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始牧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伊犁,章草,植物群落,小叶,强度,春秋,论文。
始牧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庆,李冰,牛壮,贺文骅,刘省勇[1](2015)在《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甸始牧期种群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叶章草甸,以本地黄牛为试验动物,连续五年进行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试验,以不放牧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始牧期(5月15日)小叶章种群特征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小叶章的高度、盖度和干草产量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重牧、中牧和轻牧的小叶章高度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22.95%、16.03%和7.54%,盖度分别降低了20.38%、12.25%和5.53%;干草产量分别降低47.35%、44.29%和35.81%;而小叶章密度在重牧区增加了3.02%,中牧和轻牧分别降低30.53%和36.34%。放牧年限对小叶章的株高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盖度和密度随放牧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小叶章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陶梦[2](2007)在《蒿类荒漠春秋牧场始牧期、终牧期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活动是天然草地最基本、最重要的利用方式,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放牧强度与放牧时期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的基本要素。研究以位于博格达山北坡的伊犁绢蒿荒漠为对象,重点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春秋牧场合理利用的影响,以期达到合理利用此类草地,实现天然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植物群落年内产量变化曲线与伊犁绢蒿生长规律一致,为“双峰”型,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高峰在伊犁绢蒿分枝期,秋季高峰在开花结实期。伊犁绢蒿在夏季有近1个月的休眠期,这种休眠主要受夏季高温的影响,植物群落生长主要受降水的影响。(2)极度放牧(SG)收获的伊犁绢蒿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是中度放牧(MG)的6.37、8.80倍,重度放牧(HG)收获的伊犁绢蒿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是中度放牧(MG)的4.11、4.74倍。虽然中度放牧(MG)收获伊犁绢蒿的干重和鲜重产量都不是最高,但是有利于伊犁绢蒿的再生。从长远考虑,中度放牧(MG)是可取的,有利于伊犁绢蒿的长期利用。(3)伊犁绢蒿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春季均高于秋季;而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春季均低于秋季。土壤含水量总体上春季大于秋季,并随着放牧时间与时期的延续,土壤含水量呈逐层上升的趋势。春季土壤容重,围栏外高于围栏内;秋季土壤容重,围栏外低于围栏内。(4)在蒿类荒漠地区以伊犁绢蒿为主的春秋牧场,春季最适宜的始牧期为4月15日,5月15日离场。秋季10月1日重返春秋牧场,最适宜的离场时间为11月1日。(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闫虎[3](2004)在《昭苏军马场天然草地春秋场始牧期、终牧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活动是天然草地最基本、最重要的利用方式,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利用草地牧草生长变化规律,建立一个“人—草—畜”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放牧强度与放牧时期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的基本要素。本研究以位于天山北坡西部的昭苏军马场为对象,重点探讨不同放牧高度对春秋场合理利用的影响,以期达到天然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目的。研究选择牧草高度作为确定始牧期的指标,简单、科学、便于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模拟放牧的方法,分别对昭苏军马场的密丛中禾草+杂类草草原(1号)、密丛中禾草(针茅)草原(2号)、密丛中禾草(针茅)+杂类草草原(3号)、根茎禾草(鸭茅+小糠草)草甸(4号)、中型细茎杂类草+密丛中禾草草甸草原(5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草地类型最高日生长量到来的时期基本一致,在6月3日~6月18日;(2)各草地类型的日生长量变化较大,其中根茎禾草(鸭茅+小糠草)草甸草地的日生长量最高,为42.84g/m2,分别是密丛中禾草+杂类草草原围栏草地、密丛中禾草(针茅)草原草地、密丛中禾草(针茅)+杂类草草原草地、中型细茎杂类草+密丛中禾草草甸草原草地的3.13倍、6.54倍、2.92倍、2.09倍。(3)各草地类型相对日生长量与草群组合或结构有关,草群组合或结构越简单,草地相对生长量延续的时间越短,反之越长。(4)随着放牧高度的增加或利用时间的后移,针茅的再生高度随之增加,在17cm处达到最高点。(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昭苏盆地以针茅为主的春秋牧场,春季最适宜的始牧期为主要牧草生长高度在17cm左右,轮牧时间为20天;秋季重返春秋场的时间为9月15日,最适宜的离场时间为10月5日。(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始牧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放牧活动是天然草地最基本、最重要的利用方式,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放牧强度与放牧时期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的基本要素。研究以位于博格达山北坡的伊犁绢蒿荒漠为对象,重点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春秋牧场合理利用的影响,以期达到合理利用此类草地,实现天然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植物群落年内产量变化曲线与伊犁绢蒿生长规律一致,为“双峰”型,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高峰在伊犁绢蒿分枝期,秋季高峰在开花结实期。伊犁绢蒿在夏季有近1个月的休眠期,这种休眠主要受夏季高温的影响,植物群落生长主要受降水的影响。(2)极度放牧(SG)收获的伊犁绢蒿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是中度放牧(MG)的6.37、8.80倍,重度放牧(HG)收获的伊犁绢蒿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是中度放牧(MG)的4.11、4.74倍。虽然中度放牧(MG)收获伊犁绢蒿的干重和鲜重产量都不是最高,但是有利于伊犁绢蒿的再生。从长远考虑,中度放牧(MG)是可取的,有利于伊犁绢蒿的长期利用。(3)伊犁绢蒿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春季均高于秋季;而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春季均低于秋季。土壤含水量总体上春季大于秋季,并随着放牧时间与时期的延续,土壤含水量呈逐层上升的趋势。春季土壤容重,围栏外高于围栏内;秋季土壤容重,围栏外低于围栏内。(4)在蒿类荒漠地区以伊犁绢蒿为主的春秋牧场,春季最适宜的始牧期为4月15日,5月15日离场。秋季10月1日重返春秋牧场,最适宜的离场时间为11月1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始牧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彦庆,李冰,牛壮,贺文骅,刘省勇.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甸始牧期种群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5
[2].陶梦.蒿类荒漠春秋牧场始牧期、终牧期的确定[D].新疆农业大学.2007
[3].闫虎.昭苏军马场天然草地春秋场始牧期、终牧期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