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红酵母论文_罗秀针,林燕燕,陈雅静,郑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红酵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酵母,酪氨酸,油脂,乙醇,微生物,链烃,生物量。

粘红酵母论文文献综述

罗秀针,林燕燕,陈雅静,郑金华[1](2019)在《粘红酵母RG-31产虾青素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粘红酵母RG-3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合成虾青素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粘红酵母RG-31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1)、牛肉膏3 g·L~(-1)、酵母粉5 g·L~(-1)、K_2HPO_4 1.5 g·L~(-1)、MgSO_4 0.5 g·L~(-1)、CaCl_2 0.2 g·L~(-1);最适培养条件为pH 6,培养温度28℃,转速240 r·min~(-1),培养时间60 h后,虾青素含量为7.41μg·mL~(-1),是优化前(2.84μg·mL~(-1))的2.61倍,生物量为20.5 g·L~(-1),是优化前(10.8 g·L~(-1))的1.90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方舟[2](2019)在《粘红酵母—小球藻共培养体系强化油脂积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最具潜力的原料。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其中小球藻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源转化为生物油脂储存在细胞内,而且可以利用有机碳源生长。粘红酵母是一种高含油微生物,生长周期短,能够利用糖蜜和甘油等有机废水,产出的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据此,本文选取小球藻和粘红酵母为研究对象,构建共培养体系产生物油脂,同时通过碳源和培养方式优化强化油脂积累。首先对比小球藻和粘红酵母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探究菌藻共培养体系的代谢产物变化;随后考察不同碳源初始质量浓度(葡萄糖:2、5、7、10 g/L;甘油:1、3、5、7 g/L;乙酸钠:2、5、7、10 g/L)对菌藻共培养生长、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浓度;最后通过氮限制、盐胁迫等环境压力和两阶段培养法强化油脂积累。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外加葡萄糖5 g/L时,普通小球藻和粘红酵母共培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3.40 g/L和25.30%,单独培养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2.80 g/L,油脂含量26.60%,单独培养粘红酵母组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92 g/L和23.20%。菌藻共培养对微生物细胞油脂含量影响不大,能有效提高生物量导致油脂产量增加。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是共生关系,存在气体和物质交换,对细胞生长和脂质积累具有协同效应。(2)当外加碳源为葡萄糖时,最适碳源浓度为7 g/L,油脂含量为25.01%,油脂产量为1.05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14.60 mg/(L·h);当外加碳源为甘油时,最佳碳源浓度为5 g/L,油脂含量为21.51%,油脂产量为0.63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5.86mg/(L·h);当外加碳源为乙酸钠时,最佳碳源浓度为10 g/L,油脂含量为18.85%,油脂产量为0.74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8.80 mg/(L·h)。最佳碳源浓度确定为外加葡萄糖7 g/L。利用气相色谱对油脂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叁种外加碳源共培养获得的脂肪酸成分主要为C16-C18,符合生物柴油对碳链长度的要求。(3)菌藻共培养微生物在缺氮环境下能够生长,生物量达到1.20 g/L,油脂含量为24.00%。除缺氮条件,其他C/N条件下菌藻共培养获得的生物量随着C/N的增加而减少,但是油脂含量不断增加。其中C/N为5获得最大生物量4.10 g/L,C/N为40获得最大油脂含量31.00%。C/N为10获得最大油脂产量为0.90 g/L。(4)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在2、5、10、20 g/L时,菌藻共培养的生物量分别为4.16、4.20、4.12和3.98 g/L。菌藻共培养的生物量与未添加NaCl组的生物量(3.98 g/L)差异不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菌藻共培养的油脂含量增大,在NaCl浓度为20 g/L达到最大油脂含量40.90%,获得油脂产量为1.67 g/L。当NaCl添加浓度为30 g/L时,菌藻共培养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为3.78 g/L。因此,共培养体系中适当添加NaCl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5)两阶段共培养菌藻达到最大生物量7.50 g/L,油脂含量明显提高到50.00%,油脂产量达到3.75 g/L。两阶段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文欢[3](2018)在《粘红酵母油脂提取与长链烃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微生物因油脂含量高、能源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势备受大家关注,用于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的制备。而粘红酵母由于高含油量以及不同于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在生物航煤制备中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以粘红酵母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了没有破壁预处理的情况下不同溶剂对直接浸提粘红酵母油脂的影响。筛选出75%乙醇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3:1的复配溶剂:75%乙醇/正己烷的油脂提取效果最佳,提取量为0.275 g/g生物量,提取率的89.52%,且中性脂、糖脂、磷脂分别为总脂含量的77.37%、20.06%、2.57%。同时对油脂提取后的酵母细胞进行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表征,发现该油脂浸提过程是在细胞壁未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且溶剂对酵母细胞的膜蛋白、膜脂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达到油脂提取的目的。其次,以粘红酵母脂肪酸组成为研究对象,5%Pt/C为催化剂脱羧法制备长链烃,分别探究反应时间、温度、溶剂种类、催化剂和溶剂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无溶剂体系下得到十五烷、十七烷和芳香烃的含量分别为22.31%、44.86%和26.83%;水相催化体系得到十五烷、十七烷和芳香烃的含量分别为18.31%、41.55%和12.17%。酵母粗油中的蛋白含量较多,当蛋白含量为油脂含量的5%(wt,%)时对该反应较强的抑制作用;当蛋白含量为2%(wt,%)时抑制作用显着减弱。粗油中色素含量较少,对反应影响较小。最后对得到的粘红酵母油脂提取-长链烃制备工艺进行Aspen Plus模拟。建立一条粘红酵母(75.75%的水含量,wt)日处理量为1000t的工艺,在经过油脂提取、固液分离、溶剂回收、脱羧反应等过程后最终得到十五烷、十七烷和芳香烃的产量(kg/h)分别为302.02、636.72、341.36;脱羧工段的能耗为1336 MJ/t,显着低于加氢脱氧工艺的能耗;工艺总能耗为9577 MJ/t。该工艺从能耗、氢耗方面来说,均表现出低能耗、低成本优势,具有一定竞争潜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0)

