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强:羞怯对攻击的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的中介作用论文

高峰强:羞怯对攻击的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的中介作用论文

摘 要:为考察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安全感量表和攻击问卷对5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羞怯、攻击和社会比较倾向三者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三者分别与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2)羞怯对攻击的直接效应显著;(3)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羞怯;攻击;安全感;社会比较倾向;中介效应

1 问题提出

羞怯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的心理不适感及行为抑制,在社交情境中具体表现为:生理方面,面红耳赤、口吃、坐立不安、口干舌燥等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认知方面,警惕陌生人,害怕消极评价等;情绪方面,沮丧、紧张、恐惧等;行为方面,退缩,逃避和避免社交情境等(Henderson,1994;Henderson & Zimbardo,1999)。长此以往,羞怯个体自尊水平明显下降(王倩倩,王鹏,韩磊,宫瑞莹,高峰强,2009)、难以正常参加社交活动(Cowden,2005)、亲密关系遭受影响(Myers,2005)、体验到更加强烈的孤独感(李彩娜,党健宁,何姗姗,李红梅,2013),从而对其社会适应产生严重不良影响(Zimbardo,1977)。

图4为一块由厚度均为hf的上、下面板和厚度为hc的类方形蜂窝夹芯组成的正交各向异性类方形蜂窝夹层结构,夹层结构边长为a和b。因类方形蜂窝结构由六边形蜂窝演变而来,两者的本质属性相似,所以将采用六边形蜂窝夹层结构的振动方程对类方形蜂窝夹层结构进行求解。

Henderson和Zimbardo提出的社会适应模型认为羞怯个体在社交过程中会先后经历接近社交情境阶段、逃避社交情境阶段和怨恨阶段三个阶段(Henderson & Zimbardo,1999),而且正是社交失败所导致的对他人的怨恨和愤怒最终成为攻击行为的推动因素(Sukhodolsky & Ruchkin,2004)。近年来,羞怯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也得到了诸多研究的证实(高峰强,薛雯雯,韩磊,任跃强,徐洁,2016;韩磊,窦菲菲,朱帅帅,薛雯雯,高峰强,2016)。为更加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羞怯个体攻击行为的产生以及为羞怯个体的干预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两变量进一步探索羞怯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

马斯洛将安全感定义为从焦虑和恐惧中分离出来的、充满信心、安全和自由的体验,是一种能满足个体现在与未来已有和可能有的各种需要的感觉(张娥,訾非,2012)。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安莉娟,丛中,2003)。已有研究发现羞怯能够预测个体领悟社会支持水平(Tan,Ai,Wen,Wu,& Wang,2016)和人际交往困扰(李菲菲,罗青,周宗奎,孙晓军,魏华,2012),而低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倪亚琨,郭腾飞,陈萍,王明辉,2015)和低质量的人际关系(Kahn,1990)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安全感,刘晓秋和陈亚萍(2014)的研究发现安全感是攻击行为重要的预测因素。由此可以进一步推知,个体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体验到较强的不安全感,进而产生较强的攻击性。

年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年龄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年龄系数值为0.915,其实际意义为年龄每增大1年,其外出意愿为原来的0.915倍。0.915小于1,表明年龄越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意愿越小。青壮年劳动力的视野更开阔,对就业收入、行业及机会等有更高要求,被城镇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劳动报酬所吸引,从而外出务工意愿更强烈。

在模型拟合良好基础上,使用Bootstrap程序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重复取样2000次,计算95%的置信区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两条中介路径的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安全感与社会比较倾向的中介效应显著。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山东省某大学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本科生545人,采用纸笔测验集中施测。最终得到有效被试543人,男生224人,女生319人,被试年龄在17~22岁之间(M=19.85,SD=0.999)。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羞怯问卷

2.2.4 社会比较倾向量表

采用丛中等人(2004)编制的安全感问卷。该量表共16个题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包含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量表总分越高说明安全感水平越高。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1。

2.2.2 攻击问卷

采用Buss和Warren编制并由李丽(2008)修订的攻击问卷。该问卷共34个题目,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间接攻击。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1。

