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氧酶基因论文_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加氧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基因工程,平邑,类胡萝卜素,鳞翅目,家蚕,南极。

二加氧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1](2019)在《PAEs高效降解菌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并结合多种光谱学手段阐明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催化儿茶酚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成功克隆表达了一种新的C23O (命名为C23O-2G)并鉴定为外二醇双加氧酶亚家族1.2的新成员。通过对重组C23O-2G进行表征显示其在温度30℃和pH 7.5下的条件下具有最佳活性,并且在底物特异性实验中发现儿茶酚(100%比活性,Km=39.35μM)和4-甲基儿茶酚(92%)为最佳底物。在分子对接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儿茶酚在C23O-2G上的精确结合位点,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残基介导的催化机理。从荧光光谱得到的结合和热力学参数表明,儿茶酚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猝灭机制有效地猝灭C23O-2G的内在荧光,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自发形成C23O-2G/儿茶酚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CD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C23O-2G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明显变化,C23O-2G二级结构含量变化尤其显着。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从外观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变化。本研究扩展了我们对芳香族化合物分解代谢中涉及的代表性双加氧酶的催化机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肖路梅,杨江科,晁群芳,彭小波,马腾飞[2](2019)在《尿黑酸双加氧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不同表达类型的尿黑酸双加氧酶(Dio6)基因工程菌,本研究利用Over-lap PCR技术使双加氧酶基因在组成型启动子(P2和P_(spoⅠ-Ⅱ))的控制下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XJ-6、XJ-6+P_(T7)、XJ-6+P2、XJ-6+P_(spoⅠ-Ⅱ)、P_(spoⅠ-Ⅱ)、P2、P_(T7)在7 d对芘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得到3种启动子控制表达的基因工程菌,协同效应研究表明工程菌在XJ-6的协助下可以在含芘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并且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远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组成型启动子相较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能更稳定表达外源双加氧酶基因,由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需要诱导剂IPTG,并且表达双加氧酶基因会受到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栋,林俊芳,刘聪,叶志伟,郭丽琼[3](2019)在《蛹虫草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CD)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旨在鉴定并克隆蛹虫草中的CCD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探究其结构、功能聚类以及表达调控。方法:用GenBank登录的CCD酶基因序列与蛹虫草基因组比对,在保守区域设计1对引物,以蛹虫草基因组的DNA为模板对CCD酶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命名为car-TC。car-TC基因连接载体后由生物公司测序;序列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分析;表达量随生长情况的变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测定。结果:克隆了car-TC基因,该基因长1 784 bp,编码一个577aa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有CCD酶活性必需的4个组氨酸残基,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和棒束菌、白僵菌的同源蛋白聚在同一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蛋白的表达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获得一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双加氧裂解酶基因car-TC,该基因的表达主要受时序调控,随生活周期的进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薄明森,吕杰,李兴海,马媛[4](2019)在《新疆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萘双加氧酶基因的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新疆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萘双加氧酶功能基因的多态性,采用无机盐培养基,以萘为唯一的碳源物质,对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萘降解菌进行液体富集培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萘双加氧酶基因通用引物对萘双加氧酶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萘被降解成小分子产物,证明液体培养基均富集培养获得了萘降解菌群。