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广州广兴牧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40

摘要:随着畜牧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禽的养殖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畜牧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病死畜禽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简要分析畜禽养殖污染的成因和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畜禽生态养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成因;对策;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成因

1.1养殖场布局不合理

目前,从事畜禽养殖的企业大多以大、中型畜禽养殖规模为主,特别是处于养殖模式转型时期,为追求经济效益,只重视规模化、数量化,在生产、管理、运输、销售等环节忽视了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没有做到科学设计、精心选址,为了方便产品运输与销售,在近邻城区或者交通要道的地区建立畜禽养殖场,有些养殖场建在江、河、湖旁,将养殖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中,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2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现阶段,我国畜禽养殖业准入门槛不高,养殖场经营者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缺乏环保责任意识,对畜禽养殖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投入成本,没有建设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或者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即使有相应的处理设备,考虑到日常的运行成本过高,也多是应付检查偶尔运行。大多数养殖场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处理畜禽粪便,将生产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源,这些粪便肆意堆放和污水直排的行为都会导致对养殖区域内的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阻碍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1.3种养结合度不高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其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农业整体经济结构主要部分。畜禽养殖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只考虑到建设用地的需求,而缺乏相应的饲料用地的配备,导致种养主体分离矛盾加剧。同时,使用有机肥的成本较高,缺乏专业的运输还田机械,使得农家有机肥的利用效率低,导致有机肥还田不足,对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良性循环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表现

2.1对水体的污染

畜禽粪便随意的堆放,经雨水冲刷,会进入地表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有机化合物,流入水体造成相应含量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

含氧量急剧下降,促进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粪便中还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等物质,易引起人类与动物发生急慢性中毒。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一旦引起水体污染,会增加传染病的传播。

2.2对土壤的污染

畜禽粪便是天然的土壤肥料,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合理施用畜禽粪便被用于施肥还田,对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施用粪肥量不均匀或者过量,就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过多粪肥不能完全被土壤消纳,还会渗入到地下水体中,造成地下水污染。

2.3对大气的污染

畜禽养殖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畜禽粪便的恶臭和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刺鼻气体主要是畜禽排出粪便经堆积处理,粪便发酵分解后会产生乙醛、硫化氢、胺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浓度较高时,不易扩散,就会对周围区域内的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同时,畜禽养殖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是急需治理的污染问题。

3治理对策

3.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污染治理示范推广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养殖者技术培训,大力宣传减量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与污染治理评估体系,促进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范围,坚决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养殖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养殖场;限养区内提高综合治理污染水平,控制饲养规模和数量,逐渐淘汰小规模养殖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污染严重、改造后仍不能达到环保标准的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

3.2因地制宜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

突出规划指导是从源头上控制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应遵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养殖的原则,依据各地各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做出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布局、畜种、规模、总量、用地及配套环境处理设施设备等,促进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畜禽养殖数量和土地消纳粪污的能力以及粪污处理技术和能力等,加强规划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从源头上控制养殖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3物质循环、多级利用

养殖过程中,各物种群体之间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共生互利的关系。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就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养殖废弃物多次被循环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及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生产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并能有效防止生物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如种养结合加工的养殖方式,能够实现植物性生产、动物性生产与腐屑食物链的有机结合,禽类动物排泄物用来肥地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还可降低施肥成本,大大提高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率,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

3.4合理利用生物种间互补原理

按照地域特色和特有的生物品种,选择采用能发挥当地优势的生态养殖模式。根据具体的地区、时间、市场技术、资金以及管理水平等综合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的生态养殖模式,发挥地域自然资源及社会周边环境的优势。要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增值资源的目的。对那些“恒定”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对可再生资源实行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珍惜,不浪费,节约利用。将不同的物种种群互补混养,建成人工的复合物种群体,使生产者在有限的养殖生产空间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3.5“农牧结合型加工增值模式”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以农牧结合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化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沿海和城郊经济发达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经济发达,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技术水平高的直辖市及大城市等区域,可实行“技术先导精品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中高档高效优质畜产品。目前,在已有的“四位一体”“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林下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更是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土地资源紧缺、人畜争粮、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可同时呈现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改善林地草地生态系统、提高动物产品质量、改善动物福利、节约粮食、提供优质有机肥等多种能效,是新世纪具有前景的生态养殖模式之一,有效实现猪、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等的有机动物林下生态养殖生产与生态旅游协调共生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为新时期生态畜牧业发展引领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适应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树谦.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43(01):68-70.

[2]田发荣,田玉屏,杨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56(06):587-590.

[3]高艳臣,沈维力.畜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45(08)46-50

标签:;  ;  ;  

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