梁景龙,郭丽琼,林俊芳,叶志伟[4](2017)在《粘红酵母酪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粘红酵母酪氨酸解氨酶(Rg TAL)的酶学性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Rg TAL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和p ET-32a表达系统获得重组Rg TAL;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酶的催化活性。结果:克隆获得完整的Rg TAL编码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已有的Rg TAL序列的同源性只有74%,序列具有活性结构区域位点Ala217、Ser218、Gly219和底物特异性决定位点His143。重组的Rg TAL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合反应p H值5.0。对Rg TAL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催化底物L-酪氨酸的活力不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测定了重组Rg TAL的酶学性质,为今后利用Rg TAL生产香豆酸的和为进一步改造Rg TAL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尚兵,司敬沛,俎建英,荆唤芝,李淑芳[5](2017)在《粘红酵母CA815固态发酵废弃烟梗产油脂的Plackett-Burman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资源化利用废弃烟梗(waste tobacco stem,WTS)并获取微生物油脂的廉价发酵基质。方法以一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CA815为出发菌株,采用摇瓶方式固态发酵WTS,发酵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并混合均匀,双层纱布过滤获得固态发酵的酵母生物量,采用酸热法提取酵母细胞油脂;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法对影响微生物油脂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方差及贡献率分析。结果 PB试验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在选择的11个相关因素中,酵母粉、蛋白胨和培养时间是影响酵母油脂产量的3个关键供试因素,粘红酵母CA815生物量最高值可达79.00 mg/g,油脂的最高产量可达4.633?g/g。结论粘红酵母CA815以WTS为主要基质,通过添加适量酵母粉和蛋白胨、优化培养时间,既可资源化利用WTS,又可通过固态发酵的方式获得微生物油脂。(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刘猛[6](2017)在《利用纤维素乙醇废水培养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微生物油脂具有生产周期短、易规模化生产且不受季节和场地影响的特点,被看作能够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原料。但是以葡萄糖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成本太高,因此限制了微生物油脂的发展与推广。利用纤维素乙醇废水为原料培养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不仅能够降低油脂的生产成本,还能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起到处理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针对纤维素乙醇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多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废水有机组分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纤维素乙醇废水中有机碳源含量非常丰富,主要以有机酸和糖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废水总COD的47.27%、18.21%。粘红酵母理论上可以利用这些有机碳源进行产油发酵。同时废水中还含有糠醛、糠醇、HMF等能够抑制粘红酵母产油代谢的抑制物。然后对利用纤维素乙醇废水生产微生物油脂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发酵条件(原始废水/纯水=1:2,v/v,补糖量40 g/L)下,粘红酵母在废水培养基中最大油脂产量达到了 2.08 g/L。同时,粘红酵母能够吸收利用纤维素乙醇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对纤维素乙醇废水起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废水的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 83.15%、85.49%、70.52%、67.46%。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废水中的不同组分对粘红酵母产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废水中的四种有机酸组分对粘红酵母的生长和油脂积累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叁种抑制物组分明显抑制了菌体细胞的生长和油脂积累;有机酸和抑制物均会促进酵母细胞积累更多的油酸。同时发现低浓度(<6 g/L)乙酸能够促进粘红酵母的生长和油脂积累;而乳酸对粘红酵母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菌体生长方面。乙酸和乳酸均能够作为碳源被粘红酵母吸收利用,但是菌体对乙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大于乳酸。最后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粘红酵母发酵后纤维素乙醇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和回用研究。结果表明,厌氧-好氧生物法对废水(经粘红酵母处理后)起到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到了 67.55%,出水COD降低到3000 mg/L左右;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94.17%、48.89%、90.16%。回水利用过程中,回水不仅不会降低微生物的油脂产量,相反还会促进菌体的生产和油脂积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31)