从准东油田共分离得到了49条萘双加氧酶基因片段,共编码35条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304781~KY304829。获得的萘双加氧酶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研究获得的萘双加氧酶基因分为4个类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萘双加氧酶基因的分子检测,证明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有萘降解菌株,这些萘降解菌株是可以通过液体富集培养获得的,并且可以通过固体平板获得降解萘的单菌株。(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姚行浩[5](2019)在《南极黄丝瓜藓(Pohlia nutans)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基因PnODD1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叁大洋包围,与其他大陆隔离,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和强紫外辐射等制约了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苔藓植物(Bryophyte)是南极大陆主要植被类群。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最大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尽管类黄酮代谢途径在很多植物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在高等植物的低等类群中的研究却很少。目前,地钱查尔酮异构酶、小立碗藓查尔酮合酶和钝磷紫背苔黄酮合酶等少数基因被报道。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2-ox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2-ODD)是植物基因组中第二大酶家族,参与各种氧合/羟化反应,在植物和动物发育、转录调节、核酸修饰/修复和次级代谢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2-ODD家族基因也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提供保障。本文从南极黄丝瓜藓(Pohlia nutans)转录组中选取了一个高度响应UV-B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类黄酮代谢途径关键2-ODD家族基因,命名为PnODDl(Pohlia nutan2 2-ODD1),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分析和功能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强紫外辐射(UV-B)对南极黄丝瓜藓与新疆地区泛生丝瓜藓的影响本课题组研究发现,与山东地区的卵蒴丝瓜藓(Pohlia proligera)相比,南极黄丝瓜藓对紫外辐射的耐受性高,且这种抗性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南极黄丝瓜藓与新疆泛生丝瓜藓(Pohlia cruda)对紫外辐射响应的差异。UV-B(70μW/cm2)辐射处理12h后,新疆泛生丝瓜藓植株出现弯曲和蓬乱、叶片皱缩、颜色变暗,部分植株顶端枯死,受损伤严重;而南极黄丝瓜藓仅有颜色变化,生长状态较好。与新疆泛生丝瓜藓相比,UV-B处理后南极黄丝瓜藓的活性氧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水平增幅较小,但却积累了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同时,UV-B处理后,两种抗氧化酶在两种苔藓体内活性均显着提高,但是南极黄丝瓜藓抗氧化酶的提升幅度小于新疆泛生丝瓜藓。以上结果表明,南极黄丝瓜藓对紫外辐射的抗性较新疆泛生丝瓜藓强,这种抗性主要依赖于体内合成的大量黄酮类物质。2.南极黄丝瓜藓PnODD1的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从南极黄丝瓜藓转录组中选取了一个高度响应UV-B的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类黄酮代谢途径的2-ODD家族成员(PnODD1)。同时,疑是类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LDOX/ANS-like)基因。PnODD1大小为1510 bp,含有一个1050 bp的ORF,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4 kDa。多序列比对发现,PnODDl与其它2-ODD超家族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39.5-48.9%,具有典型N端保守的DIOX_N结构域和2-OD-FeⅡ_Oxy结构域;另外,与其它2-ODD一样,存在Fe2+结合位点残基(His219、Asp221 and His275)和AKG(2-酮戊二酸)结合位点残基(Tyr204、His219、Asp221、His275、Arg285和Ser287)。通过SWISS-MODEL进行了同源建模,空间结构显示,PnODD1蛋白由α-螺旋、β-折迭和无规卷曲叁者在中央部位构成一个空腔,即为铁离子(Fe2+)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nODD1与其他物种2-ODDs基于保守的结构和序列特征(如氨基酸同源性和保守基序)而共享一个共同的进化祖先;与钝磷紫背苔FNSI类聚同一分支,表明了二者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通过生信在线预测以及PEG-CaCl2法介导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研究了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nODD1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膜和细胞质基质。