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圆形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道,地下,圆形,粘弹性,围岩,塑性,应力。
地下圆形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郭璇,孙文波,张晓新,王梦恕[1](2014)在《地下圆形隧道自由变形法的力法推导及例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变形法是地下压力拱(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淤泥、流沙、完全塑形或软土介质等理想松软地层的水下隧道或软塑土层压力拱的内力计算。本文推导出整体圆形衬砌自由变形法内力计算的力法过程及其严格理论解,为后续发展的弹性抗力、椭圆变形、弹性铰等同类方法提供对比参考,以明确公式计算的理论来源,便于理论拓展。通过实例对比地铁浅埋衬砌压力拱自由变形法的理论计算、实测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进行整体式衬砌的内力计算过程明确,其理论结果可应用于狮子洋半岩半土复合地层及南京地铁砂性土及黏性土层衬砌计算,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必要的理论包络值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王新波,潘晓明[2](2010)在《地下圆形隧道开挖卸荷围岩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圆形隧道,在分析开挖卸荷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弹性和弹塑性围岩二次应力的计算表达式.在弹性不同侧压力条件下,分析了围压切向应力分布规律,当λ>0.33时,圆形隧洞围岩将不出现拉应力.当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时,考虑围岩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塑性区半径R,就可降低维持极限平衡状态所需的支护抗力pi,充分发挥了围岩的自承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左熹,陈国兴,庄海洋[3](2007)在《圆形和直墙拱形地下隧道地震反应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将地基土—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土—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圆形和直墙拱形隧道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相同的埋深和场地条件的情况下不同隧道结构形式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应力、加速度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圆形隧道结构的应力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明显小于直墙拱形隧道。从抗震设计角度考虑,选择隧道形状时应优先采用圆形隧道。(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梁建文,纪晓东,Vincent,W,Lee[4](2005)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I):数值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频率较低时,地下隧道的存在对地表位移幅值影响不大;而当入射频率较高时,地表位移幅值可以达到无隧道情况的4.5倍以上;衬砌情况下地表位移幅值可以高出非衬砌情况的87.8%。建议在地铁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地下隧道的建设对隧道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5年05期)
梁建文,纪晓东,Vincent,W,Lee[5](2005)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级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和衬砌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沿线地震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5年04期)
朱素平,周楚良[6](1994)在《地下圆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粘弹性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有关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提出了以对数函数描述岩石蠕变的本构模型.借此对地下圆形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探讨了人工支护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导出了描述其变化规律的特征方程,由此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3期)
地下圆形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地下圆形隧道,在分析开挖卸荷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弹性和弹塑性围岩二次应力的计算表达式.在弹性不同侧压力条件下,分析了围压切向应力分布规律,当λ>0.33时,圆形隧洞围岩将不出现拉应力.当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时,考虑围岩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塑性区半径R,就可降低维持极限平衡状态所需的支护抗力pi,充分发挥了围岩的自承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圆形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郭璇,孙文波,张晓新,王梦恕.地下圆形隧道自由变形法的力法推导及例证[J].铁道学报.2014
[2].王新波,潘晓明.地下圆形隧道开挖卸荷围岩弹塑性分析[J].河南科学.2010
[3].左熹,陈国兴,庄海洋.圆形和直墙拱形地下隧道地震反应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
[4].梁建文,纪晓东,Vincent,W,Lee.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I):数值结果[J].岩土力学.2005
[5].梁建文,纪晓东,Vincent,W,Lee.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级数解[J].岩土力学.2005
[6].朱素平,周楚良.地下圆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粘弹性力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