采用Gibbon和Buunk编制并由王明姬等(2006)修订的中文版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共11个题目,包含能力和观念两个维度。总分越高说明被试社会比较倾向越强。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7。

采用Henderson等编制,王倩倩(2009)修订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共17个题目,分为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四个因子,量表总分越高说明羞怯水平越高。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6。

因此,本系统中的压力传感器选择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基于半导体材料(单晶硅)的压阻效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利用集成电路工艺直接在硅平膜片上按一定晶向制成扩散压敏电阻,当硅膜片受压时,膜片的变形将使扩散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压阻式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除此之外,同时加入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反射它的红外线按反馈给装置,再次确保车内有无儿童。

2.2.3 安全感量表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AMOS 20.0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

2.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对数据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Harman’s One-factor Test),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共有20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而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16.561%,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依据理论假设,以羞怯为自变量,以攻击为因变量,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M0(如图1)。

表1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n=543)

变量MSD12341羞怯50.1410.11912攻击70.2215.7450.303∗∗∗13安全感53.3210.179-0.639∗∗∗-0.318∗∗∗14社会比较倾向36.776.0090.311∗∗∗0.305∗∗∗-0.162∗∗∗1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2 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以羞怯为自变量,攻击为因变量检验直接效应。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良好,χ2/df=2.938,RMSEA=0.060,GFI=0.979,TLI=0.960,且羞怯与攻击之间的路径系数(β=0.471,p<0.001)显著,即羞怯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攻击。

由于系统Web应用服务采用了多CPU核心并行服务技术,后台负责查询处理计算的COM组件应用了多线程并行计算处理技术,使WebGIS应用服务软件一方面能够满足多用户同时查询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实时在线交互式查询的时效要求。

对羞怯、攻击、安全感与社会比较倾向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变量两两之间均在0.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见表1)。

(1)克里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呈典型的卵圆形,平均为40μm×21μm,形状指数为1.904。卵囊囊壁外层光滑、色泽淡黄,内层为褐黄色,有卵膜孔,有极帽,孢子囊为宽卵圆形,有内残体,斯氏体不明显或无,没有外残体,有1个或多个极粒,孢子化时间约60 h。

模型M0拟合良好,绝对适配度指数和增值适配度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χ2/df=3.260,RMSEA=0.065,IFI=0.963,CFI=0.962,TLI=0.938,NFI=0.947。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除直接路径羞怯→攻击(β=0.08,p=0.360)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外,其他路径系数均显著。最终得到模型M1(如图2所示),即安全感与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图1羞怯、安全感、社会比较倾向与攻击的假设模型M0

图2安全感、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中的完全中介模型M1

3.3 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

Gibbons和Buunk(1999)首次提出“社会比较倾向”的概念,即个体针对自身的能力和局限性倾向于与他人比较的意愿,并且与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呈正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羞怯个体过分关注自我,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羞怯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关注他人评价和反应的公我意识(李娇,金一波,劳晓燕,严玉凤,2013);除此之外,羞怯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会体验到更深刻的焦虑(Cowden,2005),针对亚洲儿童的研究发现,焦虑(而不是抑郁)程度越高,个体则会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比较(Chua,2012),因此可以推知羞怯个体具有更高的社会比较倾向。Buunk和Gibbons(2007)认为具有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往往伴随负面情绪和自我的不确定性,包括低自尊和神经质。而已有研究发现低自尊(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2007)和神经质(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2014)均是攻击行为重要的预测因素。综上所述,个体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表现出高社会比较倾向,进而产生攻击行为。

表2对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及效果量

路径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标准化的间接效应值效果量羞怯→安全感→攻击0.1800.4430.44085.6%羞怯→社会比较倾向→攻击0.0410.1450.07414.4%总效应0.2830.5170.514100%

