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完全性,主动脉,冠心病,可溶性。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许晶晶,姜琳,宋莹,蒋萍,刘如[1](2019)在《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并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患者共6 785例,分析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符合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患者为双药抵抗组(n=385),其余患者纳入非双药抵抗组(n=6 400)。进行2年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ACE),比较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和非抵抗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6 785例患者中,同时符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患者共385例(5.67%)。双药抵抗组与非双药抵抗组相比,女性患者(28.1%vs 22.1%)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率更高(15.6%vs 11.3%),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更低(g/L,141.12±15.72vs 137.54±15.41)、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高(P均<0.01)。2年随访结果显示,MA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37,95%CI:1.09~1.73)、hs-CRP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发生STEM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OR=0.99,95%CI:0.98~0.99)是发生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风险预测因素。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双药抵抗发生风险相关(OR=0.99,95%CI:0.98~1.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不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血栓、再发卒中、出血事件(HR=0.95,95%CI:0.62~1.45)和MACCE(HR=0.99,95%CI:0.73~1.35)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发生率为5.67%,其发生可能与性别、血脂水平及血清炎症水平升高有关。长期随访显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与出血事件及MACCE的发生并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胡蕊,郭书文,杨涛[2](2019)在《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PCI术后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方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F、IVSd增加更明显(P<0.05),LVEDD缩小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8.64%)低于对照组(35.59%,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3](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重要方式,但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而其预测指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分析ACS患者PCI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sST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06例,比较其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记录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有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Id、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与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分析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对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 PCI后第3天ACS患者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低于PCI前1 d (P<0.05)。(2)随访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0例(9.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1例(19.8%)。有支架内血栓形成、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分别高于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者(P<0.05)。(3)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亦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0.663,0.912)]、0.910[95%CI(0.814,0.964)];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777[95%CI (0.603,0.899)]、0.807[95%CI (0.682,0.894)];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联合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1,0.942)]、0.952[95%CI(0.886,0.976)]。结论 ACS患者PCI后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明显降低,而PCI前1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均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且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尤其是二者联合对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文博,李文静,陈健,陈庭燕[4](2019)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ST段抬高型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临床表现为患者持续出现超过20 min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标记物不断发生变化且浓度升高,心电图监测中显示典型ST段抬高,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之一。为进一步准确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本次研究选取9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卞申国[5](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而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为95.24%,15d内病死率为4.76%,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8%;对照组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4.29%,15d内病死率为11.9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29%。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治疗比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高,PCI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采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龚玥,赵素锐,李亚,刘芳,邢军[6](2019)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因素分析及建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T2MD)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对沧州市中心医院2017-01—2019-06期间收治的352例伴T2MD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实施PCI手术,统计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选受试者中共有51例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4.49%;发生者中T2MD病程>10年、降糖治疗不依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2.5、Killip分级3/4级、冠脉近端栓塞、肌钙蛋白T(cTnT)峰值>2.0 nmol/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上述自变量均为伴T2MD的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6.482、6.567、5.789、5.948、6.141、5.463,均P<0.05)。结论:伴T2MD的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风险高,其中T2MD病程>10年、降糖治疗不依从等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予以针对性防控。(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曾辉平[7](2019)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中死亡;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章金[8](2019)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多元化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刘臣,周鹏,赵汉军,龙村,颜红兵[9](2019)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随访6年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持续剧烈胸痛2 h"于2013年2月27日18:25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院查体:病危面容,意识淡漠,平卧位,大汗,全身湿冷,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窦性心律,心率109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不肿。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30年,10支/d。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a VR导联ST段抬高0.2 mV,Ⅰ、a VL、V2~V4导联ST段抬高0.1~0.8 mV,Ⅱ、Ⅲ、a VF、V5~V6导联ST段压低0.3~0.6 mV(图1)。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心尖段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左(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牛亚芊芊,郭丹杰,邹尚志,金宗学,王岚[10](2019)在《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程度血运重建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或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并于急性期接受PCI的首次AMI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于PCI后起始Ⅰ期康复,并于出院后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血运重建程度分为叁组:单支病变组(30例)、完全血运重建组(34例)以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组(48例)。收集叁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发病情况、入院情况、PCI情况以及术后CPET参数。比较叁组患者Borg分级、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代谢当量(MET)等运动耐量相关指标的差异。观察上述患者PCI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急性期接受PCI不同程度血运重建治疗的首次AMI患者MACE的差异。结果单支病变组、完全血运重建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CPET分别达到Bruce分级3(1,4)级、3(1,5)级、3(1,4)级,叁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叁组患者Borg分级、AT时MET、峰值MET、AT时摄氧量、VO2peak及VO2peak%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叁组患者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31.2±4.9)比(30.9±2.9),P=0.0124]、不完全血运重建组[(34.6±4.9)比(30.9±2.9),P=0.0097]均显着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叁组患者均无心原性死亡发生,叁组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结论急性期PCI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首次AMI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不逊于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PCI术后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方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F、IVSd增加更明显(P<0.05),LVEDD缩小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8.64%)低于对照组(35.59%,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晶晶,姜琳,宋莹,蒋萍,刘如.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9
[2].胡蕊,郭书文,杨涛.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
[3].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4].陈文博,李文静,陈健,陈庭燕.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5].卞申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6].龚玥,赵素锐,李亚,刘芳,邢军.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因素分析及建议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19
[7].曾辉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9
[8].章金.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9].刘臣,周鹏,赵汉军,龙村,颜红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随访6年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10].牛亚芊芊,郭丹杰,邹尚志,金宗学,王岚.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程度血运重建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比较[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