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支撑框架论文_孙山川,王新武,孙海粟,时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心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心,性能,框架,承载力,腹板,静力,连接件。

偏心支撑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孙山川,王新武,孙海粟,时强[1](2020)在《不同长度耗能梁段偏心支撑框架受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3种长度耗能梁段下的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往复力加载试验,研究了耗能梁段长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破坏形式、刚度退化及耗能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强度、刚度和耗能均产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但延性有所提升。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使得偏心支撑钢框架屈服荷载及极限承载力明显下降,这表明耗能梁段的长度对钢框架受力性能具有较大影响。耗能梁段长度的改变,并不影响偏心支撑钢框架率先通过耗能梁段消耗能量,从而保护整体框架相对稳定的设计理念。(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20年01期)

张会,吴瑞尧,王春林[2](2019)在《偏心支撑框架新型消能连梁腹板可更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框架兼具纯框架延性好和中心支撑框架强度刚度高的优点,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消能连梁,而其余部位保持在弹性阶段。结构中消能连梁的翼缘常与楼层板相连,会给消能连梁的更换带来困难。为此,提出将剪切型消能连梁的腹板移出,然后将腹板两端焊接端板,通过螺栓重新组成可更换新型消能连梁。该新型连梁主要由上、下翼缘板和可更换新型腹板组成。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可更换消能连梁弹性刚度、屈服承载力和剪切屈服型临界长度等关键参数的解析计算式,并通过有限元确认其准确性。此外,有限元分析也表明可更换消能连梁滞回曲线饱满稳定,耗能能力强,当连梁剪切变形逐渐增大时,新型腹板首先发生剪切屈服,然后发生全截面屈服,而上、下翼缘只有端部表面进入屈服,其余部分保持在弹性阶段,实现了消能连梁的主要损伤集中在新型可更换腹板上。(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殷占忠,李锦铭,董龙光,许继祥[3](2019)在《偏心支撑钢框架可替换剪切连接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偏心支撑钢框架中的耗能梁段从框架梁中分离,作为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不仅能达到将结构塑性变形集中于耗能梁段区域的目的,也能实现震后损坏耗能梁段易于替换的目标。为此,对9根不同参数的可替换剪切连接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并对剪切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塑性转角及刚度退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性能稳定,塑性转角均满足对于耗能梁段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8 rad的限值要求,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随着长度、加劲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有焊接工艺孔的连接件刚度退化更加明显,塑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耗能能力良好;通过参数分析发现截面尺寸、长度比、加劲肋间距及焊接工艺孔构造等是影响剪切连接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亚勇[4](2019)在《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在于消能梁段,传统的偏心支撑结构消能梁与横梁是一个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后,给消能梁段的修复和替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提出了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结构的概念。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为了让消能梁率先屈服耗能,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防止其他构件破坏,需要将消能梁段尺寸相对于横梁缩小,使得结构整体刚度减小,承载力下降,并且横梁与消能梁段尺寸不一样,不利于施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段的概念,就是将消能梁段改用低屈服点钢材,这样可以保证消能梁段尺寸与横梁一致,并且在地震作用下,低屈服消能梁能够率先屈服耗能,实现塑性铰外移。D型偏心支撑作为常用的偏心支撑结构形式,文本将对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结构作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盈建科和ABAQUS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软件对提出的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做了如下分析和研究:(1)采用盈建科软件根据实际工况建立一个14层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模型,并且验算了钢框架在中大震作用下承载力,确定了传统D型偏心支撑构件尺寸,为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做准备。(2)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对新型结构进行了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可行性研究,确定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可行。通过非线性分析得出新型结构满足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3)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ABAQUS建立4组共12个剪切型新型偏心支撑,每组模型对应一个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消能梁段相对长度、消能梁段加劲肋间距、消能梁段腹板厚度以及采用不同屈服点钢消能梁段。通过模拟得出如下结论:消能梁段越长,结构耗能能力逐渐降低,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降低。消能梁段上加劲肋间距越大,结构刚度和滞回能力基本不变,但是结构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转动能力略有增加。消能梁段腹板厚度的增加,耗能能力逐渐增加,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以及塑性转角逐渐增大。消能梁段钢材的屈服应力在一定范围内(100MPa~225MPa)增加时,结构刚度基本不变,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延性、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耗能能力逐渐增加。(4)最后研究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增加组合楼板(混凝土与压型钢板)后,组合楼板裂缝开展过程分析,以及组合楼板对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混凝土组合楼板裂缝首先产生在左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位于端板附近,随后,右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混凝土也产生了裂缝,形成两条完整裂缝带,确定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楼板裂缝的位置,这样为以后楼板修复和加固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增加组合楼板后,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增加,结构粘滞阻尼系数降低4.99%,滞回性能、延性有所降低,塑性转角降低5.03%,转动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均不大,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泽远[5](2019)在《偏心支撑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竖向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受其刚心和质心互相偏移的影响,极易产生扭转效应致使部分构件内力或变形过大而导致结构提前倒塌。为探讨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探究加设偏心支撑能否比加设中心支撑更好地减弱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及偏心支撑的何种布置方式更为合理,对某L型竖向不规则纯钢框架结构、在相同布置方式下分别加设了单斜杆式中心支撑及D型偏心支撑后的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和对比;搭建收进层高度不同的多个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并以不同布置方式分别加设D型偏心支撑以探究收进层高度及偏心支撑布置方式对竖向不规则结构抗扭转性能的影响。具体的分析对比结果如下:1.通过模态分析发现,加设D型偏心支撑能够极大地提高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并提高抗扭转能力,布置偏心支撑的效果比中心支撑更好。2.通过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和基底剪力分析对比发现,加设偏心支撑相比于中心支撑能够更好地降低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响应;结构基底剪力值全部符合规范相关要求。3.通过Pushover分析发现,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薄弱层位于立面收进楼层以下、收进部位的另一侧,偏心支撑相对于中心支撑能更好地提高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避免了因竖向不规则结构中部分构件变形过大导致结构整体提前倒塌。4.通过偏心扭转效应分析发现,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立面收进层以下部分结构的抗扭转能力较弱;竖向不规则结构的立面收进层高度越大则下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小、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大,收进层高度应尽可能地高以提高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同种偏心支撑的不同布置方式对结构上下部的抗扭转能力提升效果不同,“V字形”布置方式下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段朝升,冯晓伟[6](2019)在《不同低屈服点钢可替换耗能梁段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叁个带有端板连接的不同低屈服点钢材可替换式耗能梁段K型单层偏心支撑钢框架有限元模型,叁种钢材的钢牌号分别是LYP100、LYP160、鞍钢225。研究了这叁种耗能梁段偏心支撑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耗能梁段钢材屈服点的降低,模型的耗能能力、转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构强度及刚度呈下降趋势,延性先降低后提高。根据研究结果,在工程中选用耗能梁段材料建议用225级低屈服点钢。(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9-05-17)

