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关怀在儿童心脏彩超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关怀在儿童心脏彩超检查中的应用

曹秀清(江苏省徐州儿童医院特检科221006)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护理关怀改善检查患儿的心理行为。方法对100名心脏彩超检查的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观察组50名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的患儿实施护理关怀,与对照组50名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行为作比较,观察护理关怀对患儿检查配合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2%,对照组:58%),经护理关怀后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远远高于对照组(不配合型对照组为84%,观察组降低为52%,p<0.005;配合型由对照组16%,提高至观察组48%,p<0.005),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护理关怀可以改善心脏彩超受检儿童的心理行为状态,通过正面影响,提高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并保证了影像图像的质量。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和重复检查,达到有效制动。

【关键词】儿童护理关怀心脏彩超检查心理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51-02

目前,心脏彩超检查是临床先天心脏疾病最主要的、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在实施检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患儿在年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以及自身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原因,使患儿心理表现出很大差异,使检查得不到完成或影响图像质量而降低诊断的准确率。医学专家检出病变过程的能力取决于3个主要因素的综合作用,他们是:图像质量、图像观察条件和观察者的工作经验[1]由此可见图像质量优劣的重要性。而图像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有效的配合。为此,我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在检查中实施护理关怀,应用一些技巧来对患儿及其监护人实施同步的心理指导和健康干预,从而顺利完成心脏彩超检查,通过实践验证了护理关怀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作一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本科心脏彩超检查的100例2~10岁的患儿,以检查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病例均为首次检查,患儿神智清楚,智力正常,100名患儿,年龄2~10岁;其中2~4岁62例,5~10岁38例,平均年龄4.5±0.5岁。以上患儿均有1~2位家长陪同。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检查设备使用PHILPS-IE33超声诊断仪(心脏彩超)。

1.2方法:两组病例均由专人操作护理,对照组仅执行心脏彩超检查前常规准备工作,如简单介绍检查环境,需要患儿配合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关怀,即应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技术,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环境,增强信心,避免发生幽闭综合症,以达到减轻反应,配合治疗的目的,取得患儿的合作,从而顺利完成心脏彩超检查。其护理方法如下:

1.2.1在检查前以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患儿病情、是否上幼儿园、上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医患沟通、医务人员技术等。患儿接受护理关怀前采用交谈、行为观察法对患儿进行心理分析,掌握患儿心理情况。按Frankly心理学分析法[2]将患儿进行分类:①紧张恐惧型:有拒绝反应,表现为精神紧张、哭闹、不肯上检查床、乱动等。②怯医不安型:能听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安排,但表情紧张,见医护人员有明显的恐惧和躲闪心理。③反抗型:有很强的拒绝反应,表现为大哭大闹、暴躁、拳打脚踢、挣扎、攻击、逃跑等。④配合型:能配合检查,无明显紧张和恐惧的表情和行为。①、②、③型定性为不配合型,④型定性为配合型。

1.2.2检查前护理关怀

1.2.2.1重视护患沟通。首先是语言式沟通。就是使用语言表达,以微笑、呻吟或喊叫的方式发言表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儿童在6岁后能逐渐使用带有较为完整思维的语言,适合应用语言式沟通。其次是非语言式沟通,又称身体语言沟通,即应用姿态、动作、脸部表情、姿势改变以及反应等进行相互沟通。6岁以前儿童语言能力差,很难与其进行语言沟通,加上智力发展尚未达到能对抽象事物全盘了解,所以和外界沟通大多用非语言式沟通。三是抽象式沟通。即以游戏标志、照片、欣赏能力、衣着选择、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适合年龄跨度大,以年长儿更为适用。

1.2.2.2沟通的技巧。运用语言沟通语调柔和、缓慢,注意节奏,使言语中充满同情和关爱;开场白不可用闭锁式的问答,用开放式的问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沟通。为争取患儿合作,避免用不要/不可以/不行等生硬的调语,正面接触产生的效果最好。如患儿心脏彩超检查没有什么痛苦,时间很短,就像照相一样。对于年幼患儿,不要认为其听不懂大人的语言,当其不配合护理时,说一些生硬尤其是带有情绪的话语、不良的议论和表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可利用儿童好胜心理,多鼓励,激发其上进心。

1.2.2.3重视家长作用,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儿童独立能力较差,在生活精神上很大程度依附于家长,特别是在生病时往往不能判断决定自己的求医行为,此时特别拒绝陌生人。4~10岁孩子,他们最信任父母,于是家长就成为患儿接受较差的主宰者,患儿的情绪往往容易受家长的影响。

1.2.3检查中护理关怀

1.2.3.1加强检查过程中的心理抚慰。指导家长检查过程中不时询问患儿的感受,使患儿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尊重,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内心平静,以免心率过快。护士应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人机信息交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不断鼓励、夸奖患儿,多用积极、暗示的语言,不要批评、指责,引导患儿抱着探索的心理完成检查。

1.2.3.2观察组若经上述护理仍不合作的患儿征求其家长同意后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制动。

1.2.3.3评价指标:①观察两组患儿在心脏彩超检查中保持有效制动(遵医嘱保持体位完成检查,中途无自主翻身和移位)的情况;②观察需依赖镇静剂的患儿情况;③记录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的例数。④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心理行为表现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儿心脏彩超检查完成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从表2结果可知,不配合型对照组为84%,观察组降低为52%,经X2检验P〈0.005。两组不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配合型比较经X2检验P〈0.005,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心理行为表现要优于对照组。

2.3通过护理关怀,观察组的患儿有46例能一次顺利完成检查,其中37例能自觉安静完成检查,9例需家长密切配合有效制动完成,有3例因年龄较小而不合作经口服镇静剂完成检查,1例因身体躁动重复检查。对照组有24例能有效制动顺利完成检查,有13例不合作需口服镇静剂完成检查,有8例需睡眠后才完成检查,有5例产生重复2次完成检查。

2.4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合作情况父母文化水平高者好于文化水平低者,上幼儿园者好于未上幼儿园者,上小学者好于未上小学者,城市好于农村。

3讨论

3.1在调查表中发现:(1)父母文化程度高、善于沟通者,其患儿大多合作,心理行为反应相对较少,这可能与父母有一定医学常识、给予正确引导有关。(2)上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受到一定教育,有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则合作程度相对较高。(3)来自农村的患儿普遍心理稍差,遇事惊慌,这可能是农村患儿与外界接触少,而城市儿童见多识广的原因。

3.2心理行为分析。儿童对心脏彩超检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原因:

3.2.1怯医心理。患儿或多或少都有就医的经历,看到穿白工作服的医护人员有一种自然地恐惧心理,使他们联想到各种注射带来的痛苦,以及难以忍受的操作。

3.2.2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儿童对不熟悉的环境自然产生一种恐惧感,当患儿来到检查室,看到室内幽暗、其他哭啼患儿,恐惧心理油然而生。

综上所属,心脏彩超检查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负性刺激源,患儿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当患儿躺在检查床上,裸露胸部时,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是可以预见的,尤其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心理与行为受外界刺激和自身主观情绪的支配性很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进行检查时易出现紧张、恐惧、反抗、不安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来自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所以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军武.医学数字成像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

[2]景生宝.临床心理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195-198.

标签:;  ;  ;  

护理关怀在儿童心脏彩超检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