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岳彩法[1](2021)在《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管理》文中指出部队卫生人员主要通过卫生装备开展医疗服务,若部队卫生装备出现问题和故障,不仅降低了部队卫生人员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还限制了部队卫生装备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装备状态极为重要。目前,战区药检所被认定为二级维修站,是战区部队卫生装备的重要维修机构,在战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现有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已不能满足官兵的需要。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维修保障工作显得十分有必要。
徐世伟,邢红涛,杨子建,刘兆宇,吕蒙,李忠红[2](2020)在《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士官培训模式的思考》文中提出卫生装备维修卫生士官在部队卫生装备器材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部队新体制编制设置为依据,以部队实际保障需求为根本,建议通过精准确定任职岗位需求、深入剖析保障能力标准、认真梳理维修技术清单、优化设置教育培训内容等举措,探索构建卫生装备维修卫生士官的培训模式。
王亚鹏[3](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胡馨元[4](2020)在《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用饮食供应站是我国政府为支援过往部队设在交通沿线的组织机构,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军用饮食供应站伴随着部队输送途中饮食保障需要而产生,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军队体制的调整改革以及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如何更好地做到平时服务、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值得重视与研究。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的发展历程、建设目标和建设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其目前存在部队多元化和规模化保障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应急保障和持续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定点和区域性联动保障未能真正实现等突出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军供法规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的保障队伍;拓展保障职能,创新保障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的建设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天丹[6](2020)在《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指明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所在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边区成为中共军队的指挥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地处黄河西岸,扼守日军进攻大西北的要道,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使之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军事目标。为抗击日军,消灭土匪,取得反磨擦斗争胜利,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加强军事建设,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加强边区防卫力量,确保边区安宁,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举措。为加强边区军事建设,中共首先建立了边区武装力量,为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力量。八路军主力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后,边区防守力量薄弱,为加强边区防卫力量,中革军委、中共中央决定组建边区驻军留守部队,成立留守兵团,编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指挥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保安部队和地方民众抗日武装组织(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形成了八路军正规部队、保安部队和民众抗日武装(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格局。边区武装力量和组建和政变,为保卫中共中央和确保边区安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武装力量。为解决八路军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政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共建立了抗大及有关军事院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共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保证。为提高边区部队战斗力,开展了军事教育和大练兵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被中共中央军委表扬,并将其经验批转全军学习推广。以上举措为取得河防、剿匪、反磨擦斗争的军事胜利,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防止日军西犯边区,进攻大西北,八路军专门成立河防部队,在八路军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挫败了其进犯边区和进攻大西北的企图,为创造模范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针对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进攻和反磨擦事件,边区部队打退了其进攻,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结束了国共两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政令和军令的统一,使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唯一合法政权,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中共建立和开展了军工生产,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和“双拥运动”,为八路军提供了武装装备保障,解决了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增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给八路军提供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军委在边区成立了军事工业局,组建了一系列军工厂,研发和生产了武器弹药,开展了赵占魁运动,逐渐扩大了生产,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部队作战需要。为解决边区和部队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边区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增加了粮食和工业品的生产,展开了打盐运盐及食盐等出口,以换取边区急需的战略物资,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稳定了边区物价。为解决边区工作中暴露出的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开展了双拥运动。