李腾飞,苏明周,隋龑,马磊,韩丹[7](2019)在《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混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混合试验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建立了一套基于OpenFresco试验平台的混合试验系统,进行了一个1∶2缩尺的3层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模型的混合试验。首先通过小工况的预加载研究试验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试验子结构的位移加载精度,作动器加载时差。然后对试件进行正式的混合试验加载,分析了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自振频率、位移反应、水平地震作用、滞回性能以及关键部位应变。结果表明:作动器加载位移峰值与计算位移峰值比较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为13.60%,各工况下作动器平均每步的加载时差保持在20 ms左右;随着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刚度出现了一定的退化。各层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消能梁段的腹板处,以剪切变形为主。模型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侧移角分别为1/1068和1/197,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层间侧移角限值。综上,基于OpenFresco试验平台的混合试验系统能够较好的反应结构的地震响应,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胡强,陈劲飙[8](2019)在《十字芯板钢管阻尼器K型偏心支撑框架的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带十字芯板钢管阻尼器的K型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阻尼器的削弱比、厚度比、轴压比等因素对该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结构的变形性能、破坏形态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十字芯板钢管阻尼器的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结构塑性变形与损伤主要集中于阻尼器,能够有效的保护结构的安全.(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董龙光[9](2019)在《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钢框架是一种理想的抗震结构,常应用于中、强震地区,其作用机理是将结构中的某一部分构件作为抗震的防线,耗散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削弱地震响应的作用。但是,对于传统的偏心支撑框架,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处于弹塑性而其他构件保持在弹性阶段,有时不得不增大梁柱和支撑的截面,从而导致了用钢量的增加,不经济实用。因此,将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与框架梁分离设计,形成了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集中于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上,便于震后替换修复。本文首先对3个不同层数的带可替换剪切而连接件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缩尺模型进行了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小振动台试验,并验证了有限元的正确性,然后对27个不同参数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非线性分析,分析研究了剪切连接件的长度、截面尺寸、加劲肋个数和结构层高等参数对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加速度放大系数、位移响应和基底剪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经过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作为耗能元件利用其自身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保证防屈曲支撑和主体框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以腹板全截面剪切屈服进行地震能量耗散,保证框架结构梁柱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致出现失稳倒塌且仍旧能拥有足够的抗侧能力。(2)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变形主要以剪切错动为主,并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楼层的升高其变形逐渐减小;框架底层剪切连接件应力最大;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楼层的上升而增大,相同楼层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而变小。(3)通过有限元对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对比,在相同的地震作用下,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反应均较大,耗能梁段变形对周边构件影响明显,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加入减小了框架各层的侧移,缓解了各层的地震响应,在发生全截面屈服的同时保障了其它构件不受影响,提高了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4)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长度越长,钢框架的变形越大,层间位移和柱顶加速度反应越大;高厚比的增大、加劲肋间距的减小可以适当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使得应力应变分布更加均匀;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长度取1.11~1.34倍的Mp/Vp时,加劲肋间距取0.53~0.73倍的腹板高度时,剪切连接件的塑性变形较充分,主体框架和支撑的受力也较合理。(5)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的产生顺序为: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250时,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产生局部塑性;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50时,可替换剪切连接件腹板全截面屈服进入塑性;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30时,可替换剪切连接件产生塑性铰,防屈曲支撑局部产生塑性变形,主体框架柱脚处产生局部屈服,但未完全形成塑性铰。(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4)

