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临界流体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燥,超临界流体,凝胶,色谱,超临界,纳米,晶粒。
超临界流体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孟繁梅,吕惠生,张敏华,李永辉,连峰[1](2015)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CO2干燥制得高纯度微米级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采用BET,TG-DTG,SEM,FT-IR,XRD和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真空干燥(WO)、超临界CO2间歇干燥(SCF-I)和超临界CO2连续干燥(SCF-C)3种干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真空干燥、Sc CO2间歇干燥和Sc CO2连续干燥得到的多孔硅球比表面积分别为69.04、268.40和513.41 m2·g-1。采用Sc CO2干燥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多孔硅球产品的比表面积。参照色谱填料理论最佳比表面积为300 m2·g-1可知,Sc CO2间歇干燥较Sc CO2连续干燥更适合应用于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的制备。Sc CO2间歇干燥法制得硅胶微球球形规则且无团聚现象,孔体积为0.5758 m3·g-1,平均粒径(D50)为3μm,呈典型高斯分布,且分布范围较窄,为1~7μm。(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高景然,冯净,邱坚,刘刚连[2](2014)在《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干燥对气凝胶型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干燥时间>超临界压强,超临界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着,木材端面积变化率随着超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黄麻木材最优干燥技术为,超临界温度60℃,超临界压强12 MPa,超临界干燥时间3 h。(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谢慧财,杨儒,秦杰,李敏[3](2013)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Nd:YAG纳米粉体及透明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Y2O3、Al(NO3)3·9H2O和Nd(NO3)3·6H2O为原料,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Nd掺杂量的YAG前驱体沉淀,经CO2超临界流体干燥得Nd:YAG前驱体,煅烧后得到Nd:YAG粉体;将粉体干压成型为素坯,经冷等静压后真空烧结获得性能良好的Nd:YAG透明陶瓷。用FT-IR、XRD、SEM等测试手段对Nd:YAG前驱体及粉体进行分析,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SEM测定表征了陶瓷样品的直线透过率及表面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1300℃煅烧的Nd:YAG粉体均为纯YAG相,颗粒呈椭球形,分散性良好,尺寸分布均匀;粉体成型后在1780~1800℃真空烧结得到透明陶瓷,Nd摩尔分数为1%的YAG陶瓷样品晶粒尺寸分布为5~10μm,抛光后1064nm波长处直线透过率达80%。(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孙艳朋[4](2013)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硅胶微球是液相色谱理想的填料基质。传统的多孔硅胶微球制备工艺存在比表面积小、粒径不均一、团聚严重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利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的工艺,并得到了较适宜的乳液制备、超临界干燥等多孔硅球制备条件。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两步酸碱催化制备得到的分散相液滴分布均匀;以蓖麻油为油相,以5/2质量比复配Span-80和Tween-2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连续相。分散相与连续相混合制备乳液过程中,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200r/min;油相和分散相质量比为2/1;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7%。温度为10℃下,维持3个小时是乳液适宜的凝胶条件。老化温度对制得微球粒径和孔隙率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老化温度为10℃。老化时间超过45小时后,再延长老化时间对颗粒成型的影响不再明显。对比真空干燥与ScCO2间歇干燥制备得到的多孔硅球产品,采用ScCO2间歇干燥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多孔硅球产品的比表面积。在ScCO2间歇干燥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ScCO2连续干燥方法的结果,连续干燥方法制备的多孔硅球比表面积达513.4m2/g,超出了色谱填料理想的比表面积范围。经ScCO2间歇干燥法处理得到的多孔硅球孔径主要分布在4nm左右,且分布较窄,而采用ScCO2连续干燥法所得微球孔径分布变宽,微孔比例增大。分别在温度600℃和800℃条件下,对干燥后的粉体进行了焙烧实验,结果表明,比较适宜的焙烧条件为温度600℃,焙烧时间4小时,可以将干燥后多孔硅球中的易挥发物质及有机杂质除净,并得到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硅球。XRD的测定结果还表明,焙烧后所得多孔硅球产品为非晶态无定形结构。当焙烧温度为800℃时,许多孔结构烧结塌陷,多孔硅球比表面积急剧下降。经过ScCO2间歇干燥法得到的粉体再经焙烧得到的多孔硅球产品的主粒度为3微米,分布范围为1-7微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向宇,白术杰,焦淑清,张杰[5](2012)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超微粉体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细微粒,特别是纳米级粒子的研制,在当前的高新技术中已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在材料、化工、轻工、冶金、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超微粉体是一项新技术。现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和新工艺,诸如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超临界流体化学反应和超临界干燥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安琴友,陈慧敏,石赞[6](2011)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ZrO_2粉体及其煅烧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了纳米ZrO2粉体,并用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之后对样品进行T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ZrO2粉体性能的影响是显着的。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粉体由t相转变为m相,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但是煅烧温度对ZrO2相组成和晶粒尺寸的影响比时间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1年03期)