刘沛然,堵国成,周景文,陈坚[7](2016)在《粘红酵母酪氨酸解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酪氨酸解氨酶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酪氨酸经其催化生成对香豆酸,可进一步生成白藜芦醇、柚皮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苯丙素类天然产物。作者选取来源于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的酪氨酸解氨酶,对其基因进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基因后于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QF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纯化后得到了纯化的酪氨酸解氨酶,比酶活达到1.78 U/mg。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以不同的质粒作为表达载体,获得了不同的对香豆酸产量。其中以酪氨酸为底物发酵24 h,当以p ET-32a(+)作为表达载体时,获得最高的对香豆酸产量196.3 mg/L。经密码子优化后的酪氨酸解氨酶基因可更好地应用于苯丙素类物质的合成途径构建,不同载体的应用也为生物法生产对香豆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林樟楠,刘宏娟,张建安,王革华[8](2016)在《耐乙酸粘红酵母合成油脂》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酸是木质纤维素在水解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高浓度的乙酸严重影响产油微生物的生长和油脂合成。本文研究了粘红酵母对乙酸的耐受性及其利用乙酸合成微生物油脂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初始葡萄糖、木糖浓度分别为6 g/L和44 g/L的混合糖培养基中,乙酸浓度低于10 g/L时,不会对菌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油脂合成还得到了促进。当乙酸添加量为10 g/L时,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5%、171.2%和121.6%。进一步研究表明,粘红酵母具备利用乙酸合成油脂的能力,当以乙酸为唯一碳源,浓度为25 g/L时,油脂产量达到3.20 g/L,油脂质量得率为13%。微生物油脂成分分析表明,粘红酵母以乙酸为底物制得的油脂可以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油脂原料,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0.9%和59.1%。由于粘红酵母具有利用乙酸合成微生物油脂的能力,在以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为原料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脱毒过程中,一定浓度的乙酸可以不必脱除。(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林樟楠,张建安,王智琴,刘宏娟[9](2016)在《粘红酵母ATP-柠檬酸裂解酶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高效的粘红酵母ATP-柠檬酸裂解酶粗酶提取方法,对比了酶法、研磨法、超声波法和玻璃珠法对粘红酵母胞内粗酶提取的影响,通过可溶性蛋白浓度分析和ATP-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测定,对粗酶提取方法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震荡时间和珠体装量方面对玻璃珠法粘红酵母ATP-柠檬酸裂解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可溶性蛋白浓度分析和ATP-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玻璃珠法提取粗酶优于其他3种方法。对玻璃珠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的最优化的提取条件为细胞干重与珠体重量之比为1∶1,冰浴震荡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ATP-柠檬酸裂解酶比活可达到0.98U·mg~(-1),分别是酶法、研磨法、超声波法测得酶活性的1.9,2.2,2.1倍,可溶性蛋白浓度为6.5mg·m L~(-1),分别是酶法、研磨法、超声波法测得酶活性的1.4,4.1,3.3倍。经过优化的玻璃珠法提取粘红酵母胞内粗酶液操作简便,且能够保持较高的ATP-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是较理想的粘红酵母粗酶提取方法。(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马丹丹,张艳杰[10](2015)在《红/蓝光对粘红酵母生长及产物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光信号对酵母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红光和蓝光对粘红酵母菌生长及产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培养促使粘红酵母生物量显着增加,还可提高粘红酵母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提高粘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和麦角固醇含量,因此可考虑在粘红酵母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和麦角固醇时引入红光这一参数。蓝光在提高粘红酵母生物量方面不明显,但可增加粘红酵母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并提高粘红酵母油脂和麦角固醇含量。光质在粘红酵母生长过程中的确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和原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5年06期)