利用RT-qPCR技术分析了PnDD1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nODD1基因在D-Mannitol、UV-B、盐胁迫下均显着上调表达,说明其参与南极黄丝瓜藓适应环境胁迫。将PnODD1基因在拟南芥中组成型表达,研究了其生物学功能。正常生长状态下,过表达PnODD1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过表达PnODD1增强了拟南芥对盐胁迫的抗性。在125mMNaCl胁迫下,Col-0、AtOE1和AtOE2种子萌发率分别是46.7%、91.7%和 86.7%;150 mM NaCl 胁迫下 Col-O、AtOE1 和AtOE2种子萌发率分别是35.0%、71.6%和75.3%;根长研究发现,在125mM或150mMNaCl处理下,过表达PnODD1拟南芥主根均显着长于野生型拟南芥。同时,过表达PnODD1增强了拟南芥对渗透胁迫的抗性。在0.1 M或0.3 M D-甘露醇处理后,过表达PnODD1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主根长度、植株鲜重以及侧根数目均显着高于野生型拟南芥。UV-B处理12h后,野生型拟南芥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茎秆细小、叶片蜷皱和叶片表面积变小;过表达PnODD1缓解了UV-B对拟南芥生长的抑制效应。逆境条件会导致植物体内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平急剧升高,其抑制种子萌发,影响植物生长。过表达PnODD1降低了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1.0μMABA处理下,AtOE1和AtOE2种子萌发数分别是93.3%和91.7%,显着高于野生型的85.3%,过表达系的主根长度约为野生型的1.30倍。拟南芥总黄酮代谢谱分析发现,PnODD1影响了非生物胁迫下拟南芥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另外,渗透胁迫下,PnODD1通过影响干旱响应基因(P5CS1和AtKIN1)及ABA信号途径相关基因(AtABF3、AtMYB2、AtRD22和AtDDEB2A)的表达,增强了过表达拟南芥的抗旱性。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PnODD1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优化了表达条件,确定了在诱导温度16℃、IPTG浓度0.11mM和诱导时间24h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利用HLPC进行了重组蛋白与多种底物的产物分析,发现PnODD1蛋白可以催化柚皮素(Naringenin,NAR)生成新化合物。体外NAR给养实验发现,过表达PnODD1缓解了NAR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PnODD1通过影响拟南芥体内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了植株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为揭示苔藓适应极地环境的特殊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丰富了南极植物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张静[6](2019)在《平邑甜茶肌醇加氧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林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干旱、盐碱等非生物逆境会对植物的生长代谢造成影响。经过长期进化,植物可以通过各种渗透调节、抗氧化调节等机制来抵御这些非生物胁迫。研究发现,肌醇(myo-inositol,MI)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肌醇代谢过程中,肌醇-1-磷酸合酶(Myo-inositol-1-phosphate synthase,MIPS)是肌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而肌醇加氧酶(Myo-inositol oxygenase,MIOX)则在催化肌醇分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酶的作用。目前,关于肌醇代谢关键酶的研究大多是以拟南芥等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但是关于木本植物肌醇代谢关键酶基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挖掘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IOX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植物抗逆转基因研究提供潜在的有效候选基因。本研究从平邑甜茶中克隆到一个MIOX基因,命名为MhMIOX1,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对其表达模式及其功能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1、从平邑甜茶中分离得到一个编码MIOX的基因序列,命名为MhMIOX1。MhMIOX1编码333个氨基酸,平邑甜茶MI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MI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木本植物中的桃最高,相似度达90%以上。2、我们对平邑甜茶组培苗分别用NaCl、PEG、ABA处理,利用RT-PCR技术分析MhMIOX1基因对这叁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3种胁迫处理均会引起MhMIOX1的表达上调,由此可以推测,MhMIOX1基因可能在植物对抗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3、为了验证MhMIOX1基因在参与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利用草本模式植物拟南芥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MhMIOX1基因能够提高草本植物拟南芥在盐胁迫处理下的萌发率、根长及长势。