张宪栋[10](2019)在《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耗能连接与框架梁被设计为一个整体,耗能连接截面尺寸与框架梁相同,既不利于充分发挥耗能连接的抗震耗能能力,又提高经济成本;耗能连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累积塑性变形,其破坏程度无法评估,且发生破坏后,框架梁的维修更换比较困难且造价较高。本文通过对4榀1/4缩尺框架模型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的耗能性能、破坏模式及更换耗能连接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耗能连接的可替换性;建立了22榀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接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以及耗能系数、刚度退化、塑性转角等抗震性能,分析了耗能连接长度、截面尺寸、加劲肋间距、考虑楼板作用等参数对结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得到了以下结论:(1)与无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相比较,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显着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其中屈服荷载提高了25.1%,极限荷载提高了11.8%;但组合楼板对耗能连接的剪切耗能能力无明显影响,结构仍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2)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抗震性能,耗能连接作为第一道耗能元件,发生剪切变形耗散能量,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集中在可替换耗能连接上,保护了其余构件的安全,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3)耗能连接的长度、截面尺寸、加劲肋间距对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结构的承载能力随耗能接长度的减小、截面尺寸的增大、加劲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耗能连接的长度取1.1~1.4倍的Mp/Vp,耗能连接的加劲肋间距取0.50~0.75倍的h_0,耗能连接的截面尺寸越小,结构的耗能系数越大,刚度退化幅度越大,耗能性能越好。(4)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破坏模式基本相同:位移达到弹塑性层间位移h/50时,耗能连接腹板剪切耗能,耗能连接与框架梁交界处组合楼板出现裂缝;位移达到极限位移时,耗能连接翼缘部分区域屈曲变形,防屈曲支撑外套管与内核管出现相对位移,框架梁柱仍处于弹性状态;耗能连接上部组合楼板出现贯通裂缝,且裂缝数量逐渐增多,其余部分组合楼板无明显变化。实际工程中宜对组合楼板做开缝处理,减小耗能连接与框架梁交界处组合楼板的塑性损伤。(5)更换耗能连接后,结构仍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且更换耗能连接仅需90~120分钟,时间相对较短,说明耗能连接具有较好的可替换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2)

偏心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偏心支撑框架兼具纯框架延性好和中心支撑框架强度刚度高的优点,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消能连梁,而其余部位保持在弹性阶段。结构中消能连梁的翼缘常与楼层板相连,会给消能连梁的更换带来困难。为此,提出将剪切型消能连梁的腹板移出,然后将腹板两端焊接端板,通过螺栓重新组成可更换新型消能连梁。该新型连梁主要由上、下翼缘板和可更换新型腹板组成。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可更换消能连梁弹性刚度、屈服承载力和剪切屈服型临界长度等关键参数的解析计算式,并通过有限元确认其准确性。此外,有限元分析也表明可更换消能连梁滞回曲线饱满稳定,耗能能力强,当连梁剪切变形逐渐增大时,新型腹板首先发生剪切屈服,然后发生全截面屈服,而上、下翼缘只有端部表面进入屈服,其余部分保持在弹性阶段,实现了消能连梁的主要损伤集中在新型可更换腹板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心支撑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孙山川,王新武,孙海粟,时强.不同长度耗能梁段偏心支撑框架受力性能[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张会,吴瑞尧,王春林.偏心支撑框架新型消能连梁腹板可更换研究[J].工业建筑.2019

[3].殷占忠,李锦铭,董龙光,许继祥.偏心支撑钢框架可替换剪切连接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4].王亚勇.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5].徐泽远.偏心支撑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6].段朝升,冯晓伟.不同低屈服点钢可替换耗能梁段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2019

[7].李腾飞,苏明周,隋龑,马磊,韩丹.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混合试验[J].工程力学.2019

[8].胡强,陈劲飙.十字芯板钢管阻尼器K型偏心支撑框架的参数分析[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9].董龙光.带可替换剪切连接件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9

[10].张宪栋.带楼板的可替换耗能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叁层Y型偏心支撑框架有限元模型叁层Y型偏心支撑框架等效应力图偏心支撑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型偏心支撑框架等效应力图3-12偏心支撑框架裂破坏模式...偏心支撑框架形状

标签:;  ;  ;  ;  ;  ;  ;  

偏心支撑框架论文_孙山川,王新武,孙海粟,时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