粘红酵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生物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最具潜力的原料。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其中小球藻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源转化为生物油脂储存在细胞内,而且可以利用有机碳源生长。粘红酵母是一种高含油微生物,生长周期短,能够利用糖蜜和甘油等有机废水,产出的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据此,本文选取小球藻和粘红酵母为研究对象,构建共培养体系产生物油脂,同时通过碳源和培养方式优化强化油脂积累。首先对比小球藻和粘红酵母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探究菌藻共培养体系的代谢产物变化;随后考察不同碳源初始质量浓度(葡萄糖:2、5、7、10 g/L;甘油:1、3、5、7 g/L;乙酸钠:2、5、7、10 g/L)对菌藻共培养生长、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浓度;最后通过氮限制、盐胁迫等环境压力和两阶段培养法强化油脂积累。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外加葡萄糖5 g/L时,普通小球藻和粘红酵母共培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3.40 g/L和25.30%,单独培养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2.80 g/L,油脂含量26.60%,单独培养粘红酵母组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92 g/L和23.20%。菌藻共培养对微生物细胞油脂含量影响不大,能有效提高生物量导致油脂产量增加。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是共生关系,存在气体和物质交换,对细胞生长和脂质积累具有协同效应。(2)当外加碳源为葡萄糖时,最适碳源浓度为7 g/L,油脂含量为25.01%,油脂产量为1.05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14.60 mg/(L·h);当外加碳源为甘油时,最佳碳源浓度为5 g/L,油脂含量为21.51%,油脂产量为0.63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5.86mg/(L·h);当外加碳源为乙酸钠时,最佳碳源浓度为10 g/L,油脂含量为18.85%,油脂产量为0.74 g/L,单位时间产油效率为8.80 mg/(L·h)。最佳碳源浓度确定为外加葡萄糖7 g/L。利用气相色谱对油脂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叁种外加碳源共培养获得的脂肪酸成分主要为C16-C18,符合生物柴油对碳链长度的要求。(3)菌藻共培养微生物在缺氮环境下能够生长,生物量达到1.20 g/L,油脂含量为24.00%。除缺氮条件,其他C/N条件下菌藻共培养获得的生物量随着C/N的增加而减少,但是油脂含量不断增加。其中C/N为5获得最大生物量4.10 g/L,C/N为40获得最大油脂含量31.00%。C/N为10获得最大油脂产量为0.90 g/L。(4)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在2、5、10、20 g/L时,菌藻共培养的生物量分别为4.16、4.20、4.12和3.98 g/L。菌藻共培养的生物量与未添加NaCl组的生物量(3.98 g/L)差异不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菌藻共培养的油脂含量增大,在NaCl浓度为20 g/L达到最大油脂含量40.90%,获得油脂产量为1.67 g/L。当NaCl添加浓度为30 g/L时,菌藻共培养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为3.78 g/L。因此,共培养体系中适当添加NaCl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5)两阶段共培养菌藻达到最大生物量7.50 g/L,油脂含量明显提高到50.00%,油脂产量达到3.75 g/L。两阶段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红酵母论文参考文献

[1].罗秀针,林燕燕,陈雅静,郑金华.粘红酵母RG-31产虾青素发酵条件优化[J].福建农业科技.2019

[2].刘方舟.粘红酵母—小球藻共培养体系强化油脂积累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赵文欢.粘红酵母油脂提取与长链烃转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4].梁景龙,郭丽琼,林俊芳,叶志伟.粘红酵母酪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J].中国食品学报.2017

[5].尚兵,司敬沛,俎建英,荆唤芝,李淑芳.粘红酵母CA815固态发酵废弃烟梗产油脂的Plackett-Burman优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

[6].刘猛.利用纤维素乙醇废水培养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D].北京化工大学.2017

[7].刘沛然,堵国成,周景文,陈坚.粘红酵母酪氨酸解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

[8].林樟楠,刘宏娟,张建安,王革华.耐乙酸粘红酵母合成油脂[J].生物工程学报.2016

[9].林樟楠,张建安,王智琴,刘宏娟.粘红酵母ATP-柠檬酸裂解酶提取方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

[10].马丹丹,张艳杰.红/蓝光对粘红酵母生长及产物产量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5

论文知识图

引物(s168)扩增雨生红球藻、粘红酵淀粉废水中不同驯化批次粘红酵母...一1粘红酵母基因组电泳图粘红酵母在不同浓度的G418中的...不同浓度水杨酸对粘红酵母在NY...二种培养基卜粘红酵母发酵24h(左...

标签:;  ;  ;  ;  ;  ;  ;  

粘红酵母论文_罗秀针,林燕燕,陈雅静,郑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