进一步将MhMIOX1基因转化木本模式植物山新杨,在盐胁迫处理下,转MhMIOX1基因拟南芥和山新杨的长势均明显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MhMIOX1基因过表达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4、为了更好地说明MhMIOX1基因的功能,我们利用遗传转化获得的转MhMIOX1基因山新杨,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转MhMIOX1基因山新杨的长势均明显优于野生型,说明转MhMIOX1基因山新杨比野生型山新杨有更好的耐盐性。我们进一步研究了MhMIOX1基因过表达对转基因山新杨活性氧的积累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和转MhMIOX1基因山新杨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H_2O_2和MDA的积累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相同NaCl水平下,转MhMIOX1基因山新杨H_2O_2和MDA的积累量均显着低于野生型,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都明显高于野生型山新杨。由此说明过表达的MhMIOX1基因能够通过某种机制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含量,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亚光,段魏魏,徐苗,吴盼云,肖璐梅[7](2019)在《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在芘降解菌基因组的整合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能够稳定遗传且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工程菌,利用PCR技术对Pseudomonas songnenensis wp3-1的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C23O)基因进行克隆,并将其与自杀性载体pUTmini-Tn5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在叁亲接合作用下,经mini-Tn5转座子将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中的C23O基因整合到菌株Pseudomonas sp. wp4的染色体DNA中,最终得到基因工程菌wp4-C23O。在不同pH、温度下,菌株wp4和工程菌wp4-C23O对浓度为50 mg?L-1的芘进行降解7 d。2株菌降解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5。在此条件下,工程菌wp4-C23O对芘降解率显着高于wp4菌株(P<0.05),降解率提高11.45%。以PAHs降解优势菌株为受体构建工程菌可以去除石油污染土壤中的PAHs。(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岳远征,王晰,丁文杰,李娅,刘家伟[8](2019)在《长筒石蒜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LlCCD4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是石蒜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观赏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石蒜属少有的香花品种,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其花香方面的报道。故本研究以长筒石蒜花瓣为材料,在长筒石蒜中开展了花香基因CCD4的研究。利用课题组已获得的长筒石蒜花瓣转录组数据库,我们筛选到1个与拟南芥CCD4基因同源性最高的序列,并克隆得到了其完整的编码区,命名为LlCCD4。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815 bp,编码604 aa,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6.20 kD,理论等电点为6.43,属于酸性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具有CCD4基因共有的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基因为CCDs基因家族中的CCD4成员,与单子叶植物番红花中的CCD4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证实该基因在长筒石蒜的盛花期即长筒石蒜花瓣最香的时期表达量最高。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长筒石蒜花香形成的分子机理,并为石蒜属植物花香改良提供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3期)

曹亦菲,徐贤荣,黄仙红,吴茵茵,杨磊[9](2018)在《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基因rs116466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BCO1)基因rs116466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从浙江省宁波市某区体检人群中筛选研究对象(男性94人,女性96人),连接酶检测法检测rs11646692位点基因型,等度反向HPLC法测定血浆β-胡萝卜素水平。结果 t检验显示rs11646692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女性血液β-胡萝卜素浓度高于男性(P <0.001)。控制性别因素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11646692基因型(P=0.039)、蔬菜摄入量(P=0.037)、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P=0.005)对β-胡萝卜素水平有影响;在蔬菜摄入量大于150g/d的人群中,rs11646692位点为GG型者的β-胡萝卜素浓度高于CC或CG型者(P分别为0.048和0.003)。