经过整风,中共实现了对边区部队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形成了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和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克服边区部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军阀主义与教条主义倾向,边区部队认真学习,经过整风,克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形成了以中共中央西北局为首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中共中央“九一”决定,增强了党政军民的团结,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总结经验,推广全军,在毛泽东支持下,将边区部队的整风经验成果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形成了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文献,与古田会议并列,多次下发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中共全党全军对毛泽东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正确认识,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危害,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总结形成了中共武装斗争的理论和指导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共领导军事工作,进行武装斗争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指明了方向,对建国后军队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仍是全党全军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贾德胜,曹勇平,王长军,谭伟龙,韩招久,汪春晖[7](2019)在《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与选型》文中研究说明卫生杀虫喷雾器械是我军重要的卫生防疫装备,具有军民通用性和军队特殊性。目前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已基本完成,新的部队卫生装备器材编配标准和有关选型技术规范的国家军用标准正在重新制订。本文介绍了我军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范围、主要种类、选型技术要求,分析了器械在应用和选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我军卫生装备器材的研发和维修开创了新局面,也为我国喷雾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高杨[8](2019)在《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基于POCT(即时检测)方法的检验设备引入基层部队,促进和推广CRP、SAA等感染指标在基层部队的使用,同时与血常规结果综合分析后能更好地为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服务。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4个基层部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人员基本情况、仪器设备状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在研究后期,以2018年1月12月在6个基层部队门急诊就诊的日常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程均在3天内,就诊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随机选取其中73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采集患者静脉血2毫升,置于EDTA抗凝管中,同时对样本进行全血血常规检测,和CRP、SAA的检测。血常规采用基层部队实际使用的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上海奥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QPAD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及其配套反应卡及试剂检测CRP、SAA。分别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种组合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细菌性感染及病毒性感染的所占比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调研显示,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在检验人员、装备、日常工作开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配置更为快速、即时且操作简便的检验设备。基层部队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最高,对可以判断感染性疾病病情的血常规、CRP、SAA、PCT等检验项目运用最广泛、需求最迫切。通过对实验数据采用配对样本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到了血常规、CRP、SAA三种检验项目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判定细菌性感染时采用血常规单一指标诊断准确率最低,加入CRP、SAA联合判定后,准确率逐渐提高。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血常规与血常规+CRP两组指标判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RP作为检验指标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无法提供有效的依据。在加入SAA作为判定指标后,可以对病毒性感染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研究结论1、随着形势、任务、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目前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部队提升战斗力的需求,在仪器设备、人员、场地、任务冲突、经费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引进更为快速、简便、贴合部队需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2、POCT检测设备在便携性、采样量、检测时间、检测成本等方面较传统生化分析仪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操作简单易学,对检验室环境要求较低,尤其适于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3、在判定细菌性感染时,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组指标判定得到的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判定病毒感染时,只有联合血常规+CRP+SAA三项结果进行分析时才能取得较好的判定结果。4、在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中采用血常规联合POCT法检测CRP、SAA,可提高诊断效能,对呼吸道疾病感染病原进行早期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病程、提升部队战斗力。
崔巍[9](2019)在《陆军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使得应急救援工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应急物流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解决思路,也对应急物流中处于关键环节的仓储中心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物流仓储作为物流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可使得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流量理想、流程简单、流速快捷。然而,现阶段多数应急物流单位仓储中心的运作效率还不够高,难以满足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的运作效率、降低灾害损失,成为各应急单位努力的目标,而仓储中心布局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是应急物流仓储中心运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陆军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为研究对象,结合现阶段应急物流发展的状况以及对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的布局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布局中存在的作业流程衔接效率不高、功能区划分模糊不清及平面布局欠缺系统性规划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挖掘,利用SLP(系统布置设计法)对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中的作业流程、功能区划分和平面布局三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生成布局优化的三套设计方案;然后利用Witness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获得仓储中心的最优布局方案;最后,从提高部队应急物流仓储管理水平、促进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提升部队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推动方案落实的相关措施,以期有效提升部队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各作业环节、功能区域被高效利用,提高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的运作效率。本研究所得结论将为部队应急单位的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研究提供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思路。