黄立新,廖传华,王成章,方向,张彩虹[7](2009)在《银杏叶提取物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天然保健产品。传统的冷冻干燥或者喷雾干燥对于保健品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L255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银杏叶提取物超临界流体干燥中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温度、流量以及干燥时间和提取物初始固含量等参数对于产品中残留溶剂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并根据优化参数的校核试验验证了所得的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干燥技术与设备》期刊2009年06期)
龚圣,周耿槟,聂建华,皮丕辉,文秀芳[8](2009)在《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锑掺杂氧化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机盐SnCl4·5H2O,SbCl3为起始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粒子。在洗涤除去醇凝胶中的NH4+和Cl-后,尝试将超临界流体干燥(Supercritical Fluid Drying,SCFD)技术应用于醇凝胶的干燥。醇凝胶干粉经过高温烧结后,制得了疏松结构的纳米ATO粉体。采用XRD、TG/DSC、FESEM、TEM等分析方法对制得的前驱体干粉、纳米ATO粒子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得了疏松的、四方型金红石结构的纳米ATO粉体,纳米ATO晶化程度高,并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TG/DSC分析显示,600℃时前驱体分解完全,得到约78.2%的ATO粒子。从FESEM及TEM照片可以看出,疏松的纳米ATO粒子轻微地贴在一起,粒子的粒径在25nm左右。经过对超临界CO2干燥技术(SCFD)消除前驱体粒子团聚的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醇凝胶能够使前驱体粒子保持松散的结构。因此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得疏松的前驱体干粉,对最终获得粒径小、低团聚、分散性好的纳米ATO粉体的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青,周明强,张璇[9](2008)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TiO_2/C纳米粒子及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Cl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制备了纳米级TiO2/C复合光催化剂。以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对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TiO2/C复合粒子与单组分TiO2比较,复合粒子光催化活性高于单组分的TiO2,4h苯酚降解率高达97.5%,COD为95.7%。并用XRD、TEM、UV-Vis和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TiO2以锐钛矿型形式存在。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TiO2/C复合催化剂,得出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光催化活性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8年09期)
詹国武,王宏涛[10](2008)在《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气凝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气凝胶的制备中,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及大孔体积气凝胶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原理、历史背景及其研究现状,并对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简要评述。(本文来源于《干燥技术与设备》期刊2008年04期)
超临界流体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干燥时间>超临界压强,超临界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着,木材端面积变化率随着超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黄麻木材最优干燥技术为,超临界温度60℃,超临界压强12 MPa,超临界干燥时间3 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临界流体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孟繁梅,吕惠生,张敏华,李永辉,连峰.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J].化工学报.2015
[2].高景然,冯净,邱坚,刘刚连.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干燥对气凝胶型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
[3].谢慧财,杨儒,秦杰,李敏.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Nd:YAG纳米粉体及透明陶瓷[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孙艳朋.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D].天津大学.2013
[5].张向宇,白术杰,焦淑清,张杰.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超微粉体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2
[6].安琴友,陈慧敏,石赞.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ZrO_2粉体及其煅烧行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1
[7].黄立新,廖传华,王成章,方向,张彩虹.银杏叶提取物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实验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9
[8].龚圣,周耿槟,聂建华,皮丕辉,文秀芳.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锑掺杂氧化锡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
[9].李青,周明强,张璇.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TiO_2/C纳米粒子及光催化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
[10].詹国武,王宏涛.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气凝胶的研究进展[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