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抱怨应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洲议会,问题单,自由民主,通用数据,议程设置,时间不足,一团,隐私保护,在美国,居伊
抱怨应答论文文献综述
竺暨元[1](2018)在《欧洲议会脸书听证,扎克伯格反成“配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脸书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22日出席欧洲议会听证会,就脸书用户数据外泄等问题作出说明。听证会大约90分钟,议员提问占用近50分钟。除一开场的道歉时间,扎克伯格答复议员问题的时间不足半个小时。会后,多名欧洲议会议员抱怨,这一听证会安排不当。为(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05-24)
王金妮,李琳[2](2015)在《中美网上购物抱怨及其应答模式直接性和严厉程度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ouse和Kasper’s(1981)的抱怨直接性和情态标记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网上购物顾客及网店店主的抱怨及其应答模式直接性以及严厉程度。研究发现,中美消费者都倾向于使用直接抱怨策略;中国网店店主更多采用缓和抱怨策略,而美国更多采用严厉型抱怨应答。(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金妮[3](2013)在《中美网上购物抱怨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万维网需要一些新的沟通技巧,因为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网上“碰面”。随着万维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场景中,网上抱怨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威胁双方面子,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Laforest‘s (2002)的抱怨和抱怨应答策略以及House和Kasper‘s (1981)的抱怨直接性和情态标记理论,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网上购物消费者和店主抱怨及抱怨应答策略,以及抱怨直接性和严厉程度。本文语料收集于中国淘宝和美国eBay两大网站,各两百条。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发现,中美消费者和店主采用6种抱怨模式和8中抱怨应答模式;中美消费者都倾向于使用直接抱怨策略;中国店主更多使用缓和抱怨应答,而美国更多使用严厉型抱怨应答。随后,本作者从面子威胁,冲突管理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阐释。本研究将会进一步丰富对跨文化语用学,抱怨言语行为以及CMC的研究。除此之外,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跨文化交际以及二语学习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3-05-04)
侯永梅[4](2009)在《中美家庭情景喜剧中子女间抱怨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抱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言语行为,抱怨语通常指说话者对于刚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并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表示的不快或不满。抱怨应答则是听话者对于说话者抱怨语的反应。抱怨语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选择恰当的抱怨策略能够维护听话者的面子,有效地完成交际。同样地,抱怨应答的方式也影响着双方交际最终理想效果的实现。因此,在当今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文化背景下抱怨语及其应答之间的对比越来越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本文分别从中美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中随机选取20集,对其中的子女间的抱怨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框架综合运用了言语行为理论、抱怨语及抱怨应答的分类,以及文化因素。笔者根据此框架分别对抱怨言语行为的结构以及分布进行对比研究,并从文化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中美抱怨言语行为都由叁个语义成分构成: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其结构均有多种表现形式。造成中美家庭抱怨言语行为结构上并无显着差异的深层原因是日益增强的全球化趋势。二、“仅仅提及冒犯行为”这一抱怨策略在中美家庭中均较为常见。“要求改变冒犯行为”在美国家庭中应用得最为频繁,在中国家庭中,它与“解释不满”一起位列中国家庭应用频繁度的第二位。差异显着存在于对“暗示冒犯行为”的应用。相对于其它六种抱怨策略而言,“警告或威胁”策略在两个家庭中出现的频率相同,均为最低。叁、四种抱怨应答模式与七种抱怨实施模式并无明显对应关系。中美子女在面对七种抱怨实施模式时,选择接受作为应答的情况无统一的趋势。在面对大多数抱怨种类时,中国子女“接受抱怨”的比例高于美国子女。其中,中美子女对“请求改变冒犯行为“的应答有显着的差异,美国子女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抱怨”的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子女。中美子女“部分接受抱怨”以及“拒绝接受抱怨”两种应答策略的分布都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是,中国子女“部分接受抱怨行为”,在面对大多数抱怨策略时,依然多于美国子女。在受到“警告或威胁”时,无论是中国子女还是美国子女都不会选择以“部分接受”来应答。面对大多数抱怨策略时,美国子女“拒绝接受抱怨”的概率高于中国子女。“忽略抱怨”是最少被中美子女采用的一种。四、“接受抱怨”通常由“道歉”或者“直接改变冒犯行为”的形式来表达。“部分接受抱怨”有两种实现形式:“为自己辩护”和“要求对方妥协"。“拒绝接受抱怨”有叁种表达方式:“否认冒犯行为"、“责备抱怨者”、“以及进一步加强冒犯行为”。“忽略抱怨”通常由“沉默”或“改变话题”来表现。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中美家庭中抱怨策略的选择存在异同,抱怨的严厉程度与如何应答抱怨无直接关系。以英语为母语者在表达抱怨及不满情绪时更为直接,而以汉语为母语者通常采用较为含蓄的方式进行抱怨。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源在于文化的深层次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以及中国的高语境文化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英汉抱怨应答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源同样在此。然而,直接明了且面子威胁程度较高的抱怨策略在英语和汉语中所占比例均较高。这说明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进行抱怨可以直接切入主题。上述发现补充了前人所作的英汉抱怨策略及抱怨应答的对比研究。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的反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有利于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王经纬[5](2007)在《英汉抱怨语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对各种具体的言语行为如祝颂,恭维,拒绝及道歉等,进行了较细致的跨文化语用研究。然而,国内外对于抱怨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抱怨策略的选择以及抱怨应答的实施方面存在异同。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英汉抱怨策略以及抱怨应答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本文数据以语篇补全测试(DCT)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抱怨策略的选择存在差异,并且同一语境下英汉抱怨策略的选择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中美学生在抱怨策略的选择中存在着相同点。在对英汉抱怨应答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抱怨语的严厉程度对中美学生抱怨应答具有不同的影响:严厉的抱怨语在美国学生中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而这一现象在中国学生中没有明显的表现。对英汉抱怨策略及抱怨应答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抱怨策略的选择及抱怨应答实施的差异根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因此,了解英汉抱怨策略的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原因将有助于增强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进行有效的交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5-01)
抱怨应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House和Kasper’s(1981)的抱怨直接性和情态标记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网上购物顾客及网店店主的抱怨及其应答模式直接性以及严厉程度。研究发现,中美消费者都倾向于使用直接抱怨策略;中国网店店主更多采用缓和抱怨策略,而美国更多采用严厉型抱怨应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抱怨应答论文参考文献
[1].竺暨元.欧洲议会脸书听证,扎克伯格反成“配角”[N].解放日报.2018
[2].王金妮,李琳.中美网上购物抱怨及其应答模式直接性和严厉程度的对比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王金妮.中美网上购物抱怨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4].侯永梅.中美家庭情景喜剧中子女间抱怨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王经纬.英汉抱怨语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