朱连荣[10](2019)在《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学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研究,并选取7所典型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并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全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部队官兵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军队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推动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除了前言、国内外现状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部分,分析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论证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严峻挑战;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部分,重点对代表性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部分,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部分,在组织体系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核心支撑平台管理等方面研究提出适合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特点和规律的发展对策建议与举措方法。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全面调研评价我国军队医疗服务保障发展现状,分析查找了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并系统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系统分析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环境背景,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
二、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 |
1.1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
1.2维修时间过长 |
1.3维修行程较远,存在安全隐患 |
2.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
2.1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工作训练和管理 |
2.2开展现代化检修和检测工作 |
2.3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部队卫生装备维修水平 |
2.4建立分级维修保障体系 |
3.总结 |
(2)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士官培训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装备维修士官职能任务需求 |
2 卫生装备维修士官保障能力需求 |
2.1 具备卫生装备器材日常管理能力 |
2.2 具备卫生装备器材操作使用能力 |
2.3 具备卫生装备器材故障检修能力 |
3 卫生装备维修士官培训体系构建 |
3.1 遵循规律,强化培训体系的科学性 |
3.2 以战领教,注重培训手段的实用性 |
3.3 立足岗位,把握培训目标的精准性 |
3.4 紧盯需求,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
4 卫生装备维修士官培训方法策略 |
4.1 立足战场需求,转变思维观念 |
4.2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手段 |
4.3 依托实体模拟,增强培训效果 |
(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基本概念约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
4.1.1 依法构建 |
4.1.2 立足现有 |
4.1.3 突出应急 |
4.1.4 规模适度 |
4.1.5 系统配套 |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
4.2.1 市场调研法 |
4.2.2 文献分析法 |
4.2.3 专家咨询法 |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
5.1.2 仿真评估理论 |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4)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徐州市军供站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目标 |
3.1 徐州市军供站的发展历程 |
3.2 徐州市军供站的建设目标 |
4 现阶段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现状 |
4.2 关于徐州市军供站建设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
4.3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军供工作法规体系不完善,军供工作制度不健全 |
5.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 |
5.3 保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力量动员有限 |
5.4 保障职能有待拓展,业务建设未能与时俱进 |
6 完善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军供法规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 |
6.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 |
6.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的保障队伍 |
6.4 拓展保障职能,创新保障模式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军事体制与军事活动 |
(二) 军事教育与部队整风 |
(三) 军事经济与军工生产 |
(四) 军事与民众动员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史料运用 |
第一章 边区武装力量的建制和职能 |
一、边区创建前的军事系统 |
二、中共中央军事系统 |
(一) 中央军委的组建与人事调整 |
(二) 八路军系统的军事力量 |
(三) 边区留守部队的统编与职能的转变 |
(四) 留守部队兵力的扩大和防卫任务的增加 |
(五) 扩编成立警卫部队 |
三、边区的地方武装力量 |
(一) 保安司令部及保安部队 |
(二) 地方民众抗日武装力量 |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
(一) 联防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
(二) 联防军的职能和建制 |
(三) 联防军成立的意义 |
第二章 边区部队的军事教育 |
一、抗日军政大学与军政人才培养 |
(一) 中共军事教育沿革与抗大建立 |
(二) 抗大军事教育及其演变 |
(三) 抗大招生工作 |
(四) 抗大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五) 抗大军事教育的特点 |
二、边区留守部队军事教育与训练 |
(一) 边区留守兵团及保安部队军事教育和训练 |
(二) 联防军军事教育和训练 |
(三) 边区留守部队军事训练成绩斐然 |
三、其他专门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
(一) 八路军军政学院 |
(二) 八路军军事学院 |
(三) 延安摩托学校 |
(四) 八路军炮兵学校 |
(五) 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学校 |
四、边区军事教育的成效 |
(一) 吸收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抗战道路 |
(二) 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增强了抗战力量 |
(三) 大练兵运动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
第三章 边区部队的政治工作 |
一、政治机关建制演变与职能 |
(一) 政治部(处) |
(二) 政训处 |
(三) 恢复政治工作制度及建制 |
二、边区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 |
三、边区部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
(一) 坚持党的领导 |
(二) 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战斗力 |
(三) 推行在职干部学习运动 |
(四)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干部战士政治素养,增强团结意识 |
(五)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四章 边区军事系统的整风运动 |
一、抗战初期中共军队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及其危害 |