4 讨论

4.1 羞怯对攻击的直接预测效应

研究中回归模型显示羞怯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攻击,即个体羞怯水平越高,其攻击性越强,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高峰强,薛雯雯,韩磊等,2016;韩磊等,2016)。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加入安全感与社会比较倾向两个中介变量后,羞怯对攻击的直接效应不再显著,而且结合两条中介作用路径的效果量可见,两个中介变量尤其是安全感在羞怯与攻击关系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时对于H(1,n),只有u1v1,u2v2,…,utvt这t条边没有被染色,又因这些边互不相交,因此可用颜色k+1对其着色进而可以得到H(1,n)的正常边染色。

4.2 安全感以及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一方面,羞怯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导致攻击性的提高。羞怯个体在社交活动中的退缩、抑制和不适感,以及对自己、他人和情境的负面评价,使其感受到较少的社会支持(Zhao,Kong,& Wang,2013)和较多的人际交往困扰(李菲菲等,2012),这种被孤立的体验以及在社交中的恐惧感也会大大降低个体的安全感水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峰强,任跃强,徐洁,韩磊,2016;韩磊,任跃强,陈英敏,徐洁,高峰强,2016)。而安全感缺失常常导致个体对外界环境与他人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消极态度(安莉娟等,2003),发展出多疑、被动体验等偏执倾向(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进而产生攻击行为。

另一方面,羞怯会导致个体较强的社会比较倾向,进而导致攻击行为。羞怯个体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为羞怯与公我意识存在正相关,即羞怯个体更加关注他人如何看待以及对待自己(李娇等,2013),因此其在社交情境中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行为的比较以获得对自身行为的评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比较倾向。结合Henderson和Zimbardo(1999)提出的社会适应模型可知,羞怯个体会因避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而极力摆脱社交情境,一旦脱离则会引发羞怯个体的自责感,同时回顾他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从而产生更加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钟毅平,陈智勇,罗西,王锡爱,易文婷,2014),并进一步将自己的社交失败错误地转归为在场他人对自己的漠不关心,即产生严重的怨恨情绪。此种负性情绪的积累将最终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Sukhodolsky et al.,2004)。

Wnt信号通路不仅与内皮细胞的增殖关系密切,而且在调控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Kim等[17]报道,在体外将内皮细胞暴露于Wnt 5a蛋白环境中培养1 h后,细胞中白介素-1α(IL-1α)、 IL-6 、IL- 8及炎症因子环加氧酶-2(COX2)均高表达;其认为Wnt 5a蛋白通过Wnt5a/Ca2+信号通路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作用。

4.3 教育建议

第一,提高羞怯个体安全感。安全感是关乎个体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根据安全感的组成成分不同,可以分别从改善羞怯个体对安全的感知以及对环境的不安全评价入手,进而提高其安全感。具体做法为对羞怯个体进行成长性团体咨询和家庭心理咨询,帮助羞怯个体体验到更多来自外界的支持,促进其同伴交往,获得安全感(黄文倩,张蓉,柳迎新,2012)。

第二,改善羞怯个体社会比较倾向。即便羞怯个体持有的消极归因方式与较低的自尊心会让他们逃避社会交往,但是他们仍然会更多地选择与他人的诸多行为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只能是加剧消极认知的程度。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正念技术等心理咨询技术,减少羞怯个体过分的自我关注,并且帮助羞怯个体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和态度,达到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避免过度的社会比较倾向以及过分的自我否定(许若兰,2006)。

5 结论

5.1 羞怯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的产生,即个体羞怯水平越高,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2 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羞怯个体体验到的不安全感越强烈,以及社会比较倾向越严重,是导致其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安莉娟,丛中.(2003).安全感研究述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2(6),698-699.

丛中,安莉娟.(2004).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8(2),97-99.

高峰强,任跃强,徐洁,韩磊.(2016).羞怯与生活满意度:安全感与自我控制的多重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3),547-549.

高峰强,薛雯雯,韩磊,任跃强,徐洁.(2016).羞怯对攻击的影响:自尊稳定性和偏执的多重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4),721-723.

韩磊,窦菲菲,朱帅帅,薛雯雯,高峰强.(2016).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1),81-83.

韩磊,任跃强,陈英敏,徐洁,高峰强.(2016).羞怯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中国特殊教育,(5).

黄文倩,张蓉,柳迎新.(2012).团体辅导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4),62+105-107.

