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_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抗真菌,体外,衍生物,微量,念珠菌,皮肤癣。

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1](2019)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检测,比较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优选更适合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通量筛选的方法.分别用2种药物筛选方法检测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计算抑菌联合指数,其抑菌联合指数(FICI)<0.5,则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均能验证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倍比微量稀释法操作更简单,抑菌联合指数的计算更直观,更适用于大批量药物的筛选.倍比微量稀释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的通量筛选.(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婷,师健友,鲁永平,周艳平,彭婷[2](2019)在《氮唑类CYP51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一系列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肼解、缩合、环化四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将待测化合物配成浓度为1.6 mg.m L~(-1)的药物原液,并通过2倍稀释法将其制备成10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待测药液,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叁种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得到17个1,2,4-叁唑-3-硫酮的卤代苯基衍生物、烃基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其中,化合物6h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12.5、12.5、6.25μg.mL~(-1),化合物6d和6m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2.5μg.mL~(-1),与对照药物酮康唑的抑菌活性相当。化合物6a、6d、6m、6p对孢子丝状真菌的MIC值均为25μg.mL~(-1)。结论: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6h的抗菌效果显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发展成为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药与临床》期刊2019年02期)

万喆,侯晴,李若瑜,王爱平,ZHANG,Tian[3](2018)在《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伊可尔~抗菌剂体外抗真菌活性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可尔~抗菌剂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外用溶液,按照产品的说明书由苦参、金银花、大青叶、五倍子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其中乙醇含量为15%~25%,苦参含量为18g/L,金银花含量为16g/L,大青叶含量为16g/L,五倍子含量为16g/L。适用于皮肤抗菌,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朝明,赵风兰,李新利,吴秋业,柴晓云[4](2018)在《3-取代苯硫醚氮唑新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二氟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取代、环氧化和环氧乙烷开环四步反应,合成了22个3-取代苯硫醚氮唑新衍生物4a~4v,结构均经ESI-MS和1H NMR确证.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筛选了4a~4v对7株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7株临床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4o和4p对白念球菌(Y0109)的抑制作用最好(MIC80为0. 125μg/m L),是特比萘芬(TBF,32μg/m L)的256倍,是氟康唑(FCZ,16μg/m L)的128倍.(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娟,王朝明,刘智,安行思,孟庆国[5](2016)在《氟康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氟康唑衍生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基于前期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结果,结合Lipinski类药原则,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保留其母体结构的必需药效团,合成氟康唑衍生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8株真菌)活性。结果:共合成13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ESI-MS确证;结论:化合物5e对7种真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真菌活性(烟曲霉菌除外),化合物5a、5c、5d、5f、5h、5i、5m对不同真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真菌活性。(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6-12-08)

樊建峰,林碧雯,李恒进[6](2016)在《卢立康唑醇质体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卢立康唑醇质体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卢立康唑醇质体、脂质体、45%水醇溶液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卢立康唑醇质体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的MIC值低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且对毛癣菌属较念珠菌属的MIC值更低。结论卢立康唑醇质体的体外抗菌性能优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阿米娜·阿不拉,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李治建[7](2016)在《鞣花酸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鞣花酸体内外抗真菌作用,确定其抗真菌谱,评价其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测定鞣花酸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MIC值,确定其抗真菌谱,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真菌菌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造成系统性真菌感染模型,以小鼠存活率、血清SOD和MDA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为评价指标,观察鞣花酸的体内抗真菌作用。结果鞣花酸体外对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最敏感,平均MIC为25.0 mg·L~(-1);与模型组比较,鞣花酸体内可明显改善造模小鼠的一般症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有明显改善。结论鞣花酸有明显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美玲,鲍亚萍,羊波,孔繁智[8](2014)在《浙新霉素对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浙新霉素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方案测定浙新霉素对7种皮肤癣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FC)。结果:浙新霉素对7种皮肤癣菌的MIC范围为0.125~2.000μg·ml-1,MFC范围为0.250~4.000μg·ml-1。结论:浙新霉素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能抑制和杀灭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多种皮肤癣菌。(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4年12期)

刘丽英,陈虹,高默杰[9](2014)在《土槿乙酸B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土槿乙酸B(PLAB)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和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研究PLAB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的活性。将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PLAB及氟康唑作用28 h后,经过皂化、提取未皂化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结果:PLAB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这叁株菌株的MIC50分别为16、32、16μg·mL-1。PLAB能使白色念珠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P<0.05),且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PLAB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高效抗真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期刊2014年02期)

梁蓉梅,雍小兰,谭永红,段玉琴,姜云平[10](2014)在《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10b)体外真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考察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对19株白念珠菌和15株非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通过琼脂纸片扩散实验、时间生长曲线实验、IC50值和MFC值测定比较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与氟康唑对白念珠菌Y0109的体外抗真菌活性。通过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透射电镜观察对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氟康唑,前者IC50值和MFC值分别为5.41和64μg·mL-1,而后者为337.18和大于256μg·mL-1。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能显着降低白念珠菌麦角甾醇的含量,但不影响羊毛甾醇C-14α去甲基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结论 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结构新颖,对白念珠菌活性强大,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合成一系列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肼解、缩合、环化四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将待测化合物配成浓度为1.6 mg.m L~(-1)的药物原液,并通过2倍稀释法将其制备成10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待测药液,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叁种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得到17个1,2,4-叁唑-3-硫酮的卤代苯基衍生物、烃基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其中,化合物6h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12.5、12.5、6.25μg.mL~(-1),化合物6d和6m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2.5μg.mL~(-1),与对照药物酮康唑的抑菌活性相当。化合物6a、6d、6m、6p对孢子丝状真菌的MIC值均为25μg.mL~(-1)。结论: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6h的抗菌效果显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发展成为先导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婷,师健友,鲁永平,周艳平,彭婷.氮唑类CYP51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J].中药与临床.2019

[3].万喆,侯晴,李若瑜,王爱平,ZHANG,Tian.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伊可尔~抗菌剂体外抗真菌活性探索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

[4].王朝明,赵风兰,李新利,吴秋业,柴晓云.3-取代苯硫醚氮唑新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8

[5].刘娟,王朝明,刘智,安行思,孟庆国.氟康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C].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6

[6].樊建峰,林碧雯,李恒进.卢立康唑醇质体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

[7].阿米娜·阿不拉,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李治建.鞣花酸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

[8].张美玲,鲍亚萍,羊波,孔繁智.浙新霉素对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4

[9].刘丽英,陈虹,高默杰.土槿乙酸B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

[10].梁蓉梅,雍小兰,谭永红,段玉琴,姜云平.2-壬基胺基-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5.5转基因烟草株系蛋白提取液的体原核表达的JFPI蛋白体外抗真菌活Curcin 2的体外抗真菌活性Curcin 2的体外抗真菌活性3 先导化合物 5f 与靶酶的作用氟康唑衍生物与CYP51酶的分子对接[6][1...

标签:;  ;  ;  ;  ;  ;  ;  

体外抗真菌活性论文_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