(一) 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
(二) 王明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 |
二、边区部队整风运动的开展 |
(一) 中央军委开展普遍整风的部署 |
(二) 边区部队的整风 |
三、整风运动使中共军队思想作风改变、政治意识提高,形成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成果 |
(一) 肃清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
(二)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三) 结出了累累硕果 |
(四) 形成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
(五)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 |
第五章 边区的军事斗争 |
一、抗击日军,保卫河防 |
(一) 日军的进攻和目的 |
(二) 河防兵力的部署和河防守卫 |
(三) 河防战斗情况 |
(四) 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成效和意义 |
二、清剿土匪,巩固后方 |
(一) 边区匪患猖獗的原因和危害 |
(二) 剿匪的政策和策略 |
(三) 大规模清剿行动 |
(四) 边区剿匪成效 |
三、反磨擦斗争,保卫边区 |
(一) 边区发生磨擦的原因和表现 |
(二) 中共处理磨擦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
(三) 反磨擦的主要军事斗争 |
(四) 边区反磨擦斗争胜利的成效 |
第六章 边区的军事经济问题 |
一、军工机构建制与军工生产 |
(一) 八路军建立军工的原因 |
(二) 军工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
(三) 边区主要军工企业的分工和生产 |
(四) 军工生产中的赵占魁运动和劳动竞赛 |
(五) 边区军工发展的成效 |
二、经济问题与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
(一) 边区面临的严重财政经济困难 |
(二) 边区财政经济发生困难的原因 |
(三) 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
(四) 部队大生产运动的成效 |
(五) 边区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
第七章 边区的军事与社会 |
一、边区的兵役制度 |
(一) 边区兵役制度的缘起 |
(二) 边区兵役制主要内容 |
二、边区农民参军 |
(一) 农民参军的动机 |
(二) 农民参军的优抚政策 |
(三) 各种抗战民众组织的宣传动员 |
三、开展“归队运动” |
(一) “归队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二) 归队法令和“归队运动” |
(三) “归队运动”的成效 |
四、边区“双拥”运动 |
(一) 边区“双拥”工作存在的问题 |
(二) “双拥”政策的制定及主要内容 |
(三) “双拥”运动的开展及主要形式 |
(四) 边区“双拥”运动的成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与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 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范围 |
1.1 部队平战时疾病预防控制 |
1.2 核化生袭击与事故医学救援 |
1.3 重大灾害和疫情应急救援 |
2 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主要种类[21-22] |
2.1 卫生防疫车 |
2.2 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
2.3 超低容量喷雾器 |
2.4 热烟雾机 |
2.5 推车式喷烟喷雾机 |
3 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选型技术要求[36] |
3.1 使用性能、保障性和安全性 |
3.2 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
3.3 环境适应性 |
3.4 机动性和勤务性 |
3.5 标准化 |
3.6 尺寸、重量和外观质量 |
4 卫生杀虫喷雾器械应用和选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4.1 适应新的部队编成和任务特点,修订完善卫生装备器械管理法规和编配标准 |
4.2 进一步加强装备器材选型论证和使用培训,发挥部队装备器材的最大效能 |
4.3 加强喷雾器械应用技术研究,达到器材装配“硬件”和在器材应用“软件”的有机统一 |
4.4 走军民融合之路,提高装备器材的研发、采购和维修能力 |
4.5 充分考虑部队的需求和产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卫生装备的可靠性和勤务性 |
(8)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前期调研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9)陆军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应急物流相关研究 |
1.2.2 应急物流仓储相关研究 |
1.2.3 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相关研究 |
1.2.4 研究现状述评及问题的提出 |
1.2.5 本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概念模型设计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2.1 应急物流理论 |
2.1.1 应急物流界定 |
2.1.2 应急物流特性 |
2.2 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理论 |
2.2.1 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界定 |
2.2.2 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功能 |
2.3 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理论 |
2.3.1 布局目标 |
2.3.2 布局原则 |
2.3.3 布局方法 |
2.4 SLP-系统布置设计理论 |
2.4.1 要素构成 |
2.4.2 实施步骤 |
2.5 Witness系统仿真理论 |
2.5.1 Witness的主要特点 |
2.5.2 建模单元及建模流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现状及问题 |
3.1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概述 |
3.1.1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简介 |
3.1.2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特性 |
3.2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现状 |
3.2.1 仓储中心物资分类存储明晰 |
3.2.2 仓储中心配套设备较为齐全 |
3.2.3 作业流程衔接较为合理 |
3.2.4 仓储中心结构功能提升空间较大 |
3.2.5 物资种类数质量较为齐备 |
3.3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存在的问题 |
3.3.1 作业流程效率不高 |
3.3.2 功能区划分模糊不清 |
3.3.3 平面布局欠缺系统性规划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 |
4.1 SLP基本要素分析 |
4.1.1 P-物流对象分析 |
4.1.2 Q-物流量分析 |
4.1.3 R-物流作业路线分析 |
4.1.4 S-辅助部门分析 |
4.1.5 T-物流技术水平分析 |
4.2 基于SLP的优化设计 |
4.2.1 作业流程优化设计 |
4.2.2 功能区优化设计 |
4.2.3 平面布局优化设计 |
4.2.4 仓储中心布局优化方案生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方案的仿真评价 |
5.1 仿真目的 |
5.2 仿真模型设计 |
5.2.1 元素定义 |
5.2.2 元素可视化及细节设置 |
5.2.3 仿真模型有效性验证 |
5.3 仿真验证结果与分析 |
5.3.1 仿真结果输出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保障措施 |
6.1 提高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管理水平 |
6.1.1 加强部队应急物流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6.1.2 落实优化应急方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
6.2 促进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
6.2.1 增加应急基础设施设备 |
6.2.2 更新应急基础设施设备 |
6.2.3 确保换季保养质量 |
6.3 提升部队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综合素养 |
6.3.1 强化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 |
6.3.2 加强军地通用应急物流人才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
1.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