结论 BCO1 rs11646692 SNP基因型和蔬菜摄入可共同影响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承芳[10](2018)在《家蚕中鳞翅目特异蛋白的鉴定及水平转移4,5-多巴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系特异基因(Lineage-specific genes,LSGs)是一类特定的分类学限制蛋白编码基因,它们和数据库中任何其它蛋白质或肽段编码基因没有显着的序列相似性。LSGs也称为孤儿基因或ORFans(孤儿开放式阅读框)。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基因组被测序,LSGs在病毒、微生物、低等海洋生物、植物、昆虫和灵长类动物中都得到了研究。同时,也证实了LSGs是迄今为止测序的所有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丰富性外,LSGs对世系特异的性状和适应性也有重要作用。另外,新基因的产生和世系特异的适应性也存在很大相关性,而早期对于新基因的研究都集中在非编码DNA序列中进化出的新蛋白基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LSGs的进化研究。先前一些个别昆虫物种特异性基因的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而鳞翅目昆虫作为世界上最广泛存在的昆虫目之一,它们拥有庞大的家族成员,并且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的其他各大洲,这些特征与它们的适应性进化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针对鳞翅目昆虫的系统性的特异基因的研究还没有见报道。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第一次系统的鉴定了家蚕中鳞翅目特异的蛋白,并对其序列基本特征、染色体分布、表达模式以及个别基因的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之后选取了之前在动物界中没有报道过的4,5-多巴双加氧酶(DODA)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我们以鳞翅目昆虫的重要模式生物——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克隆出了家蚕中4,5-多巴双加氧酶直系同源基因BmDODA1,并对其序列和表达模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原核表达对家蚕中BmDODA1的功能进行探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鳞翅目特异蛋白的鉴定及特征分析我们以5个已测序的鳞翅目昆虫物种作为基础,运用全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将5个鳞翅目物种和非鳞翅目物种(脊索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纲的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新翅目,甲壳纲,蛛形纲和线虫)进行逐级比对,筛选出鳞翅目特异蛋白的候选蛋白集。为了确保准确性,我们又利用NCBI非冗余数据库进一步剔除非鳞翅目昆虫数据,从而对家蚕中鳞翅目特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家蚕中共鉴定出229个鳞翅目特异蛋白。通过比较分析家蚕全基因组水平的14623个基因(或蛋白)和229个家蚕鳞翅目特异基因(或蛋白)的基本特征发现:家蚕中鳞翅目特异蛋白的平均长度显着低于家蚕全基因组蛋白的平均长度;家蚕鳞翅目特异基因的平均外显子数显着少于家蚕全基因组水平基因的平均外显子数;同样的,家蚕鳞翅目特异基因的平均GC含量也显着低于家蚕全基因组基因GC含量的平均值。通过对家蚕鳞翅目特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发现:有205个基因在家蚕染色体上找到了对应的位置,24个基因定位情况不明。28对家蚕染色体上均分布有鳞翅目特异基因。2)家蚕鳞翅目特异蛋白(或基因)的功能注释和表达模式分析对家蚕鳞翅目特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找到47个基因有注释,其中28个基因有对应的GO(Gene Ontology)号。眼色素结合蛋白(OBP)在注释基因中占了很大比重,它们很可能是个庞大的家族。其次,抗菌肽相关蛋白被注释出叁种:Moricin、Gloverin和Lebocin。这些有功能注释的蛋白有的功能相同,它们有可能是重复基因,有可能来自一个基因家族。我们还利用21个家蚕发育时期的材料得到了芯片表达数据,从而检测了鳞翅目特异基因的表达模式,共总结出了7个典型的表达模式。特异的在卵期高表达的有7个基因,特异的在幼虫期高表达的有26个基因,特异的在蜕皮期高表达的有6个基因,特异的在变态期高表达的有18个基因,特异的在蛹期高表达的有7个基因,特异的在雄蛾中高表达的有33个基因,特异的在雌蛾中高表达的有17个基因,其中雌雄特异表达的基因占44%,各个时期高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表明这些基因与相应时期的特定发育过程以及生理特征密切相关。3)家蚕BmDODA1基因的鉴定及克隆对抗菌肽、OBP和4,5-多巴双加氧酶(DODA)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它们都有多个拷贝,有的拷贝是鳞翅目共有的祖先拷贝,有的拷贝可能是单个物种分化后产生的重复基因。而鳞翅目DODA极有可能来源于真菌供体的水平基因转移。所以,我们选取在鳞翅目昆虫甚至是动物中都没有相关研究的4,5-多巴双加氧酶,在家蚕中进行进一步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分析。通过家蚕DODA的共线性分析表明:家蚕DODA的两个拷贝中BmDODA1是鳞翅目共有的古老拷贝,所以我们用BmDODA1作为鳞翅目DODA的代表展开研究。根据预测的ORF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BmDODA1的全长序列,全长为1079 bp。4)BmDODA1的外源表达及活性检测我们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外源表达出了BmDODA1蛋白,又通过组氨酸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出BmDODA1重组蛋白。