李彩娜,党健宁,何姗姗,李红梅.(2013).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心理学报,45(11),1251-1260.

李菲菲,罗青,周宗奎,孙晓军,魏华.(2012).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依赖的关系:人际交往困扰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82-184.

李娇,金一波,劳晓燕,严玉凤.(2013).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意识情况的调查及其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8),1264-1267.

李丽.(2008).攻击问卷(AQ)的信度、效度及湖北省城市常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刘晓秋,陈亚萍.(2014).大学生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安全感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2(4),628-630.

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2014).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1),123-125.

倪亚琨,郭腾飞,陈萍,王明辉.(201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安全感、同伴关系的复合式多元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4),695-700.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1-35.

王明姬,王垒,施俊琦.(2006).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5),302-305.

王倩倩,王鹏,韩磊,宫瑞莹,高峰强.(2009).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心理科学,32(1),204-206.

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2007).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心理学报,39(5),845-851.

许若兰.(2006).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4),63-66.

张娥,訾非.(2012).大学生父母关系感知及其与安全感和特质焦虑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6),854-857.

钟毅平,陈智勇,罗西,王锡爱,易文婷.(2014).自我肯定对自尊及自我评价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3).

Buunk,A.P.,& Gibbons,F.X.(2007).Social comparison:The end of a the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a field.OrganizationalBehavior&HumanDecisionProcesses,102(1),3-21.

Chua,J.(2012).Social comparison,anxiety,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singaporean school children.NeuropsychiatrieDeLenfanceEtDeLadolescence,60(5),S300-S300.

Cowden,C.R.(2005).Worr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hyness.North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7(1).

Gibbons,F.X.,& Buunk,B.P.(1999).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mparison:Development of a scale of 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76(1),129.

Henderson,L.(1994).Socialfitnesstraining:Atreatmentmanualforshynessandsocialphobia.Palo Alto,Cal.:Shyness Institute.

Henderson,L.,& Zimbardo,P.(1999).Shyness.In L.A.Schmidt & J.Schulkin(Eds.),Extremefearandshyness:Originsandoutcomes(pp.294-305).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nderson,L.,& Zimbardo,P.G.(1999).CommentaryonPartIIIDevelopmentalOutcomesandClinicalPerspectives.Extreme Fear,Shyness,and Social Phobia.

Kahn,W.A.(1990).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33(4),692-724.

Myers,B.C.(2005).An inhibition of being shy:Shyness and its effects of career pre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1,60-70.

Sukhodolsky,D.G.,& Ruchkin,V.V.(2004).Association of normative beliefs and anger with aggress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russian male juvenile offender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JAbnormChildPsychol,32(2),225-236.

Tan,J.,Ai,Y.,Wen,X.,Wu,Y.,& Wang,W.(2016).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lonelines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Social support as mediator.SocialBehavior&PersonalityAnInternationalJournal,44(2),201-208.

Zhao,J.,Kong,F.,& Wang,Y.(2013).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loneliness.Personality&IndividualDifferences,54(5),577-581.

Zimbardo,B.P.G.(1977).Shyness:what it is,what to do about it.ArchivesofNeurology&Psychiatry,81(1),68.

TheEffectofShynessonAggression:TheMediatingRoleofSecurityandSocialComparisonOrientation

Gao Fengqiang Zhao Jinzhe Yang Huayong Xuan Zheli Han Lei

(School of Psycholog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358)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ecurity and 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aggression,we recruited 543 colleg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llege Student’s Shyness Scale,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 Scale,Security Questionnaire and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1)Shyness,aggress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respectively.Shyness,aggress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curity respectively;(2)Shyness can predicted aggression directly;(3)Security and 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 played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aggression.

Keywords:shyness;aggression;security;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mediating effects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9)04-0358-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700970),中国博士后第十一批特别资助(1311854034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120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7YJA190004)。

通讯作者:韩磊,E-mail:hanlei-0333@163.com。

标签:;  ;  ;  ;  ;  ;  ;  ;  ;  ;  ;  ;  

高峰强:羞怯对攻击的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的中介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