1.3.3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
1.3.4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
1.3.5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比较研究法 |
1.4.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
2.1 国外医疗联合体的研究进展情况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新加坡 |
2.2 外军医疗保障军民联合研究进展情况 |
2.3 国内医疗联合体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情况 |
2.4 我军医疗联合体研究发展趋势 |
2.5 医疗联合体的相关概念 |
第3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
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 |
3.1.1 外军全维、强健、能力医学观念的发展更新,军人健康模式和标准的转变刻不容缓 |
3.1.2 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军队使命任务要求,服务和保障战斗力生成日益突显 |
3.1.3 现代军事作业能力的形势任务与需求变化,军人能力强健模式转型亟需推进 |
3.1.4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生物化科技革命初露端倪,创新性工作方式模式和前瞻性理论研究急待开展 |
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
3.2.1 党和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政策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2.2 国家、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和军队医疗卫生政策的颁布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2.3 国外可参考的成熟管理模式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3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
3.3.1 管理体制与配套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法律地位有待提高 |
3.3.2 高原边防哨所部队驻地医疗条件差,医疗联合体实施困难 |
3.3.3 区域型军民融合模式不够成熟,官兵应有权益保障不力 |
第4章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调查实施步骤 |
4.1.2 问卷编制 |
4.1.3 信效度检验 |
4.1.4 问卷发放 |
4.1.5 问卷结果计算机录入 |
4.1.6 问卷结果统计 |
4.2 结果 |
4.2.1 基层部队调查结果分析 |
4.2.2 部队卫生机构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军队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
4.2.4 地方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
4.3 结论 |
4.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
4.3.2 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
4.3.3 部队官兵和军地医务人员了解医联体的程度不高 |
4.3.4 军地医务人员认可医联体的程度偏低 |
第5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
5.1 组建形式 |
5.1.1 城市区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
5.1.2 县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
5.1.3 跨区域军民融合型专科医联体 |
5.1.4 边远艰苦地区军民融合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平台 |
5.2 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
5.2.1 组织领导 |
5.2.2 职责分工 |
5.3 保障方式 |
5.3.1 建立就诊取药绿色通道 |
5.3.2 畅通内部转诊渠道 |
5.3.3 支援帮带基层 |
5.4 医疗资源调配机制 |
5.4.1 人力资源内部流动常态化 |
5.4.2 信息平台一体化 |
5.4.3 辅诊检查设施共享化 |
小结 |
第6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
6.1 聚焦强军胜战目标,探索构建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组织体系 |
6.1.1 明晰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管理组织架构 |
6.1.2 做好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顶层设计筹划 |
6.1.3 拓展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各级功能定位 |
6.2 聚力配套政策制度,助力区域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转型 |
6.2.1 健全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政策法规 |
6.2.2 完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制度机制 |
6.2.3 制定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业务标准 |
6.3 紧盯保障能力提升,多手段锤炼专业队伍技术水平 |
6.3.1 加强基层部队卫生人员集中管理模式论证 |
6.3.2 建强区域型卫生专业技术训练平台 |
6.3.3 健全部队卫生人员终身培训教育机制 |
6.3.4 畅通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部队卫生人员成长渠道 |
6.4 着眼互联互通需求,构建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一体化信息平台 |
6.4.1 研发一体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网络信息系统 |
6.4.2 拓展远程医学信息网络应用范围 |
6.4.3 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
6.4.4 着力改进数据传输通信手段 |
6.5 着眼多样化功能需求,打造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核心支撑 |
6.5.1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医疗急救中心 |
6.5.2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卫生装备维修中心 |
6.5.3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健康维护中心 |
6.5.4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6.5.5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心理服务中心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分析讨论 |
7.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尚需进一步细化论证 |
7.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配套政策标准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维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管理[J]. 岳彩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12)
- [2]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士官培训模式的思考[J]. 徐世伟,邢红涛,杨子建,刘兆宇,吕蒙,李忠红. 人民军医, 2020(07)
- [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 [4]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馨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D]. 王天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与选型[J]. 贾德胜,曹勇平,王长军,谭伟龙,韩招久,汪春晖.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06)
- [8]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D]. 高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9]陆军A部队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布局优化研究[D]. 崔巍. 济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D]. 朱连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