境作用后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向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受盐溶液干湿循环后的素混凝土圆柱抗压性能有所提高,而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圆柱的抗压性能下降;与未经受干湿环境作用的试件相比,经过360次干湿循环后,素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提高9.38%,而包裹1、2、3层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12.10%、10.81%、13.8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尚黎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拱架构件力学性能初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

[2].郭永昌,宋亮辉,谢建和,黄耀洪.盐水干湿循环碳纤维复材约束混凝土轴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6

[3].潘毅,万里,吴晓飞,贾成斌.负载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关系的有限元分析[C].《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Ⅱ.2015

[4].毕全超,朱守芹.大截面尺寸碳纤维约束混凝土柱试验研究与压应力增量法计算[J].建筑结构.2015

[5].徐明,陈忠范,肖德后.高温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J].工程力学.2013

[6].惠宽堂,王南,史庆轩.碳纤维约束与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对比[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

[7].余华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8].余琼,侯婧辰.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偏压柱轴压比限值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

[9].余华秋,朱江,龙跃凌,齐建林,肖钦富.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C].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0].吴毅彬,金国芳.增强纤维约束混凝土柱应力-应变模型RBFNN改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1

论文知识图

试验与计算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计算模式对比‘不同纤维层数的碳纤维约束混凝土·15不同纤维层数的碳纤维约束混凝土10约束混凝土强度的对比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

标签:;  ;  ;  ;  ;  ;  ;  

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论文_尚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