纯化后的BmDODA1蛋白进行质谱检测确定为目的蛋白,之后用纯化后的BmDODA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得到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检测BmDODA1时期表达模式发现:BmDODA1 mRNA水平的表达从5龄1天到5龄7天逐渐增加,到游离期开始又逐渐降低,在雌蛹7天时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表达高峰。家蚕5龄3天的组织表达分析看出:BmDODA1 mRNA水平的表达在中肠和头相对较高,Western blotting在翻译水平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用病原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5龄3天家蚕幼虫后,在脂肪体中检测到BmDODA1 mRNA水平的表达在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均有上调趋势。这些结果表明,BmDODA1可能涉及到家蚕的基础抵抗或者免疫。我们用可溶形式的BmDODA1蛋白检测到了典型的4,5-多巴双加氧酶活性。测定了BmDODA1重组蛋白的酶动力学参数,得到Vmax=0.1678±0.003 nmol/mg/min,米氏常数Km=1.06±0.05 mM。调查了pH和温度对BmDODA1酶活性的影响发现:BmDODA1酶活性的最适pH为8,最适温度为30℃。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鳞翅目特异基因分布于家蚕的各个染色体上,它们的序列特征与全基因水平序列特征有明显差异。这些鳞翅目特异基因很可能在家蚕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注释的鳞翅目特异蛋白功能主要和抗菌肽以及眼色素结合相关。而这些功能对于鳞翅目昆虫适应环境尤为重要,这也进一步表明鳞翅目特异蛋白对于鳞翅目昆虫的适应性进化有重要贡献。来自水平基因转移的4,5-多巴双加氧酶的功能分析表明:BmDODA1在家蚕中的功能可能不仅涉及到多巴的代谢,而且对于家蚕对抗病原微生物也有一定作用。我们的结果为真菌和动物间少有的功能性的水平基因转移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也印证了鳞翅目特异蛋白在鳞翅目昆虫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9-01)

二加氧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构建不同表达类型的尿黑酸双加氧酶(Dio6)基因工程菌,本研究利用Over-lap PCR技术使双加氧酶基因在组成型启动子(P2和P_(spoⅠ-Ⅱ))的控制下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XJ-6、XJ-6+P_(T7)、XJ-6+P2、XJ-6+P_(spoⅠ-Ⅱ)、P_(spoⅠ-Ⅱ)、P2、P_(T7)在7 d对芘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得到3种启动子控制表达的基因工程菌,协同效应研究表明工程菌在XJ-6的协助下可以在含芘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并且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远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组成型启动子相较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能更稳定表达外源双加氧酶基因,由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需要诱导剂IPTG,并且表达双加氧酶基因会受到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加氧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PAEs高效降解菌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肖路梅,杨江科,晁群芳,彭小波,马腾飞.尿黑酸双加氧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李栋,林俊芳,刘聪,叶志伟,郭丽琼.蛹虫草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薄明森,吕杰,李兴海,马媛.新疆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萘双加氧酶基因的多态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姚行浩.南极黄丝瓜藓(Pohlianutans)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基因PnODD1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9

[6].张静.平邑甜茶肌醇加氧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鲁东大学.2019

[7].赵亚光,段魏魏,徐苗,吴盼云,肖璐梅.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在芘降解菌基因组的整合与表达[J].环境工程学报.2019

[8].岳远征,王晰,丁文杰,李娅,刘家伟.长筒石蒜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LlCCD4的克隆与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曹亦菲,徐贤荣,黄仙红,吴茵茵,杨磊.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基因rs116466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营养学报.2018

[10].王承芳.家蚕中鳞翅目特异蛋白的鉴定及水平转移4,5-多巴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刻画[D].重庆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4株菌的邻苯二甲酸酯双加氧酶基因系统...西红花柱头总RNA‘蕊觅刀基因菌落PRC检测电泳图西红花的总DNA西红花类胡萝卜代谢途径Fig1.1Pathwa...一5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基因序列推导氨基...

标签:;  ;  ;  ;  ;  ;  ;  

二加氧酶基因论文_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